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龍戰野> 第二十一章、修仙的動力

第二十一章、修仙的動力

  關於張堅向張祿所講述的來龍去脈,根據張祿個人的理解,再添加上來自穿越前的一些基礎知識、辭彙概念后,大致是這樣的:

  升仙之後,原本的凡人無論在肉體還是在意識方面,都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居於廣袤無垠的天界,沒有生老病死,沒有恩怨糾葛,盡享歡愉,福壽永年,其實根本就不需要什麼領導者。據說前一代也曾以軒轅黃帝為尊,但黃帝雖然仙齡短於赤松子、容成子等輩,卻德高望重,大傢伙兒有事兒聚會的時候,得以列坐首席,僅此而已,可以算「仙人之首」,但還不是「天上之主」。


  只是近三五百年以來——這是就地上時間而論的,天上的時間流轉自然與地上不同,並沒有日月運行(劉累居所懸挂的那一輪紅日,也只是一個虛像而已),所以也不會有年、月、日的區隔——仙人們突然遭受到來自外界的威脅,所以被迫要推舉一位首領出來,統籌諸事,以抗外敵。


  倘若說地上和天上分屬不同的位面,那麼天上之外還有第三重時空,並且是就連仙人也莫名所以的時空。有的仙人揣測,天界是高於地上的(不是就位置而論),而這第三重時空則與天界等同,按照民間不靠譜的說法,就是所謂的鬼界、冥界或者魔界;另外某些仙人則認為,第三重時空更高於天界,失蹤的盤古、伏羲、女媧,以及其後的黃帝、赤松子等仙,就是破碎虛空,又升入那更高一層界域去啦。


  但是這第三重時空與天界之間,本來是並沒有交匯的,不象天界和凡界那樣,凡人固然不可能輕易登仙,仙人卻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往凡界——張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第二種揣測遭到最多的反駁就是:我等固然境界不到,無可再度飛升,那麼古仙和黃帝他們,為什麼就沒想著回來指點一下後輩呢?又為什麼會有異物從第三重時空穿來,威脅天界呢?

  是的,大概三五百年之前,突然在天界各處出現了很多「天隙」,也就是通向另外一個時空的單向通道。這個通道對仙人們是不開放的,曾經有多位仙人嘗試了各種方法想要入內勘探,卻全都鎩羽而歸——要麼壓根兒就過不去,要麼探出一隻手,則手立化飛灰。然而卻有一些無形無狀,甚至連感應都很難感應得到的異物,通過天隙進入了天界。


  就跟張祿在法王寺中的遭遇很象,仙人們發現了一些似乎根本就不存在的存在,而這些不存在的存在行經之處,不僅僅仙人們自造的幻境瞬間崩塌,就連天界的基礎——清純而濃厚的元氣——也象感染了疾病似的逐漸萎縮。因為不知道來由,又無可名狀,所以他們習慣上稱這種異物為「祟」。


  某些仙人認為,這種祟是來自異域的妖魔,以湮滅現有宇宙為其目的;另外一些仙人則認為,祟根本不是有意識的生命體,而只是更高層次的界域對這個子界域的自然侵害罷了。舉例來說,倘若天界是間茅草屋的話,那麼祟就是突然颳起的一陣狂風,狂風固然會摧垮草屋,可狂風終究是無意識的,產生狂風的大自然同樣無意識。


  只是不管怎麼說,仙人們不可能坐以待斃,而必然要群策群力,抵禦這來自天外的祟,所以才公推劉累為天公,把原本鬆散的仙人社會凝聚成一個整體。經過一番努力,仙人們終於逐一消滅了侵入天界的祟,然而卻無法堵住天隙,源源不斷地仍然有更多祟通過天隙湧來。這始終防守,無法進攻,而且敵人也貌似無窮無盡,永無止歇,遲早就只有失敗一途。而且仙人們會想了,我修鍊多年,從凡人得登仙界,本來是想長享仙福來的,難道幾萬年甚至更長的壽命,就要這麼看不見前途地一直戰鬥下去嗎?何時是個了局啊!

