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老鼠打洞
看灰滿倉絮絮叨叨一副要扯開膀子嘮的架勢,我心裏急的火燒火燎。
畢竟,黃小虎被抓到了密林之中,要是噴到個心狠手辣的,直接弄死他,不就完犢子了!
“爺爺,求求您了,咱們先去救黃小虎行不?”
盡管打斷沉浸在回憶中的灰滿倉,是一件極其不禮貌的行為,可我也沒有辦法了。
救人要緊。
“哎呀,你說你這臭小子,怎麽辦事沒有個正形呢,有人被抓走了,你倒是早點言語一聲啊,在這裏磨磨蹭蹭的,耽誤我的功夫,走啊!”
這老頭子,可真是有意思,反過來怪罪起我來了!
二話不說,灰滿倉一把把手裏的玉簪別到腦袋上,嘴裏打了一個響口哨,頓時間,幾百隻老鼠紛紛從地洞裏跑出來,伸出一雙雙爪子,利索的朝著密林的方向,挖起地洞來。
灰家還真是天生就是打洞的行家,眼瞅著眾多老鼠爪子揚起落下,塵土撲簌簌飛揚,一個洞高一米七左右的山洞就打出現在跟前了。
“進來,咱們從下麵進去,小樣的,這能難住我?以為控製了我們鼠族,就可以把這事擺平了?等著我,等我救出滿堂,找到我閨女,我弄不死你!”
走在我前邊的灰滿倉,撇著嘴一臉氣憤的模樣。
聽他的話,這是灰滿倉被人控製的意思,這灰家仙裏麵,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
趁著我跟在他身後快速奔跑的空檔,我抓緊時間詢問。
“唉,這事說來話長啊,等把你朋友黃小虎救出來,得空,咱們爺倆邊喝邊聊!那鬼門的鬼重樓,真是陰魂不散在,當年闡教大獲全勝之後,把鬼門鬼重樓封印九層妖塔之中,可歲月悠悠,這麽多年過去,鬼重樓不知道通過什麽手段,從九層妖塔逃脫出來,他挑起闡教同截教之間的鬥爭,我那滿堂大哥,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一個氣不過,就跑出來跟他對打!這下可好了,直接被抓走了,到現在毫無蹤跡!
闡教、截教?
剛要詢問之時,有關闡教截教的相關信息,如同過電影般,快速在我腦海中浮現出來。
闡截兩教,都屬道門,皆傳之於鴻均,闡教教主為玉清聖人元始天尊,截教教主係上清聖人通天教主,乃師出同門,美稱曰“一體同人”。
“闡”字之意為闡發、闡明,意中含“立”。
(明嘉靖時,曾有一皇帝賜龍虎山上清宮道士邵元節“闡教輔國”的玉印的事件,封神演義的作者用闡之名,不知與此事件是否會有牽涉)而“截”字之意為截取、攔截,有“破”之意。闡教與截教之間的區別,既類似我國曆史上的左右兩派,也接近金庸小說裏華山派的劍氣二宗。
區別其一,闡截兩教選拔弟子的標準不同。闡教教主元始天尊選拔弟子重視跟性,認為隻有根紅苗正、頭腦靈活才能有出息,座下昆侖十二仙都是按高標準、嚴要求認真選拔,其選拔的思路是寧缺毋濫,貴精不貴多。弱智、白癡、旁門坐道基本謝絕入教。與之相反,截教通天教主選拔弟子的標準,則更接近聖人之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所謂聖人之道,便是天地萬物,人與芻狗,一視同仁,不以多取少,也不以強取弱。但“一視同仁”的聖人之道內部還是可以有所區別的,所謂“一視同仁”,既可以“人與芻狗,皆視為人”,也可以“人與芻狗,皆作芻狗”,通天聖人的截教選拔弟子標準,無疑是前一種,世間萬物,皆視之為人,徹底摒棄狹隘的人本位思想,旁門左道、披毛帶角、濕生卵化之輩隻要意誠,也盡皆收入門下。但收入門下後,就各憑跟性領悟神通,講究“師傅領進門,修為靠個人”,屬於標準的寬進嚴出。
區別其二,闡截兩教門人擅長的神通也有差異。修仙不是件容易事,凡人修成仙體,斬卻三屍,必須經曆各種劫數。劫數主要分為兩類,簡單可以概括為“天災人禍”四字。所謂“天災”指“三災”,從天而降,考驗修仙人心性神通的雷、火、風三災(對於三災,西遊記中有詳細解說),屬於外來壓力;所謂“人禍”就是指神仙內部間互相爭鬥了,屬於內部壓力,但遠比三災更要可怕得多。仙人所修的神通,就是用於渡劫、抗天災、避人禍、求永生的工具。(當然仙人也可以憑借寶物來度過劫數,將當成法寶主人的分身。等天劫來時,勇敢衝上去擋之)闡教神通重視本體,偏重內功,主修慶雲、法相等術,大都守強於攻;截教神通重視器物,偏重外功,主修強力陣法,基本攻強於守。仙人比較高下,一比法寶強弱,二比道行高低(指仙人預知禍福,趨吉避險的能力),三較神通深淺,評價截教人物的神通,絕不可以將陣法與神通割裂。
截然不同的教義,加上“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普遍規律,闡截二教的先天矛盾,經過日積月累,到了商周大戰之時,終於被一引而發,一千七百年的神仙殺劫,就此轟轟烈烈的展開。
東北的五大仙家胡黃灰白柳,起身就是屬於闡教,就算是披毛帶角,濕生卵化之輩,隻要經過精心修行,也能夠同人類一樣,修行圓滿之後,照樣可以位列仙班。
青祠中的黃小虎同大青蛙,就是顯著的例子。
不知道為何,聽到灰滿倉說起這闡截兩教,還關聯著鬼門,我後背立刻冒出一身冷汗來。
我好像陷入了一場身不由己的鬥爭中。
一開始,我還以我的出馬修行之路,隻是單純應劫,現在看起來,不止如此,好像莫名關係著門派之間的爭鬥。
“到了!”
正當我跟在灰滿倉的身後一路疾跑之時,突然灰滿倉身形一頓,立馬停下,那群打洞老鼠,眨眼消失的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