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飛地保衛戰(16)
守軍飛奔向第三處土壘,該處的羌人勇士不敢大意,聚一堆準備接戰。這處土壘比前面兩壘面積更大,人手也更多一些,擺開架勢倒也頗具規模,於是氣焰也比前面兩壘的羌人高漲幾分。更重要的是,援軍正在追趕漢軍,他們只需支撐一段時間,待本方援軍趕到,守軍就將腹背受敵。
形勢明顯對本方有利,羌人信心滿滿。
有羌人已開始幻想漢軍被擊潰,自己成為族群英雄的場景,熱血沸騰。甚至有人擔心起漢軍會不會因為擔心兩面受敵,中途退走之類,平白斷送他們成為高原羌英雄的機會。為避免美夢成空,有的羌人對漢軍大肆叫囂,各種睥睨,各種嘲諷,頗有將漢軍視為土雞瓦犬的如虹氣勢。
扛木昂,卑鄙!
漢軍沒有讓他們失望。
無視追兵已迫近至身後百步,白毦和賨人混編的出擊部隊堅決向前沖,義無反顧地撲向羌人。先是門板陣挾狂奔之勢撞擊羌人防線,將羌人草草組織起來的盾牌陣撞得趔趔趄趄。不等羌人重新調整好陣型,門板陣洞開,一排長矛從陣中迅雷般刺出,順著賨人強行撞出來的破綻就捅了進去。
長矛捅得又快又准,電光石火間,竟沒有一支長矛出現失誤!
慘叫聲起。
鮮血迸濺。
羌人驀地有些恍惚:多麼熟悉的場景……
此前歷次與漢家長矛手交戰,好象都是這種場面吧……
那些幻想成為族群英雄的羌人猛然清醒,想當英雄是好的,前提是得有那樣的實力。人多勢眾,前後夾擊什麼的,的確更容易取得勝利,但也得先看清楚對手是誰。佔據飛地的這支漢軍,什麼時候懼怕過人多和夾擊?這些傢伙一直是少打多好不好!每次總能殺得本方勇士血流成河的好不好!居然夢想簡簡單單地靠人多和夾擊就把對手幹掉,多麼幼稚的想法!
漢軍殺過來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居然不是保命,而是立功?
看來是脫戰太久,久到忘了對方的恐怖……
不過仔細一想,貌似不應該啊!前兩天輪換上陣時各族聯軍人數更多,脫戰間隙更長,也沒見誰象他們剛才那樣犯痴。到底是什麼原因?
難道是長期掘土作業把大傢伙弄傻了?
靠,一定是這樣!
不能掘土了,這分明是自廢武功、令親痛仇快的失敗之舉啊!
——不得不說,羌人勇士普遍對掘土作業非常不適應,個個怨念滿腹,幹活時沒少琢磨怎樣讓首領們收回成命,任何可供利用的小細節都不放過。戰鬥力下降顯然是極其嚴重的事,不管跟掘土有沒有關係,羌人勇士們都不介意聯想一番。不管首領們信不信,反正他們自己先信了。
看吧,掘土作業讓大家全身酸痛,反應遲鈍,還要挖到什麼時候?
看吧,兄弟們被揍得多慘!
看吧,什麼叫虎入羊群?
現在就是!
那個異界勇士的話不可信,他不是羌人,羌人應該用羌人的戰法!
羌人一邊熱淚盈眶地慶幸找到停止掘土的有力證據,一邊淚流滿面地迎接漢軍的凌厲攻勢,反正都是淚,到最後也分不清到底是熱淚還是眼淚。他們的心情是複雜的,痛並快樂著,被打得很痛,卻又因為找到理由慶幸。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撐過漢軍的這輪進攻,拖到援軍趕到。
簡直是噩夢!
援軍正飛奔而來,噩夢大概也快結束了吧……
但漢軍強加給他們的噩夢還遠未結束,反而更加澎湃。
白毦連捅幾輪,將羌人臨時拼湊的防線打得七零八落。
然後他們的攻擊忽地停滯,隨門板陣主動後退。
終於要退了嗎?
看來是判斷出不可能在後方追兵趕到之前結束戰鬥,準備見好就收吧。
可不能讓他們就這樣離開,太沒面子了!哪怕只是做做樣子,起碼也得表現出威武不屈、積極反擊的態度吧?
「走兩步。」有人說。
得,那就走兩步,就兩步。
不好!
漢軍退了幾步之後,忽地又停了下來。
白毦兵排陣而出,雙手緊握著長矛,矛桿在腰間位置,矛身與地平行,排成一列,以一往無前之勢向人群發起衝鋒!接近五米的超長長矛,擁有無可比擬的距離優勢,長矛所指處,將慢吞吞往前走的羌人殺得人仰馬翻。
白毦人數雖少,列陣衝殺的氣勢卻象是千軍萬馬集體衝鋒一般。
「千軍萬馬」筆直地沖向羌人陣地,如揚湯潑雪,竟筆直從穿陣而出。
沒等羌人回過神來,又一排白毦出陣,衝出!
第二波!
緊接著是第三波!
長矛三疊浪!
後浪趕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
三疊浪過後,第三壘羌人的陣形已經蕩然無存,所在之處如車禍現場。就這樣,羌人噩夢還沒結束,賨人能是那種光顧著看戲不動手的人?不能!說起揍羌人,賨人經驗那叫一個豐富,況且三壘殘存羌人剛被三疊浪打過,身心備受摧殘,賨人衝上去收拾殘局,有些倖存羌人居然對賨人的攻擊完全沒有反應,象稻草人似的任由攻擊,直到倒下。
這種場面,怎麼看都顯得詭異。
遠處看到這一幕的羌人毛骨悚然。
邪術?
妖法?
倒是有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知道這是為什麼:被嚇傻了。
漢家長矛手的三疊浪進攻威力大不大,地上倒著的屍體足以給出答案,而身處其中的那些羌人,遭遇攻擊時切身感受如何,卻是只有自己才知。一波能讓倖存者進入思維空白狀態的攻擊,給人的感覺想必是驚濤駭浪之類的驚怖無儔,否則何至於生死相搏的戰場上發楞。
可是,出擊的漢軍長矛手分明就百多號人……
百餘人,三疊浪,能打出如此威勢的攻殺,這實力,何等的驚世駭俗!
這種戰法其實跟長槍突擊類似,看似簡單,卻是極其考驗部隊的素質,陣型的保持,長矛角度、高度、方向、路線需要做到眾人如一,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保持、速度協同、臨機應變等,在複雜戰場上保持高度同步,其困難程度甚至不是很多所謂的精銳能做到的。
白毦做到了,而且堪稱完美。
長槍突擊戰術能否成功,還跟雙方兵力對比有關,突擊要求一鼓作氣,對手人越多,陣型越厚實,殺透敵陣的希望越渺茫,稍不慎甚至身陷敵陣,殺敵不成變自殺。正因如此,長槍突擊戰術通常人多欺負人少時用得順溜,而剛才的情形,白毦卻是人少欺負人多,著實讓羌人心寒。
就連緊追漢軍的羌人增援,看到三疊浪后,都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
這才是漢家長矛手的真實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