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四章 有死有生,江山代代出英雄
李勢鑾當場就被這位不要命的文官給唬的一愣一愣。他素來喜歡征戰沙?32??,結交的也都是些直來直去的粗魯武夫,在他的印象當中,文官都是些膽小怕事,懦弱無能,卻又心腸百轉的狡猾之輩。
似魏直言這樣膽大不怕死的文官,還真是讓李勢鑾眼前一亮,頗覺驚異。
頭一次見,總是新鮮。這一刻,魏直言這位膽大不怕死的文官,還真就入了李勢鑾的眼。他當時心裡一琢磨,「自己身邊都是些武將,還真缺一個這樣的心腹文臣。罷了,且饒他一命。」
李勢鑾想到這兒,立即親自給魏直言鬆開身上的繩子,轉而熱情道:「我早就知道你魏直言的大名,剛才是故意試探。希望你不要責怪,還請你日後輔佐於孤,不要浪費這一身本領。」
其實李勢鑾哪裡聽說過魏直言的大名,他大多數時間都跟武將泡在一起,不過是故意這麼說,面子上過得去罷了。
魏直言不是那種迂闊無恥的文官,既要當表子又要立牌坊。他見李勢鑾誠心誠意招攬自己,當即痛快答應,也沒搞什麼三請三辭的把戲。
再者說了,魏直言自覺對得起死去的太子。他屢次進諫要防範秦王,奈何太子總是聽不進去他的進言,最終還是命喪李勢鑾之手。彼時太子志得意滿,皇帝李寺乃也是刻意培養太子在朝中的威望,局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哪裡聽得進魏直言勸諫。
魏直言是有心輔佐明君的能臣,現在太子已經死透,他見秦王頗有明君的架勢,也就誠心誠意開始輔佐李勢鑾。
魏直言輔佐李勢鑾,頭一條建議,就勸李勢鑾立即下旨,停止清剿太子餘孽,防止前方征戰的將士軍心不穩。畢竟太子在位時,手下還掌握著飛虎營。此時飛虎營正在外面征戰,確實應該好好穩住軍心,防止生變。李勢鑾從諫如流,立即答應。
接著,魏直言又上表奏請安葬廢太子,藉此機會,穩住原本那些心向太子的朝中文臣。李勢鑾也是立即照辦,絲毫沒猶豫。
這兩手一動,原本因為李勢鑾造反而一直頗為動蕩的朝堂,立即穩定下來。那些曾經心向太子的文臣也不再人心惶惶,開始安心處理政務(飲宴作樂)。
可憐的李欣孝,若是看到自己屍骨未寒,原本心向他的文臣就開始投靠新君,照舊天天飲宴作樂,不知會不會氣的跳起來。政治啊,就是這麼殘酷。
慢慢的,魏直言就成了李勢鑾的肱骨之臣,每事必要與他相商。
李勢鑾繼位之後,有心勵精圖治,但又苦惱世家大族把持朝政,卻不能實心任事,總想為自己家族謀求更多利益。他多次密詔魏直言,君臣二人單獨秘議此事。
這回就是魏直言給李勢鑾的建議,讓他重開平周朝的朝廷公試。通過這種手段,籠絡天下的寒門士子,為平唐國效力。
世家大族的子弟,有家族為依靠,通過舉薦就能順利進入朝廷當官,不需要有什麼本領,對那些詩詞文章,更不必下功夫去學。所以這朝廷公試,就能順利篩除那些無能的世家子,讓有本事的寒門子弟得以高中。
如此一來,寒門士子得以進入仕途,必然會擠走部分尸位素餐的世家門閥子弟。李勢鑾到時候手裡有了大批人才,就可以放心糾察百官,能者上庸者下,淘汰那些不作為,或者胡作為的門閥昏官。然後順勢把年輕有為的寒門子弟提拔上來,讓他們為朝廷效命。
這些寒門子弟身後沒有龐大的家族拖累,在朝做官必然會一心效忠皇上,因為皇帝的青睞,是他們陞官的唯一途徑。
到那時,朝廷上下吏治清明,政令通暢,李勢鑾就有信心能打造一個盛世出來。
這稱帝之後頭一次舉行朝廷公試,還是進行過一番變革的公試,李勢鑾心裡也十分激動,忍不住就想親自去現場看看。
公試重開的當天,李勢鑾穿上便服,帶著魏直言與幾個護衛,站在道旁觀看天下來應試的青年才俊。待看到大批青年才俊如過江之鯽一般進入考場,李勢鑾拍手喜道:「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李勢鑾通過這一系列籠絡寒門士子的手段,在短時間內,就為平唐國贏得更多民心,也成功招來許多賢才輔佐。
平唐國有位年輕英明的君王,經過一系列手段,絲毫沒有因為帝位動蕩而出現混亂,國力照舊蒸蒸日上,越發強盛。
平唐國與突遼國,現在已是分庭抗禮,不相上下。但從長遠來看,突遼人不通經營之道,只知擄掠致富,這麼下去早晚國力會被平唐國超越。
