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劉五歸順
臨走之前,孫效猷拉住他道:“大人,目前惠安被賊寇破壞的滿目瘡痍,我隻是個武人,沒有治理經驗,這一縣之事實在有心無力。目前朝廷又不能盡快派官員過來,大人何不請一賢才過來主理縣中政事?”
李祥寶心中苦笑,他哪裏不想要賢才,可他想要的那位賢才,現在還在澎湖鬧脾氣呢!
他不答應娶他女兒,就不給自己效力。
“前惠安知縣陳玉成,中了進士後棄官出家,去山上當佛爺去了,就在惠安縣南邊的靈山寺裏邊。我聽我父親說過,這位陳知縣很有才能,大人何不請他回來幫忙治理一段時間?”
輜重車上拉著七千七百兩白銀,約和後世的五百八十斤,拉車的兩頭騾子累的氣喘籲籲,而李祥寶就走在輜重車後麵,回去的路上,他腦海裏不斷回旋著孫效猷臨走告訴他的話。
“陳玉成……”念著這個名字,李祥寶腦海裏完全沒有這個人的任何印象,但在二百多年後的晚清,同樣有一位叫做陳玉成的人,從小兵一直靠軍功登上了高層,直至封王,這就是太平天國的英王陳玉成。
但明朝末年的陳玉成,李祥寶的確沒聽過這人名字。【寫在文外:曆史上真的有這人,書中很多角色都是曆史上真實存在的人,不過基本都是無名之輩。比如葉君節、楊六、蔡三等】
奔波了五六天,李祥寶隻覺得渾身疲倦,回去的路上,他坐在馬上都想躺下睡覺,然而這不過是個開始,在過四五天,想必王夢熊丁粲等人軍隊便調動完畢,可以集合出發了。
在船上的日子過得很快,李祥寶每日便來回在惠安惠女灣、白鷺灣還有晉江等地沿海巡遊,伺機尋找周圍的海盜,看有沒有什麽意外收獲。
這時候泉州爆發大規模叛亂,泉州港口內的往來商船早就跑得一幹二淨,生怕受到波及,原本在一個月前還是有著不少商船的,但隨著蔡三攻下惠安城,又接著向泉州、晉江等地蔓延後,商船漸漸消失。
商船沒了,海盜自然也就絕跡。沿海地區平常便有各地海防道官船巡邏,海盜本就不多,這下逛了好幾天,更是鳥都沒有碰到一個。
不過也不是沒有收獲,在船上的幾天,惠安縣不斷有人送來消息。目前村民們都已經走出了鬆洋洞,家在附近的就回家,從縣城跑出來的則回縣城。
那隻剛剛收編的民兵旗,四十餘人每天除了修葺縣城和搬運掩埋屍體,就是日複一日的訓練。
李魚兒和徐浩都是澎湖的標兵,平日裏正步、體能訓練都是上等,每天在澎湖被人訓的他們,如今成了教頭後,自然不遺餘力的訓練著這群新兵。
這讓這些新兵苦不堪言,若不是被那每天的好米好麵還有那將來的二兩餉銀和分田給地誘惑著,他們早就受不了跑路了。
地方上的衛所兵每年訓練的次數屈指可數,早就淪為了徹徹底底的農民,營兵好一點,但也爛的差不多。
因此這些老百姓對於軍隊的印象,一直是如此,從不知道真正的軍隊是什麽樣的。
如今在高強度的訓練下,這些人很快知道了什麽叫做生不如死。
高強度的訓練對應的是高熱量,四五十人每天消耗的糧食可不少,加上給家屬的臨時救濟糧,艦隊上帶來的大米一袋一袋的搬到縣城,縱然感到一百倍痛苦,他們也不願離開軍隊了。
這個世道,能活著已經是奢望,隻要能養活一家人,吃再多苦他們都能忍受。
“大人,從澎湖運來的糧草已經來到!”
船剛才白鷺灣碼頭靠岸,留守在這裏的馬二蛋便立即上前來報告。
李祥寶一邊走下樓梯,一邊往遠處望去,在港口附近修建的簡易營地裏堆了幾袋糧食,士兵們正在造飯,一個個麻袋鼓鼓的。
這些都是之前從廈門買的,一直屯在澎湖,不過現在也所剩無多了。
這場戰事結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越南買糧食,因為這幾年連年的自然災害,糧食大量減產,已經餓死人出現了起義的情況,糧食是有錢也難買。
前幾天李祥寶將船上的一半糧食都讓人運到了惠安縣城賑災,分發給百姓。因此本來足夠兩個小旗吃上一個半月的糧食瞬間就少了許多,加上新增了兵員,糧食開銷增大,他不得不又派人去澎湖運了兩船糧食。
“好,惠安縣城有沒有傳來什麽消息?張忖回來了嗎?”
馬二蛋搖搖頭道:“孫大哥自從前天派人來過之後就沒消息了,不過張隊長已經回來了,他帶回了總兵大人給您的回信。”
李祥寶眸中一亮,開口道:“張忖呢?叫他來見我!”
馬二蛋答應一聲,臨走之前,又道:“大人,劉先生跟著運糧船一塊來了,現在就在營地裏等著。”
“劉五?”
剛踏上陸地的李祥寶抬了抬眉毛,這個劉五一直想把他女兒塞給他,怎麽現在主動來大陸,是又反悔了?
李祥寶摸了摸臉頰,心道哥就這麽拉垮嗎,怎麽突然又悔婚了……
“讓他和張忖一塊來見我!”
馬二蛋剛走幾步,李祥寶又連忙叫住他道:“等一等!”
馬二蛋轉身:“大人,您還有事?”
“算了,反正都要進營地,還是我親自去找他!”
李祥寶抬步向營地走去,劉五可是一位高級人才,是未來的軍師團骨幹啊!現在如果對方向投靠,正是表現禮賢下士的時候,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進了營地,李祥寶就看到了正坐在石頭上讀書的劉五,還有大聲下達著指令,對兩個小旗的人馬進行戰前集訓的張忖。
“劉先生什麽時候到的?本官有失遠迎,罪過罪過!”
李祥寶快步上前,遠遠就向劉五作揖行禮。
劉五見到李祥寶,連忙站起身扶住李祥寶胳膊道:“大人折煞老夫了!那劉香忘恩負義!竟然將我一家五口,男女老幼全部扔進海裏!無一活命!劉五今日願誓死追隨大人,幫助大人剿滅劉香,替劉五一家報仇!”
劉五說著,涕淚俱下,膝蓋一軟就跪在了地上。
注:明末惠安知縣陳玉成“賜進士”,棄官出家,於靈山寺題下“孝泣幽明”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