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相認
(一百三十九)
「哪是當然,不喜歡的話,絕對就不會撿了對不對?況且就更不會拿來這在這裡,給各位瞻仰了,你們說對嗎?」牛爾一邊笑呵呵的說道。
「你要是,這麼喜歡,那就真的送給你好了。」賈冬夏本以為牛爾也就是順便著呢一說,也沒有認真的想過要將這個劍收為己有。
賈冬夏哪知道鄒翊辰說的是假的,他只是不想讓大家指導昨天碗上發生的私情。
……
原來那日鄒翊辰將做好的指板指做好后,偷偷跟這牛爾,找機會給他把指板指偷偷的遞給他。沒想到鄒翊辰還乘機在牛爾手上摸上一摸。
也就這樣,牛爾覺得美的偏緊,有一想道持劍人凌楚萬一再回來找自己的配劍,這也是正常的,所以,一定要留在自己身邊。
鄒翊辰說做的指板指來自於,上古時候,人們當時為了大家族裡的人生活質量,生產水平提高爾研發出來。
鄒翊辰比較簡單的牛爾做了一些方法,交給牛爾,就但是牛爾確無疑是不可能段時間之內,學到精通。於是乎他也就是能學到什麼就用到什麼招式。好在他比較聰明一點,一點就會,於是乎學成了什麼東西,也比較快……
等等,我需要修改
墨可兒對鄒景辰說:「六年前,我立下了軍令狀,如果治水失敗了,我將不能苟活於世。你知道嗎?這圍棋是帝所造,不久就皇帝會派人來殺我的。」
鄒景辰掉淚了。
鄒翊辰對鄒景辰說:「不要掉淚,大男子堂堂正正,即使被殺了,也要打足精神。為父不後悔,因為我已經儘力,只是後悔沒有聽你的,要是按你說的,既堵又疏就好了。」
鄒景辰年輕,控制不住自己的悲傷心情,棋下得一塌糊塗。鄒翊辰看淡了生死,聚精會神地下起棋。
一盤棋還沒下完,舜、皋陶握著周安的寶刀前來了。
舜拱了拱手,向鄒翊辰說道:「如今治水失敗了,天下蒼生都在盼著部落聯盟救濟,也在看著部落聯盟如何總結教訓、懲前毖後。」
鄒翊辰笑著說道:「舜、皋陶,你們行刑吧。」
皋陶說道:「法不明,無以服天下。鄒翊辰,你死後變成一條青龍,去戰勝水患這條孽龍吧。」
皋陶說罷,握住寶刀,將鄒翊辰刺死,又將屍體懸挂在大樹上示眾。
鄒景辰淚眼婆娑,周圍民眾哭天喊地。
平陽城,一片片的茅草屋,冬天
出現字幕:平陽
部落聯盟舉行議事會。
堯用洪亮的聲音說:「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就是商量治水方略。現在雖然是冬天,但夏天很快來臨,到那時,難免水患又要發生。黃河是黃金水道,人稱母親河,可現在是災害不絕的流離河。淮水流域,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有雨無雨都成災。為了治水,我們啟用了鄒翊辰,可是經歷了七年,治水還是失敗,千里黃河、淮水大堤,該潰的照樣潰。鄒翊辰的失敗,已經壓得我們喘息難抑,黃海、淮水兩岸生靈的苦難史何時才能終結?」
堯的一番話,如同一塊塊築壩的大石頭,壓在殿中每個人的身上。大家都與堯一樣,心情沉重,全都一言不發。
堯憂心如焚地問眾臣:「誰來接替鄒翊辰去治水呢?」
舜站出來說道:「鄒景辰可擔當此重任。」
眾人對舜的話都感到不解,議論紛紛。
堯問舜:「鄒景辰才是個二十歲的青年,你為何要推薦他?」
舜陳述了理由:「在鄒翊辰治水時期,鄒景辰曾經向鄒翊辰提過很多治水建議,特別是主張治水應用堵與疏相結合的方法。可惜鄒翊辰沒有採納鄒景辰的意見,才造成現在的惡果。我願意保舉鄒景辰治水,倘若失敗,願以自身性命擔保,與鄒景辰一同受罰。」
