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帝國的良心> 第四十三章 抄表員

第四十三章 抄表員

  晉桐的新工作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他跟著前輩同事「老游」學習一天,就掌握了關鍵。


  走街串巷、登門拜戶、抄表徵費、開出收據,雖然瑣碎,卻沒什麼繁難,懂四則運算就行。


  收費科對每個抄表員負責的區域做了劃分。勝山辦事處包括晉桐在內,僅有專職抄表員三名,負責收取縣城的電費。而周邊鄉鎮,則由公司在當地的電工兼職收取。反正那些地方用電少,工作量不大。


  電費是按月收繳,抄表員最忙的幾天是月底。但每個月都會有人因事錯過上門收費,所以平時還要補充收繳。


  公司的員工制服是淺藍色,款式模仿軍便服,左胸前縫了個小布條,上有「興遼電力」四個小字,不算丑,也談不上漂亮。這身制服對普通人的威懾力當然比不上巡警,但也非小老百姓能隨意無視的。


  只要披了這身皮,抄表員就能輕易敲開居民家門。多數時候,工作不存在難度。


  麻煩的是,總有人故意拖欠。這其中分為兩種,一是日子拮据的小民,二是用電大戶的工廠。前者是真缺錢,後者大約是不佔便宜心裡不舒服。


  根據《東北電力管理條例》,用戶拖欠電費一個月以上才能斷電。一開始,他們往往乞求通融,或者乾脆要求抄表員過幾天再來,這樣一天天拖到下個月底,抄表員以斷電威脅,這些人才會補齊上月電費,繼續把本月的拖下去。


  對公司來說,只要用戶最終繳費,拖延個把月不算什麼,但對抄表員來說,就相當頭痛了。用戶的拖延增加了他們的工作量,還影響績效考核,對評選優秀職工、升職加薪有很大負面效應。


  這些麻煩還是小事,最討厭的是屢禁不止的偷電。公司內部章程規定,每個抄表員必須了解兩種最常見的偷電方法。


  一是,外接線路繞開電錶,讓電力直接入戶。對此,公司有固定排查,抄表員登門也會隨機抽檢。


  須知,偷電金額無論有多小,都會被《大齊刑法典》認定為盜竊罪入刑。這種方法容易被發現,風險很高。


  另一種就極難查證了。這個時代的感應式機械電錶很容易做手腳,只需要一塊磁鐵就能輕易調節電錶走字快慢。


  這就要求抄表員對用戶家用電器的數量、類型、功率、使用習慣有大致了解,能夠快速估算出用戶的用電量,與電錶顯示數字對比。


  所以,這份工作又不那麼簡單,除了牢記公式進行計算,還得有良好的交際能力,可以通過察言觀色、打探了解每一家的實際用電水平。這是一個盡職抄表員應有的素質。


  不過,「老游」對晉桐說,如果想撈油水,這些漏洞反而是下手的機會。經驗豐富的他可以輕易操縱電錶數字,從中撈取好處。


  好處可能來自用戶的「感謝」,也可能源自用戶的「無知」。


  但老游還說,無論怎麼操作,都有一個限度,不能過分。每戶用電量都是固定的,浮動區間不大,太高太低都容易被投訴、或被公司審計部門發現。


  所以,此中油水有限得很。


  這些關竅,辦公處主任呂青心知肚明,但他更知道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但凡抄表員不太貪心,他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管了。


  跟隨「老游」實習三天後,晉桐終於獨立上崗。因為是下半月,離月底又有些日子,事情不多。主要催繳工作只剩一項,路燈費。


  第一次知道路燈費這回事,晉桐非常吃驚。他兩世為人,無論哪個世界都沒聽說路燈還要跟居民收費的道理。


  一開始他以為是興遼電力自作主張,濫用名目亂收費。私下請教呂青才知道,這竟是幾十年前遺留下的歷史問題。


  原來,當年太祖鼓勵發展電燈公司,徐國公主動為陛下分憂,在東北搞電力大YUE進。可發電機買了,電廠建了,用戶在什麼地方?公司去跟誰收電費呢?

