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陽陌上三軍集
洛陽城北,大河滔滔。
女真人金朝時期,黃河潰堤,奪淮入海,不過主要受到影響的還是下游地區,在中游汴梁和洛陽這裡,黃河尚且還能被人類修築的堤壩束縛,即使是春末夏初由於風雨時至而漲水的時候,也不會輕易成為脫韁野馬。
不過當時北伐之初,考慮到河洛一帶大河堤壩百年來未曾有較好的修繕,而河洛又是大明各個北伐方向主力戰軍的大後方,萬萬不容有失,所以當時的工部對黃河堤岸又進行了一定的加固,就算是黃河真的因為集中的暴雨,也能夠比之前堅持更長的時間,畢竟南北的糧草、器械都囤積在洛陽城附近,一旦真的出現危險,多一點時間就能多保全一些。
這洛陽附近囤積的是前宋到大明多少年來的積蓄,如果因為大河的原因而出現損失,以工部尚書郭守敬的性格,非得上吊自殺不可。
「啟稟相公,上百條渡船,只需要兩個時辰就能夠把軍隊全都送過河。」一名將領大步走到張世傑身邊,拱手說道,「鎮東軍上下已經摩拳擦掌,就等著相公一聲令下。」
張世傑點了點頭,看向等在渡口的軍隊,這些人雖然穿著大明的衣甲,但是無論偏向瘦削矮小的體型,還是隱隱約約能夠聽見的說話聲,都表明這些人不是漢人的身份。
這是大明組建實際上也就只有幾個月的東洋軍,以來自東瀛和高麗的士卒作為主力,而大明漢人只是在其中扮演高級將領的身份。這些人來到此處的主要目的自然也是學習之前的大理軍等軍隊,通過在戰場上浴血拚殺來為博得功績,從而能夠獲得大明百姓的身份,避免淪為奴隸。
在沙場上征戰,用敵人的鮮血證明自己對於大明的忠誠,這是很多東瀛人和高麗人很喜歡的方式,雖然在此之前漢唐從來還沒有過這樣一支新奇的軍隊,但是當葉應武頂著很大的輿論壓力和風險頒布這項徵兵命令之後,東洋這兩個民族爆發出了令人驚訝的積極力量,很快這一支軍隊就滿編,甚至張世傑還在考慮要不要再組建一支新的東洋軍。
畢竟在這之前,華夏人心中,這些東洋落後民族,一直都接受著華夏文明的熏陶和教誨,在殺人作戰上一直並不怎麼出眾,絕對不是優良的戰士,更何況這些蠻夷民族就算是漢化到了相當高的層次上,終歸是蠻夷民族,沒有辦法和大明處於同樣的檔次上。
但是考慮到在此之前針對南洋,大明就已經有了先例,而且大理軍也確實在之前的川蜀之戰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此時如果出爾反爾或者強行解釋反而有損禮儀之邦的威名,更何況在數百年前那個兼容並包的大唐,對於外來民族參軍也一直是支持的態度。
就算是到了前宋,華夏民族強敵環飼,在軍隊編製中實際上還保持著一支人數不多的蕃兵,主要就是包括廣南西路和吐蕃的一些小部落,雖然這些小部落只能算是游兵散勇,投靠前宋的主要目的也是抱上大腿之後可以有效防止其餘較大部落的傾軋。但是無論如何,在前宋,也是有蕃兵制度的。葉應武正是以此為立足點,建立的大理軍,之後也自然而然是以此為立足點創建鎮東軍。
之前一直持有反對意見的人,面對木已成舟,自然也就沒法說什麼,只好等著鎮東軍出征。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就知道,這大明顛覆了遺老遺少們認知的蕃兵制度,到底能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就要看接下來鎮東軍自己能不能爭口氣了。
對此,葉應武自然是毫不懷疑的,畢竟他很清楚此時的高麗和東瀛出於怎樣的一種狀態下,對於大明百姓的身份有著怎樣的嚮往,而且他更清楚的是,在另外一個時空中,由高麗逐步演變的朝鮮人,在日軍侵華戰爭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順風仗,對於高麗人來說,絕對是最拿手的。而逆風仗,恰恰是最適合倭人的,將這兩種奇葩民族結合在一起,正好可以進退有據。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強大的敵人難以匹敵,在鎮東軍的後面,大明也不是沒有軍隊!
