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傾宋> 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

第五百零一章 無邊光景一時新

  珠簾低垂,殘香輕飄。


  葉應武懶洋洋的伸了一個懶腰,又重新躺倒。


  料峭的春寒終於過去,這幾天已經越來越暖和,尤其是一場春雨降臨,彷彿宣告春天的徹底來臨。窗外的暖風送來淡淡的花香,宮中御花園裡種植的桃李已經開始爭奇鬥豔,引得後宮佳麗傾巢而出,同賞美景。


  雖然按照葉應武被惠娘吐槽為狹窄的心態來看,這些後宮嬪妃賞花是次要的,想要創造和陛下相處的機會才是主要的,但是葉應武也不得不承認一件事實,那就是隨著大明徵伐四方,自己的後宮也不可遏抑的龐大起來。


  之前陸婉言還曾經出面代表葉應武拒絕禮部為陛下選秀的建議,但是凡事再一再二不再三,陸婉言如果繼續出面的話,恐怕就要有一個「妒婦」的帽子扣到頭上了。葉應武也想不出來別的法子,所以也就隨著禮部去了,畢竟在禮部還有天下萬民眼中,皇帝本來就應該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後宮佳麗沒有三千也得有八百,如果皇帝總是明確拒絕的話,那麼就肯定是皇帝陛下自身有問題了。


  不是那裡不行了就是喜好男風。


  葉應武還不想讓自己成為天下花街柳巷當中的八卦消息主角,所以在禮部的奏章上痛痛快快的蓋章了。


  說句實話,本來禮部選送的秀女實際上並不多,主要也是從教坊司新抄沒得到的官員商賈家眷中遴選合格者,並沒有在民間進行大規模的選秀。雖然葉應武很是懷疑禮部老尚書陳宗禮早就已經在教坊司當中預留了大量的符合標準、姿色秀美者,否則教坊司不可能這麼快就讓葉應武的後宮擴大了足足三倍,但是葉應武也只能認了。但是誰知道不只是教坊司來了這麼一手,在外征戰的大明將領們似乎也對於擴大陛下後宮有著很大的癖好。


  梁炎午給陛下送來一位吐蕃公主不說,緊接著范天順和劉成就把很多日本世家的女人給葉應武打包發過來了,而且還一副忠心耿耿、為陛下造福的模樣。在這之後葉應武也就只能慶幸,至少南洋張貴、李芾他們還很貼心的沒有又矮又黑的南洋土著女人送入宮中。


  新年過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剛剛結束,文武百官都在忙碌著大朝會上布置下來的任務,從政事堂再到下面六部、學士院、翰林院以及御史台,彷彿都在這暖暖的春風中徹底活絡起來,甚至用「雞飛狗跳」來形容或許更妥當。這一切的後果就是,布置下去任務的皇帝陛下,在下面官員沒有把各項事宜安排妥當重新上報之前,反倒是最清閑的,每天最多也就是和政事堂三位丞相或者御史台監察御史、翰林院翰林大學士打個照面,聽一聽他們昨天的工作彙報。


  甚至有時候沒有什麼大事葉應武甚至都懶得聽取無聊的彙報。


  當然,葉應武也不用擔心這些極少數能夠上達天聽的官員會有欺君罔上的行為,一來他們現在的位置實際上就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沒有必要給陛下彙報什麼「天下太平」的虛假消息,二來在暗處大明的錦衣衛和六扇門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履行自己的責任,每天都會有各地六扇門和錦衣衛的情報送上葉應武的案頭,拿來和百官呈遞的奏章相對比,看雙方的報告之中是否存在偏差。


  更何況文天祥他們的人格品質葉應武再清楚不過,這種防範措施實際上只是給後代們未雨綢繆,自己實際上不用過多的擔心什麼。


  「夫君要起床么?」惠娘擁衾坐起來,正好遮蓋住自己勾人心魄的身軀。對自家夫君時常的「獸性大發」有了應對經驗,惠娘素來都是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免得這傢伙大白天的也要播撒雨露。


