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武威國滅
幕僚兼軍師了解黎宗遜的心思。
他們這數十萬人馬的處境很窘迫,也很危機,四面環敵,想衝出重圍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但迫在眉睫的是解決糧食問題。
退回諶江北岸已不可能,那裡出現大量的夏國水軍,而且有人看到了那位屠夫張宇的身影。
向西那邊有夏軍最強戰力的神威軍,最重要的是那邊是黎江和諶江的岔路口三角地帶,地形狹窄複雜,不亦大兵團作戰,向東只有北線和黎江邊兩條狹窄陸路,中間卻是浩瀚的鄱陽湖,黎宗遜這一路軍大多不善水戰,現在雖然收集了近千條漁船和貨船以及木材,但黎宗遜是不敢深入鄱陽湖的,那麼唯一出路就是渡過黎江殺奔江南的武威國腹地,因為據他們了解,武威國為了能同秦皇達成協議,按著秦皇特使要求迫害死了那些能征慣戰的老將軍,而且解散了多半軍隊,現在即便重新招募,可想而知其戰力很是一般。
走這步棋其實也是迫不得已。
尚城國那邊沒有秦軍後援過來,帶足了糧草,那邊是快死地,早就沒人了,都避戰禍去了。
武威國所佔地盤,現在又被他們禍害的幾乎沒有生機了,即便秦皇旨意到了,封黎宗遜為兩郡侯,其實也就是紙面的意義了。
除非有大量的援軍過來並遷移大量的移民。
當初幕僚建議走這一步,實際上就是為了脫逃罪責,實際意義不大。
現在要以破釜沉舟意念渡江攻取武威國,這也是被逼迫出來的。
拿下武威國,只要防備夏國不攻破他們的防禦,堅守到西路軍過來,他們這步棋就活了。
唯一讓他們擔心的就是渡江時能否遭遇夏國水軍。
「將軍,放心吧,所料不錯,夏國水軍不會阻撓我們的。」
幕僚說這話似乎很有底氣。
「你的意思是說……?」
監軍史和晉陽侯相互對抗一眼,都是靈光一閃,明白了其中道理。
「呵呵,只是事後大家要共同把這件事圓過去了。」
黎宗遜也明白了。
很簡單,武威國背叛了以夏國為主的抗秦聯盟,他的死活夏國自然是不管了,甚至還想補上一刀才解恨。
而黎宗遜錯走了一步棋,把友軍給殺了一半,為了生存也好,圓謊也好,他要把另一半拿下,即成事實,滅口武威國,這事怎麼說都可以了,秦皇也不會再追究他們責任。
總的來說,武威國被拋棄了。
夏國為了道義不會在這個時候沾染武威國的事,不管不問潔身自好。
果然,當黎宗遜大軍過江時,沒見到夏國水軍,數十萬大軍渡江那場面何其壯觀,接連數天,夏國水軍若是不知道那是瞎扯淡。
到了七月末,黎宗遜就基本上將武威國給滅了。
基本上沒遇到多大的阻力,秦軍渡江時也遇到了大批武威國軍隊,但這些軍隊戰鬥力實在是不怎麼樣,一觸即潰,接著一潰千里,最後只有最南端挨著夏國和南蠻國的兩座邊城沒有淪陷。
這是因為這兩座邊城出現夏軍和南蠻軍,武威國國主徐藩及其王室人員和身心受創嚴重卧床的徐昌逃到這裡。
黎宗遜眼見夏軍和南蠻軍出現,也就停止了腳步。
這兩座城一個挨著夏國的石塘城另一個緊鄰南蠻國,既然有夏軍和南蠻軍出現,黎宗遜也就不敢造次,目前來講他還是孤軍深入,雖然戰績斐然,可後路不打通,援軍不過開,或者西路軍還不來,他最後下場有可能被以夏國為主地位聯盟軍把他給吞掉。
武威國除了國主逃走,算是基本上被滅了。
被除名了,這是肯定的事了。
只要秦皇接到黎宗遜的信報,定會以盟主的名義把武威國除名劃歸大秦帝國名下。
徐藩在邊城只見到了羅玉,羅玉也只保證徐藩以及其家眷的安全,並沒有多說什麼,而卧床奄奄一息的徐昌則被羅玉安排人送往玉山密都。
張顯還在武陵城,秦國西路軍一直沒來,確實牽扯了他太多心思,他不敢離開,全身心的戒備等待著,現在武威國被滅,但這個被滅過程與他預想的不一樣,可已經成為事實,那麼接下來就得改變策略了。
「陛下,是不是該滅掉黎宗遜這一路人馬了?」
廖林見國主站在院中眼望東南久久不語,揣測到可能是打算對付黎宗遜,於是問道。
張顯回過神來搖搖頭。
「還不到時候。」
「不到時候?」
廖林詫異。
「秦皇還沒宣布武威國被除名,還沒宣布武威國變成秦國的土地,那麼我們就不能動,因為我們即便是滅了黎宗遜這一路軍,可把武威國收為己有還欠一個道義問題,現在武威國這一塊地很微妙,我們不能操之過急而扎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