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三十八章 不可思議的新盟約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整整一個時辰,阿史那·豁耳一直與這名撞令軍信使在帥帳中密談。【愛↑去△小↓說△網w qu 】
這名信使隸屬吳開關的五千撞令軍精銳騎兵。吳開關的五千鐵騎之前因著北冀省東北部和薊平省北部燕雲十六州一代有人作亂,被范國師臨時抽調去鎮壓叛亂。
當時隨著戰事進行,突遼國正面戰場在節節後退的同時,國內也出現不穩。部分英雄不甘心當突遼人的走狗,看到突遼國被打得國力大退,紛紛揭竿而起。其中以薊平省反抗的最為激烈。
阿史那·豁耳與這位密使到底談了什麼,無人知道。但阿史那·豁耳結束談話之後,立即帶領十幾萬兵馬後撤,一步沒停,直接退出草原,退往統萬城。
阿史那·豁耳這一撤,相當於將突遼國在關內剩下的三省之地,徹底放棄。
幾天之後,平唐國,平明國,漢軍三方三十萬兵馬,幾乎同時接到消息,突遼國統帥阿史那·豁耳已經帶著十幾萬兵馬直接撤出關外,直奔統萬城而去!
第二天傍晚,兩國皇帝,漢王劉賴就得知了八百里快馬送來的這個消息!
幾天之後,天下嘩然!
勿用再疑,定北守備團殺死的那個突遼皇帝,必然是真的。不然誰會傻到放棄三省土地不要,狼狽撤走?
突遼國皇帝,居然被定北守備團千里突襲,輕騎刺死!據說最後就是那位嗜殺殘忍的守備團副團長親自動的手!真不愧是殺星降世,現在居然連堂堂突遼國皇帝,都被他親手殺死。
一個皇帝的死亡,並沒能火熱多久,就迅速被天下拋棄。現在,整個天下更感興趣的是,突遼國落下的三省之地,那麼多的城池,到底該歸誰?
想到這兒,大家才愕然發現,儘管突遼國放棄了這三省土地和城池不要,也不是大家說搶就能搶的。因為那個可怕的定北守備團,一直沒放出任何消息。
繞過守備團直接出兵攻佔?你不要命了?突遼國皇帝外有十幾萬兵馬,內有數萬金狼騎兵護衛,都被這定北守備團給硬生生千里奔襲,殺死在金帳之內。現在,放眼整個天下,誰敢亂動?
就連向來喜歡耍無賴的漢王劉賴,這回都沒敢亂動。他雖然是混混出身,做事蠻橫不講道理,但橫的怕愣的,愣的更怕不要命的。這定北守備團,比不要命的還要恐怖十倍,他是動輒就要你的命!
李勢鑾在確認這個消息之後立即召集一干文武重臣,商議全面出征的相關事宜。阿史那·豁耳品跑了,突遼國退回關外,現在可是空著三省的大片土地無人佔領!此時不出兵,更待何時?
朱祿臣確認這個消息之後同樣開始調集兵馬,他打算先西進南下,攻取荊南省與南面的嶺南省。相比雙水江以北的土地城池,他目前想一統雙水江南之後,再考慮江北。
漢王劉賴更是著急,他調集大軍之後,立即就要攻打北冀省和海東省。好歹他麾下臣子都是明白人,極力攔住自家漢王,勸他先派使臣前往定北守備團一探究竟。
三家一面急急準備大軍出征,一面快馬加鞭,同時往定北守備團派來使臣,想要問清定北守備團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三家雖然蠢蠢欲動,但都不敢越過定北守備團貿然動手。
定北守備團,小劉團長將戰死袍澤屍首火化之後,親自動手,挨個骨灰分揀裝壇,留待日後帶回定北縣,安置在英烈祠中。然後詳細統計戰死袍澤的信息,準備日後給予褒獎,以及安撫其親屬。
雖說一戰殺死突遼皇帝,取得這樣震驚天下的大勝,但定北守備團全軍上下,並未大肆慶祝。兩位團長與師父孫老醫官,連日來一直在推衍未來天下局勢的變化,以及謀算定北守備團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定北守備團最初攻打突遼國的目的,只為將突遼國攻滅,免得其繼續禍害天下,禍害百姓。定北守備團並未打算佔領更多的土地,或者稱王稱霸一統天下。
孫老醫官對一統天下不感興趣,小劉團長同樣不感興趣,李得一更是看「皇帝」這個職業不順眼,根本就沒想當皇帝過這茬。
如今突遼小皇帝已死,突遼國主力兵馬倉惶撤往關外。事到如今,突遼國在平周天下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沒了突遼國在背後支撐,那些佔據北冀省,海東省,薊平省的地方世家豪門,不過是案板上的魚肉,早晚會被瓜分一空。
如此看來,定北守備團的作戰目標,初步已經達成。再繼續作戰,就要北出關外,征戰草原,一路打到統萬城去,將突遼國徹底抹去。
突遼國既然在關內的統治已經瓦解,那麼三家與定北守備團的盟約,也隨之結束。盟約中雖然說要三家支持定北守備團北伐,但並未詳細具體說明該如何支持。
接下來這天下究竟如何,平周朝走失的這頭鹿會落入誰家,就看他們各自本事。定北守備團,顯然不想再參與這內鬥。
定北守備團接下來的作戰目標,就剩一個,北伐草原,攻打統萬城。
但目前按照定北守備團的情況,顯然不宜在此時深入草原作戰。草原作戰不比關內,必然會有種種預料之外的情況發生,若不事先做好準備,就是拿定北守備團弟兄的性命玩笑。
