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始皇聖劍> 第一百八十三回 赤霄長談

第一百八十三回 赤霄長談

  「當年你父母遭此橫禍,實在讓人悲痛。我將你送去陳家村后,卻忽然得知江湖上有好幾位俠士一夜之間莫名失蹤,卻以為也是牽連了侍郎案,便道是有人要作亂江湖。擔憂之下我便推遲歸程,在臨安一帶查探起來,才終於明白整個事情的經過,這些失蹤的俠客便是參與了方家案子而被人滅口的。」傅三思說道。


  楊湛點點頭,這些他在幽冥谷與星光湖都已得到證實。但出乎楊湛意料的是,傅三思當年一眼看穿這些被害俠士的共同背景:第一是成名遊俠,各有自己獨特本領;第二便是遠到臨安,絕非當地人士;第三便是死前多有行囊,雖被一劫而空,但必定有重要物品。


  「這些人為了區區錢財迫害忠良,卻到頭來也落得沒命花銷的田地。」楊湛憤慨道。


  「這便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傅三思默然的說道。


  「根據上述線索,我便在城中客棧尋訪,果然有一些俠士在侍郎府遭洗劫后帶著大小包袱離開。臨安城北路不通,東面近海,自非他們離開之路。尋思之下,我便朝臨安城西門追出二百里,果真遇到一個帶著大包裹行色匆匆的遊俠。」傅三思回憶著說道。


  「他是誰?」楊湛急急的追問道。


  「他對外人十分警惕,見我追來,便奮力潛逃。而卻在此時,又有一個少年俠客飛身追去,所用輕功卻是極為高明。」傅三思說道。


  「想必是殺他滅口的,卻不知他最後是否死於那少年俠客之手?」楊湛問道。


  「少年俠客武功修為世所罕見,若二人交手,那遊俠自然只有死路一條。但有趣的卻是那少年追到山坡后,卻放眼不見他蹤影了。」傅三思緩緩說道。


  「難道他會遁地之術?還是會變戲法?」楊湛不解道。


  「那少年追到土堆上的時候,我卻發現有一個老嫗從我身邊走來。待近身之時,我卻看見她耳背有少許汗珠,雖一副平和之態,卻掩蓋不住她強壓心氣之舉。」傅三思細細說道。


  「這老嫗有問題?」楊湛遲疑道。


  「哈哈,不錯,這老嫗便是那遊俠喬裝的。只是追殺他的少年缺乏些江湖經驗,便錯過了。」傅三思說道。


  「只是天下不乏擅長易容術的人士,卻如何能夠確定這人究竟是何身份?」楊湛有些焦急的說道。


  「那少年雖然少些江湖經驗,但行事卻極為謹慎,能在他眼皮底下矇混過關的,絕非簡單的易容高手。這遊俠能夠喬裝成老嫗過去,完全是在易容術之外,還使用了縮骨功。二者相輔相成之下,才能做到以假亂真。」傅三思嘆道。


  「一個大漢竟然能縮身成一位老嫗,天下怎麼會有這樣詭異的武功?」楊湛驚訝的問道。


  「縮骨功並非一門武功,完全是有些人骨骼天生奇特,在將全身骨骼收軟后,用內力控制住肌膚,便能形成另一番模樣。那老嫗之所以能夠扮的如此真實,便是此故。」傅三思說道。


  楊湛於是默默點頭。


  「後來我四下了解江湖上既有武功修為,又懂縮骨功之人。多番了解之後,便認定當日喬裝成老嫗潛逃之人就是黃山自在客——陶雍。」傅三思認真的說道。


  「黃山自在客——陶雍?」楊湛遲疑著說道。這樣一個人物卻是他從未聽說過的。


  傅三思能從楊湛的話語中聽出他的困惑,便緩緩說道:「二十多年前,陶雍確實算一號人物,所使的游蛇刃劍走偏鋒,每每出人意表。但也在侍郎府一案后從人間消失,後來就再也見不著了。」


