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上陣師兄弟
中興三年秋,突遼人再破北門關入寇,袁吹忠苦心經營的北寧防線被突遼人像切豆腐一樣輕易攻破。袁吹忠本人更是在突遼人破關而入的第一時間消失了,其消失時間與突遼人破關時間如此之巧合,像早有預謀一般。中神城北面,皇帝悉心栽培的那些地方上的領軍節度使,無不是擁兵自保,只肯保住自己的城池,絕不肯出兵與突遼人交戰。十幾萬突遼騎兵在平周朝的土地上,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殺到中神城下。
中興三年秋,突遼人破關同一天,威北營,「師父……師父……」李得一嘴裡大聲嚷嚷著就衝進了孫老醫官的屋裡,進屋一看發現三位把總也在師父這裡,瞬間收斂起臉上的笑容,剎住了腳步,李得一先躬身行了個禮。李把總笑眯眯地說道:「是小李子啊,大老遠我就聽見你的動靜了?今天怎麼這麼歡氣啊?」李得一看了師父一眼,提高了嗓門說道:「俺今天把那個雞蛋瞅掉了!」
「雞蛋?什麼雞蛋?還掉了?掉地上多可惜,別瞎了,趕緊撿起來還能吃。」韓把總一臉可惜地說道。孫老醫官老臉一紅,對著自己的小徒弟說道:「為師知道了,你去找你師哥,他會安排好的。速速去吧,為師這裡還有要事與幾位把總商議。」李得一點點頭退了出去,身後響起韓把總的囑咐:「小李子!雞蛋掉地上沒事,把乾淨的用手捧起來留著下麵條吃,髒的牽頭豬來舔了,可別糟蹋了好東西。」師父孫老醫官小聲誇獎的話語,李得一卻一點兒也沒聽到,「老夫讓他盯雞蛋,他就老老實實盯了三年,不錯,人不大,挺定的住,老夫果然沒看走眼。」
李得一頭也不回地一路飛奔去找小劉醫官。小劉醫官這會兒正在忙活著炮製藥材,隔著大老遠就聽到了師弟傳來的動靜。秋風裡,李得一跑的小臉通紅,渾身透著一股子興奮勁兒,嘴裡仍在高喊著:「師哥,師哥,那雞蛋掉了。」小劉醫官早就忘了三年前那掛雞蛋的事兒了,還納悶呢,「什麼雞蛋?」李得一跑到小劉醫官面前,深吸了一口氣,緩過這口氣來,大聲說道:「就是掛俺房樑上那個啊!」小劉醫官聽了李得一的話,這才想起來,隨即一臉的驚訝,盯著師弟半天沒說一句話。
李得一這半天被師哥瞅的都有點發毛了,忍不住咳嗽了一下,叫師哥回回神。小劉醫官輕飄飄來了一句:「那個雞蛋這三年早該臭了吧。」李得一沒想到師哥會先問這麼一句,想要說話,卻被自己的口水給嗆了,咳嗽了半天,李得一臉憋得通紅說道:「頭一個雞蛋掛了十來天就有臭味了,俺被這臭味兒熏了幾天才發現是那個雞蛋臭了。後來俺只好常常換個新雞蛋掛上,這三年俺可沒少吃雞蛋,俺要是吃不了就給「悍馬」吃……師哥,那雞蛋掉了!」「啊?掉了你再掛上個唄,咋了?」
李得一看師哥還沒想起來,忍不住說道:「師父當初可是說了,俺啥時候把這雞蛋瞅掉了,俺的和合境就算修成了。俺剛才跑去找過師父了,師父讓俺回來找你。」小劉醫官這會兒早已忘記當初的一番戲言,提高了聲音問道:「師父當初真那麼說過?」「嗯,俺記得清清的。」小劉醫官扭過頭,用只有自己能聽見的聲音吐槽了一句:「老不修,那麼大歲數了,瞎逗徒弟玩。」