  於是他們最終決定,推選出一名智者來卜算前程,尋求解決之道。


  正如同前不久郄儉對張祿所解釋過的那樣,占卜之道也是有其原理的,凡事有因必有果,諸因相纏,諸果匯聚,就使得未來雖然晦暗不明,但多少也有些脈絡可循。當然啦,要推算整個天界的前途,別說凡人了,就連一般仙人都辦不到——或者即便辦到了,卜算出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之一,實現的概率也實在太低,不可能作為行動的指導原則。


  所以最後,諸多仙人匯仙法於一名智者之身,進行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大卜算、大預測。預測的結果,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壞消息是,倘若不能解決天隙問題,則最多五百年,不僅僅天界會徹底湮滅,就連凡間也將化為烏有——一句話,這個世界將徹底被祟所消滅;好消息則是,對於天隙,並不是毫無解決的辦法。


  但是解決的辦法究竟是什麼呢?那位智者並沒能得出明確的結果,只知道重任將落到下一位修道升仙者身上——注意,是目前尚未修道者,而不是已經接近升仙的裴玄仁之輩。於是天公下令,派張堅巡行下界,去各處探訪好的修仙苗子,把他們引導入門,並且促其早登天界。


  這任務之所以落到張堅身上,是因為他升仙較晚,對於人世間的情況還比較熟悉——西漢、東漢,終究都是漢朝嘛。你要是讓夏代升仙的天公本人……本仙,或者派更早升仙的東王公、西王母下凡,光假裝凡人就裝不象,語言、服飾、禮儀、社會規範,甚至連部分山川走勢都已迥然不同了呀。


  天公劉累既是仙人公推出來的首領,又可以算是張堅的師祖,既然有命,張刺謁不敢不遵,於是在十數年前便下凡界,四處尋訪。當然啦,好苗子不是一眼就能瞧出來的,還得貼近觀察,甚至測試,這正是他混進郎官隊伍,跟張祿做了那麼長時間同僚的原由所在。


  據張堅說,他下凡以來,先後找到了十多人,其中陸續有在修行過程中被剔除的——比方說天賦不足、心性不堅——最終只剩下包括張祿在內的三個人。其實張祿也屬於心性不堅的傢伙,他對於修道長生並沒有足夠的渴望,對凡間花花世界始終眷戀,問題是來歷特殊,超級詭奇,所以張堅仍然一直觀察著,不肯輕言放棄。


  然後果然就出了事兒了,張祿竟然遭到祟的襲擊。理論上祟所來之世與天界之間有天隙相通,而天界與凡間幾乎算是敞開著大門,祟通過天界而入侵凡間,本是很容易的事情。但祟卻始終侵擾天界,而不肯踏足凡間,彷彿吃飯要一口一口地吃,沒先把天界咽了,就不下筷子動碗里的凡間一般。祟會侵擾人間嗎?不能說完全沒有,但仙人們此前並沒有明確的發現,張祿的經歷,可以說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張祿聽到這兒,不禁追問了一句:「那果然就是天外來的祟嗎?」你又沒有親眼見到,只是聽我的描述,就可以如此肯定嗎?張堅點點頭說:「先無極而後太極,太極生兩儀、化四象,造成萬物。故萬物皆有,生而無者,非祟而何?」


  根據道家的說法,這個宇宙最初處於「無極」狀態,既沒有中心又沒有邊界,既沒有起初又沒有終結,無前後內外,無上下左右——說白了,那是一種只存在於理論上的,連抽象概念都並不存在的階段。


  無極之後就是太極,是宇宙最初的生化狀態,有無相雜,混沌一片。也就是說,無是對應有而產生的概念,有無本為一體,無極時代沒有有,也沒有無,太極時代則有了有,也有了無。然後太極化生出陰陽兩儀,兩儀又生出四象(太陽、少陰、少陽、太陰),現在這個有凡有仙,有天有地,有時間有空間的宇宙,也就從此誕生了出來。


  所以在這個宇宙中,無物皆為有,既包括實體的生物、非生物,也包括虛指的各種概念,在意識層面上同樣都屬於存在。那麼一種不存在的存在,其實是無的有,理論上是不可能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凡間從來都沒有這種「東西」,而仙界所發現的唯一這種「東西」,那就只有祟啦。


  張堅說就算你的魂魄來自於兩千年後或者異世界,也不大可能特意編造出這麼一種不存在的存在來戲弄我等——況且作為仙人,難道還瞧不出來你說的是真話是謊言嗎?所以你所遇見的,只可能是祟。


  祟從來只侵擾天界,有可能傷害仙人——據他說仙人若直接接觸了祟,就會跟把手探入天隙去一般,瞬間湮滅——可是這回偏偏跑凡間去襲擊你,那麼只有一種可能性:你是祟的天敵,你登仙之後有可能幫助我們解決祟的問題,故此祟才妄圖提前消滅你。


