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
蒼茫大海,風平浪靜。
或許因為岸上的春風徐徐,這海面上也是一般無二的波浪柔柔,絲毫沒有狂風暴雨時候將一切都吞沒的狂暴之氣。一艘艘巨大的海船緩緩的犁破海面,向著不遠處的海岸行駛。
大明的赤色龍旗在船頭驕傲的飄揚,從海平面上出現的這一支龐大船隊的規模,顯然讓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上百艘商船在十多艘巨大戰船的拱衛下,在海面上鋪開了龐大的陣勢。而在這商船隊伍的外圍,還有更多的飛剪快船來往巡邏,任何對這商船隊有不軌之心的人,只是這些飛剪快船就是他們沒有辦法戰勝的了。
更何況飄揚在那些戰船船桅上的赤色龍旗無形之中在象徵著整個船隊的身份。這可不是哪一家商賈的船隊,而是大明海軍的船隊。整個泉州外的南洋地區,有這麼龐大的海軍戰船隊伍的,也就只有南洋海軍了。這支征服了整個南洋的海軍,是大明最強大的海軍之一,自然也有能耐抽調出來這麼多海軍戰船為商船隊伍護航。
泉州港外圍的商船上,商賈們和水手們都以羨慕的眼光看著被海軍戰船護衛在中間的這些商船。雖然原來海上規模最大的兩股海上盜賊力量——張麻子和李嘆、朱清和張瑄現在都已經是大明的中堅力量,尤其是這南洋海軍還有不少都是當初張麻子麾下的賊寇,改邪歸正之後支撐起了大明南洋海軍的天空,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海上並沒有任何危險。
無論是遇到大風大浪,還是遇到一些時常出沒的亡命之徒,如果旁邊有海軍戰船護航的話,那自然會將危險減弱到最小。畢竟龐大的海軍寶船可以在大多數的風浪中如履平地,而且也能夠在有商船傾覆之後及時施以援手,更何況有這麼大的海軍戰船坐鎮,那些海上賊寇除非吃了熊心豹子膽,否則不可能輕易招惹。
以幾艘舢板和蒙沖挑戰海軍的飛剪快船和寶船,和直接送死也沒有什麼區別,這點兒自知之明大多數海上賊寇還是有的,所以他們一般都會算好時間,等著海軍巡邏的戰船過去之後,再從藏身的南洋各個港汊之中殺出來,以來去如飛的小舟打劫來往商船。
這些海上賊寇主要以南洋土著為主。對於南洋土著來說,從軍為大明打仗畢竟不是最好的選擇,還不如直接搶劫來往的商船發家致富來的快,尤其是在一些大明還沒有辦法建立起有效統治的小島嶼,這樣的情況更是屢屢皆是,直到最近大明從東洋抽掉了大量的倭人組成淸剿隊,挨個島嶼進行清掃,方才稍稍遏制住這種情況。
清掃也是需要時間的,按照南洋行省官方的說法,這種清掃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結束,並且永不會發生。
商賈們當然明白這清掃是什麼意思,抵抗的南洋土著就地格殺,其餘則全部變賣為奴、永世不可翻身。倭人抵抗大明或許無能為力,但是對付這些還沒有開化的土著,簡直是手到擒來。尤其是大明在他們殺夠足夠的人之後,一樣會給他們大明百姓的身份,所以這些倭人動起手來一點兒都不心慈手軟,甚至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殺人比賽。
對此南洋行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商賈們更是樂得其所。
不過雖然清掃行動在進行,這些流竄的海寇想要銷聲匿跡恐怕也得多等上幾個月,所以現在看到有海軍護航的商船隊伍,商賈們還是羨慕。
泉州市舶司的引導船已經緩緩開出來,清理航道,畢竟像海軍寶船這樣的巨大船隻,正常商賈自然沒有能力建造或者購買,所以泉州港也就只有兩處碼頭可以為這些寶船提供泊船的地方,並且平時這些碼頭的外面一般都被來往的各式商船佔據,畢竟放著這麼大一個碼頭也不能空蕩蕩的在這裡暴殄天物。
在商賈們驚嘆和羨慕的眼神中,大大小小的商船在寶船的護衛下靠上碼頭。只不過接下來的情景卻是讓很多商賈大吃一驚。
一塊塊踏板從商船上放下來,一列一列明軍士卒快步跑下商船。
「整隊!」都頭和十將們率先在碼頭上站直,朗聲吼道。明軍將士們飛快的整理隊伍。一面面象徵軍隊榮耀的旌旗全部在暖暖的春風之中展開,宣武軍第一旅、宣武軍第二旅······綉在金龍旁邊的字樣彷彿隨著那張牙舞爪的金龍一起飄揚直上九天。
報數的聲音此起彼伏,大隊大隊的明軍將士不斷開出碼頭,在碼頭外已經提前清理出來的空地上集結。這些運兵的大商船緩緩離開之後,更多的小商船飛快的靠上碼頭,而原本在空地上集結好的明軍士卒,重新回到碼頭上,每一個都負責一條船,大量裝滿糧食的麻袋從船上如流水一般卸下來,反倒是沒有看到多少兵刃器械。
商賈們來往南洋,對於大明在南洋的駐軍自然很熟悉,這宣武軍是大明在南洋駐軍之中最精銳的一支,當初大明也是以宣武軍為主力,橫掃南洋、無人能敵。尤其是在協防的神衛軍盡數抽調北上之後,宣武軍更是成為了大明在南洋的頂樑柱和最後主力。
現在大明連宣武軍都抽調北上了,說明北面真的要有大事發生了。
而對於大明來說,對北面蒙古已經佔據兵力和實力上的優勢,所以有大事發生的話就只有一種可能——大明要北伐了,而且是就在不久之後!