  陛下也知道推廣電燈,需要經年累月的辛苦營銷。在電線扯進千家萬戶之前,總不能眼睜睜看著電廠閑置,有電輸不出去,讓徐國公這等忠臣賠掉底褲吧!

  所以,伴隨這一波電廠建設高潮,東北大大小小的城市紛紛掀起電力改造大潮。


  首先是政府部門用上了電燈,其次是學校、醫院等財政撥款機構告別了煤氣燈,最後就是路燈這種市政工程。那段時期還有地方政府以電費補貼名義給政府僱員發福利,鼓勵公務員自家裝電燈。


  如此一來,徐國公的電燈公司有了基本保障,不用擔心虧本,後期發展也順暢不少。


  但電力改造歸根到底是地方政府出錢。而地方財政收入有限,這麼一筆持續性的開支,總得尋摸個地方找補回來。


  政府機構的電費,不好直接攤到老百姓身上;學校、醫院的用電自個兒向興遼交錢;至於路燈么……方便了小民出行,尤其是左近的居民商戶受益尤大,收點錢不過分吧?

  於是,各地方政府,比如勝山縣向興遼支付路燈電費的同時,還安排巡警在路燈安裝段每月收一次「路燈費」。


  商號分成甲乙丙三等,每月按1元、7角、5角納費;民戶也分三等,每月收4角、2角、1角。


  這還不算完。


  路燈的存在,行車者便利最大。所以縣城馬車行、黃包車行得按每輛車月費5角收費。普通居民家有車,也是同樣標準交錢。不交錢也行,晚上別出門,出門就有巡警扣車。


  如此「橫徵暴斂」不僅收回了電費,連維護成本也賺回來了。(作者註:民國實事,略有改編)


  但此時已「維新更化」數年,大齊民智漸開,百姓心中有了「政府職能」、「公共服務」的概念,路燈費的合理性沒多久便遭到廣泛質疑。不僅是東北,全國各地的報紙都喜歡拿這事作伐子,探討一些敏感的政治話題。


  日子久了,各地政府也覺得為了一點小錢搞得顏面無光,十分難看。可不論如何難看,電費不能不繳,於是幾年後,東北再也不見巡警收電費的場景,各地政府都把路燈費承包給了興遼公司。


  興遼的抄表員代收路燈費,收齊後上繳至本地政府部門,政府再向興遼繳費。


  之所以要政府過一道手,是因為第一,路燈費本質是行政性收費,不是電力公司向市民出售市政服務;第二,抄表員沒有執法權,不能強制收費,也不能給路燈斷電,興遼為了保持名聲,又要求下面不要催逼太過,所以草民們往往拖欠路燈費半年、一年甚至數年之久!

  有政府作為中間環節就好辦了,不管底下有沒有把錢收齊,政府繳電費從不拖欠,那畢竟是徐國公的產業,誰敢賴賬?


  天長日久,這筆款子就成了地方政府的爛賬,名聲和實利全歸了興遼。


  興遼電力起步早,遇到的新情況也多。路燈費不過是其中不起眼的一樁小事。但興遼的事例,對大齊其他財團創立電燈公司有極大教育意義。


  他們不再像徐國公那樣,一口氣建十幾個電廠,而是立足發達地區、中心城市,穩紮穩打,逐步發展,絕對不搞「路燈費」這種幺蛾子。市政工程,政府願意承擔電費就搞起來,政府沒錢就算。


  時至今日,大齊存在路燈費說法的,也就東北一地而已。雖然從訂立收費標準至今沒漲過價,但近年來,北地輿論界仍強烈呼籲全面取消這一不合理收費。其中搖旗吶喊最激烈的,正是興遼集團旗下第一大報《興遼日報》。


  這貌似自打自臉,其實不然。


  路燈費取消與否,都少不了公司一毛錢電費。抄表員向老百姓收這一筆名不正言不順的費用,打的旗號也是上繳政府。罵名歸政府,財團當然想打什麼旗就打什麼旗。


  那抄表員對這種呼籲怎麼看呢?