  張祿皺了皺眉頭:「如此說來,祟是有意識,有靈智的啦……」


  張堅搖頭道:「此亦難說。固然趨利避害是有生命者的天性,也不能否定只要存在,便具備道的必然性。舉例而言,水流就下,並不是水有意識地對下天然憎惡,而必要填滿之,只是凡人並不了解其中的原理罷了。我等對祟的認知非常淺薄,故此也不能斷定,祟襲擊汝是因為有意識地要消滅汝,還是因由別的什麼機制所產生的無意識的行動。」


  張祿聳聳肩膀,思路突然間跳躍,問了一句八杆子都打不著的問題:「天上究竟有多少仙人?」


  張堅回答他:「不多,千餘而已。」


  「有多少天隙?」


  「數十道。」


  「如你所言,千餘仙人完全有能力防堵這數十道天隙是吧?」


  「暫時如此,」張堅微微苦笑,「然而誰也不清楚將來會不會有更多天隙產生,會不會有更多祟從天外湧來。根據卜算的結果,我等要麼大勝,要麼大敗,若無汝相助,或許三五百年後,天界便將湮滅。」


  「天界湮滅,那麼仙人呢?」


  「或者隨之湮滅,或者遁入凡間。然而祟很可能在滅了天界后,再滅凡間,到時候仙凡一體,共同消亡……」


  張祿忍不住打了一個哆嗦:「如此說來,天界也不平安,哪怕我辛辛苦苦修仙登天,也無法立享福壽,還必須先跟祟打過一場……你就不怕說了這些,從此打消我修仙的念頭,老老實實在人間享那不足百年的壽命,然後一閉眼,不管死後洪水滔天……不管這整個宇宙,仙凡兩界都從此湮滅嗎?」


  張堅淡淡一笑:「沒辦法,這是汝非要我說的,我總不能現編瞎話來欺騙汝。而且……」他緊盯著張祿的雙眼:「以汝的性情,即便在人間,也不甘心默默無聞地生,一事無成地死吧?倘若告知汝登仙后除悠遊自在外別無所得,汝或許反倒會對登仙興趣寥寥;告知汝登仙后仍須戰鬥,或許倒能激起汝奮發之心。」


  張祿一歪嘴,心說你真了解我啊……確實,在自己的內心深處,隱約覺得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追求,可望再度飛升,或者有外敵侵擾,必須奮鬥求存的仙界,要比僅僅無生老病死之苦,可得萬年長壽的天上世界有趣得多了。只是——「你也說過,有生命者都懂趨利避害,我要是象你說得那麼大無畏,早就下山去插足紅塵凡世啦。之所以跟著裴玄仁在中鼎上修了那麼幾年,就是為將來下山以後,能夠更有機會躲避禍患,達成目標。而我現在幾乎沒有抵禦祟的能力,你給我展示一個跟它戰鬥的目標,我可分分鐘都想閃人、逃避哪!」


  張堅笑道:「逃避也無用。若祟無意識,根本不會知道汝放棄了修仙,仍然會來害汝;若祟有意識,也未必會因為汝放棄了修仙而就此罷手——終究是潛在的禍患,直接湮滅是最保險的。故此,即便為保自身性命,汝也必須刻苦修鍊。」


  張祿心說靠,這是生給我找出修行的動力來啊,看起來這輩子是非得修仙不可了……沒有辦法,那就修吧——「好吧,放我回歸中鼎,從此我再不下山一步,潛心修鍊便是。」


  誰想張堅卻搖頭:「修行非止修身,亦修心,終日枯坐,於汝心無益。方才吾現身前,玄仁欲汝往江東去訪于吉,今汝仍往訪之可也。」


  張祿說這可不成,在中鼎上有裴玄仁守護,或許那祟不容易幹掉我,一旦下山,我不是危險萬分嗎?張堅說不經艱險,如何可望得道?況且裴玄仁飛升在即,等他登仙以後,你就只能靠自己來保護自己啦——「吾亦尚有要事,安可長伴汝側?」看你的眼神就知道你在想什麼,要身邊兒始終帶個仙人當保鏢,你未免想得太美啦!

  隨即他又安慰張祿,說你放心,根據你的描述,祟在凡間必須要寄用凡人的軀體才能襲擊你,應該並不難對付。我會直接傳授你一些對付祟的方法,並且寄一道魂在你身上,若你真的身陷險境,靠自己的力量難以保全性命,我也會即時跑來相助——既被天界寄予厚望,這點福利還是要給你的。而且此去江東,我還會多找幾個人過去幫你的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