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柳河慘敗
由於淡水河中遊平原的土人群體中的精壯幾乎喪失殆盡了,所以寧虎接下來的清掃很是順利,短短十幾天內就抓了近三千名老少婦孺,幾乎把周邊拒絕與河口莊貿易的土人頑固派給清掃一空了——某些僥幸提早撤離的部族,也不得不遠離了這片平原——整個地區隻剩下了少量願意接受漢化的土人村落存在,從而為後續移民開辟了極大的生存空間。
但寧虎的勝利,放在整個小琉球的拓殖上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而已,要知道,隨著在澎湖碰壁後的荷蘭人在台窩灣建立商館和要塞,福王府遲早是會與西班牙人、荷蘭人撞上的,那個時候才會是寧虎他們真正的考驗呢。
按下朱由崧在小琉球的拓殖不說,讓我們把視線回過中國的北部,這不,在六君子相繼遇害、朝堂上東林黨的勢力被驅逐一淨後,作為東林黨碩果僅存的大佬,以大學士身份出任遼東督師的孫承宗再也坐不住了。
或許為了證明東林黨人也能幹實事,也能替君父分憂,亦或是對閹黨鼓噪的浪費國帑的回應,孫承宗便與麾下遼東總兵馬世龍一起籌劃對遼西實施反攻。
正巧,當時有個生員叫劉伯鏹的,從後金控製區逃了回來,也許是為了避免投敵的罪名,他對地方官進言稱,耀州方向後金守兵不滿三百人,朝廷可以派兵輕易將其奪回,相關信息逐級上報,傳到了孫承宗耳裏,孫承宗便計劃兵分兩路進軍,一舉收複遼河以西地區。
天啟五年八月二十四日,馬世龍奉孫承宗之命,率領麾下前鋒營副總兵魯之甲、參將李承先等十二萬人北進,準備一舉奪取耀州等明金之間的緩衝區域,將戰線推進至遼河以西地區,收複之前王化貞、熊廷弼丟失的廣寧等地,進而為下一階段收複遼東奠定基礎。
但孫、馬二人策劃的這次軍事進攻是在許多條件都不成熟的情況下,為了擺脫困境而勉強發動的,所以當時的軍心士氣並不具備一戰-——在開拔前夕山海、前屯、寧遠、鬆山等處紛紛出現了士兵因為馬料銀子而嘩變的現象,時任兵部尚書的王在晉對有非常明確的評價,即“軍中缺糧則兵餓死,缺馬乾則馬倒死,止缺馬乾三分,兵何以噪。蓋樞輔急欲進兵,兵畏出征,籍口索餉,為逃散計而以為軍饑鼓噪。則近於欺矣。甚矣,邊兵之難禦,而樞輔之不度時審勢也”。
王在晉的話怎麽理解呢?
很簡單,如果真是缺糧那士兵會餓死,缺馬料馬會餓倒,隻缺三分馬料銀子,根本不是什麽大問題,嘩變的真實原因是士兵畏懼出征,所以在孫承宗急於進兵的前夕為逃散作打算,也就是先將銀子要到手,能要多少就要多少,最好是連不該發的也預支到手,或者幹脆謊稱三個月都沒有發銀子了,而上陣以後就逃遁,如此既能保住性命又能拿到銀子。
因此,這件事情其實是兵不可戰的征兆,不過已經焦頭爛額的孫承宗已經騎虎難下,根本沒辦法理會了,所以,就裝作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拚命要求中樞給他再撥銀子。
銀子的事情還沒解決,戰爭就爆發了,這樣一來,結果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更為不堪的是,孫承宗還強令覺華島的明軍水師於八月二十七日趕到三岔河口,協助馬世龍部過河,但問題是,對於海上有沒有風啊、潮汐對不對等問題,孫承宗是一概不管,於是,覺華島的明軍水師理所當然的沒能按期趕到。
不得已,魯之甲、李承先兩部隻能以找到的小漁船運兵過河,一次隻能過十幾個人,運了整整一天,才運過去800人左右,不但嚴重拖延了行程,而且還讓後金方麵有了防備。
話說,當時耀州城正在重修之中,城牆隻有一人多高,城內守軍也隻有阿巴海(黃台吉)手下正白旗的兩個牛錄,不過是三百多人、絕不到四百的樣子,以800人去進攻,其實也不是沒有勝算的,但明軍連夜進攻不但沒有勝利,而且天亮之後,耀州城裏的後金軍一個反擊,就把魯和李的兩部明軍給徹底打垮了。
隨後,耀州城裏的後金軍出城追殺魯之甲和李承先部,魯之甲與李承先在混亂中先後戰死,中軍錢應科則在逃回三岔河西岸時不幸落水溺死,對耀州的攻擊就此徹底失敗了。
聽聞進攻耀州失利,後金軍大舉攻來的消息,明軍各部不辯真偽,也不派人查驗敵情,轉頭就跑,跑著跑著,手下那些原本就軍心不穩的將士便丟盔棄甲,消失不見了,於是乎,堂堂十二萬大軍到最後隻剩下五萬八千人還算完整,其餘不知所蹤,成為了莫大的笑話,也就是後金這邊兵少沒船,沒想著過河撿便宜,否則,又要讓後金不知道撿去多少裝備了。
原本自金複北上的東江鎮進展還比較順利,先後圍殺了30多名後金旗兵,待聽到耀州方向失敗,後金軍西麵無警,主力將毫無牽製的用於遼南方向後,東江鎮便也滑腳丫子溜了,由此,東線的牽製作戰也失敗了。
損兵折將一無所獲,孫承宗和馬世龍各自埋怨,但對於朝廷還是要有所交代的,所以,孫承宗便避重就輕的上奏稱,襲擊耀州的行動因為覺華島的舟師失期不至,暫時擱淺了,魯之甲和李承先的意外死亡則是“巡河哨敗”導致的。
對於孫承宗所說的“覺華島水師失期不至”,王在晉的看法是“按陸兵可以程計,水兵不可以日計,水陸約期於二十七日舉事,水兵並無消息。世龍料理如此,焉得不敗。”
至於所謂耀州之戰擱淺一說,寧遠理刑同知程繼偀揭露道:“遼廣繼淪奴逞四載,而襲耀州者實挑之,襲耀亦匪失計也,夫在以全軍為掩耳之計,而盜強敵之鈴耳。然濟河者沒矣,未濟之旅一奔數百裏······”
所以,盡管對孫承宗很是失望的天啟帝看在他是自己老師的份上,對孫承宗進行了挽留,但麵對各種揭露的孫承宗自己沒臉繼續擔任遼東督師了,於是,孫承宗再三請求辭職,對此,天啟帝誤以為孫承宗是在跟自己討價還價以及表達對楊漣等人身死的不滿,生氣之餘,便批準了孫承宗的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