  楊湛只得無奈的嘆了口氣。


  「倘若他還活在世上,相信一定會在黃山山域。」傅三思沉思片刻后說道。


  「這是為何?」楊湛不解的問道。


  「陶雍性情孤僻,且多有智謀,定懂得最危險之處就是最安全之處的道理。」傅三思說道。


  「多謝傅道長賜教。我定會去黃山尋找那陶雍查清真相。」楊湛堅定的說道。


  「楊湛,你父母及外祖一家遇害事,背景相當複雜,除了有朝廷勢力之外,還有金人的身影。而參與其中的武林人士,不過是些被錢財收買的下等人物。」傅三思嘆息道。


  「金人的身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楊湛困惑的說道。


  「江湖傳言,在方萬里遇害當日,有一干金使悄悄前往侍郎府,這些江湖人士便認定方萬里通敵,遂將金使與方府上下悉數殺盡。後來朝廷為此向金國賠上巨資謝罪,才勉強化去一場紛爭。」傅三思遺憾的說道。


  「外祖公正廉潔,在任時一心救國,豈會是通敵之人?必是朝堂奸佞為了陷害他而故意設計的。」楊湛憤慨的說道。


  「方侍郎鐵骨錚錚,我也曾有耳聞,稍有心智之人都不會相信這樣的話語。方侍郎被害確有黨派嫉恨原因,但又絕非單單如此。」傅三思亦是悲涼的說道。


  「傅道長的意思是?」楊湛追問道。


  「彼時金強宋弱,試問朝堂上哪一派有能力支配金使去到方府?何況此時金兵在淮河北岸一字排開,大有踏平趙宋之勢。而此時殺戮金使,豈不正為他們南侵提供借口?」傅三思焦慮的說道。


  楊湛這才恍然大悟起來,連連說道:「這背後主使是要挑起宋金戰事,實在是太狠毒了。」


  「不錯,表面看他們是為了坐實方侍郎通敵罪名,實際上卻是要將趙宋推向戰亂的深淵。但當年方案乃皇帝御批要案,朝廷官員悉數知曉,卻為何連這樣的道理都看不清楚,還鋌而走險的下了這一步棋?」傅三思遺憾的說道。


  「看來這個幕後主使不僅勢力巨大,還極盡算計本事,卻才能瞞天過海的辦下這陰毒計謀。」楊湛憤怒的說道。


  傅三思點點頭,也認可楊湛的看法。


  「我曾請教過一位高人,他說當年外祖一案乃是万俟卨、湯思退等奸佞牽頭陷害。會不會是這二人投靠金國,要藉此事與金兵裡應外合?」楊湛思索著說道。


  「一開始我也曾這麼想過,但後來二十年卻也天下太平,便說明他們並無串通金國。且二人浸淫官場數十年,不可能看不穿其中風險呀?」傅三思困惑道。


  楊湛與傅三思隨即陷入一陣沉默之中。良久之後,楊湛終於先說了起來:「當年外祖慘案中,卻是誰能指揮得了金使?」


  「金使乃金國國主指派,等同我大宋欽差大臣,若非金國國主下令,卻是誰也指揮不了他們的。而彼時的方案乃處機密階段,縱然他有意製造事端,也絕不可能這麼快、這麼準時的安排。」傅三思認真的說道。


  「傅道長,我有一事相問您?」楊湛凝眉說道。


  「請說。」傅三思則慈祥的答道。


  「那些金使是死於侍郎府內的嗎?」楊湛問道。


  「方侍郎一生以抗金為己任,怎麼會接見金國使臣?那些金使自然是死於府外的。朝廷後來便以流寇作案為由,處置了一些囚犯,也算是給金國一個不能辯駁的交代。」傅三思答道。


  「這便對了,那些金使一定是被人設計騙去的。否則朝廷不可能這般處理善後事宜的。」楊湛斬釘截鐵的說道。


  傅三思沉吟一番,卻也頻頻點頭的說道:「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既能瞞過朝廷,又能實現歹毒目的。」


  楊湛亦點點頭,當年外祖一家慘案的關鍵所在,其實便就在於這些金使為何會去到外祖家中?又是誰讓他們前去的?如今想通了第一個問題,那第二個問題又該如何解答呢?