突遼皇帝的中路大軍,已經徹底失去進攻之力,只能退守自保。突遼國當初三路大軍南侵,西路大軍已經全軍覆沒,中路突遼皇帝也是只能退守。東路的突遼大軍,戰況同樣不容樂觀。
隨著突遼國在西面失利退守中部幾省,平周天下東面的戰局也隨之出現變化。先是東路突遼大軍攻勢受阻,在石康城屢次遭受敗仗。
這石康城北面單有一處要塞,建在雙水江中心的一處小島之上,整個堡寨全用石頭修建,就叫石頭寨。這石頭寨扼守石康城北面,四面環水,易守難攻。突遼騎兵不通水戰,幾次強攻這石頭寨,均是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最後,還是洪鄉青率軍從石康城西面渡過雙水江,兜了個圈子,從南面猛攻石康城,這才打破僵局。
雖然最終在年前,突遼東路成功殺入石康城,滅亡東平周。可東平周君臣到了最後關頭,抵抗居然異常激烈,全城軍民奮起抵抗,誓死不降。但突遼騎兵戰力兇悍,石康城最終還是徹底陷落。
突遼人攻打東平周皇宮之時,皇宮內忽然燃起大火,等突遼人攻入皇宮,皇帝已經自焚而死,後宮諸妃也都已被他用劍殺死。
東平周的一乾重臣,抱著年僅一歲的皇帝幼子,在大火中逃出石康城,繼續組織力量抵抗突遼人。東平周畢竟是平周朝苗裔,在東南一帶頗得世家大族支持。這些世家大族有不少人也是忠義人家,寧死不肯投降突遼人,繼續跟隨不滿一歲的幼年皇帝,做最後的抵抗。
只可惜,東平周僅剩的這點抵抗力量,依舊很好地繼承了末代皇朝大臣之間你爭我斗的好習慣,根本不能團結一致。
突遼人本就勢大,東平周諸臣又不停爭鬥,各執己見。中興之夢,最終不過是曇花一現,迅速熄滅。突遼東路大軍費了一番工夫,總算把這東平周最後的抵抗勢力徹底剿滅。
東平周大臣文正氣在五坡嶺兵敗被俘,留下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隨後被殺。樞密副使張世在崖山海戰中被巨石砲砸中旗艦,落水溺死。最後陸東江抱著不滿一歲的幼帝,自崖山縱身跳入海中,寧死不降。
自崖山一役過後,六百年平周朝徹底覆滅,竇家血脈全部滅絕。可憐平周開國太祖英明一世,建立六百年平周王朝,卻無力阻止後世子孫腐朽墮落,最終落得個如此下場。
雖然突遼東路大軍最終滅亡東平周,可也是實力大損,一時再無力繼續南下。
與此同時,雙水江南,貧民出身,一路掙扎拼殺出來的朱祿臣,憑藉種種休養生息的舉措,終於積攢出足夠的實力,開始試圖東進應天省,攻打被突遼人佔據的石康城。
朱祿臣手下也有兩員大將,常逢春和徐農達。這二人一個土匪出身,一個八輩貧農出身,但不知怎麼,二人都是天縱英才,行軍打仗厲害無比,硬是帶著一幫拿著竹子當槍的布衣雜軍,奮力殺出一片天。
朱祿臣本就是人中之龍,雖然長得醜陋,地包天,下巴奇大,滿臉的麻子。但他是天生的軍事奇才,憑藉著敏銳的判斷能力,一次次指揮兵馬在絕境中生生殺出一條活路,打下偌大一片基業。
朱祿臣在謀士劉燒餅的幫助下,經過三年勵精圖治,已是兵精糧足,實力強悍。朱祿臣麾下的兵馬經過與周圍軍閥豪強張鹽富,陳祿友等人的連年激戰,練就血戰餘生精銳兵馬數萬。
而且這朱祿臣頗為重視軍事匠人,他麾下的匠人居然自行琢磨透了突遼人爆箭的機密,研究出「神火飛鴉」這種改良版爆箭。甚至於,朱祿臣手下的能工巧匠,還做出「一窩蜂」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只是因為裝填時間太長,導致其使用不如「神火飛鴉」頻繁,所以名聲不顯。
憑藉著神火飛鴉與一窩蜂,朱祿臣的精銳兵馬在北上攻打石康城這一路,與東路突遼大軍打的有來有回,不相上下。
眼下形勢雖然朱祿臣與突遼東路大軍正在僵持,可這種局面其實已經維持不了多久。
朱祿臣麾下有不少造船工匠,他不惜重金,大量打造戰船,準備將來順著雙水江而下,到時候水陸夾擊,順勢就能攻陷雙水江邊石康城。
突遼東路大軍在南面攻勢受挫,為了防備朱祿臣,不得不在石康城周圍囤積大量兵力。可如此一來,他對北面劉賴兵馬的圍困,也就力不從心。
劉賴一看突遼大軍被牽制,自己機會已到,立即轉守為攻,派出兵馬,採取手下謀士的建議,明修賤道,暗度陳倉。大軍繞小路出擊,在陳倉城將兩萬突遼騎兵徹底殺潰,一舉破開突遼人對自己的長久圍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