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武漢保衛戰


  保衛目的

  武漢是平漢,粵漢兩鐵路的銜接點,又是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


  重要。自南京失守后,這裡成了全國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的中心。


  戰鬥過程

  日本侵略者妄圖攻佔武漢,控制中原,進而支配整個中國.1938年6月後,中日雙方在武漢外圍展開大戰.日軍以華中派譴軍司令畑俊六為總指揮,分兵5路進犯,另派波田支隊及海軍陸戰隊協同海軍第3艦隊沿長江西上.我軍為保衛武漢,由第9戰區司令陳誠指揮,依託幕阜山,九宮山,廬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依託大別山,富金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並在馬當,湖口,武穴和田家鎮等江防要塞設防.


  1938年6月11日,日軍溯長江西上,進攻安慶,拉開了武漢會戰的序幕.7月26日,日軍攻陷九江,我軍第29軍團退守廬山兩側,全殲日軍第145聯隊.10月上旬,薛岳兵團又殲敵4個聯隊,挫敗日軍突破南潯路的企圖.在長江以南,長江沿線和長江以北地帶,皖西及豫東南等各戰場,我軍官兵英勇抵抗,在馬當,瑞昌,萬家嶺,馬頭鎮,田家鎮,固始等戰鬥中,將士浴血奮戰.但,由於我方單純防禦,逐次使用兵力,防線一再被攻破.我軍於10月25日撤出武漢.

  影響

  武漢會戰歷時4個半月,戰線大到皖,豫,贛,鄂4省數千里地,雙方投入兵力之多,戰線之長,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是抗戰中任何戰役所不能比擬的.會戰後,日軍由於戰線延長,兵力與資源不足,不得不放棄「速戰速決「的企圖,抗日戰爭逐漸進入相持階段.


  長沙會戰

  背景

  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日發動了3次長沙會戰,但均遭失敗.

  戰鬥過程

  1939年9月中旬,日軍以10萬多兵力,在艦艇,飛機的支援下,從贛北,鄂南,湘北向長沙進攻.第9戰區代司令薛岳指揮約20萬兵力參戰,利用贛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節節阻擊,並以有力部隊側擊,各個擊破的戰術,挫敗了日軍的進攻.至10月上旬,日軍損失慘重,向北敗退.此役,敵傷亡達2萬餘人.

  1941年9月,日軍第2次進攻長沙.日軍集結12萬人,兵分兩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線包抄我軍第9戰區的主力部隊,另一路沿粵漢路正面攻打長沙.第9戰區司令薛岳指揮13個軍約17萬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將日軍主力誘住長沙東北和東面山地前,反擊而殲滅之,同時以7個軍的重兵集團威脅左翼日軍的側翼和後方,日軍狼狽逃竄.此外,我第5第6兩戰區的部隊向漢口以西一線的宜昌,荊門也發動了反攻.會戰結果,日軍傷亡2萬餘人,不得不於10月中旬撤回出發地.


  戰果

  1941年12月,日軍第3次進攻長沙,調集兵力12萬餘人.第9戰區投入兵力有13個軍,約17萬人.十月二十四日,日軍強渡新牆河向南進犯;渡撈刀河后,於1942年1月1日向長沙猛攻.我長沙守軍連續打退日軍3天的猛攻,戰鬥空前激烈.日軍死傷慘重,且糧彈將盡.這時,我長沙外圍的部隊,向長沙合圍.日軍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圍.我軍乘勝堵擊,側擊和尾追,擴大勝利戰果,取得了長沙會戰大捷.

  桂南會戰

  背景

  日軍為切斷中國由南寧至越南河內的國際交通線,並在南寧地區開闢其海軍向內陸作戰的航空基地,1939年11月15日,日軍在欽州灣登陸.中國當地守軍進行抵抗後退守防城,欽縣今欽州.日軍主力登陸,16,17日連陷防城,欽縣,並分兩路向南寧進犯.東路沿小董,百濟,西路沿欽邕公路,次日佔領南寧.12月1日,日軍陸,空協同,向南寧以北的高峰隘陣地猛攻,我守軍傷亡甚大,陣地失陷.在崑崙關方面,我守軍苦戰後失去陣地,轉移至賓陽,黃圩地區.


  戰鬥過程

  鑒於南寧在戰略上的重要性,我桂林行營主任白崇禧調集重兵,並以部分空軍戰車部隊支援,決心以反攻作戰收復南寧.北路軍由徐庭瑤指揮,從賓陽方面向崑崙關進攻;東路由蔡廷鍇指揮,從靈山,陸屋向邕江南岸及邕欽路作戰,阻止日軍喪增援,西路由夏威指揮,向高峰隘攻擊,並阻擊南寧出援之敵軍。經過反覆激戰,崑崙關終為我軍攻克。日軍殘部退守九塘。


  戰鬥結果

  1940年1月上旬,日軍由粵北抽調兵力到桂南進行反撲.1月27日,日軍由南岸突破邕江,進佔永淳.我守軍與日軍展開激戰,克複永淳.到2月8日,日軍相繼攻陷崑崙關,進佔賓陽,上林武鳴等地.此時,日軍兵力分散,後方空虛,補給困難,時時遭受攻擊,遂於2月9日起開始南撤.我軍乘勢不斷給日軍以打擊.至11月30日,先後收復龍州,南寧,欽縣,鎮南關(今友誼關)。歷時一年的崑崙會戰結束.


  滇緬之戰

  中國遠征軍於1942年深入緬甸與日軍作戰失利后,一部分撤到印度境內.后又陸續空運補充一部分中國軍隊到印度,接受美國的裝備和訓練.同時從緬甸撤到滇西的遠征軍,經過整頓,補充和訓練,於1943年4月在雲南楚雄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陳誠任司令長官.6月,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成立,史迪威任總指揮,羅卓英任副總指揮.兩軍準備從印度和我國雲南西部同時向侵佔緬甸和我滇西的日軍進行反攻,並打通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揭開了緬北滇西反攻的戰幕.其時,日軍的緬甸方面軍有11個師團,近30萬人馬.中國駐印軍從印度的列多發南地區出發,身侵緬日軍攻擊.我官兵經一年多作戰,先後贏得了胡康河谷戰鬥,孟拱河谷戰鬥以及密支那等戰役的巨大勝利,在中國遠征軍的配合下,攻克八莫,南坎等地,親乘勝向滇西畹町推進.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天險,從滇西開始反攻。將士們堅持血戰8個月,連克日軍重兵防守的騰衝,松山,龍陵,芒市等重要城市。1945年1月下旬,終於和中國駐印軍在畹町勝利會師。


  中國遠征軍和駐印軍,以數萬戰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反攻作戰的完全勝利.這場勝利,打通了中印公路,解除了日軍對中國戰場西側的威脅,打破了日軍對美援華物資的封鎖,同時減輕了盟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壓力,在國際上博得了崇高的榮譽.


  著名電視連續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就是以中國遠征軍向緬北滇西進行反攻的事迹進行拍攝素材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