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覬覦
處州,中山,當外界那些聞風而動的媒體在尋找素問和惠瑒蹤跡的時候,一行人已經來到了這裡,這次的目標所在。Ω
上山有一條石階道路,不時有遊人在身邊路過。
就是這裡了,當年三祖所在山谷寺被賊人所破,殘餘的一些僧人分散四方,其中兩人帶著木棉袈裟、《達摩四論》、《信心銘》逃到這裡,在這座山上建寺想要將禪法傳下去且揚光大。
可惜,隨著時間流逝,禪宗一直都無高僧大德出世,加上派系傾軋,禪宗傳承更加艱難,無法亮出名號,連門人都難以收錄,時至今日世人連禪宗的名號都不記得了。
如今已經有了這麼好的局面,自己當取回祖師遺物,在東海開宗立派,將禪宗之法傳於天下眾生知曉才是。
素問抬頭眺望山頂,好半響收拾好心情一步一步向山上走去。而道衍等人都緊緊跟在後邊。
向上走了幾百石階,面前出現一塊平地,一個看起來頗為氣派莊嚴的寺院就那麼出現在眾人面前。
「住持,是這裡么?」行慧在一邊問道。
素問仔細看了一眼山門上方的牌匾,靈山寺。搖搖頭道:「不是這裡。」
寺內有迎客僧見了五個僧人一個孩子來到門前,立刻立刻迎上來詢問:「不知道幾位有什麼事?」
「請問這位師兄,傳法寺是在山中何處?」
「傳法寺,沒聽說過。這山上就我們靈山寺,哪裡還有別的寺院。」那迎客僧搖頭道。
「多謝師兄。」素問對那迎客僧合十相謝,心裡並不意外。按照老和尚傳下來的路線,那傳法寺恐怕是在深山之中,這靈山寺的人不知道也不為奇。
素問卻沒想到這一問路倒是引出別的人來。
那迎客僧回去後有其他人問他:「方才那幾個僧人到山門前又不進來,是要做什麼?」
那迎客僧有些迷惑道:「他們要找傳法寺,不過從沒聽說有這麼個寺啊。師兄你知道嗎?」
另一人也搖頭:「從未聽說過。」
本來這事也就這麼過去了,到晚上時住持召集寺內眾人詢問:「最近可有什麼事?」
本來只是例行一問,那迎客僧卻突然想起素問等人來,連忙對住持說道:「住持,今天下午有幾個外來的師兄來詢問傳法寺在哪。」
住持是例行一問,那迎客僧也是隨口一說,沒想到住持臉色猛的一變,急問:「怎麼回事?他們怎麼問的,還有你怎麼回答的,都說給我聽聽。」
除了住持之外,還有兩個中年僧人也是面色微微變化,加上住持的失態,其他人都看到眼裡,心中紛紛猜測這傳法寺是怎麼回事?怎麼從來都沒聽說過?
當聽了那迎客僧說完之後,住持面色陰沉的回了房間。沒過多久,兩個僧人一前一後敲門進入,正是剛才面色有所變化的兩個中年僧人。
「早就該如我所說,強取了那金縷袈裟就是,那山裡啞和尚雖然功夫高明,也擋不住我們這麼多人。」
「休得胡言亂語。我雖然心慕那袈裟莊嚴華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寶物,想要取來作為本寺傳承之物,可怎麼能做出強行搶奪的事來?」住持斥責道。
「那啞和尚,幾十年來都沒有人找,如今快要圓寂了,卻有人找上門來。是不是有人得了消息,想要拿那袈裟?」另一個人問道。
住持思索半響,覺得此事不是沒有可能。
實際上這靈山寺也建立了有二百餘年,在那之前就知道後山還有一座小土廟叫做傳法寺。剛剛建立之時第一代住持就和後山那座小土廟中的僧人交好。後來在筆記上寫出當時一些探討佛法的言論,並且做了標註。
除此之外,就是偶然間現那座土廟中有著一件金縷袈裟,在陽光照耀之下霞光萬道,是一件極為少見的寶物。而且按照那廟中僧人一次失言所說,這袈裟乃是佛祖所傳,他們守護此袈裟已經有一千餘年。
當年一代住持雖然將此事當做雜文趣事記載下來,不過話語之間一直對那袈裟推崇不已。在他之後歷代住持更是將此事牢牢記在心裡。
要知道金縷袈裟哪怕不是佛祖所傳,有著千餘年的歷史且不腐不朽,就說明是一件罕見的寶物了。要知道在千餘年前能製作金縷袈裟的都是名動一時的人物,他們傳下來的東西,別的不論,僅僅象徵的意義就已經能夠作為寺內傳承之寶了。何況讓他們守護一千餘年,又怎麼可能會是凡物?
後面幾代住持想盡辦法要將那袈裟弄到手,不過始終沒辦法達成。那傳法寺中的人現了他們的想法,也和靈山寺的人斷了往來。好在靈山寺中歷任住持雖然心慕那袈裟,卻多少還記著自己的出家人身份,沒有做出強搶的事來。況且那土廟一直是一脈相傳,每一代僅僅在山下尋找一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斷了傳承,到時候那袈裟自然還是靈山寺的東西。
就這樣,這事就這麼一代代傳下來,一直到這一代,那土廟中僧人卻是個啞和尚,按照記載如今已經11o歲了,隨時都會坐化。而且這啞和尚並沒有尋找下一代傳承之人,讓靈山寺住持大喜過望,等幾年這啞和尚去了以後,這麼多年曆任住持渴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就要拿到手了。
可偏偏在這個時候,有五個僧人前來尋找那土廟,而且很可能是不知道從哪得到的消息,直奔那袈裟而來,讓他怎麼還能沉得住氣。
要知道靈山寺中歷任住持都對那袈裟一直念念不忘,等到他這裡都有兩百年了。若是被人拿了去,靈山寺歷任住持一直恪守著本分不搶不奪,簡直是個笑話。
「那傳法寺一系把持著那件袈裟,我們自然不能強搶。可若是別人搶了他們,我們再拿回來,總比落到那些人手裡好,想必傳法寺的人也不會怪罪我們。」一個中年和尚說道。
「不錯,我們靈山寺護持那土廟百餘年,到時我們得了,總比被那些宵小得去要好。」另一人附和道。
住持聽了這話目光一亮,覺得這話倒是有理。
「那兩位師弟覺得該怎麼行事比較好?」住持從晚飯後一直有些陰沉的臉色散了開去,微笑問道。
「那些人不知道那傳法寺具體位置,我們如果現在追上去應該來得及。」其中一人說道。
「我覺得追上去有些不妥,若是那些人還沒找到傳法寺就被我們遇到,那該如何應對?最好是等他們搶了那袈裟我們再出面。而且也不用追上去那麼麻煩,進山出山的路只有這一條,只要我們堵住這一條路,當他們出山之時自然就可以一舉拿下。」
住持思索片刻,下定決心道:「就這麼做。」(未完待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