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投靠
蒯勇和另外一個同僚各用一根不大不小的毛竹撐著筏子,因為是第一次實際操作,一開始就有點手忙腳亂、橫衝直撞的,但過一會就得了要領,筏子平穩地順著道路朝大山那邊劃去。
把他們送到了山上,就見到山上已經有將近十戶人家已經到了,正像蒯勇遇到的那家人說的,在砍著樹枝準備做木屋。
今日雖然沒有下雨,但能找到的枯枝都是濕透了的,需要用火烤著把裡面的水汽都給逼出來,才能燒得著。先到的人家已經三三兩兩地生了火堆,不斷地烤著枯枝和一些剛割回來的長草。
蒯勇他們打了個轉,發現雖然沒有完備的工具,但他們把木屋架好后還挺像模像樣的,實木做的底座和牆,屋頂上鋪了厚厚一層烘乾了的長草,以確保下雨的時候水漏不進來。還用木頭做了床!雖然稍嫌簡樸,但是勝在實用。唯一的不便,就是沒辦法做成很多個房,一大家人只能擠在同一間木屋同一張床上,但眼下是非常時期,也只能將就了。
蒯勇他們出來的時間也有點久了,看著他們安頓了下來沒問題之後,就帶人撐著木筏回到莊子的半山腰給放好,然後才回到莊子去吃午飯。之所以把木筏放了這麼高,這也不是怕露出來被人偷走,而是怕水位繼續上漲之後把木筏給淹了,到時他們還得跑下來找。
回到莊子之後,另外兩個方向的人已經比他們先一步回來了,蒯勇看到大管家六福也在屋子裡,好幾個人正在圍著他說著什麼,就聽他應著說「這件事等我跟宋公子和蘇姑娘先說一下,應該問題不大的」……
蒯勇他們覺得有點好奇,但也沒有多問。不要亂打聽是這莊子里的規矩,他們進來的第一日六福就訓了話的,有什麼他們知曉的,自然會跟他們說明,如果沒有說的,就是不需要他們知道的。
其實他們在說的這件事吧,也不是六福特意不跟他們說,而是因為那十幾個長工拜託他辦的這件事,蒯勇他們用不著。
六福去了內院找宋宸和蘇妙:「宋公子,蘇姑娘,今日莊子里長工想托我一件事……」
「何事?」蘇妙見六福有點難以開口的樣子,體貼地追問了一句。
「是這樣的,這些長工不是在周圍的村莊里請的嗎?,他們大多數都是在村裡還有親人的,眼下有不少村子都給淹了,他們沒有地方可去,聽說鈴蘭城的主城裡有官府開闢了專門的場所收留災民的,就打算到城裡去。」六福詳細解釋了事件的來龍去脈,「庄稼人習慣留著一季的口糧,他們還剩下一小部分的口糧。眼看著這一季的收成可能沒什麼希望了,下一季的糧食沒有著落,他們就不想把剩下的糧食給帶走,想在莊子里借個位置先存放一下,到時實在沒有辦法了,才來動用這些口糧……」
「沒問題啊!你就在外院那邊指定一個院子給他們用就是了,反正有地方。」宋宸不在意地道,「只是在送糧過來的時候,讓他們先過一下稱,每家留了什麼品種、有多少重量,都給登記好,讓存糧的人畫押,免得將來有什麼爭議。」
「是,我馬上去回他們。」
六福舉步就走,想要馬上去通知那些長工,不過宋宸還有話要問他。
「對了,今日出去守在山腳的人有遇到什麼不尋常的事嗎?打算進城去的人多不多?」宋宸問道。那些農戶都是老把式了,不會看不出來這雨只是暫時歇一日,最多到晚上又會重新下雨了,要進城或轉移到別的地方,今日就是最好的時機。
「蒯勇說他遇到一戶人家想要上山暫住,他們送那人家到山上,順便觀察了一下,到山上的得有十來戶人家呢!他們也不是不想進城,就是拖家帶口的走起來不利索,索性留在這裡守著的。」六福先前在外院的時候,已經詳細聽到今日外出的三路人馬的回報了,「卞康和禹林這兩組人則看到很多人家都往鈴蘭城的方向去了,看那剩下的糧食也不多了,估計是考慮到在城裡有糧鋪可以買糧,還能找些事情做補貼吧!」
「下雨天在山上臨時建的房子沒法長久住人吧?」蘇妙最清楚這事有沒有可行性了,「如果是晴天里去住一段時間那還沒有問題,但這下雨天里,連煮飯都找不到地方,樹枝都是濕的,要怎麼生活?而且山裡有野獸,現在天氣不好,難怪這些野獸不會亂跑,冷不防闖進去一隻,他們能應付得了嗎?」
