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上學
蘇寒默默的看著母親收拾桌子,在廚房和餐廳之間不停的忙碌著,突然間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只是覺得有媽真好,要是時間能一直停留在這一刻,那也很美好。
看著蘇寒坐那兒,一動不動的就盯著自己看,蘇媽是又好氣又好笑的,實在看不下去了,蘇媽直接給蘇寒從椅子上拉站了起來,然後推著蘇寒去了院子里,「吶,讓你去散散步,消消食你腫么不動啊!先出去散步吧!一會回來收拾下東西,洗個澡,早點睡覺,明天一早要出門啊!」
蘇寒無奈的看著蘇媽,點了點頭,按照蘇媽的要求去做了。在別墅外晃了一圈,就回屋了。或許是晚上吃的太撐,又或許是今天白天發生的事還在腦海里沒有完全褪去,蘇寒收拾好了東西,躺在床上的時候反倒是一點睡意都沒有了……
沒辦法,蘇寒只得起身來到二樓卧室外面的露台上,準備在這裡看看星光,催催眠。露台上寬敞的很,被放置了一整套的戶外桌椅,清一色的藤製傢具,蘇寒拖了一個椅子出來,坐在椅子上翹著腳,看著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假山池塘,在綠蔭中時隱時現的鵝卵石小路,還有水波蕩漾的游泳池,想起自己短暫而又輝煌的歌唱生涯,想起母親的一輩子辛苦,想起父親那被壓彎的肩膀,蘇寒忽然有感而發,回到卧室找到被收起來的吉他,就著晚風夜色,悠然的自彈自唱起來。
「媽我想對您說~~話到嘴邊又咽下~~媽我想對您笑~~眼裡卻點點淚花~~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髮泛起了霜花~~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臉頰印著這多牽挂~~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唱著唱著,蘇寒的眼裡泛起了淚光,唱了幾句蘇寒就唱不下去了,有些難過,竟然被自己的情緒所打亂。
這是有感而發的想法,母行千里兒不愁,兒行千里母擔憂,而蘇寒沒注意的是在他彈唱的時候,樓下的蘇母正捂著嘴,流著淚,卻露出幸福的神色。
首都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地方,這是華國歷史的傳承,也是高官權貴扎堆的地方,不到首都不知道自己錢少,不到首都不知道自己是土老帽,在蘇寒的印象里,這座城市,應該是被四合院包圍,古老的建築層出不窮,那都是歷史的奇迹。
重生前蘇寒還沒有去過首都,雖然一直夢想著去看一看,但是始終都沒有機會,這一世,蘇寒這麼快就能踏上去首都的路,不得不說,這就是命運啊!
八月三十一日,蘇寒穿著一身休閑服,帶著收拾好的行李,說是行李,也沒有多少東西,也就一個背包而已,坐上……那個超豪華的飛機,開始了自己的另一段旅程。
再次坐在這個熟悉的飛機里,蘇寒那是相當的無語,蘇寒的本意應該是想做個低調而奢華的人,可是被這麼一弄就和暴發戶的戰鬥機一樣,但是想到和李子傑的對話,蘇寒就歇了所有心思了。
該死的李子傑,竟然說這個飛機已經是最低調的一架了,尼瑪,這麼豪的一架竟然是最低調的,當時自己立馬就表示了懷疑,可該死的李子傑為了讓自己相信,竟然把所有飛機都給搞到一塊合影了一張,弄了個超級大圖讓自己看著隨便挑,最可恨的就是,自己竟然挑不到更合適的了,還有比這個更讓人吐血的嗎?
所以此時的蘇寒,看著這個飛機,就想到了李子傑,想到李子傑,就咬牙切齒的。恩,自己要在心裡多念叨念叨李子傑,讓他多打些噴嚏,就這麼辦!再想到自己之前的小小報復,蘇寒又樂了,因為他把李子傑給丟在松江了,李子傑說了一堆好話,蘇寒都沒有讓他跟著來,誰讓他讓自己心塞的呢,活該!
其實把李子傑給丟在松江,也不全是因為自己小心眼,家裡蘇爸的情況,還需要李子傑給安排一下,蘇寒的打算是讓父親不知不覺的發財,以後也不會為了生計而發愁,安安心心的過著舒坦的生活;另外喬楠的事情,蘇寒還是有些不放心,所以讓李子傑在松江幫自己給盯著,不光是李若塵的事情,還有工作室的事情,再有就是幫喬楠清洗下她身邊的人,避免再出現上次助理的背叛的事情,直到確定喬楠的事情真的完美解決了,再來找自己。
陽光照在蘇寒的臉上,讓蘇寒看著那麼耀眼,坐在飛機上俯瞰看整座城市,蘇寒的心和現在的陽光一樣,無限光明,充滿了生的希望。
上輩子的蘇寒有個夢想,要是有機會重新活一次,自己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沒有機會彌補初戀的遺憾,會不會努力學習當上一代大學霸,能不能成為高富帥,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俯瞰眾生的人生巔峰。
那時候的夢想僅僅是一個夢,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可現在的蘇寒敢想了,夢想,夢想,有夢敢想,才能成就一個夢想。
真正的重活了,蘇寒才發現這些東西,都是唾手可得的,卻因此迷失了方向,當然上學是必須上的,這是父母一輩子的願望,哦不……是兩輩子了,怎麼說也得讓父母如願了才行。
上輩子的蘇寒沒有真正的體會過大學的校園生活,總是有人給自己灌輸心靈雞湯,上大學不是為了畢業證,不是為了找工作,只是為了讓自己的閱歷更豐富下,體驗下住校,掛科等等……所有能體會到的東西都去嘗試下。
但是蘇寒恰恰和他們想的不一樣,在蘇寒眼裡,如果自己上了大學,那除了泡妞,其他東西對蘇寒都沒有任何意義,那麼是去泡妞呢?還是去裝B,強行收小弟?
是不是應該把上輩子留下的所有遺憾都一一的彌補,曾經想做但是沒錢做的事,是不是應該再去體驗一次,按照蘇寒最初的計劃是要這樣的。但是計劃始終趕不上變化,事情發生的時候往往讓人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