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王莽恭謙未篡時(二)
庄親王允祿,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第十六子,順懿密妃王氏所出。康熙末年,命掌內務府。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繼嗣皇太極孫、和碩庄靖親王博果鐸。歷官正藍旗漢軍都統、鑲白旗、正黃旗滿洲都統。乾隆元年,任總理事務大臣,兼管工部事務,食雙倍親王俸。
因為這位作為康熙兒子中地位最高王爺的庄親王掌著正黃旗事務的緣故,現在滿清陣營的輪迴者們大部分就重生在了正黃旗的武官身上。剩下的那批,自然是在正白旗——和親王弘晝此時正是正白旗滿洲都統。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安排,趙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是清代由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條件待遇優厚,稱為「上三旗」。餘下的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白旗、鑲藍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京師各地。入關后,多爾袞將自己所領的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此後未再變動。多爾袞病逝后,順治皇帝接管正白旗統領權,從此上三下五著為定例。
「上三旗」為皇帝親軍(這也是皇帝放心安排近支親王作為三旗都統的緣故),是郎衛制的主體。所謂郎衛制,指的是由滿、蒙上三旗(內務府三旗)中選拔郎衛,負責宮廷內侍衛。其中優秀者,則日侍禁廷,供驅走,稱御前侍衛,稍次者為乾清門侍衛。內廷侍衛人員必須由上三旗滿洲、蒙古軍中選任,漢軍不得與。
故而紫禁城內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內務府選出侍衛,由領侍衛內大臣六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各二人)統領。分成內外兩班宿衛。內班宿守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等內宮,多用滿人。外班宿守太和門等外朝,兼用滿人、蒙人。
當年康熙為鍛煉軍隊,圈定了木蘭圍場。清朝前半葉,皇帝每年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來這裡舉行以射獵和旅遊為主,史稱「木蘭秋獮」。自此,秋天到木蘭圍場巡視習武,行圍狩獵。這是清代帝王演練騎射的一種方式。
從康熙四十一年開始,在北京至圍場的沿途設置了許多行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熱河行宮,又稱為避暑山莊。從康熙四十二年始,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
康、乾時期,由於皇帝經常去山莊避暑,因而熱河行宮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政治中心。夏季到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並處理朝政,直到秋獮之後再返回北京。秋獮木蘭時,往往還要會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籠絡蒙古上層貴族。
而皇帝巡幸承德,自然不可能把北京周邊的護衛部隊都帶上。皇帝身邊都是上三旗的侍衛,而那幾万旗軍的兵馬,雖說八旗親貴都有,部隊出自京畿大營,實際上來的主力可還是上三旗的兵馬。
要在這裡發動兵變,肯定是比在北京方便——那裡周圍駐兵太多,天知道一不小心就會有哪個大營進京勤王。承德這邊,則就是幾萬兵馬,主力還是上三旗。按照趙昆的計劃,由正黃旗的輪迴者們自稱接到允祿的命令,用勤王的名義帶頭兵變,而正白旗則負責撥亂反正——當然,肯定得在正黃旗中的一小撮叛亂份子成功以後。
這樣子不但幹掉了乾隆,還讓三旗之內大動刀兵,結下血仇,何樂而不為呢?
