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傾宋> 第六百零八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下)

第六百零八章 金戈淬火鋒芒銳(下)

  「放!」令旗猛地揮下,緊接著是幾聲沉沉的悶響。


  站在觀禮台——實際上就是一個高一點的點將台搭上棚子——上的葉應武以及鎮江府水師都指揮使張順、禁衛軍統領吳楚材等僅剩的幾個留守南京城的將領同時舉起來千里眼,看著煙塵翻滾的前方靶場。


  「驗靶!」傳令兵手中的令旗再一次落下,幾名士卒飛快衝入靶場。隨著大明工坊的日益增多以及這將軍山周圍配套設施的建設,對於新式器械的試驗有著很多的需求,所以工部和軍方聯手制定了嚴格的試驗方式和標準,包括施放、驗靶都要遵守固定的流程,哪怕是有再緊急的情況,也必須按照章程一板一眼的來,以防出現意外。


  畢竟這將軍山是大明最大的工坊所在,也是各種新式器械的研究工坊的駐地,一旦出現了什麼意外,很有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將軍山各式器械的生產,進而影響到大明各方向作戰守備的需要,這樣的罪過就算是郭守敬這個工部尚書都擔待不起,更何況是將軍山這些品級更低的官員和工匠們。所以整個將軍山一切都是以保質為基礎,在其之上再擴大產量,這也是葉應武對將軍山工坊和工部最重要的要求。


  而今天陛下親自前來將軍山,整個靶場更是不敢怠慢。


  靶子被熟練的拆卸下來抬到觀禮台,看著靶子,葉應武眯了眯眼,並沒有多說什麼,而張順和吳楚材則是輕輕吸了一口涼氣,這人形靶子已經快看不出來原本的樣子,腦袋被直接削去了不說,胸口還有兩個大洞,可以想象如果這是打在人身上,那這人或許已經被撕碎了。


  郭守敬指著靶場上的火器說道:「這便是工部最新研製出來的火器之一——多眼銃,因為對於製作要求比較高,而且剛剛研製出來不敢確保是否能夠成功,所以這一台只有三眼,不過工坊之中已經在嘗試製作四眼銃,從現在來看,這多眼銃的成本還要低於單獨生產幾支火銃。」


  不用郭守敬再多介紹,軍旅出身並且也都算戰場久戰之將的張順和吳楚材,自然知道這種火器有什麼功效。或許用三眼銃擊殺幾個人有些浪費,但是面對密集如潮水而來的蒙古騎兵,這三眼銃一發就有很大的可能將三個人撂倒,而操作只需要兩個人——一人裝填、一人施放——就可以快速完成,要比三個單眼火銃節省出來一個人,還能更快速施放。除此之外,在攻城的時候,也可以用更少的人做到壓制城頭的目的。


  葉應武點了點頭:「很好,不過這火器也不用投入太多,三眼實際上已經足夠,若是再多怕是不好攜帶。」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葉應武並沒有說,那就是現在明軍使用的火銃,實際上都只是最原始的火槍,也就是比宋軍當時列裝的突火槍穩固一些罷了,依舊採用的是前膛裝葯、射擊鐵彈,鐵彈在槍膛中是不斷撞擊著飛出去的,所以就算是士卒自己有時候也沒有辦法控制鐵彈的射擊方向,近距離還能對準,遠距離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另外一個時空中歐美各國打仗需要排成整齊隊列,就是為了能夠拉出一張彈幕,盡最大可能避免被自家人誤傷並且擊殺對方,而不是單純的紳士決鬥。


  不過好在現在明軍的對手還採用的是大規模集團衝鋒,所以火銃就算是亂射照樣可以取得不錯的戰果。而隨著以後火器的逐步改進,後膛裝彈槍械的出現以及子彈由鐵珠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子彈,士卒們就可以用火器進行瞄準射擊了。


  到時候完全就是依靠密集射擊的多眼銃自然就不再適合,在葉應武熟知的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出現過神奇的三管甚至多管槍械,但是這種槍械精確度不高——很有可能敵人在幾個槍管對準的中間——還很浪費彈藥,得不償失。


  所以葉應武讓工部造出來多眼銃,主要是為了彌補現在明軍在近距離上火器只能依賴普通火銃的不足,並沒有打算將其作為長期使用的火器,畢竟葉應武知道,從前膛槍的普及到後膛槍的出現,歐洲人自己摸索著也就走了百年,而現在有了葉應武多多少少的明示和暗示,工部用不了多久便可以突破這中間的桎梏,造出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槍械。


  多眼銃的主要作用,便是作為過渡產品彌補中間的時間差。


  聽到葉應武的吩咐,郭守敬急忙親自寫下來,如果說在之前他對於葉應武的指示還只是將信將疑的話,那麼在經歷了這些新式火器的研發過程之後,他早就將葉應武的話奉為準則了,更何況似乎······大明皇帝金口玉言,說出來的本來就是聖旨吧?