師徒三人連日來討論的重點,主要在定北守備團是否要繼續帶領三家兵馬征討其餘的城池。
孫老醫官傾向先撤回定北縣,任由這三家各憑本事爭奪天下。
李得一則認為若是沒有定北守備團約束,恐怕那些城池內的百姓會慘遭戰火塗炭。先前有定北守備團在,攻下城池之後,三家兵馬都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定北守備團若是撤走,三家兵馬沒了約束,恐怕就會醜態復萌。
當初李得一為了讓平唐國兵馬遵守軍紀,可是差點動了刀子。
這年頭,每攻下一城,順手屠城三日,什麼五日不封刀,藉此激勵士氣是常有的事兒。別看那些帝王將相在打天下的時候動輒高喊什麼「民心所向」,他們嘴裡那個民,指的是有錢有地,有文化,有本事,有話語權的那一小部分人。最起碼,你也得能編個童謠,散播些封建迷信的神秘消息。至於那些唯一作用就是繳納糧賦和服徭役的百姓,不在此列。
小劉團長認為兵卒長年以來一直在外作戰,現在必須返回定北縣歇息一段。不然再這麼下去,兵卒心裡的思鄉情緒恐怕會爆發出來,造成惡劣影響。
師徒三人說的都有道理,雖然孫老醫官和小劉團長都傾向於立即撤兵,但李得一說的也有道理,他二人也不能強行逼迫李得一答應撤兵。李得一出身貧苦,故此向來關心百姓。
一時間,誰也說服不了誰,眼瞅局面就要僵住。
李得一在這關鍵時刻,忽然想出個看似荒唐的解決辦法。他定定神,將識海中思慮理出個頭緒,說道:「師父,師哥,俺有個辦法,不知能不能行。」
小劉團長和孫老醫官盯著李得一,齊聲道:「說來聽聽。」
「眼下突遼國已經退出關外草原。按照咱們之前定下的盟約,似乎結盟攻伐突遼國已經結束。如今三方使節就在咱們營中,等著咱們點頭。李勢鑾,朱祿臣,劉賴都在磨刀霍霍,想要瓜分這天下。這就是目前的局勢,俺說的對不?」李得一看看師父,又看看師哥。
「你打算如何?」孫老醫官開口問道。
「師父,咱們一戰來回輾轉千里,不到十日,就在數萬金狼騎兵當中,輕取突遼皇帝的狗命。咱們打的這一仗,想必是把那三位向來自視甚高的梟雄皇帝給嚇壞了,所以他們儘管內心急不可耐想要出兵搶佔土地和城池,卻還是不得不先耐著性子,來跟咱定北守備團打個商量,聽取咱們的意見。是這回事兒吧?」李得一接著道。
「是這麼回事兒。那三家的使節,這回來咱們定北守備團,姿態比上次還要低。見著我,甚至直介面稱『微臣』。」小劉團長點頭道。
「既然這樣,咱不如趁此跟三家再重新盟約。這回俺想好了,就約定三家出兵攻佔城池時,不得在破城之後屠戮百姓,哪家若是敢違背,就是咱定北守備團的生死仇敵。」李得一說出自己所想。
孫老醫官與小劉團長相顧愕然,他倆原以為李得一會提出一份新的盟約,限制三家,要求他們幫著守備團繼續征伐城池,屠滅那些曾投靠突遼國的世家大族。卻沒想到,李得一居然僅僅提出這麼一個要求。
「你先前不是恨透了那些世家大族,信誓旦旦要將他們屠滅?」小劉團長出聲問道。
「俺這些天重新想過。俺現在本事不大,想要屠滅那些世家大族,還得拿弟兄們的性命去拼。俺曾給他們上課,告訴他們要守衛自己的好日子,又怎麼能親手送他們去死?如今大敵突遼國已經被咱們趕出關外,那些世家大族俺也殺了不少。自從出征以來,弟兄們已經傷亡數千,俺不忍心再看著他們這麼白白死去。咱們先撤回定北縣修養一段再說。」李得一說著說著,有些哽咽。
戰死的那些精銳兵卒,他都親自教導過。教他們識字,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告訴他們,要保衛自己的好日子。甚至親自給他們開蒙,但這次眼瞅著他們一個又一個戰死,李得一原本堅毅的想法開始動搖。
尤其是將突遼小皇帝親手殺死後,隨著突遼國全面撤往關外沒,李得一生平大志,攻滅突遼國,已經完成大半。由此,李得一原本就有所動搖的內心,順勢將原來的堅持暫時放下。
故此李得一決定,先撤回定北縣修養,待以後時機成熟再北伐草原,徹底攻滅殘餘的突遼國。現在,先用一紙新的盟約,盡量護住那些飽受戰火折磨的百姓,保護他們不會在「王師」來時,再被屠戮一遍。
師徒三人達成一致意見之後,就把即將撤兵的消息公布下去。守備團兵卒在外征戰這麼長時間,如今聽到終於能夠返家,臉上不由自主都露出激動的笑容。沒成家的則琢磨著,憑這次的戰功,怎麼地也能輪到我娶媳婦!
現在,定北守備團一等戰兵更傾向於靠守備團介紹媳婦,這可比自家找個媒婆說婚強太多,也更有面子。
隨後,李得一召集三家使節,將自己所定的一份新盟約擺在了三位使節面前。
盟約上只規定不許屠城,不許城破之後隨意殺害百姓,再無其他。言明剩餘的城池與土地,任三家各憑本事攻取。
三家使臣簡直不敢相信,這樣簡單的一份新盟約,會是這位惡名傳遍天下,凶威赫赫,號稱是天殺星下凡的李副團長所定。
定北守備團居然什麼別的要求也沒提,什麼好處也沒要,就這麼簡簡單單提了一個要求。
三天之後,快馬送來兩位皇帝和漢王的旨意,三位都沒有異議,盟約正式簽訂,當天生效。
(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