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五節 新朝伊始
皇帝大行,舉國服哀,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儘是素縞。
在皇帝靈前,武后、太子與王公大臣們慟哭,一片哭聲。
王公大臣們在哭,哭這位好皇帝,其軍功之盛,力蓋高祖和太宗。
破突厥、滅高句麗、亡吐蕃,雖高祖和太宗,亦不如也。
唐代的版圖,至此勝過高祖和太宗,東起朝鮮半島,西臨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
高宗皇帝勤政,登基之初,即把太宗皇帝三日一朝制度改為一日一朝,勤勉執政。
有知人之明,所用文臣武將皆為大唐棟樑,尤其是駙馬韋晞,更是得意之作!
高宗皇帝愛民,鼓勵農桑,發展經濟,努力使百姓過得好,其執法狀況寬平公正,犯罪率較低,有一次,大理寺卿唐臨向李治報告說:「監獄中在押的犯人只有五十多個,其中只有兩人需要判死刑。」
他寬仁到什麼程度呢?有次他從長安到東都洛陽,聽說車匪路霸打劫厲害(但不殺人),就從監獄里提取角頭老大一位,坐在車上先行開路,以避免官軍與匪衝突!(當然這麼做也有迂腐之處,武后臨朝後就改弦易轍了)
武后痛哭,她與高宗皇帝做了這麼多年的夫妻,感情深厚,她是愛他的,而他也是愛她的!
在皇帝序列中,李治皇帝所生的孩子數量不算多-——八兒四女,其中後面的四子二女為武則天所生,高宗皇帝一往情深,從武則天開始為他生孩子,唐宮內不再有其她女人能夠得到李治的寵愛,幾十年只與一個女人生孩子,可見其用情之專。
武則天呢,始終尊重李治,還壓下了她的邪性,不行篡位,雖有爭執,但一路走過,且行且珍惜。
太平公主痛哭,痛失了她的好父親,這位父親對她極好,寵她愛她,在婚姻之事上給她自決,任她選擇了一個小販出身的夫婿,嫁得順心。在她出嫁時,甚至破壞了體制,對她的賞賜超乎普通公主的規格,風光無比。
今天他去了,那個最痛愛她的父皇不在了。
韋晞痛哭,他在懺悔,高宗皇帝對他是不錯的,有知遇之恩,把毫無根基的他提撥為大將軍,權傾朝野,還把最寵愛的女兒嫁給他,而他呢,卻對高宗的病情不深入介入,坐視不理。
高宗皇帝得的是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韋晞作為現代人過來的,還是有些治療方法可以提供,例如韋晞的太極拳!
太極拳一直沒有外傳,別人問起來時,他甚至用「廣播體操」來搪塞。
太極拳當然治療不得高血壓,但對於輔助治療有好處是毋庸置疑的,高血壓需要的是平心靜氣,太極拳給的就是平心靜氣,或許可以助高宗皇帝延命,活久一點!
還有其它的什麼偏方、土方,他也依稀記得一些,但是不說。
韋晞一直坐視不理高宗皇帝的病情(當然門面功夫少不了,例如進獻什麼老山參啊),他是有愧於皇帝的!
人家對你那麼好,你是怎麼回報人家的?
所以他痛哭流涕,難以自持。
群臣們帶眼睇人,大家都在哭,太平公主和韋晞哭得那個稀里嘩啦的,夫妻倆抱頭痛哭,誰人都比不上他們。
大家心中暗贊,不愧皇帝疼愛他們!
太子李顯把頭深深地低下,掩飾住自己喜色:終於輪到了本太子出頭了,皇位在坐,天下我有,哇哈哈哈!
但是這麼一來,顯得他哭得不怎麼悲痛了,一些大臣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
皇帝大行,但朝政不可空轉,輔佐大臣,中書令裴炎上奏說太子尚未即帝位,不宜由他直接發布詔令,有急需處理的重要事情,希望發布天后的命令由中書省、門下省施行。
聽得李顯惱火無比:還不快快把花花江山交來,你馬的,欺負我小啊?
可是他又不敢反對,他老母積威之下,瞪他一眼,他就膝蓋發軟想下跪,哪怕就要即皇帝位也不例外。
到得十二月初十四日,武后、太子、王公大臣聚於皇帝靈柩前,裴炎宣讀大行皇帝遺詔,太子李顯即皇帝位,是為唐中宗,尊天后武則天為皇太后,政事全取決於她。
眾臣皆呼大行皇帝聖明,處理得當,可惜他已經聽不到了。
……
「母后!」李顯穿著皇帝服飾,意氣風發。
「皇兒!坐吧!」武則天理所當然地道。
「謝母后!」李顯給武則天佔據主場,他雖然坐在中間,可大臣們看的是御案邊的武則天。
中書令裴炎,帶著四位同中書門下三品郭待舉、岑長倩、郭正一、魏玄同,他們組成了大唐的朝臣中堅。
「第一項事,給大行皇帝上謚號。」裴炎輕聲道。
他不愧是頂級文臣,擬定了「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交出來,給武后看了,即時稱好。
「皇帝有什麼話說嗎?」武后問道。
「母后說什麼就什麼唄!」李顯顯得無所適從,毫無主見的樣子。
「再有,澤州刺史韓王李元嘉(唐高宗第十一子,李顯的叔公)等地位尊貴,威望很高,宜給封賞,以示新朝之恩,臣與幾位同僚擬了加封李元嘉為太尉、定州刺史,霍王李元軌可進為司徒、出為襄州刺史,另有其他人封賞如下。」裴炎說起第二件事。
李顯一聽,太尉、司徒在大唐可是「三公」之職,位列一品,地位尊貴,向不輕授,如現在的宰相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僅是三品官。
頓時他不樂意了,雖是叔公,但無寸功,怎麼能夠驟升高位?!三公的位置來批發么?
佔了位置,想讓他們退出可不容易,皇帝還怎麼給新人位置?
不問一聲,你裴炎自把自為?!當皇帝是傀儡啊!
「裴卿,這位置,怎麼能夠輕易給呢?」李顯沉聲道。
裴炎臉上露出了詫異之色,不過他聰明的沒說理由,而是直接道:「此乃太后的意思!」
說出理由,那李顯當場沒了面子。
太后是在幫他,因為他的兩個叔公德高望重,恐怕他們發動變亂,便都給他們加三公等官銜以安定他們的情緒。
聽說是太后的意思,李顯哦了一聲就不敢說什麼了。
太后何許人也,謀定而後動,指示裴炎準備人事任命:任命駙馬都尉、大將軍韋晞為檢校兵部尚書、檢校工部尚書,雙尚書的帽子蓋在他頭上。
李顯這回不敢問了,裴炎一聽就明白,兵部尚書,讓韋晞有了節制天下兵馬的權力,檢校者,他能管轄,但沒有人事權,既是對他的防範,防止他權勢過大,又是對他的維護-——韋晞不幹實務的。
如果讓韋晞實授,恐怕迎來的是他的辭章,朝廷讓他去坐堂?
無論是武則天還是裴炎,都知道他是坐無定性,屬於那種有能耐但人懶惰的人,合適當元帥。(勤快的有能耐的人合適當參謀,不勤快又沒能耐的人當兵,至於勤快又沒能耐的人則拉去殺了)
所以武後知人善用,李顯還得慢慢學,只是他太急進了,終究學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