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傾宋> 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

第五百三十四章 渡河!渡河!渡河!

  大風吹卷著衣袖,也吹卷面面旌旗。整個鐘山下肅然無聲。


  禁衛軍在內層,神衛軍在外層,將整個鐘山英烈祠圍的水泄不通。整個森然軍陣露出了一個缺口,正對著上山的漢白玉石階。而在石階的兩側,十多名黑衣漢子負手而立,目光炯炯。雖然他們看上去高矮胖瘦各有不同,遠遠沒有外層的軍隊精神整齊,而且手中沒有拿任何傢伙,但是周圍的士卒用眼角斜光看向他們的時候,都是帶著敬畏之情。


  這些都是從六扇門和錦衣衛中遴選出來的內家高手,外表看上去平平無常,但是只是在這裡一站,就有不動如山嶽的氣勢。由他們構成內層防線,也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


  南京城的民眾早早地都已經出了城,站在風中看著眼前的景象。一排一排的明軍將士巋然不動,而整個英烈祠前,以往的招魂白幡換成了象徵大明軍隊的赤色龍旗。


  雖然朝廷在之前一直沒有以官方的形式發布過任何消息,但是北地的消息早就不脛而走,再加上直道、官道和運河上時不時出現的糧隊、馬隊以及大隊士卒,都在表明一個事實,北伐就在左近。所以當朝廷昨天就開始布置場地的時候,整個南京城就像炸了鍋一般。


  朝廷之前已經在鐘山舉行過幾次祭奠英烈的祭祀了,所以百姓們都明白其中的規律,紛紛大早晨起來就佔位置。


  「咚咚咚!」南京城中的鼓樓響了三聲。


  鼓聲還沒有平息,南京城玄武門上的牛皮大鼓也被敲響,鼓聲震徹。


  最後一聲鼓響,鐘山英烈祠前的那一面鼓也被「咚咚咚」敲響,同樣是三下。


  或許是因為鐘山這鼓的距離更近一些,所以剛才的鼓聲顯得甚是悠遠,而這鐘山的鼓聲則聽得更加震撼人心,讓所有的將士和百姓都輕輕吸了一口氣,齊齊將目光投向城門方向。


  這一次不比春耕大典,也不比祭奠英靈,大明禁衛軍幾乎是拿出了最大的排場。兩隊銀甲輕騎率先出城,緊接著如同浪濤向兩側分開。拱衛著中間身披黃金鎧甲的重裝甲騎。


  葉應武並沒有乘坐輅車,而是在百戰都鐵騎的護衛下,同樣騎在馬上。來自西域的高頭大馬低低嘶鳴,雖然這算不上汗血寶馬,但是戰馬渾身體毛棕紅,沒有一絲雜色,絕對算得上上乘良馬。


  當葉應武出現的時候,周圍等候多數的百姓同時爆發出歡呼。而葉應武也沖著他們點了點頭,緩緩策馬向著鐘山走去。


  隨著葉應武走過,道路兩側手持赤色龍旗的明軍士卒也陸續站定,昂首挺胸、目不斜視。


  當葉應武走到鐘山下的時候,鼓樓、城門以及鐘山英烈祠的大鼓再一次咚咚咚響起。而禮部尚書陳宗禮一身正統大明赤色官服,站在漢白玉石階下,見到葉應武下馬,急忙迎上去:「禮部尚書陳宗禮,參見陛下。」


  「陳愛卿請起。」葉應武伸手虛扶一下。


  陳宗禮直起腰桿,讓開道路,朗聲說道:「還請陛下登山祭天。」


  葉應武順著他手的方向看向鐘山。葉應武雖然不是第一次來鐘山,甚至不是第一次在鐘山祭天,不過實際上並沒有上山幾次。大明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宣傳渲染,將鐘山塑造成一座神山,不只是大明的社稷壇在上面,象徵大明軍魂的英烈祠也在上面。