李得一上前拉住小劉醫官說道:「師哥,你給個話啊,俺成不成?」「啊?隨我來,讓我測試一番。」小劉醫官把師弟拉到靶場,讓師弟在靶子前站好,自己取了一副弓箭,走到五十步外站定。「待會你試試能不能抓住射向你的箭矢。」「俺知道啦。師哥,你讓俺準備準備,這工夫俺這手還有點哆嗦,俺有點激動。」李得一的聲音聽上去帶著點兒顫音。
小劉醫官連射三箭,見師弟一箭不落,全部把這三箭抓在了手裡。小劉醫官點點頭,往前走了二十步,說道:「你這回再試試還能不能抓住。」「俺準備好了,來吧。」嗖嗖嗖,又是三箭,李得一這回依然全部抓在了手裡。小劉醫官沒給李得一任何準備的時間,迅速往前走了二十步,快速張弓搭箭,嗖就射出去一箭。李得一隻來得及喊了聲:「太近了……」剩下的話還來不及說出口,閃電般伸出雙手一起發力,又接住了這箭。
「不錯,不錯。確實是眼到手到,看來你的識海已經足夠強大了,能急速控制身體做出反應。這是和合境已成才能做到的,再接下來就是嘗試推動原氣沿著全身經絡運行,以強化筋骨,肌肉。這就是氣壯境的大體修行方式,你跟我來。」擱下弓箭,小劉醫官帶著李得一回到自己的住處。
小劉醫官讓李得一跟著自己進了屋子,然後自己就進了裡間屋開始翻騰。好半天,才找出一本泛著黃的小冊子來。小劉醫官對著小冊子吹了吹,吹掉表面上的一層灰,這灰多的,嗆的李得一和小劉醫官倆人直咳嗽。小劉醫官用手把這本破舊的小冊子擦摸了一遍,放到李得一面前,又隨手從桌子底下掏出一本包裝比較精細的書也一起放到李得一面前。
小劉醫官指指桌子上的兩本書說道:「破舊的那一本是狄大帥傳給師父的,據說是幾百年前太祖留下的氣壯境修鍊心得,至今沒起名字,後人也不敢冒大不韙給這本心得命名。這心得雖說是太祖親筆所寫,但是據說幾百年來無一人照此書說的方法成功修成氣壯境,狄大帥當年也僅僅是參學,並未完全照此心得修行。另外一本現今就是流傳最廣的《氣壯經》了,兩本你都拿回去,至於怎麼修你自己選吧。」
李得一抬頭看著小劉醫官,認真問道:「師哥,你當初是咋修的?」小劉醫官摸了摸自己的腦門,似是回憶了半響,才緩緩說道:「我初時也是年輕氣盛,選了太祖的心得照著修習。可惜不多久就發現照此修習不光進展緩慢,而且越修身體上的疼痛越是劇烈,到了最後疼痛一發作,甚至直接把我疼昏過去,這麼蹉跎了兩年,氣壯境毫無進展。我最後不得已只能放棄,從新照著《氣壯經》修習。然而師父曾經跟我說過,太祖一生從無錯漏,出言必中,原氣修為更是高絕非凡,這樣的人物,絕不會留下一本欺騙後人的心得。太祖這麼寫,必然是有他獨到的深意。只是我們後人不成器,這才不能領悟太祖留下的心得。據傳說狄大帥當年雖然不曾照著太祖心得修習,但卻從太祖的心得中受益匪淺,故而大帥進入俱五通之境后,戰力彪悍無匹,第一次交手就打的突遼當時第一高手,國師範某人內傷吐血。狄大帥在世之時進入超凡境之後,一直隱隱有天下第一人的風評。」
李得一點了點頭,伸手就要先去拿那本太祖心得。小劉醫官按住李得一的手說道:「師弟,你可要想好了,你修原氣本就晚了幾年,萬一若是氣壯境不成,再蹉跎下去,這一生怕是也難入俱五通境了。而且照著這本心得練下去,那種疼痛是常人難以忍受的。」李得一眨了眨眼睛,兩手一揮,把兩本書都抄在手裡,說道:「師哥你放心吧,俺一定小心。」他卻不知道,這本心得是孫老醫官故意讓師哥拿出來交給他的。
