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奧廖爾戰役(中)
天黑的時候,中央方面軍的防線趨於了平穩,德軍躲在工事里休整,而蘇軍則在戰壕里做進攻前的最後準備。
吃過晚飯後,司令部里留下馬利寧值班,剩下的方面軍首長們都紛紛回自己的住處。羅科索夫斯基剛回到自己的房間,正坐在床邊脫靴子時,忽然聽到有人敲門的聲音。他以為是警衛員有什麼情況要彙報,便光著一隻腳走到了門邊,隨手拉開了房門。
誰知打開房門一看,站在外面的並不是警衛員,而是背著醫藥箱的佳寧娜。房門一打開,她就徑直走進了屋裡,開口說道:「司令員同志,我是來給你檢查身體的,請把外衣脫掉,我先給你測測血壓。」
羅科索夫斯基隨手關上房門,正想脫去身上的軍裝,卻聽佳寧娜尖叫了一聲,把他嚇了一跳,連忙追問道:「軍醫同志,出什麼事情了?」
只見佳寧娜用手指著他那隻沒穿鞋的腳,怒氣沖沖地說:「司令員同志,您怎麼能對自己的身體這麼不負責呢,居然光著腳踩在冰涼的地方?難道您就不怕受涼感冒,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鬥嗎?」
受到佳寧娜責備的羅科索夫斯基,真有點哭笑不得,但他不可能和自己的一個部下,特別是一個女部下爭論,只好岔開話題說道:「行了,軍醫同志,你還是快點給我量量血壓吧,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我打算早點休息。」
佳寧娜顧不得再責備羅科索夫斯基,連忙從醫藥箱里拿出了血壓測量儀,為坐在床邊的羅科索夫斯基測血壓。
等完成了例行檢查后,佳寧娜忽然開口說道:「司令員同志,我今天在衛生隊里,聽到別人在談論您。」
羅科索夫斯基一邊穿衣服,一邊好奇地問道:「他們談論我什麼?」
佳寧娜將醫藥箱挎在肩膀上,笑著說:「他們說,當初德軍向莫斯科步步緊逼時,是您指揮的第16集團軍在重要的地段進行頑強抵抗,遲滯了德軍向莫斯科推進的速度,為接下來的莫斯科城下的大反攻,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搞清楚自己部下談的原來是這件事,羅科索夫斯基淡淡一笑,謙虛地說:「軍醫同志,要想打敗德國人,僅僅靠我,或者第16集團軍的部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周圍,有友軍在頑強地戰鬥著;在我們的身後,有全國的軍民在無私地援助著我們。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我們可能早就被德國人打敗了。」
聽羅科索夫斯基這麼一說,佳寧娜樂了:「司令員同志,您太謙虛了。當時我正在莫斯科城內,看到德軍一步步向莫斯科逼近,城裡的居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每天都有無數的人拖家帶口地逃出城去,以至於城外很多道路都被堵住,影響到部隊的調動。」
佳寧娜說著話,不知不覺在擺在屋子中間的一張圓桌旁坐下,將醫藥箱放在上面,開始和羅科索夫斯基閑聊起來:「司令員同志,我很好奇,像您這樣的將軍,在第一次上戰場時,會感到害怕嗎?」
「怕,怎麼不怕。看到手榴彈在前面十幾二十米的地方爆炸,還差點嚇尿了褲子。」羅科索夫斯基說的事情自然是真實的,不過說的不是這具身體的主人,而是曾在華夏當兵的自己:「為此還挨了班長一頓臭罵。」
「那個班長,可能做夢都沒想到您會當上將軍吧。」佳寧娜好奇地問:「對了,他現在還活著嗎?」
羅科索夫斯基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說:「沒有,他已經不在了。」其實他心裡想說的是:我的班長現在還沒有出生呢。
為了防止再聊下去會穿幫,羅科索夫斯基連忙岔開了話題:「對了,佳寧娜同志,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家人還有什麼親人,他們都在什麼地方?」
