80 單車記憶
去年回到老家,打開放置廢舊物品的一個房子,一輛飛鴿牌老式加重自行車進入我的視線。它的上面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寂靜的沉默在廢品堆里。關於這輛自行車,承載了小時候太多的記憶,在它的身上,記錄了時代的變遷。它的沉默,也訴說著時光的殘酷。
這輛飛鴿牌老式加重自行車的來源我還記憶猶新,是父親當年在鄰村的一個熟人那裡買的人家的二手自行車。當年也是父親經濟拮据,買不起新自行車,於是就撿了一個便宜。自從有了那輛自行車,它就成了家裡的主要交通工具。
我們的村子離鎮上很遠,按照公里數來說,也不是很遠,只有四十公里左右。但是老家的路況都是崎嶇的山路,去一趟鎮上要趟河,要翻山,要越溝。這樣一算,要是步行,非常費勁。在沒有自行車之前,父親有可能是經常走著上街的,由於時間的久遠,我已經記不清當時的情況。
父親每去上街,都會給我們買很多新鮮的東西。要麼是玩具,要麼是好吃的。生活在那麼閉塞的鄉里,說真的,感覺外面的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所以,每次父親去街上我們都感到非常高興。父親出門的時候,拉著自行車的後面,看著父親遠去。那時候沒有電話,在父親大概返回的時間,我們弟兄就跑到那個山下面去接父親。
等啊等,等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父親跟幾個同村的人騎著那輛加重自行車來了。自行車的前面和後面綁滿了東西,父親把東西綁的很緊湊,經過這麼長的山路,依然保持了原先的模樣。
我和弟弟邁著大闊步伐,高興的從山坡上跑了下去。抓住父親的自行車把,父親就把自行車給了我們弟兄倆。弟弟在後面推,我在前面捉車把。那時候我的身材非常矮小,自行車把遠遠要高出我半個頭。儘管如此,為了讓父親能稍微休息會,我還是要強的推著自行車。有時候,總是感覺自行車推著我。有時候平衡沒有掌握住,就連人帶車翻到一側,惹得父親批評一頓。
那時候上一趟街就跟現在去一趟大城市的一樣興奮。「街」,其實說的就是鎮上的街道;路途遙遠的原因,我和弟弟很少有機會能到街上去。不過一年之中有兩三次的機會,父親破例讓我們倆去跟他到街上買東西。
天還沒亮,我們弟兄倆已經按捺不住去街上的興奮,早早的穿上了存放在柜子里的新衣服。等到父親收拾妥當,我們三人就出發了。我稍微重一些,父親讓我坐在自行車後面座椅上,弟弟斜坐在前面的橫樑上。真是感嘆父親的車技好,想不通是怎樣辦到一個自行車載兩個人的。
迎著風,父親輕鬆自如的蹬著自行車向前馳騁。我通過太陽照射過來的影子,看見一副美好的畫卷在影子里移動。欣賞著一路景色,一路上問東問西,父親有時候是愛理不理;當要往回走的時候,難度更大了。因為父親買了好多東西,既要把東西拿上,還要把我們倆駝上。高明的父親依然輕鬆解決了難題,自行車能掛東西的地方都掛滿了東西。父親一邊跟遇見的熟人打招呼,一邊跟同村的幾大爺說著話,一邊蹬著自行車。天氣熱的時候,父親的汗水流淌了下來,通過風的作用,滴到了我的臉上。坐在後面的我當時在想,一定要好好長大成人,等長大了我騎著自行車來載父親。
再稍微長大一些后,我們就想著要駕馭那輛自行車。於是叫來弟弟幫忙,他在後面給我把住車子,我把腿伸向三叉,一步一步向前挪動。鍥而不捨的我們終於學會了自行車,只不過是在三叉里騎行。按理來說,我們還沒有騎加重自行車的權利,因為腿的長度還不足以支撐自行車本身。
有一次和一個小夥伴放學回家,恰好遇見了上街回來的大爺。那個夥伴很想騎一下人家的自行車,就找了個要幫人家的借口接過了大爺的自行車。起初騎著還算像模像樣,他想著要等一下後面的我們。在腿要撐地的時候,他沒有計算好距離,腿正好撐在了旁邊懸崖的半空中。隨著一聲慘叫,自行車緩緩的停靠在了路上,小夥伴從懸崖上掉了下去,自由落體后,在地里掀起一股土浪。我們奔跑著查看情況,他哭泣著從地里爬了起來,經過大爺的查看,所幸沒有受傷。
當時會在三叉里騎車的夥伴有好幾個,掀起一陣騎車熱,每個人都駕駛著自己家的加重自行車到處招搖,成了村裡的一大安全隱患。一個小夥伴直接衝下坡,沒了剎車,連人帶車翻在了水渠里。那時候的娃娃顯得皮實很多,從這兒掉下去,從那兒翻下去,一般不會有事。小夥伴也很幸運,沒有受傷,只是擦破了一點皮。
不過也有受了傷的,比我們大的一個大爸,就是由於騎自行車失控,沖在了村裡的平灘上跌倒,自行車的剎車直接戳在了眼睛里,想想都疼痛,所幸的是只是後面動了手術,留下了一個傷疤,並沒有傷到眼睛。
因為自行車的事情,我和那個掉在地里的夥伴還上過學校的晨會,校長當著全校師生的面把我們叫到前面,樹立起典型,讓全校師生引以為戒;事情的起因是因為我和那個夥伴騎著自行車為家裡干農活,冒失的我們騎著自行車穿梭在村裡的窄路上,那個夥伴的速度比我快,走在我的前面。正好遇見拐彎處轉過來的他五爺,隨著夥伴的一聲「五爺」,夥伴把五爺嚇的夠嗆,沖在了前面的地里,才避免把五爺撞傷。這一幕正好被校長我的大爺看到,因此我們就上了會。
後來時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摩托車的普及代替了自行車。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那輛自行車被遺棄在廢品堆里。當看見那輛自行車的時候,我就在想,應該蓋個房子,建立一個家庭的博物館,把那輛自行車也陳列其中,讓後人通過自行車走進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