  葉應武笑著說道:「慌什麼,今天一天還沒有什麼大事需要某操勞,還是躺在床榻上舒服。」


  相比於陸婉言時刻保持在外的莊重、趙雲舒和絮娘等人的羞澀,王清惠更加孩子氣一些,或許也是因為在葉應武的羽翼庇護之下,她相比於其他姊妹,並沒有經歷太多的傷心風雨,也沒有肩負多少家仇國恨。聽到葉應武這麼說,惠娘直接就重新縮回被褥中。


  暖洋洋的春日中,誰都不想起床,這是人之常情。


  「不過夫君你明顯是不困了,賴在床上不覺得無聊么。」惠娘側過身看著葉應武,有些無奈的說道。


  「你這是在向某發出盛情邀請?」葉應武嘴角邊露出一絲笑意。


  惠娘心裡咯噔一聲,急忙連連擺手:「沒有沒有,夫君你一天到晚都在想些什麼,難道除了那種······那種事之外,你就不知道別的了么?」


  葉應武一本正經的說道:「生兒育女,乃是夫妻之間綱常倫理,什麼叫做『那種事情』?不過話說回來,某剛才可沒有說要和惠娘胡天胡帝,明明是你自己心裏面已經不純潔了,一提到床就想到這種事情。」


  被葉應武成功倒打一耙,惠娘小臉兒憋得通紅,恨恨的說道:「那你倒是說說能做什麼?」


  「大好春光,正當吟詩作賦,畢竟近來公務繁忙,某似乎也很久沒有附庸風雅了。」葉應武笑著回答。


  惠娘一下子來了精神,托起下巴看向葉應武:「哦?還請夫君賜教。」


  葉應武的詩詞雖然傳世不多,但是每一首流傳在外的都被人津津樂道,要知道當初葉使君就是以慈溪城頭「封侯非我意,惟願海波平」出名的,導致一時間人們提起葉應武,都會說:「可是那『惟願海波平』的葉使君?」


  後來葉應武忙於戰事,雖然並沒有寫下什麼詩詞,不過他在後宅偶爾吟誦的幾首詩詞,也有被人傳出去,其中在無數文人騷客口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沁園春·雪》。當時葉應武還只是興州的一個區區沿江制置大使,但是在整篇詞當中,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沒有一個入眼來,當時確實在民間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不過這一首詞流傳開來的時候已經是葉應武稱王,所以別說有人有膽量說葉應武大逆不道了,大多數人都已經看得很清楚,當時的明王殿下,確實已經有了睥睨群雄的能力。


  而現在的大明皇帝陛下更是在用自己的政策和舉動證明,當初的《沁園春》絕對不是大放厥詞,也絕對不是目中無人。因為他確實有資格喊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樣蕩氣迴腸的詞句。


  這一首詞面世,在士林引起軒然大波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使得士林詞人分為了兩派,原來處於低谷的「辛派」,隨著葉應武詩詞明顯豪放派的風格和劉辰翁、鄧光薦、文天祥等辛派領袖人物的當權,而一步步走上巔峰,大江東去、氣勢磅礴的豪放詞,正在以其雄渾的氣魄震撼世間。而原本佔據上風的婉約派,此時也不敢示弱,不過畢竟有葉應武一首詞鎮在這裡,他們最多也就是腹誹一下,不敢多說什麼。


  甚至還有翰林院學士稱讚葉應武在大明詞壇的地位相當於張若虛之於唐代的詩壇。張若虛當初憑藉著《春江花月夜》以孤篇橫絕大唐,現在葉應武更是以上下兩闋《沁園春》震撼大明。對於這樣極高的讚譽,葉應武也只是一笑了之,甚至還有些臉頰發熱,畢竟這《沁園春》是自己「剽竊」的,總是感覺有些勝之不武。