  所以除非是國之重典,否則一切祭祀都在鐘山腳下進行,面向鐘山祭祀,而不是站在鐘山頂端祭祀。包括春耕大典,也是在鐘山腳下進行的。


  相比於葉應武登基大典的時候,現在的鐘山經過後來的不斷基建,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除了佇立在鐘山頂端的大明天壇,沿著鐘山山體,英烈祠、祖廟以及無數大大小小的英烈墓碑依次排列。再加上鐘山周圍青山環繞,浩浩大江在青山下奔流東去。


  這裡是鐘山,是大明南京城的象徵,也是整個日月大明王朝的象徵。


  所有的墓碑整齊排列,有如沿著山體展開的隊列,他們生前曾經為了大明浴血廝殺、死不旋踵,犧牲之後也享盡哀榮,葬於此山之上,眺望大江、眺望南京城,也眺望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


  因為這裡大多數的墓碑都是衣冠冢,有的甚至只是埋下來將士戰死處的一抔黃土,但是當人看到那墓碑上紅色勾勒的大字時候,還是會想起這一個個曾經鮮活存在的生命,想起那一道道在血火中拼殺的身影。


  葉應武拾階而上,身後禁衛將士和官員們都保持緘默。


  英烈祠和大明祖廟分列左右,寓意為大明拼殺的將士英烈,身份地位等同於大明列祖列宗。而在這兩座廟宇中間夾著的道路,便是直通山頂天壇的道路。站在英烈祠前的禮部官員將手中香遞給葉應武。


  葉應武接過來,先行左轉,走到英烈祠前。


  英烈祠正中間供奉的是前宋岳武穆王,仿照西湖棲霞嶺下岳王墳武穆王造像而塑造的武穆王按劍坐像,正在英烈祠中央。武穆王目光炯炯,直對著前方,如果這造像是活人,他能夠清晰的看到洞開的大門外面,萬里青山大江。


  而在武穆王的頭頂上,「盡忠報國」四個大字鐵鉤銀划。


  而在這巨大造像兩側,是無數的牌位,包括自秦漢以降青史留名的名臣大將,從秦朝的上將軍蒙恬到前宋堅持北伐的韓侘胄,數百文武的牌位,都在此處,與其說他們是群星拱月,倒不如說是和武穆王相映成輝。


  葉應武默默看著武穆王,也看著這周圍的所有牌位,輕輕呼了一口氣。深深的一躬身,然後將手中香插入香爐當中。


  所有的官員和禁衛都跟著葉應武的身影,深深躬身。


  陳宗禮無聲的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葉應武跟著他的腳步走向山頂天壇,而所有的禁衛和官員都在英烈祠前等候。


  祭天用的極品都已經擺好,葉應武伸手按著佩劍,向下俯視。


  鐘山下,黑壓壓的人都面對他這個方向,抬頭看著,看著這蒼天。


  這一刻,鐘山彷彿就是天地支撐,站在鐘山上的葉應武,就是大明的天!

  陳宗禮緩緩展開祭文,開口朗讀。


  這祭文葉應武之前有所過目,所以並沒有怎麼在意,更何況她現在更在意的,已經不是祭文說什麼,也不是周圍的江山風景如何。


  英烈祠的香火在裊裊升起,無數的軍民在山下翹首以待。


  葉應武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


  三百年,三百年的等待,三百年的夙願,三百年的夢想,就在今朝。


  自己來到這個時代這麼長時間,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在北方陰雲籠罩下生活了三百年的華夏,也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再也不會有本來應該發生在十年之後的崖山十萬軍民蹈海,再也不會等到百年之後才有淮上布衣揭竿而起重開兩宋天,再也不用等到漢人第一次被異族征服才知道屈辱的滋味!