  「抬上來!」郭守敬一揮手,三眼銃被抬了下去,而又是一種新式火器抬上來,而相比於之前實際上也就是三支火銃大小的多眼銃,這個傢伙體格更為龐大,而且槍管看上去也頗為細長,和粗短的火銃形成鮮明對比。


  而葉應武也一下子來的興趣,眼睛直直看著這個火器。剛才三眼銃就已經足夠讓張順和吳楚材等人感到震驚,而陛下對此卻是很平靜,讓幾個人不由得感慨自己和陛下果然不是在一個檔次上的,而現在看到陛下表情也有所改變,張順等人更是來了興緻,恨不得先上前去摸摸這看上去有些奇怪的火器。


  「連珠銃?」葉應武第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火器的來路,畢竟大致的圖紙可是他說郭守敬畫出來的,要說沒有一點兒印象那是不可能的。


  「正是連珠銃!」郭守敬點頭回答,旋即做了一個歉意的手勢,「陛下、諸位相公,這連珠銃剛剛製造出來,今天也只是第二次測試,還請諸位後退幾步,以免有所意外。」


  看著這個體型不小,但是其貌不揚甚至還有些醜陋的火器,葉應武沉聲說道:「朕不用後退,就站在這裡看便可以,蒙古韃子的馬刀和箭矢沒有要了朕的腦袋,難道還要被自家的火器收走不成?」


  郭守敬頓時露出一抹苦笑,葉應武帶頭不走,張順和吳楚材這幾個都快「望穿秋水」的殺胚們自然沒有後退的意思,每個人的臉上分明寫著「不往前擠就是給你面子」。


  「放!」站在火器旁的士卒猛地揮動令旗,隨著這一聲落下,那火器爆發出連續不斷的響聲,葉應武的神情一動,臉上喜色難以掩飾,吳楚材等人更是下巴都快掉下來了。


  因為他們清晰地看到,這火器是在不斷的噴吐火舌,而現在大明一線列裝的火銃,都是單發的,每一次發射之後都需要人退後填裝。


  就算是最熟練的老兵,這中間消耗的時間就已經足夠火銃繼續施放兩次。所以無論是吳楚材這等陸師將領還是張順這些水師將領,自然很明白這種火器的出現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明軍在向敵人進攻或者防守的時候,不需要火銃手排成隊列輪流發射、裝填,可以讓火力頓時增加一倍。


  「啪!」一聲輕響,連續噴吐火舌的火器終於停頓,一直舉著千里眼盯住火器的葉應武,轉而將目光投向遠處的靶子,沉聲說道:「一共是二十五發,很不錯了。」


  二十五發,就相當於二十五支單獨的火銃,周圍的將領們倒吸一口涼氣,這樣不間斷的火力意味著只要距離足夠,甚至一名士卒就可以抗衡十名敵人,而如果再有地勢等的優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絕對不是虛話!


  郭守敬和鄧牧等工部官員也輕輕鬆了一口氣,陛下對於三眼銃並不是很滿意,頓時讓他們感覺到了肩膀上的壓力,不過好在這連珠銃總算是爭氣。葉應武不等郭守敬等人多說,徑直甩開袖子走向還放在那裡的連珠銃。


  見到皇帝陛下親自過來,幾名士卒急忙站起來行禮,看著這些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操作新式火器的士卒,葉應武帶著笑意說道:「不錯,你們幾個膽子夠壯,重重有賞!」


  「敢為陛下效死!」幾名士卒激動的喊道。


  而葉應武端起來這連珠銃,輕輕摩挲著尚且發熱的槍管和槍身,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如果說多眼銃是後世加特林機炮的鼻祖,那麼這連珠銃應該算是單管機槍的鼻祖,在另外一個時空中,曾幾何時,華夏和這種火器只有咫尺之遙,那個天才一般的戴梓甚至已經研究出了能夠連發二十八發的連珠銃,比葉應武手中的這支還要強大,只是可惜當時這種新式火器的造價太高,再加上當朝皇帝的短視,竟然就此失傳。


  等到很多很多年後,機槍在戰場上橫行霸道,甚至主宰了一戰塹壕戰的時候,那個東方老大帝國,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曾經距離這種功能強大的賽電槍有多麼近。


  而現在,葉應武手中拿著連珠銃,這絕對可以說是整個時代最先進的火器,感慨萬千。自己終究還是為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帶來了在另外一個世界之中失去的,而還有更多更多失去的,葉應武還會一點一點的帶來。