  只是這個問題太過縈繞,傅三思也答不上來。二人隨即又陷入到一陣沉思當中。


  「傅道長,您可聽說過趙思燕這個人?」楊湛忽然想起星光湖畔劉公渡給他將的事情,便說了開來。


  「我在這翠岩峰修道之時,曾聽一些來訪的道友說起江湖之事,似曾講到這麼一位頗有作為的後起之秀。卻不知你為何提起他來?」傅三思不解道。


  「我曾在蜀中星光湖遇到當年參與此事的劉公渡,聽他講,便是趙飛燕聯繫江湖遊俠去殺戮外祖一家的。」楊湛悲痛的說道。


  「南陽劉公渡也參與了此事?難怪二十年前一夜消失了。但趙思燕不過是江湖後起之秀,只怕連金使的面也見不著,卻如何能騙出金使來?何況他姓趙,也是大宋子民,挑起兩國戰爭只會讓他家人、同胞受難,卻為何要這麼做?」傅三思嘆道。


  傅三思說的確有道理,楊湛一時之間也想不明白,便只好不再問此事了。


  「不過既然你說趙思燕是收買遊俠之人,我倒是想起來了,那日我追尋陶雍所遇到的少年,應該就是他。」傅三思豁朗的說道。


  楊湛隨即又向傅三思詢問了趙思燕的樣貌,得到的答覆卻是一位風度翩翩的俊美少年,粗粗看去,卻如女子一般秀氣。


  楊湛卻鄙夷的說道:「雖然陶雍等人殺我外祖一家,但也是被趙思燕收買,卻不料他事情一完便翻臉不認人,料想也是個狠毒之人。」


  「趙思燕雖成名甚早,但也與其他參與此事的人一樣,在二十年前從人間蒸發了。如此也好,否則武林恐怕又要多添一個狠角色了。」傅三思寬慰的說道。


  楊湛接著又與傅三思詳聊甚久,卻不再說些父母之仇的事情了。傅三思亦是多年未曾這般與人交心,此番促膝長談倒也十分舒坦。


  「對了,傅道長雙眼如何會……」楊湛忽然難受的問道。


  「哈哈,人老了,自難再耳聰目明。生老病死,往複循環,便如春夏秋冬一般自然轉換,卻也算不得什麼。回想這七十餘年往事,卻道人生無凄苦。」傅三思豁達的說道。


  「卻道人生無凄苦?」楊湛困惑的念道。


  「你今日遇到的再難之事,放到明日去看,也會覺得不過如此。所以楊湛,人活著最重要的便是心性歸於平和、自然,如此才能過好自己的一生。」傅三思語重心長的說道。


  「傅道長的教誨,楊湛銘記於心。」楊湛若有感觸的說道。


  傅三思便寬慰的點點頭。


  「傅道長二十一年前救我一命,我卻姍姍來遲,真是心中有愧。我想在這赤霄觀多陪陪您老人家。」楊湛誠懇的說道。


  「哈哈,見楊湛如今恭謙厚道,我亦心中高興。但我畢生潛心修道,早已清靜慣了,你還是去做你未盡的事情吧。」傅三思卻和聲說道。


  楊湛卻捨不得就此離開傅三思,但傅三思卻重新回到紗帳之中靜坐起來,再不理會楊湛了。


  楊湛卻是心中一酸,唯有對著紗帳中的老者拜了三拜,一路念著「保重」,才退出屋外來。


  楊湛只覺得欠這位老道太多,卻想不到任何能夠答謝的方法,只得困頓的在門外站立許久。


  「卻道人生無凄苦。保重了,傅道長。」楊湛心中誠摯的念道,這才出了赤霄觀。


  楊湛騎上馬兒後任由它隨意行走,因為在他的心中,一直在思考當年會是誰能讓金使離開驛館,而這是蓋在真相上的最後一道謎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