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港綜電影裏的冒牌星爺> 第123章 勝利返航

第123章 勝利返航

  [請支持正版閱讀]


  [防盜章節,半小時後改回原文,願文字數保證不會少於防盜,請各位看官理解作者的艱難不易。]

  種二代種子為什麽會減產?


  現代玉米生產利用雜種一代的雜種優勢得高產和抗逆性。雜種優勢是指兩個關係性狀不同的親本雜交產生的雜交種,其生長勢、生活力、繁殖力、適應性以及產量、品質等性狀超過其雙親的現象。與雜種優勢相反的過程是所謂的近交衰退現象。由於近交衰退,雜種二代與一代相比較,生長勢、生活力、抗逆性和產量等都顯著下降。通常,雜種二代的產量比一代減產50%以上。


  2

  什麽是轉基因品種?

  轉基因品種是指由轉基因技術培育的玉米新品種。轉基因育種是按照預先設計的藍圖。借助於實驗室的操作技術,將某種生物的特定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中去,使後者定向地獲得新的遺傳性狀。轉基因品種在批準使用之前,還要通過國家對轉基因品種的安全性評價。我國至今還沒有批準轉基因玉米用於農業生產。


  3

  玉米田秋深耕的好處?


  秋季深耕可改善玉米田土壤的理化性狀,加厚活土層,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墒能力及肥力,有利於根係生長,擴大養分、水分吸收範圍。深耕還把藏於土壤中的害蟲及病菌翻到地表凍死或曬死,減輕病蟲害。


  4

  玉米秸稈還田時應掌握哪些技術?

  (1)及時粉碎。玉米穗收獲時或收回秸稈要及時粉碎,粉碎長度不宜超過10厘米,避免秸稈過長造成土壤不實。


  (2)增施氮肥。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稈時需要一定的氮素,從而出現與作物幼苗爭奪土壤中速效氮素的問題。應適量增施氮肥,以加快秸稈腐爛,使其盡快轉化有效養分。


  (3)及時翻耕。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後,要立即旋耕或耙地滅茬,並要進行深耕,耕深要求20~25厘米,通過耕翻、壓蓋,消除因秸稈還田造成的土壤孔隙過大的問題。


  (4)足墒還田。土壤的水分狀況成為決定秸稈腐爛分解速度的重要因素,有條件的要及時灌溉。


  (5)防治病蟲害。及時防治各種病蟲害,對玉米鑽心蟲、黑穗病發生嚴重的地塊,不要進行秸稈還田。有病的秸稈應燒毀或高溫堆腐後再還田。


  5

  什麽是保護性耕作?


  它是相對於傳統耕作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


  保護性耕作包括四項技術內容:①改革鏵式犁翻耕土壤的傳統耕作方式,實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種之外不進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鬆與表土耕作。深鬆既疏鬆深層土壤,基本上不破壞土壤結構和地麵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滲率,增加土壤含水量;②將30%以上的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時,用秸稈蓋土,根茬固土,保護土壤,減少風蝕、水蝕和水分無效蒸發,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③采用免耕播種,在有殘茬覆蓋的地表實現開溝、播種、施肥、施藥、覆土鎮壓等複式作業,簡化工序,減少機械進地次數,降低成本;④改翻耕控製雜草為噴灑除草劑或機械表土作業控製雜草。


  6

  什麽是玉米免耕技術?

  指在適宜條件下,采取化學除草技術,田塊不經翻耕犁耙,直接在前茬地上開穴(溝)、施肥、播種的一種耕作和種植玉米的技術。


  7

  如何克服玉米茬整地難和整地質量差的問題?