「我是弗拉基米爾人,在莫斯科東面兩百多公里的一座小城市裡。」佳寧娜甜甜地笑著回答說:「家裡有媽媽、哥哥,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媽媽在當地的一家玻璃製品廠工作,弟弟妹妹都還在學校讀書。哥哥在戰爭爆發后,就參了軍,在西方面軍服役。不過我已經很久沒有得到他的消息了,也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說到後面,她的神情驟然黯淡下來。
「佳寧娜同志,我前幾天到醫院視察時,曾聽院長說起過你,說你本來把傷員送到後方醫院后,就可以開始休假的。誰知道到了醫院以後,看到醫院人手不足,便主動請纓,幫助那些醫生做手術,結果因為勞累過度而暈倒了。」說到這裡,羅科索夫斯基關切地問:「怎麼樣,你的身體都恢復了嗎?」
「謝謝司令員同志的關心,」佳寧娜臉微微一紅,說道:「我的身體已經完全好了。」說完,她站起身,再次將醫藥箱挎在自己的肩膀上,說道,「司令員同志,時間不早了,您需要早點休息,我先走了。」
把佳寧娜送出房間后,羅科索夫斯基還在回想自己剛剛所說的話,他沒搞明白,自己和佳寧娜本來相談甚歡的,對方怎麼忽然起身告辭了呢?
……
……
奧廖爾方向的戰鬥,進行到了第二天,位於庫爾斯克北面防禦陣地的第48、第13和第70集團軍的部隊,向對面的德軍防禦陣地發起了猛攻。
在得知部隊已展開進攻的消息后,朱可夫開口問道:「羅科索夫斯基同志,你的部隊在今天能突破德軍的防禦嗎?」
「元帥同志,這個不好說。」羅科索夫斯基用不確定的語氣說道:「德軍佔據奧廖爾已經長達兩年,他們在這一地區修築了完善的防禦體系,我們要想奪取這些陣地,需要的是時間,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大本營希望我們能儘快結束庫爾斯克地區的戰鬥。」朱可夫板著臉說道:「昨天我軍和德軍在普羅霍洛夫卡地區展開了激烈的坦克決戰,戰鬥到最後,我軍有超過六百輛失去了戰鬥力,而德軍損失的坦克不過兩百輛毀,戰損比為3:1啊!」
「元帥同志,雖說我軍的損失比較大,但是您應該看到德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羅科索夫斯基安慰朱可夫說:「德軍的坦克是損失一輛便少一輛,而我軍呢,別看損失那麼大,但由於附近便有坦克維修站,只要將這些坦克拖到維修站,也許只需要一晝夜,就有不少能重新投入戰鬥。此消彼長之下,我軍的實力會變得越來越強,最後的勝利一定會屬於我們的。」
朱可夫盯著羅科索夫斯基看了半天,最後說道:「羅科索夫斯基同志,看來你對當前的局勢,還是很樂觀的嘛。我也希望我們的軍隊,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元帥同志,」羅科索夫斯基見朱可夫的心情有所好轉,便趁熱打鐵地說:「別看德軍昨天取得的戰果比我軍大,但您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們的部隊成功地阻止了他們繼續向前推進。德國人的部隊還停留在前兩天佔領的區域,我們大反攻時間就快到了。」
「好了,羅科索夫斯基同志,不要再討論南線的問題了。」朱可夫用手指在地圖上敲了敲,說道:「我們還是來談談奧廖爾方向的事情,說說你的想法吧。」
對於這次由大本營制定的奧廖爾戰役,羅科索夫斯基其實心裡是有意見的。此刻聽到朱可夫徵求自己的意見,立即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元帥同志,我們這次戰役的企圖就是分割德軍重兵集團並將其各個擊破。但是您有沒有考慮,如果繼續按照現有的計劃作戰,勢必會讓我軍出現兵力分散的情況。」
