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破土動工
(第一更)
浦東新區在葉開的親自過問下,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聘請的德國工程師,經過對浦東地區的勘探和偵測,已經將一份完好的施工方案擺在了葉開面前,主要是路面,管線,排水系統和交通系統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相比於租界四五十年前的理念,這套方案更加符合現代設施要求,不得不說「洋鬼子」這東西還真是考慮的周全,葉開對此也很滿意。
與此同時,建築工人也已經召集好了,甚至比設計方案還來的順利,主要原因是股票風潮大鬧的時候,傾家蕩產的人不在少數,不少人都窮的吃不起飯,所以,以工代賑就成為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最好的方法。
總而言之,一切具備,什麼時候動工就在葉開一句話,進展這麼順利,也不枉他傾注了大量心血。
當然,唯一缺少的「東風」就是入駐新區的企業和工廠,葉開做的再好也只是鋪路,畢竟前者才是這片土地真正的發展動力。
十一月中旬,這個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李平書代表招商局向葉開遞交了一份名單,所有申請入駐的工廠都清清楚楚的顯示在上面。
在為其一個月的公開招標中,共有一百二十六家實業廠商向招商局遞交了企劃書,其中有麵粉廠十五家,棉紡廠九家,制蠟廠三家,紡織廠十一家,焦炭廠五家,總之,各色各樣的廠商匯聚一堂,主要是輕工業。
這些廠商當然不會都湧向新區,過度重複和良莠不齊會制約新區的發展,在批准他們進入之前,招商局還要經過一番審核和挑選,秉著寧缺毋濫的原則,葉開心裏面定位,三十家足以,有限的資源還要分給鍊鋼廠,煤化場這些總局改組出來的重工業。
在這種背景下,招商大會正式啟動。
政府主導,廠商眾多,且地處上海都會之地,這些噱頭加在一起,大會格外引人注目,為此,成批的記者蜂擁而至,葉開沒有阻攔,借這個機會把新區宣揚出去,也是好事。
葉開,朱佩珍,蔡乃煌,周金箴,李平書,還有選聘的十幾位新區董事,統統來到了現場,在此之前葉開和朱佩珍詳細商談了幾次,而後者不愧是縱橫幾十年的老商賈,和他的幾次和談都大有裨益,對於總董的任命他也欣然接受。
而底下坐著的是一百多家申請入駐的商戶,這些人當中,除了上海本地的實業家,還有很多遠近聞名的資本雄厚的外地企業家,以浙商為主,還有些徽商,朱佩珍自然見多識廣,在商場廣有人脈,期間不停地向葉開敘著話,而葉開也不時地點點頭,看來,他之前制定的免稅政策,的確吸引了很多大商家。
大會由招商局督辦李平書主持,前面的發言無關痛癢,無非把葉開等新區的期望複述了一遍,讓他們誠信經營等等,之後才慢慢觸及到核心問題,即對申請的這一百多家商戶進行從優擇選。
按照葉開的吩咐,這次選擇設置了三道門檻。
第一,資本須超過五十萬兩,並有公司法人擔保。
第二,企業結構許由華資主要控股,洋資不得超過49%。
第三,有設班工廠經驗者優先。
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要求的商戶,才能獲得營業執照,當然,他們對營業執照這種東西聞所未聞,經過李平書的解釋后,他們才清楚這是一種許可經商的憑證。
要在一百二十六家中選出三十家,還是有不小的淘汰率,在聽聞上述的三條要求,不少人已經黯然失色。
這種狀況,葉開自然看在眼裡,心裡也有一定準備,辦企業可不是種莊稼,廣撒種即可,應該向培養花卉一樣,弄得幾支獨秀,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把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商戶擋在外面,他可不希望出現那種大而不強「偽」商家,而是品牌化的百年企業。
不過,即便是這樣,符合要求的也絕對不在少數,張謇等人推薦十幾位實業大亨,葉開瞧了瞧名單,他們的名字赫然在列,這給了他足夠的信心。
「工廠設辦后,五年一審核,凡是違反經營準則或者私自變更經營品種的商戶,新區董事局有權取締。」
「.……」
李平書接著宣布商戶入駐的具體事宜,經過一上午的時間,大會的流程也進行的差不多了,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審定資格,底下坐著的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如此優厚的落戶條件,要是被淘汰了豈不可惜,有的人明知不達標準,於是將報上去的名額退了回來,然後悄悄溜了出去。
當然,也有人願意賭一把,落戶新區的目標,雖然不小,但萬一實現了呢?
經過兩個小時的現場比對和評定,名單最後被敲定,由李平書報了出來。
「永盛棉紡廠,資本七十八萬,准入,江南皮革廠,資本四十五萬,不符合.……」
優勝劣汰,第一批三十家廠商正式誕生。
有了商戶,一切萬事俱備,剩下就是開工建造了,葉開也不再多等,三天後,他下令新區建設工作啟動。
三十家招標工廠,再加上五家軍企,一共三十五家工廠,將在浦東逾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式落地。
工程期,兩年。
管線鋪設已經開始啟動,如果順利的話將在四個月內完成,轟轟作響的鏟土聲,在這片沉寂已久的土地上不斷蔓延,舊貌換新顏,一切宛如破殼的雞蛋般,煥發著生機。
葉開站在岸邊碼頭邊,日出東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