  玉米播前整地宜本著細碎、平整、保墒、高效的原則,適時進行整地作業,為播種保苗做好準備。玉米收獲後直接整地應在土壤含水量適宜(10~20厘米土層的含水量在15%~20%)的情況下進行,用大型旋耕機處理一遍,如果不能達到要求狀態,可再用綜合整地機械(深鬆淺翻、重耙、平整一次完成)作業一次。玉米收獲後不直接整地,如北方春玉米的春整地,根茬經過較長時間的降解、分化、降水等過程,含水量較低,在綜合考慮農時、天氣、土壤及種植計劃等因素的基礎上,於播前的適當時機用大型旋耕機進行整地。如果用寬窄行種植法種植玉米,在玉米收獲後可不必處理根茬,隻用旋耕機對寬行部分旋耕整平即可,這樣秋整地較容易,機械作業次數少,成本低,效果好。具體做法是:將現行勻壟(65厘米)改成寬(90厘米)窄(40厘米)行種植,玉米大喇叭口期在90厘米寬行深鬆,收獲後對寬行進行旋耕。下一季隻在旋耕過的寬行上播種玉米,若種植大豆則在寬行內和窄行內同時播種。各地自然條件和生產條件差異較大,應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8

  提高密度為什麽能增產?


  玉米產量是由單位麵積上有效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構成的。在一定範圍內,單位麵積上種植密度增加,有效穗數相應增多,穗粒數和千粒重下降,但根據品種特性和地力條件,合理提高密度,穗粒數和粒重較穩定或下降幅度小。由於穗數增加而使總粒數顯著增加的補償效果大,最終提高產量。當前玉米生產中的突出問題是種植密度偏低,嚴重影響產量。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肥力高的地塊可適當密植,肥力低的地塊應適當稀值,以肥保密;水分充足可適當密植,水分不足應稀值,以水保密;早熟品種適當密植,晚熟大穗型品種適當稀值;投入肥料充足可適當密植,肥料不足應當稀值。


  9

  如何因地因品種確定玉米種植行距?

  玉米的行距種植方式是改善群體結構,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調節途徑。實踐證明,在密度增大時,配置適當的種植方式,更能發揮密植的增產效果。玉米行距配置方式因品種和地力水平而異。莖葉夾角小、葉片上衝,根係向縱深發展的耐密型品種,在肥力高的地塊上行距應窄些;高稈、葉片平展的品種,行距可寬些。通常玉米種植方式有等行平播,寬窄行密植,壟作等。等行平播優點是植株分布均勻,能充分利用光能,生產更多的光合物質;寬窄行種植能夠改善群體通風透光條件,便於田間管理和操作;壟作有利於玉米早播和幼苗生長。在多雨的季節,壟作比平坐便於排水;幹旱時,還可用壟溝灌水,有利於集中施肥。


  10

  玉米地膜覆蓋種植技術要點是什麽?

  (1)抓全苗。覆膜種植須做到地麵沒有雜草和根茬,表土細碎鬆軟,行距適中;可比露地適時足墒早播,等距穴播,淺播薄蓋,種肥錯開。


  (2)覆好膜。應選用透光率高、增溫效果好、拉伸力強、抗撕裂、不易老化的低壓聚乙烯線性薄膜、覆膜質量直接影響出苗、保墒、增溫效果。要避免地膜被風損壞。


  (3)施足肥料。地膜覆蓋給追施肥料造成困難,所以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滿足植株一生對養分的最大需求。


  (4)選擇種子。要選擇生育期適當、葉片上衝及抗逆性強的玉米品種。


  (5)合理密植。地膜覆蓋種植密度一般比露地種植增加20%~40%,具體應依據品種特性、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而定。


  (6)藥劑滅草。控製雜草是關鍵。覆膜前采用藥劑滅草,一般每畝用38%阿特拉律0.2~0.25千克加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對水60千克,於土壤幹燥時均勻噴灑於床麵後立即蓋膜。


  (7)防治病蟲害。采用種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蟲,選擇高效低毒農藥及時防治二代黏蟲和玉米螟。


  (8)加強管理。對於膜內種植的玉米田,如果是先播種後覆膜,苗齊後要及時開孔放苗,防治高溫燒苗。放苗前先放風煉苗2~3天,然後按照放大不放小,放綠不放黃,陰天突擊出,晴天避中午的原則放苗出膜,放苗後用土封嚴苗孔。如果是先覆膜後播種,要及時檢查,發現有苗被壓在膜下時,要及時扶苗出膜,再封嚴苗孔。對於膜側種植的玉米田,要盡量靠近地膜播種。要充分利用膜側種植的優點,在玉米需肥關鍵時期追肥,充分發揮覆膜玉米增產效果。


  11

  如何實現玉米的高產高效節水灌溉?

