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傾宋> 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

第五百七十章 刀槍突出陣勢橫(中)

  明軍騎兵自煙塵之中突出,在整齊的口令聲中,一支支馬槊緩緩端平。戰馬在河灘上飛馳,而大明的赤色龍旗則在狂風中舞動。


  頭頂上的烏雲越來越低,彷彿都快壓到山坡上,也快壓在騎兵手中高舉的旗幟上,這些追隨著葉應武南征北戰,見識過無數大風大浪的禁衛軍騎兵眉頭都不皺一下,只是拚命策馬向前,馬槊閃動著寒光,當和同樣衝鋒的蒙古士卒狠狠相撞的那一瞬間,準確無誤的刺穿胸膛,蒙古人寬厚的胸膛在這長長的馬槊面前也顯得有些單薄,快速向前賓士的明軍騎兵帶動著馬槊上的屍體不斷向前,屍體不斷的和後面的士卒相撞,一名一名的蒙古士卒被馬槊刺穿,鮮血順著傷口也順著槍桿流淌、


  狂奔的戰馬,呼嘯的勁風,最後不是那些屍體在不斷地拖拽和撞擊之中四分五裂,就是馬槊因為承受不了這麼強大的下墜力道而斷裂。只不過失去了馬槊的禁衛軍將士沒有絲毫的畏懼,面對那些怒吼著以為有機會撲上來的蒙古士卒,一把把雪亮的馬刀同時抽出,揮舞之間帶著凜冽的風聲。


  禁衛軍騎兵雖然不斷武裝到了牙齒,但是畢竟是大明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也是葉應武的護衛親軍,其前身就是赫赫有名的百戰都,當初葉應武以五百百戰都大鬧臨安城,徹底創下了這支精銳騎兵的名號。對於財大氣粗的大明來說,給自家最精銳的騎兵隊伍配備的當然都是最好的兵刃,而且馬槊和馬刀都配備,所為的自然就是增強騎兵的突擊能力。


  對於騎兵來說,一旦喪失了速度這個最大的優勢,那麼就很容易被四面八方包圍的步卒齊心協力而消滅,當初南宋對付北方騎兵就是採取的這種戰術,以巨斧劈砍馬腿,將騎兵的速度強行降為零,然後藉助自己的兵力優勢,步兵一擁而上,從而達到能夠阻擋騎兵前進的目的。


  當然這樣的戰術看起來總是有一種深深的無奈,畢竟這對於士卒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有著很大的要求,即使是南宋有著極高的軍餉,也很難保證有這麼多的將士願意在戰爭中為國家拚命流血。


  如果南宋有足夠的戰馬,肯定不會使用這種拚命一般的打法。等到了大明,通過從蒙古繳獲以及佔領河西等養馬地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戰馬,這也就意味著明軍已經完全可以放棄之前那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戰術,轉而組建自己的騎兵隊伍用來對付蒙古步卒甚至是蒙古騎兵。


  而大明繼承南宋衣缽,在騎兵建設方面並沒有充足的經驗,不過好在大明還有葉應武,雖然葉應武是一個十足的文科生,但是他對於騎兵的組建以及戰術的研究也算得上是行家了。


  大明組建的騎兵因為戰馬的原因終究還是數量有限,所以為了保障以數量不多的騎兵達到一定的戰略目的,葉應武也只能採取「精兵路線」,畢竟對於大明來說,什麼都缺,就是這錢不怎麼缺。


  想要保障騎兵的作戰質量,就需要保障騎兵的突擊速度,而從漢唐流傳下來的馬槊顯然在這方面並不是上好的兵刃選擇,蒙古騎兵習慣了的馬刀才是。因為馬槊刺穿敵人胸膛之後,還需要抽出,中間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個減速的過程,畢竟馬槊不像是歐洲的騎槍,都是一次性的。而馬刀則不同,劈砍了之後完全可以順勢離開敵人的軀體,沖向下一個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騎兵的衝擊速度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單單從保證騎兵的速度方面來看,馬槊比不上馬刀。


  但是明軍也必須要藉助馬槊的長度優勢,從而彌補和蒙古步騎相比在短距離拼殺上的不足,也彌補在馬術上和這些馬背民族相比的不足,所以馬槊的列裝還是很合理的。只不過時代改變了,敵人也改變了,就算是手持馬槊的明軍將士,一旦速度慢下來,也很容易被蒙古騎兵擊殺,畢竟一旦蒙古騎兵憑藉其優良的騎馬技術進入到明軍將士的內圈,只剩下槍桿的馬槊很難對其造成殺傷,而且近距離上馬刀也遠比馬槊靈活。


  所以為了防止這個問題,明軍大多數的騎兵都配備了另外一柄備用的馬刀,就是為了讓騎兵在高速突擊的情況下,一旦馬槊出了什麼問題,完全可以就地放棄馬槊,改用馬刀殺敵。


  第一次遭遇這樣全副武裝對手的蒙古步卒顯然吃了一驚,不過求生的慾望讓他們咬著牙繼續向前沖。越來越多的羊皮筏子衝上亂石灘頭,而明軍騎兵原本極高的突擊速度也終於緩緩的降了下來。