趙昆安排已畢,這才前往行宮遞牌子請見。他身為和碩親王,皇帝的弟弟,即時便有旨意,著和親王至延熏山館覲見。
嚴格來說,他還是第一次進這座橫亘百里的大行宮,隨太監進來,繞過儀門,但見滿院都是烏沉沉、碧幽幽的松樹,高可參天,粗可環抱,遮得地下一絲陽光不見,甬道的正中有一座三楹正殿,正門上懸著一塊碩大的泥金黑匾,上面書著四個顏體大字:
萬壑松風
一望可知是一米五(康麻子)的手跡,兩邊的楹聯卻空著。趙昆立刻便上了心。一路走一路看,果然園中所有的舊聯已全部撤掉。海子旁邊有一座八角亭,亭欄邊可以垂釣。向東眺望,但見雲山朦朧,秋嵐淺淡。向西一帶,是幾排瓦舍,並不十分高大。
他問了問領路的太監,小太監陪著笑給王爺解說了一番,這才知道是專門為皇子蓋的書房一一再向西里許,是一片開闊地,約莫四五十畝大的一片海子,旁邊另樹一座坊門,是用一整塊青石鏤刻而成,也是新造的,門前鵠立著十幾個小侍衛。
正門倒廈前,設著一張御榻,一望可知是乾隆接見臣子的地方,因地面軒敞開闊,坐在榻上可以遠眺,近則見湖光山色,遠則覽千岩萬壑,夏天坐在這裡,無論見人辦事,穿堂風徐徐吹過,半點暑意也不會有。
進門稍向西,就是延熏山館,也是丹堊一新,看布置彷彿是個佛堂,山館前幾十步,是一座戲台和正殿相對,中間種植了不少說不上名目的奇花異卉。他正看得興緻盎然,聽殿中的乾隆說道:「老五,你這狗才,傻乎乎地東張西望,成何體統?」
「臣弟看花了眼了!」趙昆忙一邊答應,一邊一溜小跑進殿,到東暖閣窗下,見允祿也站在一邊,便拿出遠超奧斯卡演員的水準向乾隆請安道:「這裡真是秀色動人,臣弟也沒見過,所以就看個新鮮。」
乾隆案上擺著長長一幅捲軸,兩頭拖在炕上,上面畫有點點線線,卻沒有潑墨著色,又不像畫兒。他一手扶著那圖,微笑著看看趙昆,說道:「這園子剛新修過,朕也還沒有看。你既來了,就是緣分,我們一路出去走走,邊走邊看邊說事情如何?」
兩位親王見他如此好興緻,忙都承歡。允祿笑道:「這園子我看了幾次,以為都走熟了,今兒進來,還覺得新穎,多少處都不認得了。東湖邊那個假山石怕有十萬斤吧,怎麼一下子就移到了西邊?」
乾隆點點案上的圖笑道:「修園子說到底也是不急之務,如今朝廷富了,才敢想修這個圓明園,才敢翻新這座避暑山莊。這是聖祖和世宗爺想了多少年的事,到朕手裡才算真的要圓夢了。」言下神色既得意,又帶著感慨。
對於京師熱河兩頭大興土木修造園林的事情,趙昆其實是樂見其成的。未來老佛爺能拿海軍軍費修園子,現在看來乾隆也不差。允祿話不多,只跟著往外走。趙昆卻是興高采烈,跟著亦步亦趨出來,口中道:「皇上垂拱九重,致天下於極盛,九夷萬方冕旒朝拜,自然得有應有的體尊,這才能顯示我大清泱泱天/朝的風範!」
此時正是未末時牌,日影西斜照得秋樹山湖一片蒼翠明媚。秋風一起,湖搖樹動,起伏不定,極目西望山色水景,萬樹攢綠,丹樓如點,有田疇、有林木、有小橋流水、有蒼藤古蘚……真箇清芬雜錯,極為磅旎。
乾隆一笑,正要說些什麼,卻見禮部尚書尤明堂快步從東邊過來,不等他行禮,乾隆便笑道:「老貨來了,不必行禮,你也不要擾了朕的清興。」尤明堂答應一聲:「是!」然後向乾隆一揖,便站到一旁。乾隆眺望一會兒,徐步下階,到儀門外才問:「尤明堂,你似乎有要緊事?」
「原來是有的,」尤明堂面對美景,臉上毫無表情,「主子不叫奴才擾興,奴才今日不敢說了。」乾隆用扇子點著他笑謂兩位親王二人:「你們看看這人,當年頂得父皇和十三爺直噎氣,如今又要掃朕的興了。你,還有孫嘉淦、史貽直,遞上來的本子朕都看了。這園子都是聖祖爺那時就起意要修要造的,不趁著有錢,什麼時候才辦?」
尤明堂道:「當年聖祖爺要修避暑山莊,世宗爺諫勸,說『避暑山莊真清涼,百姓仍在熱河中』——舉的是民間口語兒,說的也是實情。聖祖爺也就停撥了銀兩。照著奴才的見識,這仍是不急之務。有錢,還是用到苗亂,用到西線,用到賑濟災民,使天下陷入水火中的人得拯救於衽席之上,然後有君父游悠之樂,才算得堯舜之君。」
