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回 處心積慮(上)
要打聽一件事情,尤其是江湖中的事情,去閱星樓總不會讓人失望,何況趙承宗去了還不用花錢,真可謂划算的很。
其實妙筆生此刻也正想找趙承宗說一些事情,雖然大多時候妙筆生都一直裝個糊塗,但對於趙承宗的謀划舉動,他卻是看的心知肚明的。而他此次與司馬重城等人去西台掛月峰,乃臨時決定,且一路急速進發,遠在晉北的拜劍山莊卻如何能夠早早得知並及時趕到的呢?
但有些話妙筆生又不願說的太明白,或者索性等著趙承宗問,畢竟他可不願趙承宗再像上次那樣大發雷霆。
「把拜劍山莊及元宗諒的記載都說來給我聽。」趙承宗開門見山的說道。
妙筆生在掛月峰上見識了元宗諒先後擊敗司馬重城和太虛觀三清后,也是對他卓絕武功讚嘆不已,便一回來就查閱所有與拜劍山莊相關的典籍。如今趙承宗也問及於此,卻正好少了許多麻煩事情。
但拜劍山莊行事畢竟太過低調,近百年來竟然沒有參加任何一場武林聚會的記錄,也鮮見與其他門派高手對決的記載。唯一可尋的地方,一是其封禪新掌門的時間人選,被臨近村民傳頌;二是從巨劍門的典籍能找出二者同源的關聯。
而關於元宗諒的記錄,就更是少之又少,甚至連其年歲都無法查得,閱星樓只能依據掌門更迭時候所見粗略推算記載。趙承宗細細研讀,大致有兩點收穫:第一是元宗諒於一十四年前登上拜劍山莊掌門之位;第二是彼時的元宗諒年輕俊朗,但武功修為已遠勝同齡之人。
但其中關於傳位比試的一句簡短記載卻讓趙承宗眼前一亮:其人屢有回劍如風,每每出其不意。
妙筆生見趙承宗如此細緻閱讀此段文字,便也湊過去看了起來,這一看才驚醒道:「原來他是崑崙弟子。」
而這也正是趙承宗發覺的,如果元宗諒是崑崙派出身,又是十六年前才去拜劍山莊,那就可以從崑崙派查起,必定能找出一些線索來。不待趙承宗說出,妙筆生便又開始翻越崑崙派的相關典籍,卻發現十六年前崑崙派正巧出了一件大事。
「承宗哥哥,你看。」妙筆生指著典籍上的文字警覺說道。
趙承宗奪過典籍細細一看,卻是忍不住眼前一亮起來。雖然典籍上只記載了當年崑崙派發生的一場變故,但卻足以讓他猜出一些門道來。剩下的事情便是找出崑崙派弟子詳加追問便能徹底弄清原委了。
而說到崑崙派弟子,前來參加武林大會的莫逆自然最合適不過。但問題又在於他被指定為與楊湛關係密切,眾人對崑崙派的看法已經等同慈航庵,再見面之時必定會大打出手,卻如何才能做到既不影響聲討崑崙派,又能得到當年的信息呢?
這些事情快速的在趙承宗腦海里迴轉,稍許他便有了主意。但是所有的這一切他又不想妙筆生來插一腳,便不顯山露水的將相關典籍再翻了一遍,最後才不置可否的說道:「這元宗諒果然藏的深,看來不費些功夫是無法弄清他身世背景來的。」
妙筆生只覺得有些詫異,但隨即也點頭贊同。而趙承宗卻順水推舟說道:「拜劍山莊本就是武林一大隱秘,若能探清其中曲折,對閱星樓也是一大好事。」
妙筆生自掛月峰親眼見識了元宗諒的過人武功后,也是對他深感興趣,不用趙承宗說,他也會花大力氣去查個究竟。
「我對元宗諒這個人也十分好奇,不如這樣,你這段時間再去一趟山西,最好能詳細的調查出他的生平事迹。」趙承宗殷切說道。
妙筆生剛從晉北回來,如今又要馬不停蹄的奔赴回去,心裡自然是不情願的。但趙承宗這般殷殷託付之下,他又難以回絕,便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這段時間大家四處奔波,今日難得與承宗哥哥會面,何不在閱星樓淺飲幾杯?」妙筆生和聲說道。
趙承宗卻似乎並無此般雅興,只略略說道:「山莊事務繁多,如今司馬盟主又傷重,我還得去招待那各路英雄。」
迎龍山莊能有什麼事情?各路武林人士也照樣在臨安城好吃好住,又哪裡需要刻意去招待?趙承宗這般說辭無非只是推脫罷了。這一點妙筆生自然心知肚明,卻怎叫他心裡好受?