「據蒯勇說,那些人家合力一起建了個大的『廚房』,晚上的時候每家輪流出口去守夜,順便把收集到的枯枝給烘乾。到時煮飯就用一個大鍋,每家按人口提供稻米,放到一塊去煮……只要不爆發山洪的話,應該都沒有什麼問題的。」
「既然如此,就先讓他們試試吧。」在這方面宋宸的想法和六福倒有點相同了,如果不是實在必要,還是不要把人都收進莊子來的好,這一來是怕一發不可收拾,人都聚集到這兒來,他們的行事就沒有這麼方便了,二來是鈴蘭城內府衙里會安排人手專門負責賑災和收留百姓,他們用不著越俎代庖。
他們停留在這裡這麼長時間,作了這麼久的準備,其實就是為了平穩糧價來的。大蘭這些年來,百姓的手裡都有些余錢,加上朝廷的賑災糧,如果糧價平穩的話,要渡過這一季的災難並不算困難。而且他們設在城裡的四家糧鋪,除了收糧之外,也是有別的考量的,只是一時半會還沒到派上用場的時候……
到了晚上,那雨果然又下了起來。蘇妙拉著宋宸悄悄跑到山裡去轉了一圈,發現那些人的估計還是不足,下起雨來的林子里太潮濕了,他們帶的東西不夠,木屋裡面不能烤火,而且那「廚房」里雖然頭上和四周都有遮擋,但架不住地下有水流啊,這股潮流讓那火生得極困難。最最主要的是,如果這雨一直不停地下的話,那些人都只能困在木屋裡聽著雨聲看著水流,哪兒也去不了,這樣會悶出病來的。
回去之後,蘇妙就和宋宸商量了一個辦法,第二天早上就找來六福:「那些人家就這麼住在山裡也不是辦法。要不這樣吧,你找個人過去和他們談談,問問他們是否願意搬到莊子這邊來。如果搬過來的話,莊子里可以提供三餐給他們,但是他們需要接受安排,通過做一些活計來抵算。當然,這眼下也沒有太多的事情,那麼可以先記下來,等到地里的活能幹了,再讓他們補上就是。」
「如果他們覺得不想到莊子上來的話,那麼我們也可以安排筏子,把他們送到城裡去。這種天氣住在那木屋裡,濕氣很重的,容易染上風濕病,以後一遇到下雨潮濕天都會犯病的,而且關節還會腫痛,行動困難。而且這雨這麼下著,山裡的小動物都躲著不出來,野獸餓極了的時候會往外跑,如果跑到他們聚居的那一片去就糟糕了!」
六福一聽就覺得宋宸他們的這個辦法絕妙,既能杜絕了莊子里平白收留一班人白吃白喝的情形,又不會讓他們滋生依賴的心理,所有的收穫都是要靠勞動來獲得的,當下就滿口答應了下來。回頭就安排了蒯勇和另外一個人上山去找那些人家談這件事。
蒯勇首先去找的就是當時由他送上山的那一家人。那家的家長叫鄒勝,一聽到蒯勇擺出來的兩個方法,當即就選擇了前一個。他們留在村莊附近,一方面是此去鈴蘭城路上不易,另一方面也是抱有一點點希望,希望等水退了之後,儘力去搶救地里的水稻,如果去鈴蘭城的話就等於完全放棄了。另一方面庄稼人本來就閑不住,用做活來獲取食物很合理,就算是以後補,那就在做活之餘過來幫忙,反正出力氣怎麼也比去城裡用銀錢去買糧划算多了。根據他們的經驗,這個時候城裡的糧價恐怕已經飛漲起來了,以他們手裡的銀錢,未必足夠撐到下一季有收成時。
鄒勝和蒯勇談好之後,就出去挨著屋子叫人,每家各出來一個人都聚集到了大廚房那裡,再讓蒯勇把話再說了一遍。有五六當即就決定了要跟著蒯勇回白雲山莊,還有三四個不能確定的,說要回屋裡跟家裡人商量。不過反正要轉移這些已經同意去莊子的人也需要一些時間,他們只需要在他們全部都走之前表態就可以了。
蒯勇他們帶過來的筏子只有一張,第一次只能帶一家人回去。他就首先把鄒勝一家給帶回去,到了之後再讓人把其他的筏子都撐過來,走第二趟的時候已經把方才同意到莊子的人家給完全撤走了。
這時另外那三四家也過來說了他們的決定,這幾家的人都比較多,之前不走是因為中途上不便,眼下白雲山莊願意送一程的話,他們決定還是去鈴蘭城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