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其他小說>農家記事> 第四百七十八章 武館

第四百七十八章 武館

  據說李蹊剛剛落草后不久,老家的老人就曾經問李巡檢拿了小李蹊的生辰八字,拜請老家香火鼎盛的得道高僧給他批命。


  一通推演下來,用了六百里加急送的信,說李蹊是甚的上等八字,從第二個大運開始,能夠連走一甲子的好運,可以說是人家第一流的名利雙全的人上人。


  六十年的好運,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


  李太太雖出身商賈之家,卻也識文斷字,又因著家中熏陶,更看重一個「勤」字,對於命里因果的,倒不是十分的篤信。


  甚的得道高僧、甚的大運好運,既是老人家的一番好意,聽聽也就是了,卻沒有放在心上。


  要叫她說,道生一、一生陰陽,陰陽生天地人三才,三才生萬物。


  若要批命,自然得天地人三才,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則缺一不可的。


  若只拿了八字來推演,本是不全之數,又怎的可能推演出人之一生的命數的。


  要知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為枳,人亦是如此。生在詩書禮樂之家,同生在草莽江湖的人家,眼界高度甚至於命數並不會相同的。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動心忍性。


  事在人為,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


  尤其還有一則,這世上雖然沒有當娘的不盼著自家孩子好。可李太太很清楚,以李蹊的出身家世來說,頂破了天,也只能算作二等命數,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奮起直追,成為世人口中的後起之秀,她已經心滿意足了,哪裡敢去指望少年得志的。


  那些個真正人間第一流的人上人,哪個不是打從娘胎起就開始走好運的。


  當然,李太太心目中少年得志的人上人,要麼就是甘羅,十二歲拜相;要麼就是寇準,三十一歲拜相,還有霍去病,十八歲封冠軍侯。只有這些與國有功的名臣大將,才能稱作一聲少年得志。至於那些個蠅營狗苟,以升官發財為己任,以享樂為人生目的的,得志便猖狂的少年人,根本就是兩回事兒。


  一直都沒把這話兒當回事兒,這麼些年過去了,家中對李蹊期望甚高的老人也已經陸續故去了,再沒有人提起這茬兒來,李太太早就把這甚的命數拋到腦後了。


  可隨著李蹊過五關斬六將,一口氣站上了他祖父父親、叔伯兄弟們都沒能企及的金鑾殿。


  又是金鑾殿唱名,又是西長安街外掛榜,還在兵部參加了盛大的會試宴,據說還賜了銀子……喜訊傳來,李太太喜極而泣的同時,不知怎的,腦海中就蹦出了這句話兒來。


  翻箱倒櫃,將當年早已褪色的書信翻了出來,把這幾句話翻來覆去的嚼了又嚼,李太太倒是不得不信了。


  又念叨給茴香聽。


  茴香卻覺得,其實就是那句再簡單不過的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李蹊自幼習武,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她娘家也有兄弟習武,饒是大冬天的,夾衫上頭都能擰出二斤汗水來,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夠堅持下來的。


  哪個當婆婆的不喜歡媳婦心疼自己的兒子,李太太聽了不住的頷首。


  不過雖然同意茴香的話兒,可看著眉目舒展柔順的茴香,以及粉雕玉琢般的祺姐兒,李太太還是覺得李蹊確實有些運道的,要不然怎的能娶個明白媳婦兒呢!

  只不知道李蹊高中二甲之後,會被兵部選派到哪裡去任官……


  卻更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半年光景,始終沒有眉目。


  再加上李蹊因著要在京城活動的緣故,始終沒能返回崇塘,李家一家人的情緒不免有些低落。


  好在李巡檢亦是官場中人,知道如今世道安穩、天下承平,文武官員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想要落個好差事,也只能慢慢籌謀了。


  只李家雖也算是世代官宦了,低階的官員多如牛毛,姻親故舊也算是遍布朝野,卻並沒有出過甚的封疆大吏。就算拿出看家的本事兒,也沒有力氣替李蹊謀划些甚的,頂多也只能幫著奔走一二罷了。