所以大明並沒有著急就地徵調壯丁,而是將南面的主力戰軍北調,這樣就可以保證民間依然有足夠的年輕勞力維持春耕和夏收。而這也能說明大明根本不在意蒙古是不是知道自己將要北伐的意思,就當著天下人的面調集軍隊,你蒙古又能怎麼著?
想到這一點,不少商賈和水手們都面帶激動神色看向這些碼頭上忙碌搬運的明軍將士。一種發自內心的驕傲神情讓他們面紅耳赤。
生逢此世,乃幾輩子修來的福分。
不過眼尖的人也發現了一件事,就是宣武軍此行並沒有攜帶什麼大型器械,一直在搬運糧袋,而商賈們已經耳熟能詳的大明看家重器——床子弩、飛雷炮等的身影一點兒都沒有看到,不過這點兒小問題顯然並沒有引起廣泛關注,畢竟絕大多數人的關注點還是在明軍身上。
畢竟來往南洋和泉州,還真是少見明軍這樣大規模的集結。
親衛隊四下里散開,宣武軍將軍李芾大步走下戰船,他身邊還跟著宣武軍督導楊霆和大明皇家南洋艦隊副都指揮使白怒濤。
見到李芾走過來,大明福建行省巡撫李驥、泉州府知府顧遜以及泉州市舶司按察使錢羽傑三人急忙迎上來。大明軍政體系分離,除非有大戰或者天災,文武之間只是同僚關係,互不統屬,尤其是在品級上,宣武軍將軍和一省巡撫本來就是平級,所以李驥和李芾只是拱手行禮。
更何況泉州是大明通向南洋的第一大港。雖然廣州新港口正在建設,但是歸根結底泉州有三百年兩宋通商南洋的底蘊在這裡,大多數的商賈在短期內還是會選擇泉州。而大明連接江南和嶺南的直道,也是先通到泉州,再修建從泉州到廣州這一段。
所以泉州依然是和南洋來往關係最密的一座州府,在商貿聯運上和南洋行省多有打交道,尤其是清掃海寇這一次,實際上就是福建行省、廣南行省和南洋行省的聯合行動,李驥、錢羽傑等人之前就和李芾、白怒濤等多有會面,此時相見也能開門見山,少了很多寒暄廢話。
「李將軍,別來無恙!事態緊急,咱們也不多寒暄了,」李驥一拱手,沉聲說道,「車隊都已經準備好了,可以直接轉運,而只要李將軍願意,隨時都可以開拔,工部修建的直道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如果急行軍的話,用不了二十天就可以抵達,朝廷在南京準備了重型器械,宣武軍可以到南京進行換裝。」
「事不宜遲,趁著天還早,三個時辰之後出發。」李芾當即回頭吩咐一句,接著看向李驥說道,「這船上運送的是整個南洋一年三季之中兩季的糧食,足夠維持三支主力戰軍作戰兩個月,是大明北伐的最大依憑,現在某全權託付給巡撫了,萬萬不能有絲毫差池。」
李驥露出一抹笑容:「這個李將軍放心便是,朝廷的旨意剛剛下來,沿線的州府就已經全都打起了精神,尤其是現在朝廷還在全力推行紙鈔,吏部、戶部都有專員下來,明裡面禁衛軍、暗中還有六扇門雙重保護,誰敢不聽令直接就摘了官帽走人。正好趁著這個機會轉運糧草、招呼大軍,一切必然萬無一失。」
「這就好。」文官體系中的事情李芾並不關心,而且他知道自己不應該關心的絕對不能去關心。只要聽到李驥最後這一句保證,他也就放心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箭在弦上的大明來說,這些從南洋收上來的糧食甚至要比北上支援的宣武軍來得重要。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糧草,天武軍、鎮海軍這些赫赫威名的大明主力戰軍、虎狼之旅,也只能乖乖地趴著。而且李芾也知道,如果不是因為這一批糧草的抵達,葉應武可能也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北伐。
這一批糧草說來也巧,南洋地域廣闊、天氣炎熱,在這裡種植水稻甚至可以做到奇迹般的一年三熟,最是符合大明現在所需。更何況在南洋,華夏漢人的移民佔據少數,主要耕作的人口還是南洋土著奴隸,對於這些奴隸自然就沒有什麼好優待的了,只要滿足其吃飽的基本要求就可以,所以這也使得南洋的糧食在收穫之後有大量的存余。