堯又問:「你不惜以自家性命來擔保,可見你經過深思熟慮。不過,你要想到,你親自去殺了鄒翊辰,你難道不怕被仇家之子報復嗎?」
舜高聲回答:「臣殺鄒翊辰出於公理,臣保舉鄒景辰出於公心,何來懼怕?」
堯為舜公私分明的行為所感動,向眾臣說道:「舜為了治水,外舉不避仇,甚至不惜以身家性命擔保,他的話,我怎能不聽從呢?」
堯環顧眾人,說道:「就啟用鄒景辰擔任司空,負責治水吧。」
堯靜了靜,又向眾人鄭重說道:「唐、虞、崇、羽等各個部落的各個氏族都要服從鄒景辰的指揮,都要在黃河、淮水邊深挖河道、廣築堤壩、引水入湖。」
黃河邊,晴空萬里
鄒景辰在惶恐不安中玩命工作,百姓看見這個古怪的大個子,左手捏著準繩,右手拿著規矩,辛辛苦苦在風雨中奔波。鄒景辰沿著黃河沉思,帽子被樹枝颳去了,他也不回頭去看;鞋子跑丟了,也不回去揀。
人們非常感動,紛紛說:鄒景辰不喜歡一尺長的玉壁,卻珍惜一寸長的光陰。
黃河孟門處,烏雲密布
出現字幕:黃河孟門處
一棵牛身粗的大樹橫在黃河水裡,牛腿粗的樹根插到了岩石縫裡,只有樹枝露出了河面。從黃河上游流下來的樹木被這棵大樹樹枝阻攔,成為了影響黃河水下泄的障礙。
這棵大粗樹處,水流交匯衝擊,白色的水汽像雲一樣飄在空中,在遠處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霧氣纏繞,往雲霧的深處望去真有一種撼人心魄的感覺。河水激起萬重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疊,直奔下游而去。
鄒景辰、皋陶、益、解與眾人用一根粗壯的牛皮繩栓在了河中這棵粗樹的樹枝上,上百人一齊用力去拉。只聽「嘣」地一聲,牛皮繩斷了,河中的大粗樹卻是紋絲無動。
鄒景辰看見了,立刻湧上一股憂愁,心裡想:如果再發大洪水,這棵粗樹以及與粗樹纏繞在一起的亂樹枝勢必成為阻擋洪水下泄的障礙,洪水被阻擋,就會再次沖跨河堤,沖向平原。
皋陶、益等人說道:「如果這棵粗樹不橫躺在黃河裡,就可以用火去燒。現在火不能用,用繩拉又無效,該怎麼辦?」
工棚內,夜晚
這日到了半夜,鄒景辰依舊睡不著。矇矇矓矓中,鄒景辰做起了一個夢——
鄒景辰來到了一個大岩洞里,岩洞很深,越走越黑暗,鄒景辰只得打著火把進去。走了好一會兒,便來到一座殿堂,一個長著蛇的身體、人的腦袋的神靈坐在殿堂的中央。
鄒景辰一看這神靈模樣,便猜出來是誰了,於是鄒景辰問道:「先祖莫非是華胥之子伏羲?」
「對啊!」蛇身人臉之神說,「我就是伏羲啊。」
鄒景辰恭敬地說道:「先祖您開創了龍圖騰,龍的傳人由此而來。今日我為了治水,也將我們氏族的圖騰改為龍,先祖您不反對吧?」
伏羲說:「我怎麼會反對?我也深受洪水之害,我會助你治水的。」
鄒景辰知道,遠古時期發生了一次大洪水,人們遭到了滅頂之災,只有伏羲、女媧兄妹倆,坐在葫蘆里,漂到了一座山上,倖免遇難。伏羲剛才說深受洪水之害,大概就是指這件事。
鄒景辰掉著淚說:「洪水害人好苦啊,治水也好艱難呀,面對孟門的大粗樹,我們上千人束手無策。」
伏羲說:「不用怕,我送你一把開山斧,讓你劈開孟門。」
這時伏羲身邊的侍者送給鄒景辰一把斧、一把劍。
鄒景辰拜謝說:「謝謝先祖伏羲,這柄劍用來做什麼?」
伏羲說:「你領導治水,除了有自然之險,還會有同類之困。治水並非一日之功,以後的日子裡,肯定有的部落響應,有的氏族攔擋。如果有人阻擋你,你就用這把避水劍來掃蕩。」
鄒景辰還想再問哪個部落、氏族阻擋,不料猛然間從夢中醒了。鄒景辰心中大感奇怪。鄒景辰舉起火把,滿屋子看了看,也沒見什麼斧和劍。
