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悲苦寺
濱城和梁方口附近一共兩個寺院,一個是橫山寺,有僧人六十多,是凈土宗的道場。
還有一個叫做悲苦寺,有僧人一百多位。
一般寺院叫凈心寺、慈恩寺之類,多少都是帶有佛門的味道,或者橫山寺、棲霞寺這些乾脆是以地理取名。
而悲苦寺這個名字在普通人看來,就不那麼吉利了。
然而悲苦寺的名聲卻是不小,可以說遠近聞名了,而且名聲極好,聲望很高。
在現代整個寺院都是用艱辛磨礪自己,艱苦修行的寺院已經不多了。而這悲苦寺就是其中之一。
如持不捉金錢戒,整個寺院不設功德箱,所有僧人都不持錢財。
如日中一食,只每日中午吃一頓飯。
如每年秋季寺院僧團都行腳乞食。遠離鄉里,行腳天下,隨緣教化度眾。
如依教奉行。去除分別執著,和合共修。
前面幾點,說明這寺院是真正嚴守清規,苦心修行之所。其艱苦程度,若不算禪七的話,凈心寺在這方面比之遠遠不如。
而最後一點,則讓素問最為在意,也最為敬佩。
一般寺院多少都有所偏向,而這悲苦寺卻是凈、密、律、教四宗平等弘揚,沒有門戶之見。僧眾在遵守佛戒的基礎上和合共修。
此處的教宗,指的是天台宗、華嚴宗、三論宗、法相宗。
其實,「宗教」一詞,原本是佛教術語,是指宗門和教門,簡稱「宗教」。
其中,佛的心傳,叫做宗門。
其中,佛的言傳,叫做教門。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宗教」一詞的含義,發生很大的外延。演變為:各種有神論的思想體系。
例如:基督教,天主教,伊教,猶太教等,都是「宗教」。
而佛教又恰恰是無神論。於是有許多法師說:「佛教不是宗教」。
其實,此宗教,非彼宗教。
可以說悲苦寺在佛門七宗上和合共修,並無偏倚,當真拋除了門戶之見,自然值得素問敬佩。
素問知道了悲苦寺的情況,心裡也極為感興趣,想見見這悲苦寺中僧人到底如何。許多東西都要看看,是否可以借鑒學習。
因此兩個寺院,素問將這悲苦寺放在了首位,打算先往這裡走一趟。
第二天一大早,素問帶著行田就離開了復縣,乘車前往辰州縣,悲苦寺就位於這裡。
悲苦寺位於辰州縣西北,原本這裡就是一個山坳子,荒涼的很。不過這些年開發溫泉度假區,這裡倒漸漸興旺起來。
到了這裡,一打聽悲苦寺,周圍人就熱心介紹起來。
不過素問總覺得其他人看著自己二人的目光飽含了審視,卻不知道是何意。
按照他人指的方向走了許久,看到一個水庫,悲苦寺就在這水庫不遠的地方。
而這個水庫,也是這裡的放生池,據說裡面的大魚動輒上百斤,也不知道活了多久。反正有悲苦寺在這裡,始終沒人在這捕撈。不是悲苦寺不允許,而是這裡的人敬重悲苦寺僧人的德行。
哪怕在其他地方做不到不殺生,但在這裡卻是一方眾生凈土。
單單這一點,悲苦寺就遠勝天下許多寺院。
在悲苦寺山下不遠的地方,還有幾間商店,有的賣些麵包香腸飲料之類的東西,也有間賣佛經佛像手珠。如今凈心寺下面也有許多擺攤賣這些的,原本還只是在水陸道場之類的日子賣,如今變成全年都在了。
悲苦寺下方有三層台階,每層大概20步左右,在第一層就立了兩塊牌子,一塊是愛護腳下四個大字,一塊上面用指甲大小的小字刻的佛經。
兩人沿著台階往上走,到了最後一層又看到前面一個石碑,上面仍然四個大字。這次卻是:禁止放錢。
這塊石碑後面是一小塊平地,後面就是悲苦寺的山門。
素問在來之前就見到悲苦寺的照片,雖然有些陳舊,但保養的很好,沒有一點殘破的地方。
到了之後發現非常乾淨,地上連一點灰塵都沒有。一方面是這裡空氣比較好,灰塵少,另一方面就是僧人打掃的比較勤快了。
比如正門處正拿著掃帚的那個僧人,年紀不大,但掃地的神情很認真,彷彿是在做什麼非常重要的事情。
見到他的同時,素問也知道了為什麼來的時候那些人見自己和行田二人都是審視的目光了。
這年輕僧人一身百衲衣,完全是由碎布洗乾淨后加以密縫拼綴而成。
和他這身相比,自己和行田兩人身上的衣服就是太過乾淨整齊了。「富和尚」和「窮和尚」的對比如此明顯,那些人又是見慣悲苦寺僧人模樣的,再看自己二人肯定有些不習慣。
「阿彌陀佛!」素問走到那僧人身邊喧了一聲佛號,那僧人才發現素問和行田二人。
「阿彌陀佛,見過兩位同修。」那年輕僧人連忙轉身施禮。
「凈心寺素問攜弟子行田,求見貴寺住持。」素問點頭微笑道。
「啊?請稍等。」那僧人愣了一下,立刻反應過來,對兩人扔下一句把掃帚往牆角一靠,就急忙跑了進去。
素問見他反應,心想這大悲寺可能跟其他寺院接觸很少,所以寺中僧人才會如此反應。
現在凈心寺僧人見到其他寺院的弟子,可是平淡的很。但素問也發現一點不好的苗頭,因為許多寺院僧人前來求學,並且多對凈心寺表示驚嘆,因此現在一些年輕弟子隱隱有些傲氣。
驚嘆不是凈心寺的規模,而是凈心寺的修行法門、飲食、制度還有那些極通人性的小動物,更在於住持總是表現出神異之處,寺中還有兩位高僧大德。
現在這種表現不明顯,但素問很敏銳的發現了。
在等待的時候素問一邊打量這悲苦寺,一邊想著自己的心思。
沒多久,那個年輕僧人又跑出來對素問二人道:「兩位請進。」
素問等人進去,沒走多遠就碰到正走出來的一個中年僧人,同樣一身百衲衣,眉毛從眼角處垂下來,一臉慈悲神色。
「沒想到今日有菩薩到來,倒是失禮了。」那中年僧人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