一名騎兵出現在地平線上,一下子吸引了張世傑的注意力,也吸引了所有渡口附近軍隊、商隊的注意力。緊接著眾多的騎兵猶如黑雲壓城,整個大地都在馬蹄聲中不斷顫抖。
而一面象徵大明至高無上統帥的「葉」字大旗,和大明的赤色金龍軍旗交相呼應。大明皇帝陛下駕臨洛陽渡口。
「陛下,前面便是孟津渡。」江鐵揚起馬鞭,指著山坡下的渡口說道。鎮東軍正在準備北上,而大量物資也在著急轉運當中,所以讓此時的孟津渡看上去熱鬧非凡。
葉應武點了點頭,看著眼前的黃河渡口。數千年前,周武王曾經在此雲集八百諸侯討伐商紂,而數千年後,自己也將在這裡跨過大河,帶領大明軍隊走向和蒙古韃子決戰的戰場。
「末將參見陛下!」張世傑已經帶著一群將領和官員趕過來。這些官員大多數都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帝陛下,都微微低頭,不敢看向這位一手締造了大明王朝的王者。
葉應武笑著說道:「京城一別,和張愛卿也是有幾個月沒有見面了,甚是想念啊!」
張世傑也流露出一抹笑容,且不說他皇親國戚的身份,單單是兵部尚書的官職,就意味著他和皇帝陛下甚是熟絡。不過這笑容更多是出於禮貌性的,很快張世傑臉上的笑容就被更為凝重的神色所取代:「陛下,剛剛收到的消息,蒙古韃子的中軍已經渡過了岢嵐水,咱們的哨探在軍中發現了蒙古韃子的金帳馬車。」
頓了一下,張世傑的聲音更低沉了幾分:「忽必烈來了。」
周圍的官員和將領們顯然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消息,一時間也顧不上打量眼前皇帝陛下,一個個都流露出擔憂的神色。畢竟忽必烈的威名擺在這裡的,甚至年長一些的官員當初都是參見過鄂州之戰的,對於忽必烈在哪一戰中出神入化的指揮和宋軍的大崩潰自然是記憶猶新。
在這之前,所有的蒙古將領實際上都做過大明的手下敗將,但是忽必烈卻是第一次出馬。此戰之前,對於華夏,忽必烈從來沒有失敗過。所以這些將領和官員們自然而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恐懼,不過好在並不是她們去直面忽必烈,因為在他們的前面,還有大明的帝王。
所有人的或快或慢,最終都抬起頭來看向葉應武。
雖然他們的皇帝陛下年輕的可怕,而且看上去更像是一個文弱的書生,但是誰都知道,葉應武的手底下,蒙古人血流成河。這日月大明,還有葉應武的皇帝寶座,是在蒙古人的屍體上建立起來的。
葉應武眯了眯眼,沉聲說道:「忽必烈終於還是按耐不住了了,不過他來也好,大明正好可以在此戰中和忽必烈、和蒙古人把數十年來的恩恩怨怨做一個了結。」
頓了一下,葉應武非但沒有緊張和害怕,語氣中反倒是帶有幾分興奮:「一場你死我活的了結1」
張世傑心中一震,不過終究還是什麼都沒說。葉應武一邊策馬向前,一邊問道:「現在各主力戰軍都到哪裡了?」
張世傑不敢怠慢,急忙說道:「兩淮軍和天武軍已經分別渡過白溝河和易水,正在向幽燕進發,與此同時鎮海軍也應經突破了瀋州、東寧府、蓋州這一線,拿下錦州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河西那邊一直沒有消息傳來么?」葉應武皺了皺眉頭。
微微苦笑一聲,張世傑沉聲回答:「河西那邊已經亂作一團,海都、八剌各部正劍拔弩張,隔著星星峽對峙,星星峽已經變成一座孤城,已經和外界隔絕,到底怎麼樣了誰都不知道。不過神策軍正重整旗鼓,現在估計已經出發了。」
葉應武輕輕吸了一口涼氣,河西戰局會比較混亂,這也在意料之中,只是沒有想到現在竟然連音訊都已經斷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海都部意識到了星星峽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價前來,而那木罕當初在草原上也沒有攔截住八剌,結果使得八剌有足夠的人馬回援,這也就意味著星星峽中的天雄軍必須要面對比預期中多不少的敵人。
當然可也不是在意料之外,畢竟之前大明想象的蒙古韃子在草原上狗咬狗最後兩敗俱傷只是一種可能,戰局瞬息萬變,絕對不是在當初制定計劃的時候就可以預料到所有結果,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也沒有什麼好抱怨的。而且河西和中原距離遙遠,中原這邊收到河西的消息時候,已經是好幾天之後。所以中原這邊最多是給河西財力和物力的支持,戰略上也就只能看前線將領的發揮了。