  (1)改變傳統的玉米灌水方法-地麵灌溉。20世紀80年代後期,推廣了一些新的灌水方法,如水平畦(溝)灌、波湧灌、長畦分段灌等,節水效果有很大提高。


  (2)噴灌和滴灌。噴灌技術具有輸水效率高、地形適應性強和改善田間小氣候的特點,且能夠和噴藥、除草等農業技術措施相配合,節水、增產效果良好。對水資源不足、透水性強的地區尤為適用。滴灌是利用滴頭或其他微水器將水源直接輸送到作物根係,灌水均勻度高,且能夠和施肥、施藥相結合,是目前節水效率最高的灌溉技術。


  (3)應用其他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西北幹旱、半幹旱地區采用膜上灌溉。和一般灌水方法不同的是,膜上灌是由地膜輸水,並通過放苗孔入滲到玉米根係。由於地膜水流阻力小,灌水速度快,深層滲漏少。而且地膜能減少棵間蒸發,節水效果顯著。在XJ和山東、江蘇等沒有灌溉條件的坡地可采用皿灌。皿灌是利用沒有上釉的陶土罐貯水,罐埋在土中,罐口低於田麵,通常用帶孔口的蓋子或塑料膜紮住,以防止罐中水分蒸發。可以向罐中加水,也可以收集降雨。


  12

  對無灌溉旱田和播種至苗期遇旱,如何實現抗旱保苗促根增產?

  (1)選擇耐旱品種。選育和推廣耐旱品種是提高幹旱條件下作物產量的主要途徑。


  (2)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不僅養分全,肥效長,而且改善土壤結構,協調水、肥、氣、熱,起到以肥調水的作用,因而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得有效措施。施肥方法以一次將氮、磷、鉀及有機肥全部施入為最佳,既有利於保墒,又有利於肥料下滲,誘根下紮,增加作物的耐旱性。


  (3)深耕細作,納雨保墒。以土蓄水改造坡耕地,進行機耕深翻是納雨保墒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應用中應堅持早收早犁,保住墒口,深耕細耙,精細整地。


  (4)適期早播,培育壯苗。根據作物生長習性,進入適播期後,不等水、不等肥、要搶時,搶墒播種,遇到幹旱時,可以采用機械溝播,豁幹種濕,實現一播全苗,以充分利用有效積溫、光照和底墒,保證作物早生根,形成壯苗提高耐旱能力。


  13

  如何預防玉米發生空稈?


  (1)選用良種。如果玉米種子內在因素有問題,在播種以後,就無法防治空稈,勢必造成損失。所以,一定要把好選種關。目前,適合各地種植的玉米雜交良種很多,應良中選優,到信譽好的種子部門購買,不能貪圖便宜,購買劣質種甚至假種。


  (2)合理密植。玉米種植密度應因地、因肥、因種而定,不可過稀,也不可過密,要保證玉米植株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滿足玉米棒三葉對光照的要求。種植方式最好采用寬窄行。


  (3)加強玉米生育期內的管理。如及時間苗、定苗,選留壯苗;搞好中耕除草;認真防治病蟲害;增施肥料,尤其是土壤肥力低的田塊,應重施基肥,追肥應前重後輕,氮、磷、鉀配合,還應適當施微肥,每畝施硫酸鋅0.5~1千克;合理灌水,苗期控製澆水,拔節後適時適量灌水等。


  (4)實行人工輔助授粉。在開花前,可隔行去雄,苞葉過長的可剪去頂端3~7厘米,使花絲早出,增加授粉機會。


  (5)追施幼穗分化肥和攻穗肥。時間在植株生長發育進入雌穗坐胎和抽穗前5~7天,以養好穗胎。


  14

  如何預防玉米發生禿尖缺粒?


  玉米禿尖缺粒主要與品種、土壤、肥水、氣候、栽培管理、病蟲害等密切相關。


  預防禿頂缺粒的主要對策有:


  (1)種植優良品種。種植抗病、抗蟲和適應性強的品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