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士氣
半個月,足夠發生很多事。
在五峰書院在桐城努力的時候,楊再起,高小六,林悅各自帶著兵馬操練。似乎文武已經分開了一般。
這半個月風調雨順,令人幾乎以為天下太平。
但是誰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這一天,洛陽照舊在校場鍛煉,手中長槍忽明忽暗,叫人分不清虛實。
梅先生在一邊看著,微微點頭。就這槍法,足夠傲立武林,做一個二流頂尖的高手已經綽綽有餘了。
隻可惜,都是外功,看起來簡直就是假把式。
空中發出一陣陣尖嘯,那是長槍在空中劃過的聲音。空中還有一道道亮光仿若流星,那是長槍在空中留下的殘影。
校場中,煙霧彌漫,看起來仿佛有巨獸驚醒一般。
“好一個洛陽,這進步堪稱神速!隻可惜,他的內息太差了!跟不上他的進步啊!”梅二有些遺憾。
風中風聲陣陣,殺氣越來越重。
好一會,忽然一聲長嘯,風聲停止,人影也凝滯,洛陽渾身是汗,穩穩地站在原地,閉上眼睛,胸脯起起伏伏。
好一會,洛陽長出口氣,白色的氣息猶如一隻利箭,射出好遠的距離。
“好!大帥的內息算是入門啦!”梅二先生輕輕鼓掌,算是讚賞。
洛陽睜開眼,嘿嘿笑道:“和梅先生比起來,這不過是小孩子玩意而已。不過,能夠練出內息,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還以為,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他自以為說的有趣,梅二卻冷著臉道:“自古以來,有誌者事竟成,苦心者天不負。什麽叫做這輩子就這樣了?去爭,才能對得起你的大好年華!”
就算他已經伏低做小,叫洛陽大帥,可是該教訓的時候,梅二是一點都不帶手軟了。
正是他事事關心的態度,雖然有時候叫洛陽覺得有些束縛,總的來說,還是很感動得。
“好!我知道錯了。”洛陽爽快的認錯。
梅二微微點頭,眼神有些迷離道:“你的進步很快,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了。”
看來洛陽確實是出乎他意料,竟然叫他情不自禁的讚賞了兩次。
“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誰!我的老師是誰!”如果沒有後麵一句,梅二現在已經翻臉了。
既然有了後麵一句,梅二也就不好意思再教訓他,腳尖的一塊石頭被他輕輕碾碎,這件事就算是過去了。
洛陽將長槍隨手插在地上,拿了毛巾擦臉。
“先生,刀疤他們可有消息?”
梅二沉默一會,道:“楊再起沒有消息,高小六帶著人去找了幾次金兵,互相都有世上,練兵的效果,不大。”
嗯?兵不是都練出來的麽?怎麽就效果不大了?
“先生莫不是騙我?練兵練兵,都是要練出來的,怎麽就效果不大了?再怎麽樣,起碼麵對金兵也會膽子大一些吧?”洛陽睜大眼睛道。
梅二搖頭歎息,他又不知道練兵,問他完全是白搭。
洛陽頓時有些擔心起來。到底出了什麽事情?
……
……
湖州和杭州,也就是臨安的中間,有一塊幾乎可以算得上平原的地方。
這裏,本來是老百姓種田的地方。現在百姓已經消失不見,農田,也就成了荒地。
金兵也不知道什麽毛病,竟然願意和高小六在這裏互相比鬥,不南下了。真是奇怪得很。
北方,金兵龍旗迎風招展。
南方,一杆紅旗也是迎風招展。
紅旗下麵,就是高小六的營帳。
營帳中,高小六,還有幾個中層的軍官正在商量。
“將軍,效果不大啊!損失倒是不小!”某個長胡子的軍官愁眉苦臉。
最近幾天,他們已經對陣好多次,但是幾乎都輸了。
高小六沉默好久,道:“某看了,不怪兄弟們,這些鎧甲,兵器,質量屬實有些差了。”
這也算是給手下兄弟一個借口。
願意為手下兄弟找理由開脫的上官也是不多了。
高小六暗自給自己點讚,期待的看著眾人。
老子對你們這麽好,你們總該感動一下吧?
但是沒有。
眾人臉上都是不服,道:“將軍,不是裝備的問題!是兄弟們的士氣不高。”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將養,兵丁的身體素質已經跟上去了。
隻是,在窮山惡水的時候他們願意拚命,現在生活好了,反而不願意了。
以前動不動就有人打光了武器,抱著對手就想要同歸於盡,現在則是裝備壞了就往後跑,攔都攔不住。
“士氣不高??”高小六有些遲疑道:“某看著卻還好啊!”
“書院的人給了他們足夠的後勤,但是卻沒有足夠的鬥誌。”大胡子軍官有些遲疑。
他是湖州本地的軍官,不是婺州來得,手下卻幾乎都是婺州的兵丁,有些話他就要想想再說。
“將軍,有些事情,書生是做不好的。”
什麽事情,怎麽不好?高小六幾乎立刻就要追問,好在他按捺下來。
“怎麽說?”
大胡子軍官道:“他們說,他們說他們出來,都是為了能夠有有一個好得將來,可現在聽說,桐城還是有賦稅,而且也不低。這……他們努力的意義在哪裏?”
高小六渾身一震,失聲道:“莫非,莫非他們的賦稅已經收到婺州了?婺州沒有派人啊!”
書院的力量都在湖州,什麽時候去了婺州了?我怎麽不知道?
軍官苦笑道:“五峰書院,可不是隻有他們幾個。他們掛了牌子,就有好多有關係的去了。”
場中一片安靜,眾人都覺得這不太對,卻不知道該怎麽辦。
高小六頭疼。“罷了,我去問問大帥該怎麽辦。桐城那邊對他們似乎有些重用的意思,賦稅這般的高,連咱們的士氣都沒有了。”
三百六十行,不管做哪個行當都是為了家裏,若是自己拚死拚活,家中卻越來越難過,誰還願意?不早飯都是好得。
士氣關乎戰役,戰役關乎存亡。高小六也不含糊,當即就派人去桐城問洛陽。口信中,加了最重要的一句,是希望洛陽不要涸澤而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