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漢末之逆臣賊> 第二十九章 邀請

第二十九章 邀請

  三名老者決定再多看看,懂醫術的到申屠臣開的醫館,精通易經的決定去學堂看看,而那位會望氣之術的術士則去田裡轉悠。很快這些消息報到王安這裡,王安沒有在意,誰到了陌生的地方了解一下情況乃是人的本能,萬一出事了也好逃命。如果他們初來乍到還能********煉丹,王安才要擔心了。


  孔洵將一把刀放在案几上:「這是二先生定做的橫刀,家母請二先生驗刀。」橫刀是王安向孔家定做的,刀刃長三尺,刀柄一尺,總長四尺,可單手持握,也可雙手持握重約八斤。在王安看來,此時劍已經變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好看卻不實用,無論是儒生還是遊俠兒都要配一把,裝飾也越來越華麗。因此他委託孔家打造了一把橫刀,並告訴孔家試試滲碳工藝。


  王安拔出刀,揪下一根頭髮,想看看是否能吹毛斷髮,很遺憾,沒有。王安把刀插入刀鞘放好,道:「這麼說滲碳的技術你們孔家已經掌握了?」


  孔洵答道:「家母說初步掌握了,只是成品率還不高,還得多試試。」


  「讓你家大人多試試,將來或許會有大用。」若是將來天下大亂,王安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優勢。「你家大人同意你去長安了嗎?」孔洵搖頭。


  王安拿起一本書,卻又放下,他對孔洵道:「我想拜見一下國相,請他撥冗一見。」王安現在越發覺得自己缺人了,能抓一個是一個吧。


  小胖子撇撇嘴:「我家大人現在哪有什麼事啊,家父如今不去當值,每日坐在家中養病。」小胖子看看王安的表情,「弟子馬上通知家父。」


  三名老者在莊子轉悠了半天,回到住處關好門窗,又在一起談論自己所見所聞。「這裡的學堂要先認字,然後教《論語》和《九章算術》,他們的記數之法也與眾不同,用此法更快更簡便,不僅如此,還讓那些小娃子自己把《春秋》的事情一個個表演出來,他們說這叫重現歷史,然後那些先生才跟他們解釋這個事件的前因後果。」


  「那個申屠臣既然去給牲畜看病,還把牲畜的病症記錄下來,據說將來要刊行天下。」


  「王家莊的管事杜詩和陰陸也是這麼做,他們也把過程記錄下來,將來也要刊行天下。」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先生和弟子,大多出自寒門甚至是佃戶之家嗎?而且那些名師大儒所精研的《五經》在這裡不受待見。」


  「我也問過那些小先生,他們說王安曾說對於窮苦的百姓來說,他們想要的是活下去,是能吃飽飯,儒家離他們太遠了。王安還說,儒家最是善變,只要有好處,高皇帝也能說成是劉康公之苗裔。」


  「老夫大概知道了門主的意思,王安不待見儒家,他需要的是經世濟民之人。本門若是支持王安,將來此人問鼎天下,本門也可發揚光大。」


  「師兄不是說此子命數已變,不知將來嗎?


  老者點點頭:「按照其生辰八字,加上老夫的起卦,此子現在應該渾渾噩噩,不能出仕為官。」


  「支不支持,那也要先看此子在當陽的表現。段丫頭說那可是盜匪窩子,百姓窮困,盡出強盜了。想孝元皇帝時的馮野王,被朝野所稱讚的一個好官,到當陽沒多久就跑了,更別說其他人了,讓我們看此子能熬多久吧。」


  王安迎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客人,孔洵的兄長,孔甫。聽多了孔洵對他兄長的吐槽,王安本不想見他,但是還得耐著性子見他。


  王安一見面就恭維他:「令弟經常在我面前提起你這位兄長,說你為了提高學問,長年在外遊學,結交各位名師大儒,我聽了甚是羨慕,只可惜事情不斷,未能成行。但朝廷徵召我今年秋天前往長安參加考試,不知孔兄是否也去長安?」


  孔甫的臉一紅,過了一會才道:「智謀將帥科如今所比的乃是家世與名望。我以為參加此科乃是對在下的羞辱,據宮中的消息,陛下還會再開賢良方正科,這才是在下證明自己實力,出人頭地的正途。智謀將帥科在下是不會參加的。」


  王安對孔甫行了一禮:「在下預祝孔兄被朝廷徵召參加賢良方正科考試,榜上有名,為朝廷出力。在下無才無能,只能憑家世去參加今科考試了,在下甚是羞愧。有心拒絕,卻怕辜負了南郡太守和朝廷的一番好意,只好勉為其難的到長安走一趟了。」


  二人互相吹捧和謙讓之後,王安問道:「孔兄在長安遊學多年,可曾見過黃門侍郎揚雄揚先生?」


  孔甫得意的笑了笑,道:「某曾經多次去其府上拜訪,與先生交流詩賦。」


  王安接著道:「在下久慕揚先生大名,一直想去拜訪,但不知先生府上還有何人?」


  孔甫道:「府中只有先生和夫人。」


  「沒有子嗣?」


  「無兒無女。」


  王安心道,夏姑娘有機會了。接著又問:「揚先生有何喜好?」


  「先生喜好著書立說,但俸祿微薄,要靠其夫人種菜貼補家用。」


  看來真的要把拉攏的重點放在揚夫人身上了。


  兩人又扯了一遍閑話,王安才問孔甫的來意,原來孔甫是代鄧晨之兄鄧驊前來送請柬,請王安前往新野縣一敘。孔甫和鄧驊以前曾是郡學同窗,鄧驊此次返回南陽先到宛縣拜訪了太守,又去拜訪了新都相孔休,聽說孔洵拜杜詩和王安為師,故而有心結識兩人。


  王安拿著請柬看看了,問道:「鄧驊是否知道在下與其弟有過爭鬥。」


  「鄧偉卿已經知道此事錯在其弟,故而寫信訓斥了一番。若非知道叔孫不便離開新野縣,偉卿就在宛縣最大的酒肆宴請你了。這次在縣城招待叔孫,偉卿還覺得於心難安啊。」


  「此次就邀請了我和君公嗎?」


  「還有湖陽樊家。」


  湖陽樊家,好像在哪聽過,王安苦苦思索了一番,才想起來,之前打算為孔家之女保媒拉縴的那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