  「抽調神衛軍第四旅和鎮東軍第二旅支援亂石灘!」葉應武站在山坡上沉聲下令,蒙古韃子在亂石灘上岸的少說也有兩三千人,而張世傑麾下的禁衛軍騎兵不過一千人,自然不是人家的對手,一開始可以依靠戰馬的優勢和兵刃的精良佔據上風,但是隨著蒙古士卒逐漸在亂石灘上立足,張世傑就不好過了。


  抽調兩個旅過去,就算消滅不了蒙古韃子,也足夠掩護張世傑撤退。葉應武很清楚自家姊夫絕對不是那種為了爭強好勝而不知輕重的人,所以沒有多管那邊,而是將目光轉向河灘。


  蒙古韃子的主力已經越來越近。


  和亂石灘這邊的順風順水不同,直接衝擊河灘的蒙古軍隊受到了明軍炮群的款待,原本上百艘羊皮筏子,最後能夠平安衝出來的就只有五六十艘,可以說剛才那猛烈的炮擊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抹去了半數蒙古士卒的性命。估計對面忽必烈那裡也是輕輕窮了一口氣,如果不是兵分兩路進攻,單單把所有的羊皮筏子都放在這中路的話,恐怕損失會更大。畢竟羊皮筏子越多,在河面上就越密集,明軍的火炮自然就更容易造成殺傷。


  第一艘羊皮筏子搖搖晃晃的向著河灘衝來,羊皮筏子上的蒙古弓弩手即使是在搖晃的羊皮筏子上依然堅定地將一支支箭矢射向不遠處的壕溝,只不過很快他們就被從鹿角後面鋪天蓋地而來的箭矢所淹沒。


  沖在最前面的十多艘羊皮筏子很久就被這從天而降的箭雨洗禮了一遍,本來在剛才的波浪搖晃中就有不少人落水的這些羊皮筏子上,已經找不到活人的蹤影,一具具屍體七橫八豎,躺在並不寬敞的羊皮筏子上,而更有不少屍體直接落入水中,淺灘附近的河水都被染紅。沒有了人的掌控,這些羊皮筏子隨著河水不斷搖晃,載浮載沉,很快就向下游而去。而後面的羊皮筏子已經飛速的衝上來,有了前面的教訓,蒙古弓弩手紛紛對準鹿角,而前面驚魂甫定的盾牌手也是振作精神掩護。


  「撤!」鹿角後面負責指揮的幾名指揮使同時下達命令,而明軍弓弩手來不及第二輪施放,飛快的向後面壕溝跑去。這鹿角最多算得上是一層柵欄,阻擋一下視線還可以,但是想要阻擋箭矢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所以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明軍才不會和蒙古人在灘頭對射。


  不等蒙古人衝上灘頭,炮彈和炸藥包已經呼嘯著砸了下來,如果蒙古人繼續向前進入壕溝的話,就要和明軍纏鬥,考慮到火炮和飛雷炮的精度都不是太好,必然就不會允許開火,所以明軍炮手很清楚,再這樣下去自己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這一頓炮擊甚是急促而猛烈。後面陸續衝上灘頭的羊皮筏子,直接在轟鳴的炮聲中被撕成碎片,斷臂殘肢不斷地飛上半空,鮮血也在一瞬間將曾經銀白細軟的沙灘染紅,再加上那些破碎的屍體,看上去猶如修羅地獄。


  葉應武輕輕搖了搖頭,一將功成萬骨枯,身為大明皇帝,他對於這一場殺戮並沒有太多的憐憫之心,畢竟死的都是蒙古人,都是自己的敵人,如果不殺了他們的話倒霉的就是大明。只是眼前這場景讓葉應武想到了自己這些年浴血拚殺的場景。


  這一戰如果勝了,恐怕就是自己平生最後一戰了。


  截止到現在,打的還是有些不夠痛快啊!目光落向對岸,葉應武甚至隱隱約約感覺忽必烈也正在某一個角落向這邊看來。葉應武不由得輕輕皺眉,難道你就只有這些本事么?

  還是說,你另有圖謀?


  「陛下,蒙古韃子的第三批船出動了。」小陽子有些著急的說道,久跟在葉應武身邊,他的性子也穩重了不少,這世間還真的少有讓他著急之事。


  葉應武順著小陽子手指的方向看去,瞳孔微微一縮。


  來得好!

