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鬥嘴
「消息放出去了?」褚家主問僕役。
「盜匪的消息都已經散布出去了,縣尊應該已經知悉。」
「停止散布盜匪的消息,」褚家主命令道。王安到任的時間短,還不熟悉當陽的情況,又缺乏人手,所以才會重視這些來路不明的消息,但是只要王安這些利民的措施繼續下去,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當然會支持他,會向王安報告盜匪的真實情況,褚家所能做的就是散布假消息,把水攪渾。但是這些假消息也不能過多,否則會引起他人的懷疑,因為現在提供消息的是村民而不是盜匪。
褚家主接著問道:「王家小子今天在何處?」
「縣尊去了當陽河邊,今天要開挖溝渠。」僕役答道。王安來到當陽以後,很少呆在縣衙,大多數時間都在軍營那邊,跟士卒和工匠在一起,最近又徵發徭役,整治當陽河。不過徭役是徭役,王安還是給糧給錢,但比士卒和工匠要少很多,但對於那些要熬冬春的鄉民來說,也是一條活路。也不知道姓王的小子哪來的那麼多錢糧!錢和糧?褚家主手不由的晃動了一下,正在寫的字也變了形。
「準備一百石的糧食,老夫要去慰勞一下百姓。」王家小子這麼會收買人心,褚家也不能躲在一旁,好處全讓王家小子給佔了。
王安和李茂站在一個小山丘上,看著不遠處正在勞作的百姓。李茂指著當陽河對王安道:「當陽河年久失修,導致很多田地荒廢,屬下打算先開挖溝渠,安裝筒車,使一部分田地在春天就可以耕種,天氣轉暖再整治河道,應該趕得上播種晚稻。可整治河道不僅需要大量的人手,還要有大批的錢糧。」
「現在到明年開春,百姓無事可干,卻要吃要喝,正是最難熬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只要這段日子不出事,當陽明年就是另一副景象了。」王安看著正向小山丘走來的幾位老者,轉頭看著李茂道,「南郡連年遭災,錢糧方面我們是指望不上太守府了。本官已經上報太守,希望動用當陽本地的儲糧。」
「太守能同意嗎?」
「太守能不能同意不重要,本官已經把你的開挖溝渠計劃報給太守並上報給中樞,看在能增加幾萬頃地的份上,朝廷應該會同意。」如果朝廷同意這項計劃而王安沒有完成,欺君罔上的罪名算是坐實了,棄市是跑不掉的,李茂下場就是發配了,因為王安是主官,李茂也只是王安徵辟的下屬。王安這個奏摺一上,是不給自己留後路了。
幾位老者已經來到了山丘下面,王安和李茂邊往下走邊道:「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就要有地給他們耕種,要招安盜匪,使他們安定下來,也需要土地,如今當陽的田地大多掌握在五大豪族手中,本官手中無地,也只能把希望放在你身上了。」
「屬下一定不會辜負縣尊的期望。」
幾位老者向王安行禮道:「我等受鄉民所託,請縣尊動第一鍬土。」
王安謙讓了幾回,一名老者道:「當陽河已經幾十年沒有整治,一下雨就鬧災,百姓也不能引水澆地,大片的田地荒蕪。前幾任當陽長也說要治理當陽河,可惜一直沒見動靜。縣尊這次治理當陽河,可是解了當陽百姓的心頭之憂。我等已經商議過,大夥也同意,這裡縣尊地位最高,第一鍬土一定要請縣尊動手才行,以求吉利。」老者已經這麼說了,王安也就不再矯情,拿起鐵鍬挖了一鍬土。見到縣尊已經開工了,旁邊的幾位老者這才動手挖土。
褚家主帶著一百石的糧食來到河邊時,一開始並沒有打算找王安,按照他的想法,王安應該做做樣子就離開,結果沒想到王安沒走,一些鄉民趁著休息的時候在問開墾出來的田地分配問題,招兵問題,縣學問題,還有招安盜匪之事。這些都關係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誰也不願意吃虧。
突然有人道:「小的聽說,褚家主把縣尊給告了,不知可有此事?」
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到王安身上,王安點點頭:「不錯,確有此事。」
「若是縣尊走了,這些措施還會繼續嗎?」問話的人不敢說王安出事,只能用走了這個詞。
王安已經看到了褚家主往這邊走了過來,於是說道:「本官年輕,褚家主也是擔心本官年輕氣盛,行事不知節制,這才要給本官上個緊箍咒,有太守看著,本官也不敢胡作非為,這也是對當陽百姓負責。各位請放心,有各位鄉親和褚家主盯著,本官是不會出事的。褚家主來了,大夥給他讓一條道。」
大家聞聲默默地給褚家主讓了一條路,然後對王安行禮離開。等人群散了,王安對褚家主道:「若非褚家主來了,本官還走不開身。」
褚家主行了一禮,回道:「縣尊有吳子之風,深得百姓愛戴。」
王安笑了一下:「吳起可用五萬人滅秦國五十萬大軍,使秦國六十年不敢東窺中土,我可比不了。」吳起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有建樹,但是德行有虧,褚家主的回答一語雙關,王安也只能撿好的說。
褚家主沒有繼續糾纏這個問題,他指著不遠處的馬車道:「聽說縣尊正在治理當陽河,要大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褚家人丁單薄,只好出些錢糧。這是一百石糧食和十緡錢,還請縣尊派人查驗。」
王安指著孔洵道:「這是本官任命的法曹掾,所有捐獻的錢糧都由他負責登記在冊,張榜公布,用多少用在哪裡,也會張榜公布。」王安指著那幾名老者道:「這是各村選出來的三老,由他們監督錢糧的發放,以免有人貪墨。所以,褚家主盡可放心,褚家所捐贈的錢糧不會進入本官的囊中。」
褚家主行了一禮:「縣尊說笑了,大夥都知道,縣衙府庫空虛,是靠縣尊多方籌措才有了當陽現在的情況,何來貪墨一說。」說完告辭而去。
孔洵問王安:「師傅,他的錢糧收不收?」褚家可是到太守府把你給告了的,以前知道的人少,今天以後,全縣的人就會都知道了。
「人家要捐,我們就收。」王安答道,「你師傅我缺錢缺糧,別人已經送上門了,沒道理再把它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