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請君入甕
靜樂縣城,位於太原城西北方,距離太原城大概有七十公里,這是地圖上的直線距離,行軍距離太概在一百公里左右,即使是王志的王家軍,想從靜樂縣到太原,也得花上兩到三天時間。
至於為何王志捨近求遠,不直接去太原奇襲那裡的官兵,而是跑來這個小縣城,是從戰略的角度做出這個決定的。
眾所周知,一般末代王朝的軍隊都是沒有什麼軍紀的,明軍也不能免俗,在周邊沒有敵人的時候,指望他們能老實呆在軍營里太不現實了。再加上明朝的官員已經腐敗到了骨子裡,侵吞軍餉都不是潛規則了,而是明面上的規矩,縱使軍餉是崇禎用皇室內庫的錢發的,但經過官員的手后,層層剋扣,到士兵手上的可能不足一成,軍餉這麼少,明軍自然不可能有士氣,為了維持士氣,上級軍官就只能放任他們出去「打食」,即到鄉村劫掠。
所以在無戰事之事,士兵要麼到城裡花天酒地,要麼跑到鄉下打食了,軍營里可能根本沒有什麼人。
如果王志直襲太原,只能打下空蕩蕩的軍營,或許這也算是勝利,但卻不符全殲敵軍的戰略目標。四散的明軍一旦得知自己的大營被攻破,肯定會四散而逃,再想將他們一網打盡就難了。
所以王志沒有直襲太原,而是選擇在太原城西北方向的這個小縣城放出兵馬,王家軍從這個小縣城到太原所用的兩三天時間,就是王志給太原城外的明軍將領收攏手下兵馬的時間。
只要他們將聚集起來,王志大軍開到,立即就能一網成擒。
作為一個地處腹地、沒什麼兵事的小縣城,靜樂縣的武備力量不會太強,兵力還沒有王志手下人馬多,王家軍又是從沒有多少防備的城內突襲,守軍幾乎是一擊即潰,不到半個小時,各處都傳來了控制城門的消息,整座縣城都被控制了。
在縣衙的大堂上,坐在原來縣太老爺的座位上,王志如審視犯人一般審視著下面被王家軍士兵壓著的縣令、師爺和典吏等人,向他們告知了自己的身份來歷:「我就是朱由檢派三路大軍要剿滅的人,不過你們的行進速度太慢,我等不及了,所以帶著一萬大軍自己找上門來了,我會在靜樂停留半天,然後立即南下進攻太原城。」
說完,看著下面瑟瑟發抖幾乎快要被嚇到**的縣令等人,王志心中生出一股不屑,厭惡地將目光投向了別處,「放了他們,把抓到的衙役和城中守軍也一起放了,讓他們去太原城報信。」
聞言,縣令等人都露出了驚喜和不敢相信的表情,他們實在沒想到這些賊人竟然就這樣放了自己,即使被士兵們粗暴地壓著離開,也不感覺痛苦和屈辱了,只有滿心的歡喜,雖然頭上還頂著一個失城之罪,但只要能活下來這個帽子就能甩出去。
士兵押走縣令等人後,王志又向一旁的傳令官說道:「讓駐守部隊四到八營抓捕城中大戶,以家為單位,將他們驅趕出城,讓他們前往太原城,其餘人到東城門外集合。」
……
東城門外,時空走廊的空間門大開著,身穿布衣腰胯腰刀的力工們進進出出,從裡面搬出之前在大營城時放進去的物資——因為要給太原城外的朝廷官兵造成壓力使其收攏四散的兵馬,王志決定展開部隊,一路行軍,明晃晃地從靜樂縣走到太原城去,同時也讓部隊適應帶著輜重行軍,畢竟自己不可能總跟著軍隊當後勤,很多時候要靠他們自己。
因為要給放走的俘虜報信的時間,王家軍在靜樂縣城外休整了半天時間,主要是整理帶來的物資以及徵集足夠拉輜重的騾馬車輛等物。
大概在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大軍出發了,沿著汾河南下而行,坐車的坐車、騎馬的騎馬,人嘶馬叫,其中還夾雜著拖拉機的轟鳴聲,好不熱鬧。
在天黑之前,大軍碰上了好幾撥之前被驅趕出縣城的大戶人家,讓王志十分懷疑他們這麼慢的速度,是不是大軍到太原城下后那些被趕去報信的人還在路上走。
事實證明,王志想錯了。雖然因為他的奇襲,靜樂縣來不及派出報信和求援的人就被王家軍控制了,但縣令等人被王志放過後,心知以自己的速度可能等那賊軍到太原了自己一群人還在路上走,沒有報信的功勞,丟城的罪名一定就扣到頭上了,於是師爺出了個主意,他們徵集了幾艘船,讓幾個心腹帶著縣令的親筆信乘船順流而下,速度比騎馬都快,還晝夜不歇息,第二天下午就把信送到了太原知府手裡。
看了靜樂縣令的信,太原知府秉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立即召集了三路大軍的總兵官儀事。
三路大軍,雖然號稱三路,但實際上應該是七路大軍,因為陝西三邊的勤王軍是由五股衛所軍組成的,他們之間互不統屬,上面又沒有上司,除了同是陝西三邊鎮出身之外就再沒有共通處,彼此間是井水不犯河水、也沒有什麼過深的聯繫。