他直倔倔地說出來,乾隆臉上沒了笑容。「你是說朕不算堯舜之君,不肯後天下之樂而樂?」尤明堂躬下身子,語氣卻毫不容讓,說道:「皇上乃是明君。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與我朝聖祖皆是英才明君,亦不曾以堯舜自居,何況皇上!」
至此話趕話的已成僵局,一君一臣,乾隆橫眉居高臨下,死盯著尤明堂不語,尤明堂躬身向地,也不抬頭看乾隆的臉色。趙昆早就聽說過尤明堂是個「橡皮棒褪」,折不斷、打不爛。連權威赫赫雍朝第一王爺允祥都讓他三分,平日見他隨和雍容,今日一見之下才曉得名下無虛。
乾隆呼呼喘了一陣粗氣,似乎平息了一點怒火,不溫不火地說道:「你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可謂三朝元老,朕不打算怎麼樣你。只你說的『避暑山莊真清涼,百姓卻在熱河中』,那是聖祖年間的事,你今日說出來,就有謗君之嫌。這承德城現有五萬餘百姓,你實指出來,哪一家百姓在『熱河』之中?」
「沒有。」尤明堂道,「但奴才也沒有說假話。」
「嗯?!」
「御駕來此狩獵,旨意一下,承德即開始清理。所有無業游民、無戶籍身份的流民、乞丐、化緣道人、掛單和尚半年前都被趕了出去,怕是半數都死在外頭了。」尤明堂道。「城裡留下的非商賈即財主,當然『清涼』!」
他一句接一句頂得乾隆無話可答,竟似和乾隆拌嘴一樣。乾隆涵養再好,也不禁惱羞成怒,眉棱骨急跳兩下,臉黑沉下來,本來就略長一點的臉更拉得老長,斷聲喝道:「別以為你資歷深,你比上張廷玉了么?你是什麼進士?哪一本書教你和君父這樣講話?你也承認今日天下大治,又說朕不是堯舜之君,這是什麼意思?」
尤明堂像個燒焦了的老樹樁子似地彎腰站著。無論乾隆臉色多麼難看,他全然不看,佯裝不知,說道:「堯舜以天下為公。皇上春秋鼎盛、年富力強,正是繼承先帝餘緒、宵旰勤政之時。大修園林,恐不符皇上孜孜求治之至意!圓明園已用去兩千萬銀子,至今還不成規模,避暑山莊也用去一千七百萬,聽說還要再撥。年復一年的這樣下去,朝廷有多少家底抖落不盡的?」
這是連軍機處都掃了進去,趙昆本想著裝什麼都沒聽見,卻不能在沉默下去——他是力主修園子的,銀子經他手劃撥,至少三分之一都變成了長生教的軍資。
他遂在一旁說道,「放肆!你說話太不思量,皇上修這兩處園子,並不為自己享樂。避暑山莊為秋獵行宮,天子起居之地,又要接待內外蒙古諸王,能不能連這裡蒙古王爺行宮都比不上?還有,圓明園,那是在北京,四夷萬國朝見天子之地,內設各國房舍建築,也為的柔遠撫夷的大政。如今遠洋外夷來貢來朝的愈來愈多,毓德清華玉貴天尊,難道不要宮室行館相配?如今天下承平,又是國家財力充盈之時,民間多有無業之民,與其在地方滋事生非,不如出些工錢養活他們,朝廷又有了接見外夷的地方,難道不是兩全其美么?再說,將來園子修好,太后自然要移居其中,褒忠表孝,天子為天下先,這也是天理人情——你這學識,也配做禮部尚書?」
尤明堂立即將他頂了回來:「五爺說什麼胡話!王爺不如去各省看看,哪一省饑民少過十五萬,就治我妄言之罪!除了蘇杭寧略顯富庶,北方老百姓家無隔宿之糧!坐在軍機處,看看下頭遞來的摺子,就以為天下熙然,男有所耕,女有所織,老有所養,幼有所撫,五爺您還是太年輕,畢竟——」
「夠了!不識大體,沽名釣譽!你是想學東林黨嗎?」乾隆一腔興緻都被攪合了,蒼白著臉,厲聲打斷道:「朕有比你要緊得多的事情,退下去!——等著處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