趙承宗看出妙筆生面露憂傷之色,便頓了頓說道:「你也不要想的太多,待我把事情理順了,到時候再與你把酒言歡,豈不更加盡興?」
這樣一句平淡話語,卻聽得妙筆生心中激動,若他真能放出時間來陪自己飲宴,該是何等美妙的事情?但妙筆生卻認真的說道:「承宗哥哥是個說話算數之人,可務必記得今日對我所作的承諾。」
趙承宗只得不耐煩的點點頭,心中卻想到:「待我大事一成,笙歌飲宴自是尋常事情,到時再叫上你也算不了什麼。」
妙筆生得到趙承宗允諾后頓時愜意非常,便覺得再去山西也不算什麼苦差了。而趙承宗見妙筆生答應后,卻也急急離去,除了不想在閱星樓久留之外,他還要去處理另一件事情。
趙承宗離開閱星樓后並未直接回迎龍山莊,反而是穿起新買來的一身行頭便策馬西行。一路上趙承宗幾度變更路線,又時時警覺是否有尾隨之人,待一切確認無誤后才在六十裡外的一處小鎮停留下來。
只見趙承宗悄悄的步入一家客棧,然後徑直走到了最角落的一處偏房內。在這裡,早已有人恭候著他了。
便見一個風韻婦人趨步上前迎接,但趙承宗卻揮了一下手,示意她不必多禮。
「三娘,派去送信之人可有回訊?」趙承宗簡簡問道。
這個名叫殷三娘婦人便將此事一一相告,卻是聽得趙承宗連連稱心點頭。原來武林大會後眾人一致認定慈航庵與崑崙派勾結楊湛,但昆崙山遠在數千里之外,只能遣人送信通知前來。但趙承宗卻暗自重新安排人手分水路、陸路追尋,雖然原本用意是想以此居功,但卻不料此刻竟然還有其他用途。
而這些派去追尋的人在襄陽境內正好趕上莫逆與孫伯然等人,便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話語急急相告。莫逆一聽了障禪師被殺,崆峒派也遭血洗,便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於是又和著這些人折返回來。
趙承宗了解完所有經過後便再詢問了莫逆返程的路線,待一切確定后,他才讓殷三娘道集市上買來一套全新的鞋帽、衣袍。
趙承宗一番更換后,卻連殷三娘也認不出他來了。看著殷三娘詫異的表情,趙承宗卻得意非常,這才大踏步的走出客棧,轉而向西北趕去了。
從武林大會後遣人送信算起,到現在已有二十餘天了,若按行程算來,莫逆等人只怕也要趕到皖東境內。而這恰恰是趙承宗調查元宗諒背景的最佳時機。
趙承宗了解了事情的詳細經過後,便凝神一想,然後才對著殷三娘說道:「三娘,我有一事需要委託你去辦。」
殷三娘詫異的看著趙承宗,卻不知他是有何事要交代自己。趙承宗於是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原來趙承宗猜到莫逆回到臨安城后必定要遭遇群雄討伐,自己此刻卻是萬萬不能拋頭露面的單獨與之交談,便希望由殷三娘這個人來出面探聽崑崙派十六年前發生的事情。
殷三娘雖明白此去的任務,但又想莫逆與自己非親非故,且自己又是一個婦道人家,如果貿然上去詢問未必太過唐突,若無一個說得通的理由,只怕會適得其反。
趙承宗早已考慮到了這一點,便對著殷三娘說道:「你便以尋夫為由向那莫逆問起。就說你的夫家在與你結婚後不到半年就離奇失蹤,你為此苦苦尋找十多年,而你的夫家曾在酒後提起自己十六年前在崑崙派修行。」
除此之外,趙承宗還設身處地的進一步描述了一番,卻是硬將這夫家說成是一個因當年舊事而慚愧、畏懼,惶惶不可終日之人。乍聽之下,儼然讓人覺得實有其人。
殷三娘聽罷便清楚自己該如何施展了,卻正要出發之時,趙承宗又叫住了她。
「你夫家姓甚名誰?身形如何?」趙承宗突然問道。
殷三娘卻是一愣,這樣的問題她還真沒有好好想過,如果莫逆果真問起,自己卻該如何回答呢?
關於這一點,趙承宗卻是有自己的看法。
「此人既然有惶惶不可終日之態,便勢必處處掩人耳目,你大可隨便編造一個名字即可。切記越平凡越好。」趙承宗說道。
殷三娘點點頭,索性就用自己死去老公的名字來替代。接著趙承宗又把妙筆生描繪的元宗諒形象轉述給她聽,卻也大致說的過去。
「按照線人發回信息及時間行程來看,他們今日便要抵達皖東邊境,你便就此速速趕去,務必要將當年事情問個水落石出。」趙承宗鄭重說道。
「屬下必定不辱使命。」殷三娘懇切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