  「老游」當然是不樂意的。


  雖然市民一分錢路燈費都不想掏,但抄表員有的是辦法逼人掏錢。


  路燈由興遼電力維護,雖不能貿然斷電,燈泡卻很容易壞。一旦壞掉,是否更換,何時更換,任由電力公司員工說了算。


  實習的前三天老游就向晉桐實地演示了一次如何藉機收錢。


  梨樹街旁一條巷子里,路燈壞了好幾盞,三個月沒人修,冬天晚上黑燈瞎火,摔壞了好幾個老年人。


  老游催一戶人家電費的時候,戶主交了錢,再次提出要求,讓電力公司修好路燈。


  老游當然要求他們這條巷子的居民把積欠的路燈費交清!


  那戶主三十多歲,戴副眼鏡,自稱懂電力常識,自然不肯當冤大頭,威脅說要自己修。


  老游硬碰硬:你敢自己修就是擅自破壞公共電力設施,罰款!造成嚴重損失,小心蹲班房!


  那戶主一愣,沒回嘴。


  老游口風一轉,好心勸他把街坊鄰居召集起來,湊點錢,好歹先交一點。「我老游跟外線工關係好」,拿到錢請人吃頓飯,賣個人情,才能找人來修。


  第二天下午,那戶主主動來到辦公處找老游,帶來兩塊錢,老游氣得鼻子都歪了,把他趕了出去,「你打發叫花子呢!」


  第三天,那人終於帶來十幾戶居民集資的五塊錢,老游這才滿意,找了個相熟的外線工,出門換燈泡。


  燈泡當然要用「我興遼集團發明的鎢絲燈」!價錢么,是有點貴,可一分錢一分貨啊!這燈泡能使一年不壞!你們賺大了知道不!咱也不多要,再拿三塊錢來!


  「之前給的五塊是人工費!現在是買燈泡!」


  「五塊錢都出了,還捨不得三塊?」


  圍觀的居民合計好一陣子,又湊了三塊。


  天黑了,燈泡也換好了,但路燈還沒亮。因為修電燈的時候,當然要把電掐了。什麼時候再給通電呢?

  請再交兩塊錢「通電費」。


  那能不給嗎?不給,燈泡不白裝了!

  於是,十塊錢花出去,路燈終於修好。


  實際上,路燈的維護和燈泡的更換本就是縣政府承包給電力公司的,居民不要花一分錢。什麼人工費、買燈泡,都包含在政府支付給興遼的電費裡頭了。


  可老游就有本事跟外線工勾結起來撈錢。這理跟誰說去!


  十塊錢,兩塊被作為本月收到的「路燈費」上繳,完成基本任務。剩下八塊老游跟外線工二一添作五……至於晉桐,老游請他下館子吃了一回熱汽羊肉。


  飯桌上,老游筷子抄起一塊羊肉,蘸了醬料,囫圇塞進嘴裡,口齒不清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抄表員撈錢,大頭靠路燈費,就看你會不會來事!現在本事教給你了,想吃肥的,趕緊結交一個外線工,關係一定得鐵!然後才能一塊兒賺錢!」


  晉桐連連稱是,談笑晏晏。


  一頓飯後,晉桐終於摸清了辦公處上上下下的的人際關係。次日,也就是入職的第四天晚上,他邀請幾位同事聚餐,檔次當然是全縣城最高的「姚記」。


  辦公處員工不少,但晉桐不欲張揚,只請了平日工作上會接觸的幾個人,包括司事員、會計、兩名外線工與另外兩名抄表員。


  一頓酒飯花不了幾個錢,但把心意盡到,以後就免了生分。


  他結交外線工,卻並不想撈錢,只是日後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麻煩,誰知道會不會有求人的時候呢。


  所謂滾滾濁世、紅塵煉心,就算不能遺世獨立,至少不要同流合污。如此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