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預謀突襲武陵城
尚城國名存實亡。
同尚城國接壤的是巴陵國,巴蜀國的附屬國,在黎江邊有那麼不到百里寬狹長的地帶,現在已經歸屬縱掖國。
這就是肖楚龍,從巴陵國手中要回來的江北兩城其中一城;績溪城。
績溪城緊靠黎江,延黎江蜿蜒東西長三百多里,南北寬一百多里,西寬東窄。
西部便是績溪城主城所在地方,緊鄰著武陵北城。
實際上這座跨江石橋屬於武陵城,經過常年戰亂,石橋缺乏維護,在洪水爆發時,被沖毀了一段,橋斷了,武陵城就硬生生一分為二,江南為武陵南城,江北為武陵北城。
這座石橋可有些年頭了。
原本這裡有個諸侯國;武陵國。
武陵城就是武陵國的國都,這座石橋是武陵國建造的,後來武陵國亡國,被縱掖國給佔了,再後來就被武威國和巴陵國給瓜分了,現在又被縱掖國收回。
縱掖國國王本不想要回這個地方,他們都是山裡人,善斗不善管理,這一帶是平原,無險可守,三面臨敵。
縱掖國人口少,彪悍粗魯,同這裡的原住民難以交融,得不到支持,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那座石橋,所以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
一旦戰亂起,這裡必定會成為爭奪之地,有著一座石橋橫跨黎江,南北暢通,何其便利。
想來武陵國滅亡絕對是跟這座石橋有關。
張顯慫恿肖楚龍收回這五座城,其深意不言而喻。
現在這座石橋斷掉的那百多步,已經被肖楚龍安排人接上了,只是沒有用石材,而是木材。
而且還預留下可通中型戰船通過的橋洞。
原來這裡的橋洞,只能通過小船。
現在的武陵城駐紮著縱掖國少部分精銳,張宇的一部分水軍也在這裡協防。
想要奪取這座石橋,就必須得先征服巴陵國,可是巴陵國是巴蜀國附屬國,巴蜀國是十大世家程家的俗世產業,秦國也不敢輕易招惹,也就是說還沒有準備好對付他。
程家和秦軍也不算對眼,兩家表面上倒是沒什麼大衝突,可也相互看不上眼,暗鬥也很劇烈。
巴蜀國也怕秦軍趁機打擊他,所以在張顯派人聯絡后,也加入了聯軍,這也因為回歸巴蜀國的程綜撮合有關係。
程綜可是張顯爺爺張瑞拜把子兄弟,老牌神師。
張瑞、劉奉、李充、程綜和羅褚是一起共患難,被羅利所救,得到張顯無私資助,不但恢復了修為,而且還有精進。
晉陽侯所備木料被一把火燒個精光,失去了搭建浮橋的材料,這事追究起來也很嚴重,現籌集可是不那麼容易,再說時間也不允許。
所以他的心腹給他出了個主意,那就是出奇兵奪取那座石橋。
巴蜀國肯定不會坐視晉陽侯攻取巴陵國,再說了那裡駐紮著一部縱掖國、巴蜀國和巴陵國的聯軍。
他們的聯營一字排開,駐守在牛角山到牤牛河數十里險要之地,由巴陵國名將程仟統帥,身後有肖楚龍、宗熙、程綜等高手壓陣,晉陽侯也不敢輕易觸碰。
畢竟他現在不是主帥了,只是協助武岳候。
有些大事情需要武岳候批准才能去做。
因此晉陽侯決定出奇兵潛行過績溪城,突襲武陵北城,奪取石橋。
績溪城東部是山區,雖然山勢不是很險要,可想大兵團通過也著實不易,所以聯軍這裡沒有多少駐軍,只有少部分人駐守幾道關卡。
秦軍想要通過這裡,只有兩條路,一是走山路,但必須奪取那幾道關卡,另一條路就是水路。
水路就不要奢望了,那裡有夏國水軍,山路只要能神不知鬼不覺的拿下那幾道關卡,走百十里山路出了山,就是一馬平川的平原了。
績溪城和武陵北城相隔不遠,派兵圍住績溪城,剩下的直搗武陵北城,只要佔了武陵北城,並快速通過石橋佔領武陵南城,只要守住,後續部隊及時趕到,那麼這條通道就被打開了。
這條通道打開,就不在望江興嘆了,聯軍也就被一刀斬斷,東、西不能相連,除了原西掖國和巴蜀國易守難攻,這一片剩下的諸侯國就會全部落去秦國手中。
這個戰略要是實現了,秦軍橫掃江南易如反掌,夏國也就危險了。
其實這個戰略,武岳候也不是想不到,只是想要實現幾乎是不可能。
因為聯軍中也不泛有很多軍事人才,豈能看不到這一步,特別張顯,他最重視這裡,並且令揚威軍不惜一切代價逆江而上駐防這裡。