  ——————————————--

  大同府。


  大同府是女真金王朝的西京,也是從蒙古草原南下過了長城的第一重鎮,從大同府向東過蔚州便是居庸關和幽燕,向南過馬邑便是雁門關和太原府,而向西過岢嵐水和大河就是河套以南、關中以北,而向北更是不用說,所以此處是四通八達之地,稱之為「通衢要道」也不為過,否則女真人也不會偏偏選了這裡作為西京。


  且不說大同本身如何,單單是從大同周圍有如馬邑、雁門關、居庸關這些赫赫有名的重鎮以及千百年來圍繞著這些關隘爆發的一場場大戰、誕生的一個個名將,就能知道大同府的地理位置有多麼重要。大同就是整個山西北側、幽燕和關中側翼防禦的核心所在,也是從山西進出草原最重要的一條通道。


  因為大同府所在位置的重要,再加上後來蒙古人的崛起給女真人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所以女真人在原本遼國基礎上修築的大同府城更加高大巍峨,使其不但依舊還保留原本溝通四方、匯聚商賈的地方,更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軍事重鎮,無論是想要在這裡向哪個方向前進,都必須先拿下來這大同府。正是因為大同府扼守進出草原的通道,所以就算是忽必烈傾盡主力南下,還是留下了重兵把守大同府。


  一旦大同府丟失,蒙古人這一條北還的道路也就被徹底切斷了。


  只不過所謂的重兵終歸只是相對的,忽必烈在此處留下了兩三萬兵馬,對於一支人數不會超過四五千的明軍偏師來說,絕對是一塊崩了門牙都啃不下來的硬骨頭,但是對於一支大明主力戰軍來說,可就沒有這麼困難了。


  尤其是這主力戰軍還是天武軍這等在北伐的過程中幾乎是順風順水一路掩殺過來的那種。


  站在大同府的城牆上,奉命留守大同府的孛兒只斤·愛牙赤看著前方曠野中越來越多的明軍步騎,臉色已經煞白。他是忽必烈的第六子,也是這一次陪同忽必烈出征的大小子嗣當中最小的一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忽必烈不想讓他去前線冒險,所以專門將他留在了大同府,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給大軍轉運糧草,以及確保大同府的安穩。


  忽必烈平日里教子頗嚴,大汗諸子基本上都是早早的成家立業、建立功勛,所以掌管區區一座城池對於愛牙赤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所以每天愛牙赤過的還很悠閑自在,畢竟在這城中不愁吃、不愁喝,總比在草原上自己帶著一個部落披荊斬棘、努力打拚來的輕鬆容易。


  只是沒有想到這一份難得的悠閑自在,竟然這麼快就到頭了。


  因為按照忽必烈的設想,就算是幽燕那邊很難取勝,伯顏和史天澤也會想盡一切辦法拖住明軍,就算是再不濟撤入草原,明軍也會將主要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們身上,畢竟大明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幽燕,葉應武就算是調動新組建的鎮東軍也不調動幽燕的那幾個主力戰軍,就可見一斑,所以為了徹徹底底拿下幽燕、消除隱患,大明的幾支主力戰軍突然調轉方向進攻打通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就算是真的來了,也不可能是傾巢出動。所以忽必烈在大同留下兩萬多步騎,已經足夠應對大多數有可能的威脅。


  只是忽必烈怎麼也沒想到,葉應武竟然會使出奇兵突襲這樣的戰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攪亂幽燕局勢,再以大軍向前猛攻、多面夾擊,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解決幽燕戰事,可以說幽燕一戰,葉應武將明軍將士的膽略,大明各主力戰軍之間一較高下的心態以及蒙古幽燕軍中蒙古人和其他族群貌合神離的缺陷等等用到了極致。


  然而就算是這樣,葉應武也不敢抱有百分之百的期望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所以給江鎬的旨意就是要求他自己決定,這也就是說,天武軍是向東還是向西葉應武自己也不清楚。


  不過好在一切都在向對大明最有利的方向發展,天武軍出現在了大同府城下,遮天蔽日的軍陣、迎風飄揚的赤色旗幟,無一不在說明前來進攻之軍隊的強大。


  忽必烈想不到,愛牙赤更不會想到,不過好在愛牙赤終究不是吃乾飯的,蒙古的哨探早在蔚州就發現了天武軍的蹤影,意識到這一支絲毫不掩飾自己行蹤的軍隊十有八九是奔著大同府而來,愛牙赤飛快的派出傳令兵分別向北和向南,一來將這裡的緊急情況告訴忽必烈,二來也期望草原上能夠再有援兵過來。


  就算是麾下有兩三萬兵馬,愛牙赤也沒有絲毫能夠戰勝明軍的信心。


  而且這大同府的重要**牙赤自己也很清楚,一旦大同府丟了,蒙古軍隊就只剩下岢嵐水這一條退路了,那一帶多山谷和激流,就算是之前忽必烈進軍匆忙,也只是率領騎兵部隊走的那一線,而大隊的步卒和輜重還是從大同府南下,所以走岢嵐水撤退的代價,蒙古承受不起。


  咬著牙攥緊拳頭,愛牙赤看向城下已經開始準備進攻的明軍。


  父汗,您要是在這裡該有多好,孩兒害怕這城,真的守不住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