小劉醫官和孫老醫官都不知道的是,李得一這三年幾乎每時每刻都被劇烈的頭痛折磨著,只有當夜裡被這股疼痛折磨的疲憊不堪昏昏睡去之時,才會暫時感受不到那識海中的劇痛。李得一之所以強忍著不說,就是怕師父和師哥知道了后不讓自己繼續修原氣,不僅不能說,白天在人前,李得一根本不能露出一絲痛苦的神情,這巨大的痛苦對別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負擔,對李得一來說,卻不過是家常便飯,早就習以為常了。
時間一晃過去了三個月,十三歲的李得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修行正好又邁入了氣壯境,這三個月,李得一的身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首先就是飯量再次大增,本來吃的就多,如今又翻了一倍有餘,有一回李得一甚至比王壯彪還多吃了一張大烙餅。這讓王大胖子驚嘆不已,「好啊,吃這麼多都快趕上洒家了,好好長長力氣,也好早日上陣痛殺突遼狗。」吃了這麼多飯食下去,李得一的身體也在一天天變得粗壯,再也不是那個細胳膊細腿的毛頭小子,比王大胖子這個怪物比不了,比著小劉醫官,哥倆的胳臂腿差不多一樣粗細了,就是個頭上還差著一塊。
不用說了,能有這麼大的變化,肯定是李得一照著太祖留下來的心得修習的緣故。其實這太祖留下的心得並沒什麼特別之處,只是讓氣壯境的修習者不斷反覆用原氣強化身體。尋常氣壯境修習,一日只需早晚各一次便可,太祖居然說應該時時刻刻都用原氣強化身軀,修到了最後,甚至在睡夢中,都在下意識推動原氣運轉全身,強化軀體。這樣超負荷的運轉,當然會帶來渾身劇烈的疼痛。一般修習之人難以忍受這種劇痛,就會對太祖留下的心得產生疑問,漸漸就會放棄這種修習方法。這種修習方法會極大促進身軀強化,身軀長高變壯,當然就需要大量進食來配合增長。不然,就會虛耗身體,最終導致身體營養跟不上,損耗太大而發生崩潰。
這種修習方法看著簡單,卻需要修習之人有足夠的定力,簡單的事情做一遍誰都行,每時每刻都重複做,並且還要忍受巨大的疼痛,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得了。簡單的事情重複無數遍,重複幾十年,最終就會變得讓人看著生出高山仰止的敬意。所謂積土成山,說白了就是貴在堅持。這就是為什麼孫老醫官告訴李得一,修原氣最重要的是定力,定得住,才能走得遠,走的比別人高。
小劉醫官看到師弟一天天變得健壯,終於也鬆了口,允許李得一開始嘗試鍛煉力氣。結果李得一頭一次耍石鎖,差點就扭壞了腰,小劉醫官給他揉了兩天才消腫。最後還是孫老醫官找了人,安排李得一到威北營的刀甲營當個鐵匠小學徒,每天就負責蹲在鐵砧旁,掄小鐵鎚,做這個穩妥的活計來錘鍊他的力氣。剛開始先掄二斤的小錘,李得一和合境已通,手眼協調很是精確,學了一會兒就掄的有模有樣,幾天下來,水平就跟得上掄了幾十年鐵鎚的老鐵匠了。孫老醫官轉身就安排人給李得一打造了由輕到重數把鐵鎚,讓小劉醫官交給他使。
