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朕即大宋> 第59章 就五十九章南京南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章 就五十九章南京南京

  嶽飛態度堅決,一眾將士隻能聽令,策馬南下,且戰且進。


  為了保持馬力,增強戰力,全軍也是不惜代價,直接以攜帶的穀物喂食戰馬,省去了大量進食的時間。


  這一點即便是金軍也做不到。自古以來,春季都是草原戰馬最瘦弱的時間。


  隻有中原不惜代價,才能在春季厲兵秣馬,給戰馬保持一身肥膘。


  花費了高昂的代價,這支精銳騎兵在嶽飛的帶領下,也終於發揮出了超絕的戰力。


  隻用了兩天時間,這支騎兵便疾行四百餘裏,抵達京東西路。


  期間鐵騎分為四隊,且戰且前,途中與金人大小十數戰。因為嶽飛身先士卒,且數次挽強馳射,射殺執旗金兵士卒,帶領眾人擊潰金軍。


  所以這支軍隊可謂屢戰屢勝,共斬首七十餘級,俘獲旗幟九麵,戰馬六十餘匹。


  他們戰馬吃的是穀物,士兵吃的是馬肉。全軍可謂軍心飽滿、士氣如虹。


  一行人抵達古汴渠旁時,徐衛指著這條運河,笑容洋溢,說道:“到了此處便離東京不遠了。沿河而上,就能直抵東京。”


  很顯然,徐衛還算心心念念的想著帶領眾人迅速前往東京。而不希望過河南下,去南京應天府。


  張憲寬慰道:“嶽太尉說的有道理,東京隻要還在堅守,並不差我等去南京這一日。”


  嶽飛則堅韌弘毅,沒有任何動搖,向一眾全身浴血的將士喊道:“各隊散開,去沿岸尋找渡口、浮橋。若是饑渴,可以趁機打水、進食。”


  這一路,將士們親眼目睹了這位新主官的勇武與軍略,十分敬服。因而毫不猶豫的散開,沿河探尋。


  鐵騎散開不久,東側便響起連綿的號角聲。


  正在打水的嶽飛,立即收起水囊,提槍上馬,帶著一眾親衛風馳電掣的向號角傳來之處奔赴而去。


  很快嶽飛的同鄉徐慶便迎了上來,迅速開口解釋道:“太尉,前麵發現一隊禁軍鐵騎與虜騎正在交戰。王貴已經率人前去相助了。”


  嶽飛麵露欣喜,說道:“禁軍鐵騎竟然敢同虜騎在野外交戰,必然是南京的精銳。有他們為向導,我等去南京之路勢必會更加便利。”


  一行人繼續策馬向前,便看見河岸邊上三支騎兵正在互相追逐,旌旗飄揚,羽箭紛飛,不時有中箭的雙方將士摔落馬下。


  金軍騎兵人數較少,顯然落入了下風,正在倉皇逃竄。


  嶽飛駐馬在一處土坡上,認真觀察了一番正在追逐的另一隊騎兵。領隊者是一名年輕將領,弓馬嫻熟,在追逐中數次放箭,射中金軍重鎧。


  很顯然,正因為其年輕氣盛,所以才有勇氣與金軍一爭高下。


  半個時辰後,奔騰迅猛的騎兵停在了嶽飛麵前。為首的將領向嶽飛見禮,說道:“在下忠翊郎趙哲,拜見太尉。”


  嶽飛還禮,笑容陽剛和煦,問道:“此番斬獲如何。”


  趙哲眼神一亮,立即心生好感。因為互相攀談戰績,炫耀斬獲,這是基層將官才會有的習慣。這位太尉雖然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但顯然曾經在基層摸爬滾打,曾經真刀真槍的上過戰場廝殺。


  “好教太尉知曉,我等斬獲金人首級七顆,繳獲金人旗幟一杆,還獲得三匹戰馬。”


  嶽飛耐心聽完趙哲匯報,然後誇讚道:“不錯,驍勇善戰,忠勇可嘉。你們這是欲前往何處?”


  趙哲立即正身回道:“稟太尉,我奉寧武節度使之命,前往河北元帥府獻書。”


  在大宋,節度使雖然已經沒有了實權,但也是一種光宗耀祖的榮譽虛銜。基本上做到了節度使,就已經是武將職業的頂峰。能被敬稱一聲使相。


  而正屯軍於南京的寧武節度使範訥,可不僅有虛銜,還有赫赫權柄,兩個月前他被任命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


  這也就意味著河北、河東兩路的軍隊理論上要全受他節製。


  上一個有如此權柄的武臣還是大太監童貫,他身兼陝西、河東兩路宣撫使。


  嶽飛一直在河北參軍,對頂頭上司還是認識的。這也是為什麽他一定要來南京。


  不能讓這位兩河地區的最高軍事主官繼續轉進了,他一位兩河戰區的軍事主官,不守在北京,結果駐軍在南京。


  金人如果不退兵,恐怕他能繼續轉進到杭州、江南。


  嶽飛同樣正身回道:“我奉官家之命,前往東京勤王。有宗副元帥委任,可便宜行事。故今令你停止前往帥府,隨我軍行走。帶我等去南京,會同範使相一同進軍東京,勤王報國。”


  趙哲滿心歡喜的行禮,暢快的大吼道:“末將領命。”


  作為一名敢主動進攻金軍,砍下金人首級的年輕將領,趙哲極有膽略。不然範訥也不會令他率領百騎向康王獻書。


  這種意氣奮發的青年軍官,早已厭惡了一路轉進,軟弱潰敗。所以雖然嶽飛所言,細究起來,並不太合理,完全無權征調寧武節度使麾下的軍隊。


  但趙哲選擇性的忽略,如今隻是需要一個借口,跟隨嶽飛一同進京勤王而已。


  眾人一路向南,嶽飛從趙哲這裏得知了更多消息。


  原來南京城中不僅有河北河東宣撫使範訥,還有北道都總管趙野。


  當初四路設帥,以知大名府趙野為北道都總管。大名府也就是大宋的北京,趙野應該在北京整軍與金軍血戰,南下勤王。


  結果南道都總管張叔夜率軍一路殺進了東京城,如今正在浴血奮戰。


  這位北道都總管卻一路敗退,撤到了南京。


  南京與東京有同一條水道鏈接,也就是汴河。這條汴河既是東京的護城河,也是東京至關重要的一條漕運水路。擔負著東南糧食漕運的交通重任,來自東南的各種方物特產,皆是由此入京城。可以說,京城裏無論官民,一切生活所需,都要仰仗汴河漕運供給。


  如果河東河北宣撫使範訥也提兵進京城,要比陝西宣撫使範致虛便利的多。


  無需二十萬大軍,隻要有十萬步騎沿著這條汴河向西北進軍,駐紮在東京城外五十裏處,廣設營寨,深溝固壘,嚴防死守,威脅金軍側翼。東京城的防禦壓力,就能驟減九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