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禪宗遺脈
被虛雲一下點開,素問立刻放鬆下來,自己這兩天執念確實有些太深了。
接下來素問不再去考慮每個人身上的因果,每日只是處理著寺中事物,勞作,修行。
帶領僧團將種植入常米的田裡都放上稻草人,中間拉上布條與鈴鐺。
期間素問與其他寺院通了幾個電話,經過這些日子的準備,幾乎各宗的道場住持都已經知道了佛協的事情,大多數寺院都對佛協的事情表態支持。
就連黃教與紅教之間都已商談完畢。
而帝都的分寺,也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階段。
再有半個月,就是分寺全部結束的時候。
而素問與其他寺院也做了通知,半個月後帝都聚首。
這是佛門百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進入帝都,素問也準備提前幾天過去安排。
因此他出行的日子也定了下來,就在一周之後,到時還要覲見陛下,將這次的事情通知於他。
畢竟佛門這麼大的行動,一點都不知會一聲,多少有些不合適。
出於表面上的尊重,也要打聲招呼。
定下了出行的日子,素問就遇到一件事情。
三個僧人風塵僕僕趕到凈心寺。
一個老僧,大概六七十歲的年紀,兩個二三十歲的和尚。
僧衣都是百衲衣,密密麻麻的補丁,腳上是開了膠用繩子捆上的布鞋。
最重要的,這幾人是禪宗弟子。
真正流落在外的禪宗弟子。
素問一聽到這個消息,連忙下到山門去迎接。
素問到的時候,幾人已經進了山門,正在四處打量,兩個年輕僧人都是滿臉的好奇和艷羨神色。
那老僧倒是穩重。
「阿彌陀佛,見過這位老法師。」素問迎上去合十見禮。下意識用宿命通看了一眼老僧,心中一驚,這老僧此生只沾了一點業力,還都是無心之失。做過幫助其他人的事情多不勝數。
而且前世,前前世,竟然也都是僧人,而且一直都是在一個寺院,圓寂後轉生再次回到那個寺院,一連三世。
「阿彌陀佛,不請自來,還望住持勿怪。」那老僧平和說道,口音很重,像是從西南面過來的。
「哪裡,求之不得。」素問笑道。
「請問前幾日是哪位大德離去?」那老僧開門見山問道。
「是本寺道濟大德。」
「可惜,未能當面耳聞。」老僧惋惜道,隨後對素問道:「老僧雖然是在窮鄉僻壤,消息不便,卻也聽說過貴寺的名字,興我禪門。雖然早就有心前來,只是一直少與外人接觸,安心呆於寺中,雖然貧寒,但也自得其樂。
前些時日感受到有大德離去,才驚醒,一時懶惰,未能當面聆聽大德教誨,深深感到遺憾。
貴寺能有大德落座,佛法當不是我等山野之人能比的。這才帶著弟子前來,想要聞聽真法,還望住持行個方便。」
素問聽了這話,當即笑道:「幾位如何稱呼?還請幾位隨我入寺。」
「老僧海平,兩個弟子湛通、湛永。
禮佛之後,素問帶幾人往後山走,才問道:「幾位是我禪宗一脈,不知道師從如何?」
「早先的事並不清楚,建寺祖師未曾多說。本寺建立一千三百年,一直都修禪宗法門,少與外人打交道。」老僧道。
素問點點頭,山古寺當年被毀,弟子四落,有的人意圖在其他處再傳禪法,不過最終都消散在歷史之中。
有的人躲在偏僻地方建個小寺,一心清修,並未多想其他,卻是將這禪宗法門傳了下來。
素問與海平一邊閑聊,一邊用宿命通看了另外兩個弟子,這兩個弟子倒是有些意思,都是頗有慧根的人,不過一肚子花花腸子。其中湛通還總是惦記著山下村裡的一個姑娘。
這就沾了因果,被素問用宿命通看到。
而另外湛永倒是看起來老老實實,但背地裡著實給他師兄出了不少餿主意。
以素問看來,這兩人日後恐怕有些苦頭吃。
「老僧有個問題,還請住持不嫌叨擾,寺中可還有大德在座么?」海平問道。
「還有懷素大德、慧寂大德與虛雲大德。」素問答道。
老僧聽了素問的話腿一抖,差點從台階上栽下去。
本來就是想著求法,千里跋涉從寺中來到這裡。
當初感應道濟離開的時候,他已經是吃了一驚,沒想到竟然有禪宗大德存世。方才的話只是姑且一問,如果還有大德那就最好不過了,也符合他的預期。
畢竟他來的這一路上,已經聽了不少有關凈心寺的消息了。
作為千年來禪宗唯一頗為興盛的寺院,凈心寺如今的情況已經讓他深感佩服了。
而有大德在座,更是為他指明了禪宗之路所在,不是沒有終點的。不是如同他寺中那樣,一千三百年來未出現一位大德,讓他有時候也不知道禪宗法門一直走下去究竟如何。
有大德在座,說明禪宗並不弱於其他宗門,他這些年的心結也算解開了。
可沒想到的是,凈心寺竟然這麼多大德?
剛剛離去一個道濟,還有懷素、慧寂、虛雲三人?
一個寺院就這麼多大德,實在讓他難以想象。
「不過幾位大德的法名……」海平有些疑惑。怎麼幾位大德都不是一個輩分的,而且以70字排名來看,相差極遠。
「都是我禪宗前輩,如今禪宗大興在即,想要出一份力,因此暫時留於寺內。」素問解釋道。
「幾位大德之心,讓老僧佩服。」
海平這才恍然。
不過能吸引幾位大德落座於此處,凈心寺也算是了不起了。
將海平三人安排下來之後,沒過兩日又有幾人到此。
同樣是禪宗一脈,同樣流傳在外。
同樣是感受到道濟后趕來凈心寺。
素問這才發現道濟離開之時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當初法海回歸之時,雖然影響也是不小,但只是各宗高人有點察覺。
遠不像道濟離開的時候,哪怕西南偏遠地區,也都能夠察覺。
新來的是兩個僧人,一老一少,老僧與海平年紀差不多,年少的不過二十齣頭,唇紅齒白。
老僧叫如果,弟子叫海寧。
任八千用宿命通看了一眼,發現這位「如果」原本竟然是個劫道的強人,後來混不下去了,才出家當的和尚。由於他悟性極好,這麼多年下來,竟然也修為不錯。
而海寧倒是從小出家,一心修行,沒沾什麼因果。
當海平與兩位弟子見到如果與海寧的時候,就差點打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