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初試兵陣
八卦陣的好處就在於布署上沒有弱點,任何一方受到攻擊,兩翼相鄰的陣型,可自動前往救援,對整體大陣來說並不需要太大的改變。
然而,此陣的缺點在於機動性太差,且如此複雜的陣式,需要大量時間進行演練。
而六花陣,則是衛國公李靖以武侯八陣為基礎,所推衍而成。
六花陣秉承了八卦陣的基礎原則,同樣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四方四角相互銜接,一曲一折彼此對應。
因陣法外面六陣呈示為方形,裡面中央軍陣呈示為圓形,因其總體形狀像六角花瓣,所以俗稱六花陣。
當年太宗皇帝曾經問李靖,為何要將陣型排成內圓外方。
李靖答曰:外六陣是正兵,所以呈方形;裡面的中央軍陣是奇兵,所以呈圓形。方是用來規定戰場的範圍,圓則是用來連接各方機動的路線。所以,規定戰場範圍的步數要像大地一樣固定;確定機動的路線要像天體運轉一樣靈活。步數固定,迴旋整齊,就可以在變化中不容易發生混亂。從八陣演變為六花陣,仍然是源本於諸葛亮的布陣原理。
外六陣對敵,內圓陣則為後援。
因六花陣中心指揮者所控制的奇兵是成圓形的,而從圓形的任何一點去接應外圍的正兵所花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所以大大的減少了控兵難度。
李滄海擁有前世記憶他知道,這種六花陣其實就是一個六邊形,而六邊形在幾何體上來說,是最為穩固,也最為節省材料的形狀。
六花陣如此排列,一在結構上面非常穩定,二是節省了兵源,在部署上面也非常的對稱合理。
雖說六花陣的威力稍遜於八卦陣,但對於眼下情況來說,這六花陣確實是最好的防禦陣法。
首先,六花陣不需要八卦陣那般複雜的排陣方法,節省了許多時間。
其次,六花陣機動性大大提高,即便是不甚熟悉的將士,也能根據中央指揮而做出相應的變陣。
兩萬唐軍在蘇海的指揮下,來回奔走,匆忙布陣。
可是,兩萬唐軍只是布成了外六陣,而內圈中軍陣卻陷入了空虛。
兩萬唐軍,布成六陣,每陣三千餘人。
配置上來說,盾兵在前,槍兵其次,弩兵在後。
如此排列,是為了發揮大唐弩兵之優勢,既可以遠程射殺敵人,又不會被敵人正面所擊。
一切排布完成之後,蘇海來到李滄海跟前,抱拳道:「元帥,兩萬人馬以全部排列完畢,只是……這中軍之陣……。」
蘇海有些為難,他們畢竟人數較少,要保證外六陣的實力,中軍之陣就無力為繼。
李滄海羽扇輕搖,平靜地道:」無妨,待新羅大軍迴轉,他們便是中軍之陣,讓眾將士做好準備。大戰,要來了。」
蘇海點頭之後,立即回到了陣中。
且說距離李滄海等人排兵布陣之處十五裡外,東瀛六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襲而來。
相對於軍紀嚴明,井然有序的唐軍,東瀛大軍顯得散亂許多。
東瀛大軍,以三千騎兵為先鋒,餘下則全是步兵,武器也是以長短兵為主。
中路大將軍,織田行信身穿東瀛盔甲戰服,騎在馬背之上,陰冷的目光直勾勾的盯著遠處,散發著瘋狂的殺意。
右路大軍遭襲,只逃回了千餘人,這在東瀛戰爭史上來說,是從未發生之事。
對東瀛來說,這是個恥辱,巨大的恥辱!
一夜之間傷亡兩萬餘人,這給東瀛大軍造成了極大的震撼,當消息傳來之時,東瀛大軍更是軍心動蕩。
他們沒想到唐軍會如此之快的從百濟趕來新羅,更沒想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了東瀛大軍一個措手不及。
面對此等恥辱,東瀛如何能忍?
織田行信當即做出決定,不再對新羅玩那等貓捉老鼠的遊戲,既然唐軍已到,也表示已經到了他們和唐軍一決高下的時候了。
行軍間,織田行信忽然看到前方塵土飛揚,一隊人馬自金城方向趕來,停在了距離東瀛大軍二里處。
「回大將軍,新羅王親率大軍前來,在前方二里處,攔住了我軍去路!」斥候快馬回報道。
織田行信臉色陰沉,他哼了一聲,森森地道:「本將軍還沒有去找他,他倒是送上門來了。傳令下去,全軍出擊,殺他個片甲不留!」
他身邊的發號兵聞言,立即掏出海螺,對著天空吹了起來。
先頭東瀛大軍,紛紛嗷嗷亂叫著殺了過去。
新羅王見轉,立即命弩兵放了一波羽箭,隨即命令全軍後撤。
東瀛大軍緊追而上,在路過一處岔路之時,新羅王立即分出一撥士兵前往封常清埋伏處。
東瀛騎兵貪殺,果然上鉤,紛紛揮舞著太刀,嗷嗷叫著追了上去。
騎兵去追殺分散之兵力,餘下兵力依舊對著新羅大軍追去。
而與此同時,埋伏在左側的高仙芝,立即命人放箭。
突如其來的箭雨,頓時讓東瀛先頭步兵陷入了驚慌之中。
「將軍,有埋伏!」一名將領對著織田行信說道。
織田行信哼了一聲,道:「唐軍和金城全部加起來,也不過四萬人,即便是埋伏,又能埋伏多少人?依本將看來,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他頓了一頓,眼神一冷,喝道:「川島君,本將給你五千人馬,務必將那些埋伏之人全部給本將斬殺!一個不留!」
那將領雙眼一瞪,立即低頭嗨了一聲,隨即抽出兵器率領五千多人朝著左側放箭處殺了過去。
左右兩翼去除八千多人,餘下五萬多人仍舊全力追殺新羅大軍。
六花陣前,李滄海神色平靜,他輕輕的搖著羽扇。
連番經歷幾場大戰之後,李滄海不再似初次行軍那般生澀緊張,而是變得異常沉著冷靜。
「滄海,看,他們來了!」狄晴忽然指著前方說道。
只見前方數里處,塵土飛揚,煙塵漫天。
新羅王率領大軍,飛快地朝這裡撤來。
不消片刻,新羅王便縱馬來到了李滄海前方百丈處,他大聲喊道:「元帥!倭寇殺來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