巴蜀國雖然加入聯軍對抗秦軍,但是到現在為止他們同秦軍並沒有發生大的衝突,只起著防禦和策應狀態。
秦軍主要目標是武威國、蘇里國和夏國,嚴格來講,武威國和蘇里國是受到夏國牽連,因為打擊夏國,必須的通過這兩國,他們隔在中間。
其實還有個蘇汕國,可是蘇汕國偏北,秦軍倒沒太重視他,若不然最弱的蘇汕國,秦軍大軍一走一過就把他滅了。
主要目的是打擊或者滅殺夏國,所以秦國還是盡量不要同巴蜀國衝突,多面作戰秦國也承受不起。
這也是武岳候,沒有把主要渡江目標放在那座石橋的原因。
大軍要想暢通無阻走石橋,就得先滅了巴陵國和縱掖國一半,可那樣一來,這仗就打大了,直接同巴陵國開撕。
別小瞧了巴蜀國,那可是山府之國,國勢強盛,實力雄厚,惹毛了這西南猛虎,他出祁山八百里一馬平川,可直接攻到建鄴城。
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晉陽侯現在被逼無奈,才走這步,但是還是繞開了巴陵國。
但是他要真的成功了,秦皇以及武岳候或許改變策略,暫緩打擊夏國為主要目的,轉為奪取這條戰略通道,那麼秦國和巴蜀國就會正面衝突了,那樣一來,兩國就會出現持久戰了。
從短期戰略意義上,秦國失大於得,還樹立了一個強敵,不得不放任夏國逐漸變強。
可從長遠意義上來講,那還是得大於失。
因為有了這條戰略通道,不善於水戰的秦軍再不用為過黎江而犯愁了。
等磨平了巴蜀國的強烈攻勢,解決了北疆東疆的事情,再來對付夏國就容易多了。
到那時武威國想抵抗也不能了。
消滅了武威國就直面夏國了。
通過石橋,大批的兵馬過江而來,大批的物質暢通無阻,誰還能擋得住秦國大軍的鐵蹄。
真要形成這個局面,那聯軍也就崩潰了。
秦國只要不針對蘇里國,蘇里國危機解除,他必然退出聯軍,因為他也不想同秦國為敵。
縱掖國怎能退守大山裡,巴陵國滅亡,巴蜀國倒是能同夏國聯合,可也只能各自為戰,畢竟被人家隔開了,只能相互策應了。
晉陽侯越想越覺得此計可行。
於是秘密調集兵馬,準備出奇兵奪取武陵城。
但是這麼大的軍事行動必須得上報主帥,也就是必須得到武岳候的批准,可晉陽侯知道,他要上報,武岳候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這不符合秦皇既定的戰略意圖。
他有了這個念頭,卻怎麼也也壓制不下去,可是私自行動那可是有違軍規,私自調兵抗令不尊會被處斬滅族的。
他上次兵敗,雖然秦皇沒有太過斥責,也沒削他侯爵,可這份恥辱卻壓得他透不過來氣,他想要重新得到秦皇重視,恢複名譽,就得得到奇功。
所以在心腹慫恿下,他決定冒險行事。
一旦成功,以他的身份,不但不會受到處罰,還會受到嘉獎。
如果失敗了、、、、
晉陽侯不敢去想。
晉陽侯手裡還有二十幾萬人馬,再加上後來補充給他的,他能糾集百萬人。
作為奇兵,自然用不上百萬人,但是後續跟進是必須的。
於是他帶領不到十萬精銳在一個夜晚悄悄離開了大營。
本來他想帶著心腹良將歷朝陽的,但是歷朝陽卻提議他留下來裝扮成晉陽侯,這樣一來,即便聯軍探子也不知道底細,一位晉陽侯還在營中,另外,晉陽侯一旦成功,他還指揮人馬跟進。
晉陽侯想想也對,他這二十幾萬人馬,除了他,也就歷朝陽能指揮得了。
這二十幾萬人馬是晉陽侯僅存的老部下,只是原本的將領死的沒剩幾位,是李貝奉那些保他衝出重圍的將領宣誓效忠他后,他令這些將領接過了這些兵馬的指揮權。
後來武岳候又補充給他不少人馬,而這些人馬,就被打亂編製,分配給這些將領。
當初拚死保著晉陽侯逃到江北的那十幾位原李貝奉手下悍將,現在都成為帶領十幾萬人馬的將軍了。
不過後補充過來的畢竟不是晉陽侯原班人馬,如果不是他那二十幾萬人隱隱壓制這他們,晉陽侯都懷疑自己能否指揮得動他們。
晉陽侯帶走了十萬人,這十萬人其中只有自己原班人馬的一萬多人,但都是精銳,補充過來的人也是精挑細選的。
歷朝陽是晉陽侯心腹副將,只有他能帶領他原班人馬鎮得住那些後來的人。
歷朝陽留下來,才能指揮得動這些人馬後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