  三百年來,山河萬里,多少遺民淚盡胡塵里,以至於看到有南方使者前來都會忍不住上前問詢「王師幾日能歸」。


  三百年來,大江南北,多少將士前赴後繼,只為了不再受屈辱和壓迫。只為了保護身後這一方最後的華夏凈土,只為了保護父老鄉親和自己的妻兒老少!


  三百年來,多少文武忠貞之士為了這個宏願,和敵人拼搏廝殺、和對手鬥智斗勇,最終就算是化為一掊黃土都要守望這一方天地,將自己徹底融入萬里山河當中!、


  原本晴朗的天空,已經被雲朵遮擋了太陽,大風呼嘯,早就沒有了春風應該的溫柔細膩。彷彿成千上萬戰死的英靈在天空上舞動、咆哮;彷彿三百年來所有壯志未酬之士都在那九霄之上看著鐘山;彷彿千年來所有華夏文武豪傑,都在冥冥之中默默凝視,凝視著這三百年來華夏民族的再一次浴火重生,再一次崛起!

  日月大明,普照世間。


  雖然陳宗禮已經年邁,但是從老人口中發出的聲音依舊洪亮,聲振林樾。一字一句,重重敲打著每一個人的心。整個鐘山上下,只有陳宗禮的聲音回蕩。或許是因為山勢的緣故,或許是因為有如神助,即使是站在山腳下,甚至都能隱隱約約聽見這來自山頂的聲音。


  「······故大明吾皇陛下辭曰: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便一城三戶,壯懷難折。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待驅除仇寇復華夏,還燕碣!」


  (作者按:化用《西南聯大校歌》下闋)

  風中,聲音洪亮,字字如雷霆,敲打心田。


  隱隱的,有人在低低哭泣。


  陳宗禮緩緩收起來祭文詔書,放在供桌上,然後沖著葉應武一拱手,緩緩退下。葉應武猛地一把抽出腰間佩劍。就在此時,一直被雲朵遮擋的太陽突兀顯露出來,點點如流水傾灑在劍鋒上,轉瞬間就變為光芒萬丈。


  葉應武面向北方,面向滾滾長江,面向萬里山河,朗聲喝道:


  「北伐!」


  「北伐!」英烈祠外,無數的官員和將士同時高聲喝道。


  「北伐!」整個鐘山,整個南京城,都被這震天動地的呼喊聲淹沒。


  大明永樂二年三月廿六日,大明皇帝葉應武於南京城外鐘山祭天北伐。


  ————————————————————


  「轟轟轟!」轟響的炮聲將整個天地都淹沒。


  站在大河南岸已經聽不到除了這炮聲之外任何的聲響。大河對岸滾滾煙塵升騰翻滾,蒙古人經營許久的各處營寨都被這煙塵徹底籠罩。蒙古人顯然也已經知道對岸進攻在即,所以在明軍炮兵出現的時候,營寨中駐紮的軍隊就陸續拉出營寨,向北側迂迴躲避。


  明軍炮兵並沒有因為蒙古韃子只有少量人留守在營寨就手下留情,因為蒙古韃子打得算盤顯然是等著明軍渡河開始,再依託這些營寨固守,所以炮兵們絕對不介意將這些營寨全部從地面上抹去。


  這已經是炮擊的第二天,對面的營寨幾乎快看不出來曾經存在過的痕迹,而在對岸兩側山上蒙古人修建的堡壘也都已經坍塌。


  站在山坡上舉起千里眼看向對岸,江鎬抿著嘴一言不發。而站在他旁邊的尹玉握著刀柄,這位一向以沉穩冷靜著稱的大明將領,現在顯然也有些焦急,手微微顫抖,眼眸之中散發著滾滾殺意。


  「朝廷的旨意還沒有下來么?」江鎬放下千里眼看向身邊。


  尹玉搖了搖頭。


  明軍炮擊了兩天,一來是為渡河做準備,二來也是想等到朝廷的旨意。畢竟北地前鋒送來的情報,天武軍早就已經收到了,所以江鎬和尹玉都很清楚,現在不能再等下去了,如果天武軍一直在河南虛張聲勢的話,不啻於反而將兩淮軍和山東的側翼暴露給了逐漸收縮防線的蒙古韃子,而且也意味著將會留給蒙古韃子充足的準備時間堅壁清野。