  消息傳到秦家,別說四堂哥五堂哥幾個了,就是二堂哥三堂哥都有些愣怔。


  他們都知道不管文舉武舉,都不是獲得了出身,就能拿到正式的官位的。


  還得先取得「官照」,也就是官員的身份證明才成。然後銓選,也就是拿著官照、籍貫所在衙門的保狀、京里當官同鄉開立的保結,加上履曆書,才能去吏部或是兵部排班候缺的。


  卻沒想到這一候,竟然能候這麼久,而且很可能還得繼續候下去。


  不由咋舌。


  哪裡知道大堂哥又告訴他們:「妹夫這才候了半年而已,我聽方大哥說,方家曾有位前輩,也是進士出身,卻候了整整十年,才候到一個差強人意的差事,那時候他已經不惑之年了。」


  大堂哥說這話兒的時候,是滿心的佩服。


  他確實挺佩服這種心裡憋了一股勁兒的人的。聽方解元說,那位老前輩曾經兜兜轉轉很多地方,做過各種努力和嘗試,栽了無數個跟頭,卻也豐富了人生的閱歷。他堅持自己的理想,他在等一個機緣,並為此耐心地積存力量,等待著機緣的出現。


  四堂哥卻全然沒有聽出大堂哥的敬佩之意來,已是傻在了那裡:「十年?我的乖乖,那我得到甚的辰光才能去剿匪呀!別到時候我連馬都騎不動了。」


  丁香就翻了個白眼:「勿言牛老行苦遲,廉頗八十尤勝昔。你要是連這點耐心都沒有,我勸你還是早些歇著吧!」


  三堂哥就笑道:「你拿小四同廉頗相提並論?廉頗年八十,尚能食斗米肉十斤,還能開三石硬弓。可咱們家小四如今正值少年,都達不到那樣的程度呀!」


  氣的四堂哥鼻子都歪了。


  之後丁香還曾把這話兒當做笑話說給茴香聽,茴香卻點了點頭,頗為贊同丁香的話:「沒有人能碰巧成功,就算是機緣,可說到底,實力、耐心、機敏,缺一不可。」


  而李蹊如今,或許還就缺這麼一點兒的機緣。


  不過或是秦家如今方興未艾的緣故,四堂哥、五堂哥,還有羅冀,就如早上初生的日頭,朝氣蓬勃,齊頭並進,一起通過了武舉縣試。


  而且沒有半點叫人指摘的地方。


  蓮溪自古尚文之風源遠流長,陰盛陽衰,相應之下,武風自然不受人重視,即便如今已有抬頭直之勢,可到底勢頭緩慢。


  這會子秦家又一口氣中了三個武秀才,老百姓的注意力都被這個消息吸引了過去,倒是沒人關注七堂哥文舉府試失利的事體了。


  七堂哥有些難過。


  他一直知道自己不如哥哥們聰明,卻沒想到會折戟在府試上頭,連童生的資格都沒拿下。


  實在是太給家裡頭丟人了。


  好在家裡頭的小字輩,俱都識勸,七堂哥也不外如是。


  都不消長輩們出手,只一眾小小子小丫頭或粗或細,或武或文的勸了兩句,七堂哥立馬就振作了精神,打定主意,明年再接再厲。


  反正他還小,怕甚的。


  四堂哥亦是這樣度量的,只不過到底這麼多年的勤學苦練,同五堂哥還有羅冀,幾乎沒有遇到甚的周折,就這樣一路順風順水的過了童試,拿到了武秀才的功名。


  只四堂哥同五堂哥還則罷了,說句實在話,在姻親故舊們看來,他們二人得中功名,本就是理所應當的事兒。不為旁的,只因他們俱是姓秦。


  這都是該當的。


  可羅冀這個外姓人能夠得中秀才,卻不是甚的祖墳冒青煙。不,也算是祖墳冒青煙了,讓這小子能夠否極泰來,遇到了秦家這樣的貴人。


  不知道多少人心裡頭多多少少有些發酸的。


  別說家裡頭如周家、杜家、姚家、沈家這樣的姻親故舊了,饒是周家灣、漏斗灣兩灣里的鄉鄰們,也大多知道羅冀的身世,雖然不知道他祖籍老家,卻知道他並不是羅氏嫡嫡親的內侄兒。


  可秦家在他身上花了多少心血,再說俗一些,就說花了多少銀錢,旁的不說,只說他拜師學武,光是一年又一年的束脩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這也不消看別的,只消看陳娘子的日常穿戴,就能夠知道一二了,卻是不比姚氏妯娌遜色的。