這天小劉醫官把師弟叫到跟前,指著這數把鐵鎚說道:「師傅說了,這把兩斤的小鐵鎚你再掄兩個月就不必使了,接著使這把四斤的半年,然後是這把十斤的一年,最後是這把二十斤的掄一年。」李得一瞅著那把二十斤的大鎚,咽了口唾沫說道:「最大這把比那老鐵匠章大鎚的那把都大,有必要麼……」小劉醫官伸手就給了李得一腦門一下,說道:「他們是普通人,不曾修原氣自然與你不同。你以後是要有大成就的,當然就與他們不一樣。瞅你這沒出息的樣兒,要不是你那天笨手笨腳的,剛耍石鎖就扭了腰,鬧了洋相,師父何必多此一舉。」
李得一捂著腦袋眼淚汪汪的盯著師哥,說道:「師哥,你咋越打越疼呢,俺反應這麼快了,為啥還是躲不掉啊?」小劉醫官嘿嘿笑道:「這是你師哥我的絕活,被你躲過去那還了得。剛才這一下打偏了兩指,就算你小子和合鏡修的不錯了。」李得一用手指頭擱腦門上量了量,發現真的偏了兩指,又破涕為笑,「師哥,俺還是有進步的啊,哈哈哈……」小劉醫官指了指桌子上的幾把鐵鎚,說道:「把這些鎚子都捧回去吧,慢慢練著。」
李得一抱起這幾把鎚子就往外走,剛走到門口,就聽到外面有兵士喊道:「有緊急軍情,小醫官帶著小小醫官速速趕往參謀營。」那兵士喊完這句,就急匆匆趕奔下一處傳令去了。李得一扭頭看著師哥,小劉醫官說道:「你先回去把鎚子都放下,我在這兒等著你一塊去。」李得一嘴上答應著:「好咧,師哥你可等俺一塊啊。」扭頭就往回跑,剛跑兩步,兩斤那把最小的鐵鎚從李得一懷裡出溜下來,正好砸在李得一腳面子上,李得一哎呦一聲,撿起鎚子,瘸拉著一條腿跑了回去。
「真是欠揍,這麼大人了,還毛毛躁躁的。」小劉醫官在後面看到師弟又鬧了洋相,忍不住咧了咧嘴,嘟囔了一句。
燈小劉醫官帶著李得一趕到時,屋裡子還只有師父孫老醫官和李把總在,為了照顧孫老醫官,建房子時參謀營的營房就修在孫老醫官屋子隔壁。等了片刻,韓、錢兩位把總也匆匆趕來。
李把總看人都齊了,就先開了腔:「接到飛鷹傳來消息,突遼人這次兵圍中神城,情況很危機。城中無有能領軍的大將,能戰的兵馬也沒有一支,中神城現在岌岌可危。」韓把總馬上問道:「咱們的人撤出來了么有?」李把總點點頭,「早已撤出城外,已經在京畿附近山中藏好,這次的軍情就是從山中送來的。」錢把總說道:「咱們得想法干點什麼,總不能眼瞅著突遼人就這麼攻下中神城,雖然是早晚的事兒。」孫老醫官緩緩說道:「中神城此次萬難守住,三年前一戰,西軍鍾家全部死難殉國,兵士覆沒更是超過七成,朝中早以無可戰之兵,也無可上陣之將。」
李把總悲憤道:「那也不能就這麼眼瞅著,總得做點什麼。」韓把總問道:「突遼人剛統一草原不久,這次入寇為競全功,怕是會傾盡全力,所有能上馬的青壯全部都帶上了,是也不是?」錢把總點點頭說道:「突遼人應是傾盡全力一擊,這是滅國一戰,容不得半點閃失。」孫老醫官卻岔開話頭說道:「草原上傳來的消息,突遼人建國之後,居然仿咱們平周朝建立制度,這次來怕是打著徹底佔據這片平周朝中神沃土的主意。」李把總這時眼圈已經泛紅,雖說早就知道朝廷撐不了多久,真到了家國破滅的這一刻,身為軍人,仍然抑制不住心中那股強烈的悲憤。