不過至少讓葉應武鬆一口氣的是,海都率軍進攻星星峽,顯然是擺出了要把八剌的察合台汗國一口吞併的架勢,這也就使得八剌根本不配合海都的進攻,只是在星星峽另外一邊按兵不動,難以察覺出其意圖。
以八剌的火爆性格,如果想要開打的話,肯定早就動手了,現在一直按兵不動,說明他的心中另有想法。至於這想法是什麼樣的,葉應武也不得而知,只能看前線官員和將領有沒有這個本事了。神策軍王進和唐震,天雄軍高達和張珏,再加上坐鎮河西的梁炎午,葉應武對這幾個人還是有信心的,他們面對的是海都和八剌,又不是忽必烈,尚且應該算好對付。
畢竟在另外一個時空中,忽必烈也就只是依靠那木罕部一支軍隊就把八剌和海都掃蕩乾淨,根本沒有親自出馬。
且不說王進、高達這些大明戰功赫赫、耳熟能詳的名將,就是梁炎午自己,也是跟在葉應武身邊時間不短的機靈人,或許這幾個人聯手還對付不了忽必烈,但是勝過那木罕應該還是能做到的,更何況另一個時空中那木罕面對的還是齊心協力的八剌和海都。
「讓兩淮軍和天武軍步步緊逼,小心為上,切不可因為輕兵冒進而中了伯顏和史天澤的詭計。」葉應武吩咐一聲,和張世傑的距離已經很近了,聲音壓低了問道,「兩淮軍第一旅現在到什麼位置了?」
張世傑怔了一下,這是大明的最高機密,陛下湊到自己身邊來問也是情理之中,當下里同樣低聲回答:「之前在兩淮軍進攻白溝河的時候,就已經偷偷渡過了易水,並沒有引起蒙古韃子警覺,現在雖然一直沒有消息傳來,但是蒙古在幽燕的兩支主力軍隊,都讓兩淮軍和天武軍纏住,根本不可能抽調出來更多的軍隊來對付第一旅,只要不是蒙古韃子主力,第一旅都有能耐甩開他們,現在來看,一直沒有消息,十有八九是因為擔心暴露了行蹤,所以不敢一直和這邊聯絡。」
「徐晨是條漢子,而且也懂得變通,朕倒是信得過他。」葉應武點了點頭說道,「不過還是盡量還是讓北地錦衣衛注意一下,不要主動聯絡他們,只要注意到其還存在就可以,以免到時候釀成大錯,滿盤皆輸。」
「臣明白。」張世傑嗯了一聲,在大明的作戰規劃中,就算是蒙古韃子主力戰軍和忽必烈再怎麼引人注目,大明真正想要的,以及北伐的重點,至始至終都是幽燕。
任何地方都可以出現或多或少的偏差,但是幽燕,大明是勢在必得,而且打算將蒙古在幽燕的軍隊一口吃掉。
蒙古人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甚至不惜出動最後的騎兵主力,由忽必烈親自率領沿著山西南下,就是為了吸引明軍主力戰軍的注意,希望重新掌控戰場的主動。不得不說蒙古這一招確實有效,天武軍和兩淮軍在進攻步伐上都有些放慢,不知道蒙古韃子葫蘆里買的什麼葯,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需要快速支援山西。
而現在葉應武直接詢問各路主力戰軍的進展以及最重要的兩淮軍第一旅的動向,張世傑就明白葉應武已經下定了決心。
就算是山西一戰輸了,大明對幽燕,也是勢在必得。
葉應武看向張世傑,似乎明白他在想什麼,手中馬鞭揚起來,指著身後的神衛軍和禁衛軍說道:「愛卿何必對朕如此沒有信心,現在大明還有這最精銳的禁衛軍,還有卿家手底下的鎮東軍,就算是對上蒙古韃子主力,對上忽必烈,也不不一定會輸,更何況······還有朕在!」
張世傑打了一個激靈,鄭重點了點頭。
且不說別的,葉應武身邊的禁衛軍本身就是大明精銳,在機上轉戰天南地北,戰火千錘百鍊的神衛軍,雖然相比於蒙古韃子,在人數上並不佔優勢,但是無論是士氣上還是火器等先進器械上,張世傑都相信勝過蒙古韃子很多。
更何況這些還不是明軍的全部,在山坡下還有整裝待發的鎮東軍。對於領導一支蕃軍,張世傑或許沒有多少心得,也很難將這支蕃軍的戰力發揮到極致,但是現在換做葉應武這個蕃軍制度的締造者,可就不一樣了。
「走,咱們渡河!」葉應武朗聲說道,縱馬直衝向山坡下的渡口,他身後的禁衛軍和神衛軍步騎紛紛跟上。
張世傑回頭看向葉應武的背影,一直有些陰沉的臉上,也浮現出笑容。
葉應武已經帶著大明創造了太多的奇迹。
只是不知道這一次他又能夠大明帶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