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五章 抱歉
袁紹戰敗身死,麾下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此消息一經傳出,天下震動。
而負責指揮坐鎮的麴義,也因此一戰,徹底響徹中原!
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劉辯懵了好一陣子,太快了,快得他猝不及防。
那可是整整二十萬大軍啊!
居然連麴義三萬人都沒打過,就這樣徹底沒了。
還有袁紹,失去了他這個冀州牧的冀州,僅憑那三個成事不足的兒子,根本沒有任何可能。
難道,天要亡我!
劉辯茫然四顧,無力的癱坐在帝位上,神情頹然無比。
此時的劉備軍中,公孫瓚只身前來拜訪。
入帳之後,兩人各自落座。
公孫瓚示意劉備屏退左右親兵,然後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遞給劉備,同時嘴裡說著:「玄德,這是呂布寫與我的書信,他勸我歸降,並允諾我為鎮北將軍,繼續督守幽州。」
「你答應了?」
劉備還未打開信簡,聽得這話,不禁眉頭一皺。
公孫瓚未置可否,勸起了自己的這個賢弟:「玄德,劉辯氣數盡了,咱們投降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起初本想等袁紹的大軍匯合,卻不料袁紹忽地就死了,死得太快,叫所有人都措不及防。
之後,麴義和司馬懿南北收攏,吞噬冀州,已成定局。
劉備聽得此話,罕見的與公孫瓚動了怒氣:「我的兩位義弟慘死在呂布手中,如今你卻叫我投降與他?我若當真如此做了,今後死了,有何面目去見我那兩位義弟,還有無數遭呂布戮殺的將士兒郎!」
「玄德,現在不是逞強的時候!你以為我願意屈居人下?可那姓呂的有多強,你沒看見?當日八員猛將圍攻,尚不能將他擊殺,現在袁紹也死了,正面戰場,我們就更加希望渺茫!」
公孫瓚苦口婆心,難得的與人將起了道理。
同門師兄弟,他幾乎是將劉備當成親弟弟在對待,他不想丟下劉備,更不想將來與劉備為敵。
偏偏劉備聽不進去,冷著臉,沒有作聲。
「好好好,你要實在不願投降呂布,那咱們就向北撤!」
冷場了好一會兒后,公孫瓚做出讓步,制定起新的計劃:「咱們從青州出發,繞過冀州,然後去遼東,屆時你我二人聯起手來,打高句麗、打漠北蠻夷、打烏桓人,完全不在話下!」
哪怕是面對最為兇猛的異族人,公孫瓚也從未退縮分毫,可當他對上呂布,心裡頭卻總是沒底,忌憚十足。
如果可能,他這輩子都不想再和呂布碰面。
「伯珪兄,難道你忘了年少時,盧師是如何教導我們的么?」
劉備非但沒有領情,反而質問起公孫瓚,當年他兩在盧植門下求學時,這位當代大儒的中心思想就是:仁義禮法,忠君愛國。
可公孫瓚不信這套,他只相信,拳頭大走天下,有了兵馬,說話都能硬氣三分。
「盧師的話,用於太平盛世還好,可在這亂世,根本行不通。」
公孫瓚飲了口涼水,渾不為然的說著,若非劉備提起,他早就忘諸腦後了。
呂布現在太強,加上袁紹一死,儘管聯軍這邊每天都在鼓舞士氣,可公孫瓚很清楚,上到將軍,下到雜兵,所有人的心裡,其實都懸在空中,提心弔膽。
除非能拿下一場大勝,否則,早晚必敗!
「我不會走,為了大漢江山社稷,縱使粉身碎骨,吾亦在所不辭!」劉備用不容置喙的口氣說著,態度堅定,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玄德,你怎麼就這麼死心眼呢!大漢朝要垮了,呂布將會成為第二個王莽,誰也救不起它,這就是它的命!」
「可王莽還是死了!」
劉備低喃了一聲,語氣里意有所指。
如果將呂布比作篡漢的王莽,那麼他劉玄德,就會是中興大漢的漢光武——劉秀。
「玄德,你執念太深了。」
公孫瓚見說服不了劉備,長嘆口氣,準備起身離去。
至於是降是走,他再回去好生想想。
「伯珪兄,能否留一半騎卒給我?」
就在公孫瓚快要出帳時,劉備忽地開口了,沒有任何徵兆。
公孫瓚愣了一下,回過頭來看向劉備,卻也沒作太多的猶疑,有些愧疚的道了聲:抱歉。
…………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出自《劉寬碑陰》[1],《三國志》等文史多作伯珪,公孫瓚為劉寬門生,參與了劉寬的葬禮,碑陰為當時人甚至本人簽名,故當從碑)其名與字的對應當是取自「圭瓚」一詞,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瓚好戰,與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的上司劉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漸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擊殺劉虞,並挾持朝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授權,成為北方最強大的諸侯之一。他與袁紹多次相爭,初期佔據優勢,但在龍湊之戰後,公孫瓚銳氣頓減,採取自保戰略,逐漸失去了部下信任,被袁紹擊敗。最終困於高樓,引火自焚。
公孫瓚是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戰中以勇猛豪邁而成名的,他善使雙頭鐵矛,《後漢書》曰:「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白馬義從后擴充成相當規模的部隊,一時威震塞外,烏桓「乃畫作瓚形,馳馬射之,中者輒呼萬歲,虜自此之後,遂遠竄塞外。」。
可惜,界橋之戰公孫瓚碰上了他一生的剋星麴義,白馬義從就此一蹶不振。「…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復還營。」這是一個典型的用弓弩擊破騎兵的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