  「這一次到底是怎麼了。」江鎬狠狠一揮拳。


  「朝廷也有自己的苦衷和考量。」尹玉低聲說道,沖著江鎬使了一個眼色,周圍將士眾多,江鎬這樣抱怨的話,未免會擾亂軍心。


  江鎬點了點頭,當下里只是站著看向大河對岸。自從上一次葉應武視察天武軍排練並且大發雷霆之後,江鎬彷彿就像變了一個人,不再急功近利,總是想著怎樣鋌而走險取得勝利,而是開始認真學習兵法、研究練兵方略,同時加強對於天武軍的操練,終於使得原本有些安逸享樂的天武軍再一次變成了一群嗷嗷叫的餓狼。


  現在這些餓狼就在山坡下整隊,而大明水師的戰船也在上游和下游集結。可以說只要朝廷的命令送達,天武軍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突破河防。


  尹玉無意識的輕輕跺腳,此時此刻就算是一向沉穩的他,也快忍受不了內心的煎熬了。一百年前,就是在這個地方,宗澤老將軍高呼三聲「渡河」,含恨去世。數十年前,就是在這個地方,端平入洛的宋軍被突然掩殺的蒙古騎兵殺的落花流水、一潰千里。


  現在到了大明了,江鎬和尹玉不想成為又一個宗老將軍,天武軍也不想成為端平入洛時候的宋軍。


  隆隆炮聲依舊在迴響。


  但是所有人都聽見了在這炮聲中一絲別樣的聲音。


  馬蹄敲打大地,清脆而急促。


  十多名傳騎飛快從南方而來,直衝上江鎬和尹玉所在的山坡。山上的將領們、山下的士卒們,在這一刻同時屏住了呼吸。


  傳騎上氣不接下氣的吼道:「陛下詔書,北伐!」


  詔書遞給江鎬。


  江鎬伸出雙手接過來。


  周圍所有的將領同時輕輕呼了一口氣,而不知道什麼時候,尹玉的眼眶之中已經有晶瑩的淚水打轉。哭泣之聲遠遠近近,隱約可聞。不過在江鎬緩緩展開詔書看完之後,所有的人都已經止住了聲音,挺直腰桿。


  淚水擦抹乾凈,手按住刀柄。


  江鎬的手有些顫抖,不過還是以剛強的步伐轉過身,一把抽出佩劍。


  劍鋒直指對岸!


  「渡河!渡河!渡河!」江鎬大聲吼道。


  「渡河!」尹玉第一個衝下山坡。


  將領們手忙腳亂提著佩劍向山下跑。而炮聲在這一刻已經平息。


  只有江鎬和尹玉的呼喊聲在風中回蕩。


  百年之前,為這國家、這江山耗盡最後一絲心血的老將軍高呼三聲「渡河」卻只能溘然長逝。百年之後,這個夢想,終於到了實現的時候。


  「渡河!」將領們縱馬沖入自己隊伍中,一面面將旗升起來。


  而上游和下游待命的水師運輸船同時向這邊而來,白帆在風中鼓盪,護衛炮船再一次將炮火傾瀉在對岸。


  江鎬手按佩劍站在山坡上,看著滾滾前進的軍隊。


  三百年北伐的夙願,百年渡河的夢想,在這一刻終於變為現實。


  在那一剎那,江鎬彷彿聽到了來自百年前刺破時空的聲音,彷彿看到了百年前那高高舉起卻只能無力放下的手臂。


  「渡河!渡河!渡河!」


  所有將士高吼著跑向河岸。


  「渡河!渡河!渡河!」


  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熱淚盈眶?!(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