  再加上既是要習武,飯量自是比賣苦力的還要來的大,而且頓頓都得上肉。而且三不五時的,據說還要藉助葯浴行氣化瘀。聽得鎮上生藥鋪子里的夥計說,秦家可是他們的大主顧。


  這樣算下來,光用想的,就足以叫人咋舌的了。


  其實多年以前,看著秦家的小字輩們開始習武,很快打遍全村無敵手,兩頭村裡的小小子們也不是不動心的。再加上年紀小,還不十分懂事兒,也不是沒有嚷著要習武的。


  可那會子饒是送孩子念書識字就已經捉襟見肘了,哪裡還能這個力氣送他們習武的。何況他們這樣的莊戶人家,又上哪兒去請拳腳師傅去。就算有拳腳師傅,可既是成器的師傅,又怎的可能到他們鄉間來坐館的。


  只能不了了之了。


  可如今眼看著羅冀前程在望——只看李巡檢就知道了,據說只是武舉人出身,就能主政他們崇塘這樣的商埠重鎮了。


  還有李蹊,雖說如今還未補缺上任,可都說他既是中了武進士,一個正五品的守備自是跑不掉的。


  雖然尋常百姓,都不知道這個「守備」又是甚的,卻聽說是個大官,比他們蓮溪的縣令老爺還要大。


  一個個的,如何能不活動心思的。


  只不過,老少爺們,有老少爺們的心思,婦道人家,自然也有婦道人家的心思。


  然而不出幾天,先往秦家來的,卻是同秦家女眷一向走動親熱的老舅婆諸人。


  領頭的就是老舅婆,卻沒找上秦老娘,也沒找上姚氏杜氏,而是直接尋上了羅氏,也不同她客套甚的,就問她有沒有打算給羅冀議親:「咱們家羅秀才也有十六歲了吧?」


  若是秦家的小小子小丫頭,她們自然不敢開這個口。旁的不說,只說前頭大堂哥同茴香結的這兩門親,都是他們哪怕墊著腳都夠不著的人家。


  說起這個,就得說如今滿崇塘,再沒有哪一家不羨慕橫溪岕舒家的了。那可真是祖墳上頭冒青煙的人家,早在秦家還未發跡之前就同他家結了親,往後數三代都不必犯愁了,自有他們的好日子過。


  羅氏也不意外。


  這些年來,羅冀文啟都是她一手照看長大的。雖不是親生的,卻也沒甚的差別了。她早就有意給羅冀還有文啟說一門親事,給他們成家,到時候就在自家東邊落戶,甚至於地基都已經選好了。


  還有俞阿婆那廂,不僅僅是愛屋及烏,也是羅冀文啟都是好孩子,實在招人疼的緣故,俞阿婆也一直都有他們在心上,幫著他們在蓮溪相看。


  只一直都沒有如意的。


  這會子眼見老舅婆有意給羅冀說親,羅氏是知道老舅婆的為人的,既是會開這個口,必是大差不離的,立馬就遞話兒打聽了起來……


  而那廂老舅公同隔壁王村長,也找到了秦老爹。


  卻是向他討主意,以他們兩灣里這樣的情況,孩子們能不能習武。


  老舅公看了眼有些忐忑不安的王村長,向秦老爹道:「你是知道的,如今咱們兩灣里的日子都紅紅火火的過起來了,鄉親們手頭上也寬裕了,可孩子們到底野慣了,不能同咱們家大郎兄弟比,他們可都是天上的星宿,可咱們家的大多不是甚的念書的料,我們就尋思著,不能念書,也不知道能不能習武,也算是給孩子們謀條出路了……」


  這也是秦家給他們打開的一扇門了。


  只這倒是同秦老爹,還有秦家兄弟的想法不謀而合了。


  秦老爹想都沒想,就頷首道:「成啊!既是大伙兒都有這個心思,那咱們商酌個地界,我來掏銀子,建個武館結個社,再看看能不能請陳師傅或是李巡檢給咱們請個拳腳師傅回來。」還道:「孩子們若是在這上頭有天賦,那自是最好不過,就算不成,也能強身健體,還能護衛鄉鄰村落不受侵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