三路大軍的將領全部到齊,有幾十人,太原知府將靜樂縣令的信給幾個首腦傳看之後,山西總兵王國梁首先大叫道:「不可能,靜樂縣地處太原府腹地,離太原不過二百里,延長賊怎麼可能避開黃河邊的哨所,無聲無息地抵達靜樂縣,除非他們會飛。」
「王總兵說得有道理,賊軍有一萬之眾,如此大的目標,不可能瞞過一路上的衛所,真有一萬賊軍往太原而來,我們應該早就接到探報才對,不可能等他們到了靜樂縣才接到消息。」馬世龍也是說道。
其他人也都贊同地點點頭,遍布四處的衛所城堡都不是瞎子,真有這麼大一股賊軍入境,早就該接到消息了,不可能到對方快兵臨城下了才接到情報。
見這些丘八竟然敢懷疑文官送來的消息,太原知府感覺身為文人的尊嚴被踐踏了,立即甩袖而去,「靜樂縣令信中言賊軍正沿汾河南下,是真是假,諸位派探馬一看便知。」
我們文官的話也是你們這群丘八能懷疑的,真是不知所謂,日後一定要上奏彈劾他們。
雖然想不明白太原知府為何生氣,但在場諸位要麼是總兵要麼是副總兵,也不至於害怕一個普通的知府,也不管他,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派出了探馬,結果當天晚上,探馬就帶回了情報:有一萬大軍正沿汾河南下,打王字旗,其中半數全身披鐵甲。
聚在一起商量對策的諸明軍將領,聽到「半數全身披鐵甲」,不自覺倒吸了口涼氣,乖乖,這麼多鐵甲要花多少錢啊,他們全軍幾萬人不知道能不能湊得出一千副鐵甲,你一個反賊怎麼比朝廷還捨得花錢啊。
按照一個披甲兵打五個五甲兵的比例,他們全軍才兩萬餘人,剛夠這些披甲兵打的,眾人一下子都沉默了起來,本來都以為對手是一個軟柿子,三路大軍一齊出擊是大材小用,但現在才發現媽蛋這是不比建奴遜色多少的強敵啊!
「據說延長賊寇全軍盡皆披甲,看來是言過其實啊!」山西總兵王國梁哈哈笑著,表情顯得十分乾澀,看起來很傻,卻打破了大廳里的沉默。
察覺到一些將領眼中的畏懼,王國梁繼續說道:「五千副全身鐵甲,那得是多少銀子,打下這股賊軍,我們就發了。」
聽到這個,一些將領眼中除了畏懼之外,還多了一份貪婪,這股賊軍都有錢到能給這麼多雜兵穿鐵甲,若是攻下了他們的老巢,那得有多少銀子。
「也是,鐵甲再結實,也架不住大炮轟,我們全部兵力加起來有兩萬多人,幾百門大炮,轟也能轟死他們。」馬世龍也是哈哈笑道。
「馬總兵言之有理,不過是一群反賊而已,把大炮一架,百炮齊發,賊軍說不定要嚇得尿褲子。」
其他將領也是紛紛符合道,給自己打著氣,彷彿這股延長賊寇跟以前遇到的普通流賊沒什麼區別。
「據探馬回報,延長賊寇距離太原城已經不足八十里,他們好像還能晝夜行軍,快則一天,慢則兩天就能到太原城下,不知道諸位大人麾下兵馬有多少在軍營中?」山西總兵王國梁突然說道,他在提醒這些人儘快把四散的兵馬召集回來。
「諸位大人,我營中還有些事要處理,末將先行告退。」
一個將領站起身說道,其他人知道他趕著回去收攏正在鄉間四處打食的兵馬,也不阻攔,讓他去了。
緊接著,其他一些游兵散將也都離去了,偌大的大廳里,只剩下馬世龍和王國梁二人,他們自有手下去收攏四散的兵馬,不必親自過問。
「王總兵,你認為延長賊寇何時能到太原城下。」馬世龍問道。
「行軍打仗,凡事都該先做出最壞的打算。馬大人以為我們在明日天黑前能將手下兵馬都收攏起來嗎?」王國梁反問道。
「不能。」馬世龍認為自己的遼東軍還算有軍紀,都不敢保證在明天就能將手下兵馬全部收攏起來,更別談那些和賊軍無異的衛所兵了。
「既然如此,若賊軍明日便到了太原城外,我等該如何?以手中殘軍抵擋嗎?」王國梁說了一個十分悲觀的可能。
「不會吧,賊軍速度不會那麼快,八十里路即使是官兵也要走兩天。」古代軍隊,平均行軍速度也就是一天四十里的樣子。
「太原與靜樂相距兩百餘里,不過一天時間,賊軍離我等就只剩八十里的距離,也就是說他們一天就走了一百二十里路,還有什麼不可能?我等行軍打仗,凡事都該先往最壞的方面想啊,馬大人。」
馬世龍也感覺到了壓力,問道:「王總兵認為我們該如何行事?」
「久聞關寧鐵騎天下無雙,馬大人可以派麾下騎兵騷擾敵軍,給我們爭取時間。」王國梁說出了他的想法。
「好主意,明日我便派遣騎兵迎擊敵軍。」馬世龍認為以騎兵的機動性,就算人少了不一定打得過延長賊寇,但賊軍也拿他們沒辦法,便答應了王國梁的提議。
「馬大人,正所謂一軍不可有二主,現如今太原城外各路大軍彙集,令從多出,乃軍之大忌。楊大人現今還在汾州,無法統領大局,馬大人曾在京城總理過各路勤王軍,在楊大人到來之前,不如……」
「不必多言。」馬世龍知道王國梁想說什麼,在他說出來之前直接打斷了他的話:「馬某何德何能,屆時請諸將共同議事便是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