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大明逍遙行> 第二百零八回 靖難之役

第二百零八回 靖難之役

  韓庭嘯看了看燕王,沒有說話,顧驍楠知道,韓庭嘯的心結是一時半會不會打開的,即使成就不了自己的霸業,他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去幫助自己的殺父仇人的兒子,但是此刻如此尷尬,顧驍楠趕緊山前說道:「請王爺放心,我們和庭嘯一定會為朝廷效力的。」


  燕王看到韓庭嘯沒有答應,但看到顧驍楠如此回答解圍,也就不願再追究了,更何況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朱高熾為他們求情,便嘆了口氣,說道:「恩!既然這樣,那你們先下去休息吧?天武!道衍大師,你們留下。」


  大家聽完燕王的安排,便都先下去了。


  燕王便對道衍大師與顧驍楠說道:「時至今日,曹靖安已除,父皇已經賓天,允炆太子即將繼承大統,本王下一步該如何是好?」


  顧驍楠不願意插手,只是安靜的等待道衍的主意,那道衍倒是早有打算,只見他眯縫著雙眼,微微一笑,說道:「王爺!我們等這個機會已經等的太久了,此次就是奪位的好機會。」


  燕王眼前一亮,趕緊問道:「大師何意啊?」


  道衍笑道:「皇上當國時,唯恐權臣篡權,規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舉兵清君側的權利,他在《皇明祖訓》中說過,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我們便可以此為由,發動兵變。」


  燕王一聽,笑道:「大師好策略。」於是燕王朱棣便以此為理由,指齊泰、黃子澄為奸臣,須加誅討,並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因此,燕王發動了「靖難之役」。道衍大師隨同朱高熾,一同跟隨燕王發動兵變。而顧驍楠等人卻真心的不願意插手皇家事端,便於當夜悄悄的離開了金陵,回返武林江湖處。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病死,朱元璋立太子的次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洪武三朱允炆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在做皇太孫時,就對諸藩王不滿,曾與他的伴讀黃子澄商量削藩對策。即帝位后,採納了大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決定先削幾個力量較弱的親王的爵位,然後再向力量最大的燕王朱棣開刀,並令諸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將吏。皇族內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帝命令將臣監視朱棣,並乘機逮捕之。朱棣得到這一消息,立即誘殺了前來執行監視逮捕任務的將臣,於建文元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朱棣初起兵時,燕軍只據北平一隅之地,勢小力弱,朝廷則在各方面都佔壓倒性優勢。所以戰爭初期,朝廷擬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將燕軍圍殲於北平。朱棣採取內線作戰,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關、懷來、密雲和以東的薊州、遵化、永平等州縣,掃平了北平的外圍,排除了後顧之憂,便於從容對付朝廷的問罪之師。此時經過朱元璋利用曹靖安大肆殺戮功臣宿將之後,朝廷也無將可用,朱允炆身邊的年近古稀的倖存老將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率軍十三萬伐燕。


  建文元年八月,師至河北滹沱河地區。燕王在中秋夜乘南軍不備,突破雄縣,盡克南軍的先頭部隊。繼而又於滹沱河北岸大敗南軍的主力部隊。建文帝聽到耿炳文軍敗,根據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為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而那李景隆本是紈絝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


  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潰散兵將,並調各路軍馬,共計五十萬,進抵河澗駐紮。當燕王朱棣偵知李景隆軍中的部署后,笑著說,兵法有五敗,李氏全犯了,其兵必敗無疑,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離心;兵將不適北平霜雪氣候,糧草不足;不計險易,深入趨利;求勝心切,剛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無;所部儘是烏合之眾,且不團結。為了引盧溝橋誘南軍深入,朱棣決計道衍大師協助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親率大軍去援救被遼東軍進攻的永平,並告誡朱高熾說:「李景隆來,只宜堅守,不能出戰。」朱棣還撤去了盧溝橋的守兵。朱棣這一招果然靈驗,李景隆聽說朱棣率軍赴援永平,就率師於十月直趨北平城下。經過蘆溝橋時見無守兵,禁不住歡喜,說:「不守此橋,我看朱棣是無能為力了。」這時朱高熾在北平城內嚴密部署,拚死守衛。李景隆則號令不嚴,指揮失當,幾次攻城,皆被擊退。南軍都督瞿能曾率千餘精騎,殺入張掖門,但後援不至,只好停止進攻。又因李景隆貪功,要瞿能等待大部隊一起進攻,錯過了時機。燕軍則因此得到喘息,連夜往城牆上潑水,天冷結冰,待到次日,南軍也無法攀城進攻了。朱棣解救永平之後,率師直趨大寧。大寧為寧王朱權的封藩,所屬朵顏諸衛,多為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朱棣攻破大寧后,挾持寧王回北平,合併了寧王的部屬及朵顏三衛的軍隊。


  燕王朱棣帶著這些精兵強將於十一月回師至北平郊外,進逼李景隆軍營。燕軍內外夾攻,南軍不敵,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聽說主帥已逃,「乃棄兵糧,晨夜南奔」。建文帝為大臣所蒙蔽,反而獎勵打了敗仗的李景隆。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會同郭英、吳傑等集合兵將六十萬眾,號稱百萬,進抵白溝河。燕王朱棣命令張玉、朱能、陳亨、丘福等率軍十餘萬迎戰於白溝河。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燕軍一度受挫。但南軍政令不一,不能乘機擴大戰果。燕軍利用有利時機,力挫南軍主將,南軍兵敗如山倒。李景隆再次退走德州。燕軍跟蹤追至德州。


  五月,李景隆又從德州逃到濟南。朱棣率燕軍尾追不舍,於濟南打敗李景隆率領的立足未穩的十餘萬眾。濟南在都督盛庸和山東布政使鐵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