「沒錯,我軍在這次的進攻戰役中,的確出現了兵力分散的情況。」朱可夫非常贊同地說道:「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我,我看是否有必要進行調整。」
羅科索夫斯基拿起紅藍鉛筆,指著地圖對朱可夫說:「元帥同志,我認為,如果從奧廖爾突出部根部從南、北兩個方向向布良斯克實施兩個強大突擊更簡單、更保險—些。但為此需要一些準備時間,以便西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調整各自的部署。」
「不行,目前敵我雙方在庫爾斯克地區投入了上百萬的兵力,假如不儘快將敵人解決掉的話,莫斯科就會一直處於危險之中。」朱可夫態度堅決地說:「因此我們只能按照大本營的部署,來完成在奧利爾地區的進攻戰役。」
「我是這樣考慮的,元帥同志。」羅科索夫斯基知道朱可夫固執起來,就算九頭牛也沒法讓他回頭,只能委婉地說:「由於我軍的兵力過於分散,有可能戰役進行到了後期,我們並沒有能力將敵人合圍或殲滅,實際上只是將他們從奧廖爾突出部趕走了。我覺得要是我們的戰役開始時間,能再晚上一個星期,那麼我軍就能在布良斯克方向的兩個主要向心突擊的方向上集中優勢兵力,那樣達成戰役目地的幾率會更高一些。」
朱可夫望著羅科索夫斯基,彷彿像看一個陌生人似的,過了許久才開口說道:「羅科索夫斯基同志,你以為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嗎?我最初制定的進攻時間為7月20日,是斯大林同志改為7月12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很多進攻前的準備工作就無法完成。」
兩人正在展開討論時,馬克西緬科拿著一份電報走了過來,面帶笑容地對朱可夫說道:「元帥同志,這是來自西方面軍的電報,他們的進攻取得極大的進展。」
原本表情嚴肅的朱可夫,接過電報只看了片刻,連忙便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他放下電話,笑容滿面地說:「剛收到了西方面軍司令員索科洛夫斯基將軍發來的電報,巴格拉米揚將軍所指揮的近衛第11集團軍,在今天的進攻中表現得不錯,到目前為止,已楔入德軍防禦縱深到35公里之遠。」
羅科索夫斯基拿起電報看了看,記住了上面提到的幾處地面,然後低頭看面前的地圖。看完以後,他抬起頭望著朱可夫,欣喜地說道:「元帥同志,假如近衛第11集團軍這份電報屬實的話,那麼就意味著該集團軍在擴張戰果時,從西北和西面包圍了博爾霍夫地域德軍集團,同時向南推進,還可能對德軍由奧廖爾地域的退卻之路造成威脅。」
朱可夫點了點頭,贊同地說:「從目前的情況看,巴格拉米揚的部隊,完全有能力包圍德軍集團,並隨時威脅到德軍的退路。馬克西緬科同志,」他把通訊兵主任叫到面前,吩咐道,「給索科洛夫斯基將軍回一份電報,讓他立即調動部隊配合近衛第11集團軍的行動,務必要儘快完成對德軍重兵集團的分割和包圍……」
友軍的戰果輝煌,中央方面軍的進展也不錯。三個集團軍齊頭並進,在短短的半天時間內,就相繼奪取了德軍的第一和第二道方向,距離奧廖爾更近了一步。
在得知中央方面軍所取得的戰果后,朱可夫滿意地點了點頭,對羅科索夫斯基說:「羅科索夫斯基同志,假如你們的表現始終像今天這麼優秀的話,我估計最遲在後天,你的部隊就能在奧廖爾地區和友軍會師,完成對德軍的合圍。」
「放心吧,元帥同志。」見朱可夫如此信心十足,羅科索夫斯基也不忍潑他的冷水,便將馬利寧叫到面前,對他說:「參謀長同志,立即將我們的預備隊都投入戰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肅清前進道路上的敵人,早日和沖向奧廖爾方向的友軍會師。」
聽完羅科索夫斯基的這道命令后,馬利寧小心地提醒他說:「司令員同志,我們的手裡已經沒有任何預備隊了。我建議立即再從第60和65集團軍中抽調部隊,去加強我們的主要攻擊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