  「陛下,關於這個火器,臣還是需要稟報一聲,」郭守敬看著葉應武小心打開和槍托合為一體的彈夾,有些難以啟齒的說道,「按照陛下的建議,這種連珠銃採取的是槍托後方提供火藥和子彈的方式,但是現在咱們工坊的器械還沒有辦法生產出來牢靠的火銃槍身,這一個成品是嘗試的十多個試樣之中唯一一個成功的,所以這就是說成本······」


  「世上物美價廉之物,能有幾多?」葉應武笑著說道,將這連珠銃遞給早就躍躍欲試的吳楚材他們,負手而立,「槍身生產不好,和槍身的材料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而是現在通過捶打的方式,還沒有辦法得到足夠緊密的槍身,一旦外面流動的氣從縫隙中進入,這自然會出問題。」


  郭守敬、鄧牧、周密以及周圍圍著一圈豎起耳朵的工匠們,眼睛都是一亮,郭守敬還有些疑惑的看向葉應武:「陛下確定?」


  這可絕對不是小事,就算是葉應武說的信誓旦旦,郭守敬也得確認。


  葉應武點了點頭,這個他自然知曉,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蒸汽機,所以生產出來的這種原始後膛槍自然很容易炸膛,只有用蒸汽機帶動的重鎚將鋼鐵壓實,才能夠徹底提高氣密性,而不是現在這種依靠僥倖的方式,在十多個失敗品之中找到一個成功的。


  看著陷入沉思的郭守敬等人,葉應武沉聲說道:「明天郭卿家你帶著今日在場的人,到朕的御書房,朕和你們談一談改進的方法。你們不是還有好東西么,現在就拿出來讓朕還有朕的諸位將軍們看個夠!」


  「陛下請!」郭守敬一下子回過神來,臉上露出尷尬的笑容,光顧著自己思考了,怎麼把陛下給晾到了一邊!

  葉應武點了點頭,跟著郭守敬向前走去。而看到了這三眼銃和連珠銃之後,本來就對於新式火器有著很高期待的吳楚材和張順等將領,更是難以掩飾臉上的激動和期待神色,原本還有的一點兒矜持早就消失殆盡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用上好裝備的將軍也不是好將軍。


  大家都知道工部是最擅長創造奇迹的部門,早在襄陽之戰中,他們發明出來的飛雷炮就起到了力挽狂瀾甚至可以說是一戰定勝負的作用,而之後大明南征北戰的道路上,更是少不了工部的助力。而現在看到這兩個新式火器,這些將領們也都意識到,這一次帶給他們的驚喜有多大。


  而能夠放在三眼銃和連珠銃之後,又會是怎樣更大的驚喜?

  葉應武不慌不忙的跟著郭守敬穿過工坊,他顯然已經做好了一定的心理準備,所以並沒有著急趕路,而是將目光落在工坊之中。按照葉應武之前的建議和規劃,此時將軍山以及大明其餘各處的工坊全都統一採取流水線生產,而且郭守敬也專門抽調一些工部官員帶著一隊工匠研究水力器械。


  這也是葉應武的無奈之舉,畢竟現在大明各處都是需要人的時候,無論是朝廷還是工部本身,都沒有辦法抽調出來足夠的人手對蒸汽機等更加先進的器械進行探索和研究,但是在流水線生產的時候,很多地方都不是人工能夠掌控的,比如說剛才連珠銃的槍身打造,如果是單單依靠人工捶打的話,恐怕做出來一百件裡面都不一定有一兩個可以使用的。葉應武對此想出來的辦法自然就是藉助水力器械。


  葉應武熟讀史書,很清楚這個時代的工業生產技術。因為在製造海船等大型工藝中,單純憑藉人工已經很難滿足一些需求,在沒有其餘大型器械可以作為依靠的情況下,南宋人自己摸索著製造了很多水力器械,甚至包括精密的水力鍾,從而起到協助生產、校正時間等等作用,而葉應武在上學的時候也曾經對這些器械有過興趣,感慨於其精巧和複雜,只是可惜隨著之後的戰亂,這些器械的製作方法大多數都已經失傳,能夠在後世復原的不過是區區兩三種,而且還是最簡單的那種罷了,讓葉應武頗覺遺憾。


  而現在他正在這宋末,也挽回了天傾,這些水力器械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沒有蒸汽機的情況下,拿來代替純粹的人力再好不過。更何況這裡是江南,江南要說什麼最多,那當然是水,對於這些水力器械的使用來說,再合適不過。


  所以當看到眼前這一個個足有投石機高低的工坊之中巨大的水力器械時候,葉應武微微點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