南洋天氣潮濕炎熱,不利於糧食的存放,也根本不可能像當初隋煬帝那樣修建眾多的糧倉,糧倉中的糧食甚至可以儲藏十多年二十年。所以在兩季糧食收穫之後,南洋行省就直接組織收購糧食,因為糧食數量極多,所以收購的價錢幾乎連中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而且南洋民間對於這種收購行為也很是支持,畢竟如果不收走的話,自己賺不到錢不說,這些糧食恐怕也要爛在那裡了。
南洋行省在收購到充足糧食之後租賃大量商船運輸北上,再加上調遣北上的宣武軍,正好組成了這一支規模龐大的船隊。而為了以防萬一,南洋艦隊也不敢怠慢,特意抽掉了一支精銳船隊護送。
事關大明北伐大計,稍微一個疏忽就是掉腦袋的責任,無論是李芾、白怒濤還是李驥,都承擔不起。
雖然南洋一年三熟的大米在口感上卻是不怎麼樣,又不適合遠距離征戰攜帶和烹飪,而且對於長久駐紮在北方,已經漸漸習慣北地水土的軍隊來說,也不是可口的食物,但是至少可以解決大明北伐缺少糧草,甚至有可能不得不就地取糧的窘迫情況。
有,終歸要比沒有來得好。
畢竟大明兵鋒所指的山西、河北和幽燕等地還是以漢人為主,大明北伐打的旗號就是收復失地、解救漢家百姓,所以如果向這些沉淪胡塵百年甚至三百年的北地漢人徵收糧食,簡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臉。
更何況北地雪災,百姓家的存糧幾乎都被蒙古韃子搶掠一空,就算這樣蒙古人依然不足以維持駐軍口糧,現在又是春耕開始,夏收尚未來,屬於青黃不接最艱難的時候,搶人的糧食和殺人已經沒有什麼二致,並且按照大明兵部、戶部的估計以及前面錦衣衛和哨探送來的消息,北地民間已經是十室九空,能逃難的都盡量向南逃難,進入大明在山東等處的領地了,不能逃難的不是被搶糧的蒙古人殺乾淨,就是都被拉了壯丁。
所以北伐就地征糧和徵集不到糧草似乎沒有什麼區別。
不過楊霆以及後面陸續走上前的宣武軍軍長、師長們更關心的自然還是那些在南京等待著他們的新式火器。
大明火器的研發,素來是為了應對更加強大的對手和更加難以克服的地勢情況。並不會因為某支主力戰軍是不是精銳,是不是屬於皇帝陛下的戚家隊伍而有所偏差。因為只有及時將新式火器運用到戰場的第一線,才能而到了成都之戰中,大明的這種列裝火器的方式更是體現出其價值所在,及時到位的火炮粉碎了蒙古的回回炮陣地,使得川蜀軍有最後反擊的實力,並且成功守住了成都府,進一步引發了蒙古在各個戰線的大崩潰。
大明這種一視同仁的列裝火器方式,在保證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同時,也使得明軍內部更加團結,川蜀軍、靜江軍等原來前宋軍隊直接改編的主力戰軍對於大明都是忠心耿耿。
夠直觀地反映出這一種火器的優勢和缺點,甚至有的時候工部那些不要命的科研瘋子還會直接跟著主力戰軍深入一線,只為能夠拿到第一手資料。
比如當初為了支持宣武軍在南洋征戰,大明第一批進入量產的飛雷炮就全部裝備了宣武軍,使得宣武軍成為繼襄陽之戰中天武軍之後最先大批量列裝飛雷炮的主力戰軍,而當時的宣武軍才剛剛成立不久,從四廂指揮使到下面的指揮、都頭,幾乎都是火線提拔。
隨著南洋戰事落下帷幕,宣武軍自然就從第一線主力戰軍變成了打醬油的。火炮的產量尚且難以供應北伐前線,更沒有宣武軍的份兒。而宣武軍震懾南洋,自然也用不到火炮,飛雷炮就足夠讓那些蠻夷聞風喪膽。
所以除了北伐,宣武軍上下更感興趣的,還是火炮、火龍出水、百虎齊奔箭這些都沒有見過的新式火器。
宣武軍將士在忙碌搬運糧草,而將領們則是躍躍欲試想著北上。
李驥下意識的扭頭看向北方。
大明連最南面的主力戰軍都調集過來了,據說廣南的靜江軍也抽掉了幾個旅北上。現在北伐大軍雲集,就等著南京城那位一聲令下。
三百年的夢想,已經無限接近最後實現。
這北方的天,是要變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