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冒功
崇禎元年七月二十五日,遼鎮爆發以欠餉名義的兵亂,亂兵“露刄排幕府縛自肅及總兵官朱梅、推官蘇涵淳、州同知張世榮,置譙樓上捶擊交下”,時任遼東巡撫的畢自肅不堪受辱,遂於當年八月“丙申自經死”。
對此,畢自肅的哥哥,時任戶部尚書畢自嚴向崇禎帝哭訴道:“叩閽請餉之疏自五月來,不啻舌敝唇焦淚盡成血,雖屢廑明旨催發,而他人視之蔑如也,當六月間外解不繼,固難投醪而挾纊。逮七月初,外解漸充,又將那東以補西,豈非臣弟之厄數當畢,命於此日乎?各邊舊餉亦有遲至十餘月者,然其兵則土著也,其所靠不專在戶部,年例仍有民糧屯糧在也,即所欠亦係曆年壓支相延日久,非真數月無餉也······說者曰:借口索餉,或有別情······”
但民科軍事專家到任後,卻以避免激蕩軍心為由,隻處置了田汝棟、舒朝蘭、徐子明、羅勝、賈朝吹、劉朝奇、鄒滕、朝化、王顯用、彭世隆、宋守誌、王明、宋仲義、李友仁、張文元等普通士兵以及負有“包庇縱容”責任的中軍吳國琦,其餘相關將領隻落了一個不輕不重的“待處分”,甚至連以及確定的“亂首”楊正朝、張思順兩人也被豁免了死罪,然後以軍前效死的名義給釋放了。
至此,整件事就這麽不明不白、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當然,這麽做是沒辦法向明廷交代的,所以,民科軍事專家就夥同遼鎮軍門炮製除了一個所謂的“黃泥窪大捷”來——崇禎元年八月十一日,前鋒總兵祖大壽戰於黃泥窪,以捷聞;又八月丁未,清兵攻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禦之——在給明廷的奏報中,民科軍事專家聲稱“出塞血戰,斬級一百一十八級,遼人複遼,此其首選矣”。
可問題是,黃泥窪在遼陽西北方四十多裏,沈陽西南方一百三十多裏,距離祖大壽駐紮的錦州直線距離更是高達三百多裏之遙。
而眾所周知的是,後金雖然表麵上控製了東北大部分地區,但實際隻是個空架子,百姓被大量遷移集中居住,遼東的土地被大麵積的拋荒;如果,祖大壽是象毛文龍那樣打遊擊戰,一路潛行到黃泥窪,打了當地後金軍一個措手不及,斬級一百一十八級,這是很有可能的,但說“清兵攻黃泥窪,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禦之”,那肯定是胡扯蛋了。
須知道,黃泥窪距離祖大壽駐紮的錦州直線距離三百多裏,後金軍攻打黃泥窪,就算沒有袁崇煥的命令,祖大壽得到消息直接出兵防禦黃泥窪,時間上也來不及。
更何況,說什麽“袁崇煥令總兵官祖大壽禦之”,那就更胡扯蛋了,民科軍事專家可是遠在寧遠,距離祖大壽駐紮的錦州,直線距離還有120裏,通信兵從黃泥窪出發,跑了400多裏到寧遠報告袁崇煥,然後再跑120裏到錦州,將袁崇煥的命令傳達給祖大壽,然後祖大壽的部隊行軍300裏到達黃泥窪防禦後金軍的進攻,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行軍三百裏是個什麽概念?
就算是清一色騎兵不要輜重後勤,行軍三百裏,也得三天——另一時空中,稍後發生的己巳之變中,趙率教的四千騎兵就是這樣急行軍三天趕到遵化,結果精疲力竭的趙率教軍中伏被殲。
反倒是祖大壽的軍隊,在得到袁崇煥的命令後行軍三百裏趕在後金軍到達黃泥窪之前進駐黃泥窪打退後金軍?!
除非祖大壽的部隊是機械化步兵了,否則,就是擺明了糊弄北京,至於這件事是民科軍事專家的安排-——或為了配合五年複聊的豪言壯語、進一步忽悠崇禎皇帝-——還是遼鎮將門的自行其是,其實沒必要分的那麽清楚,因為一句話就能涵蓋了這件事的本質。
那就是,相當於北京而言,遼鎮兵馬已經失控了,而民科軍事專家或是被遼鎮將門綁架了也好,亦或是親自主導了這一事件也罷,總之,在其中並沒有起好的作用,並且,不知改悔的他還要在日後進一步的推波助瀾,從而推動了更多悲喜劇的發生······
“我看這個位置不錯。”找了許久,也親自查看了幾次,朱由崧終於定下了未來軍校的位置,萬安山泉水觀。“距離洛陽差不多也就六十裏,快馬一個時辰能打個來回,就算上,爬山的時間,一個時辰也夠了。”
朱由崧計算過了,早上他在門開啟後第一時間離開洛陽,大約8點半前能抵達泉水觀,然後上課、操練,大約下午5點前離開,正好可以趕上回去給福王夫婦昏定,真要有什麽突發情況,那也能及時返回,不會誤事的。
俞義提醒道:“世子爺,這裏是不是離山腳下太近了,而且來來往往的香客很多,進山采藥、捕獵的也不少呢。”
俞義其實不知道朱由崧要建立軍校,隻是知道朱由崧讓他找一個隱秘的地方,因此在他看來,泉水觀這裏實在不夠隱秘的。
對於俞義的擔心,朱由崧笑了起來:“誰說,我要直接征用泉水館的。”
朱由崧走到寺牆邊,指著遠處林木隱蔽的山穀,說道:“我要在那裏建一個泉水館的下院,招收一批清修道生,還會有人起疑嗎?”
沒錯,根據朱由崧的課程安排,一開始軍校不會動槍動炮的,而是以灌輸紀律、學習書本知識、體能訓練、隊形訓練為主,即便真要進行火銃射擊訓練,那也是要開入嵩山深處進行的-——是的,朱由崧現在培養的可不是新軍軍官,而是未來的軍校教員,所以,某些缺課的內容,可以在日後自行進行教學相長。
見朱由崧主意已定,俞義應道:“是,奴婢稍後就派人把下院修建起來。”
“記得,年前修好了,明年二月,我就把第一批生徒調過來。”
“世子爺,第一批生徒有多少人,奴婢好安排下院的大小。”
“宿舍和教室按二十人,不,三十人來安排,另外,開辟一個足夠大的校場出來。”
“奴婢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