鄒景辰自言自語道:「要是真有開山斧和避水劍就好了。」
鄒景辰有些悵然所失,心中嘆道:「夢是好夢,可我們的這些石斧哪能劈開孟門的那棵粗樹呢?我們的武器只有弓箭和長矛,哪有夢中那鋒利的避水劍?」
鄒景辰全然沒有了睡意,他爬起來,走到孟門,看那棵河中的粗樹,繼續思索破解之道。
這時,有紀氏族前來報到。皋陶領著酋長前來。
酋長向鄒景辰拱手說道:「我們晚來了幾天,請司空原諒。」
鄒景辰握著他的手說:「現在治水,正是需要人力的時候,來了就好,一路辛苦了,你們先休息好。」
酋長說:「我們來晚了,原因是為了多湊一些青銅塊,這些青銅塊可以用火融化,然後鑄造、打磨成鋒利刀、劍、斧、矛,或許對治水有用。」
原來,有紀氏族居住在松果山下,而松果山上產銅。
鄒景辰瞪大眼睛說:「我昨晚做夢,夢到伏羲先祖說送我開山斧、避水劍,莫非您就是在伏羲先祖的感召下前來?可有了青銅塊,誰又會鑄造呢?」
皋陶說:「附近有座石脆山,聽說山上有位匠工,懂得青銅鑄造之術,我們不妨將這些青銅塊送去,請他打造開山斧、避水劍,以應伏羲之夢。」
鄒景辰高興說:「好,馬上去辦,有了鋒利的開山斧,我們就能砍掉河中粗樹的樹根、樹枝,那樣藉助水的浮力,就能把這棵粗樹拖移到岸上來了。」
皋陶與酋長爽快答應,立即去石脆山鑄開山斧、避水劍去了。鄒景辰領著眾人清理被粗樹樹枝阻擋住的零散樹木。
半月後,一把亮錚錚的開山斧、一柄光閃閃的避水劍送來。
旁邊有棵小樹,鄒景辰甩起開山斧向小樹劈去,只聽一聲響,小樹立刻成為兩斷。鄒景辰高興地對眾人說:「我們有了開山斧,就能劈開孟門了!」
鄒景辰又望了望避水劍,只覺治水信心倍增。
鄒景辰精心挑選三十名粗壯漢子,划著小船,輪流持開山斧去砍孟門粗樹的樹根和樹枝。
功夫不負有心人,伸到岩石縫裡的粗樹樹根、伸出河面的樹枝終於全被砍斷。幾個會水的人潛到河底,把幾根粗壯的牛皮繩拴住粗樹樹榦。鄒景辰一聲令下,眾人一齊用力去拉,奇迹出現了,橫躺在黃河上的粗樹慢慢挪動了。眾人幹勁立刻上來了,一齊下手,終於將粗樹移上了岸。
眾人高興地說:「司空鄒景辰有了伏羲送的開山斧,劈開了孟門。」
治水隊伍一片歡呼。
大樹下,白天
沒有喝慶功酒,鄒景辰與皋陶、益、解等人商討起下步治水打算。
益問鄒景辰:「下一站往哪?」
鄒景辰說:「汝澤。」
鄒景辰進一步解釋道:「伊水發源於熊耳山南麓,流入崇山、箕山的山谷中,形成一個湖泊,這個湖泊叫汝澤,汝澤里的水通過汝水向東南流入淮水。到了雨季,伊、汝兩河以及汝澤的水量暴漲,巨大的水量就會向南奔涌而下,造成淮水中下游地區洪水泛濫。」
皋陶知道鄒景辰已經有了成熟整治方法,便說道:「司空您不妨說說具體治水之道。」
鄒景辰向眾人說:「淮水流域短,中下游地勢平緩,人口密集,因此淮水流域不僅多災而又多事。假若把伊水與汝澤的水引到黃河,這樣就減輕了淮水流域的水患。」
解有些不解,問鄒景辰道:「黃河水患頻發,如果將伊水再引入黃河,那豈不是加大了黃河的水患?」
鄒景辰答道:「我也反覆思考過這個問題,目前來看,淮水的水量超過了黃河,淮水中游地域,是『兩頭高、中間低』,洪水來得快,走得慢,下泄不暢。如果把伊水與汝澤的水引入黃河,就能用清水沖刷黃河中的混水,疏導了黃河河道。況且黃河下游,正在深挖黃河入海分支,這樣黃河水就會迅速排泄到東海中。如此的話,黃河、淮水都沒有水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