李把總用變了聲的嗓子說道:「咱們得想想辦法干點什麼,得想想辦法……」孫老醫官壓低了聲音說道:「這三年,咱們統共就積攢了這一千五百人馬,若是拉上中神城勤王,怕是給突遼人塞牙都不夠。突遼人這次號稱四十萬人馬,除去雜兵,能戰之士只怕得二十萬有餘。」頓了頓,孫老醫官接著說道:「咱們不如故技重施,突遼人這次把全部青壯都拉入了關內,草原上肯定只留下老弱守家。咱們不妨直接殺入草原,或許還能起到點作用。」李把總看了看另外兩位把總,見二人並無更好的辦法,思索了半響,緩緩點頭說道,「也只能如此了。點起人馬,咱們今天就出發,一刻也耽誤不得,草原上越早燃起報急的狼煙,中神城就越能多留一線生機。這次老韓和老錢一起去,你們帶上一千人馬,我跟孫軍師坐鎮家中守御。」
錢把總搖了搖頭說道:「不行,這定北縣乃是我們的根基所在,大軍在外萬一有失,我們連個家都沒了,絕對不行,我不想再過那種到處飄搖的日子。」韓把總也幫腔道:「咱們統共就這麼點人馬,就算是都殺進草原,也幹不了什麼大事,最多只是騷擾一下。還是多留點人看家吧,這次突遼人是有備而來,肯定帶有攻城器械,咱們附近沒被攻破的城池可不多了,萬一到時候突遼人來了,那就壞事兒了。」兩位把總連連搖頭,都不同意派出去這麼多人馬。
孫老醫官感慨了一句:「還是日子過得緊吧啊,這定北縣養咱們一千五百人馬已是極限了,再多一點人馬都抽不出來。這次就派出去五百人吧,咱們統共就這麼點子人馬,到了草原上翻不起什麼大浪,多幾百人也是於事無補。但是定北縣城絕對不容有失,這是咱們以後的根本所在。」孫老醫官說著話又拍了拍李把總的肩膀說道:「老兄弟,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想盡量為朝廷出最後一份力,可咱們這些弟兄也是人啊,朝廷但凡能有一線希望救回來,咱們也會拼上十二分的力氣。可這次朝廷明顯是沒救了,但凡有救,三年前也不會坐視小種將軍戰死城下,老種將軍被宵小誣陷,鋃鐺入獄,判了個守城不利,秋後問斬。如今咱們能做的,就是在這接下來的亂世中,盡量的活下去罷了。倘若能有餘力護住這一縣的百姓不被塗炭,那也是莫大的功德。」
李把總知道自己之前的提議很是衝動,孫軍師和兩位把總說的都對,卻還是抑制不住的淌出了眼淚。眼淚落地時,李把總咬緊了牙關說道:「校點軍馬,糧草,乾糧被服!咱們就派五百人進入草原。」
等師父商議完,李得一跟在師父腚後頭千求萬求,才為自己求得了這次跟著一起出戰的機會。小劉醫官知道這次出陣沒那麼簡單,很可能遇到突遼人的大股騎兵,危險太大,但又架不住師弟撒潑打滾。萬般無奈,最後只得把師父獨自留下,自己陪著師弟一起上陣。
當天傍晚,威北營迅速集結完畢五百精兵,全是由威北營老兵組成的精銳,拉上了所有能騎得戰馬,出城沿著大路直奔北面草原而去。這次出征為求出其不意,根本沒有多帶糧車,每人只在身上背了七天的糧食,到時全靠在草原上以戰養戰,劫掠補給。至於戰馬的草料,秋日裡草原上草地肥的很,到處都能餵飽馬匹。一行人走了不到一個時辰,天就黑了。
為了打突遼人一個措手不及,韓把總下令連夜行軍,天亮之前務必要看到草原。大半夜裡,李得一正騎在「悍馬」背上跟著小劉醫官走著,忽然前面傳來軍令,全體隱蔽,戰馬都要卧倒。李得一小聲問師哥:「師哥,是不是遇到突遼人了?」小劉醫官緊抿著嘴唇不說話,雙眼死死盯著不遠處。
漸漸地,有哭泣聲傳入了李得一耳中,是很多人的哭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