  不過葉應武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麼一首《沁園春》問世,以及豪放派的重新崛起,確實正在引領著大明民間和士林走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在之前婉約派佔據全面上風的南北宋,人們更喜歡的是「忍把浮名,都換了低吟淺唱」,有如蘇軾那樣高唱「大江東去」或者辛棄疾那樣「了卻君王天下事」的並不怎麼討人喜歡,雖然葉應武並不是全面排斥婉約詞,但是葉應武很清楚,婉約詞大行其道,無疑對前宋民間的剛強鬥志有著很大的消磨,當一個民族的人更想要在花街柳巷當中吟詩作賦、沉迷於兒女情仇,而不再去想萬里風霜的時候,這個民族的筋骨在無形之中也被打斷了。


  大漢之所以強盛,是因為有《二京賦》《上林賦》的恢弘氣魄,是因為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振聾發聵;大唐之所以強盛,是因為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浴血廝殺,是因為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報國熱情。雖然葉應武不敢肯定這就是宋代缺乏的,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相比於漢唐,宋代確實缺少這種豪情壯志。


  所以對於豪放派的大行其道和報國殺敵、抒發壯志詩詞的流行,葉應武都是聽之任之,甚至很多有六扇門背景的青樓楚館、茶樓瓦舍還在這上面多有推波助瀾。


  看著惠娘很是期待的模樣,葉應武想了想,卻並沒有走自己一貫的風格,輕輕咳嗽一聲,淡淡說道:「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馨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葉應武話音未落,惠娘已經怔住了,俏臉上流露出茫然的神情,素手緩緩攥緊被褥,並沒有往常一樣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衝下去研墨執筆把這一首詞寫下來,而是默默地看著葉應武。


  彷彿生命中有什麼東西正在失去,又彷彿無窮的夢魘已經被葉應武之後露出的笑容所擊碎。


  暖暖的春風從窗戶的縫隙中撲面而來,惠娘一下子回過神來:「夫君說的這是······唐明皇與楊貴妃?」


  太液池本來就是唐明皇與楊貴妃雙棲雙宿的地方,而「顰鼓揭天來」實際上也是在應和《長恨歌》當中的「漁陽顰鼓動地來」。


  葉應武輕笑著點了點頭,伸手捋著惠娘柔順的秀髮。


  在另外一個時空,亂世當中,沒有人能夠顧及你一個小小的昭儀,但是既然某來了,既然我們相遇,那麼某自然會照顧你一生一世周全。惠娘若有所思的看著葉應武,不過最後什麼都沒有想起來,只是用力晃了晃頭,然後湊過去在葉應武臉頰上吻了一下,披衣下床:「你倒是快點兒把這《滿江紅》的下闋填出來,否則小心妾身威脅陛下。」


  看著惠娘三步並作兩步沖向書桌,甚至顧不上春光乍泄,葉應武不由得搖了搖頭,笑著吟誦道:「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惠娘的動作很快,葉應武這邊說完,她那邊就已經抄錄下來,然後憑藉著記憶將上闋完整的填出來。惠娘的字練得很好,自有一種娟秀在其中,即使是她這筆走龍蛇,寫下來的這麼一闕詞,也都可以裱起來掛在牆上了,不過惠娘還是不滿意的又從旁邊拿出一張薛濤箋,小心翼翼的工整謄抄上去,方才輕輕舒了一口氣。


  薛濤箋是由晚唐一代才女薛濤用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製作,因為薛濤在當時用這種信箋和白居易、劉禹錫等當世名家以詩詞歌賦來往,所以一時間被士林看作至寶,千金難求。後來到了宋代,官府採用薛濤箋作為國禮信箋,供不應求,只能進行大批量仿製,但是在收藏家眼中,這種仿製的薛濤箋自然和原本的薛濤箋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上。


  葉應武書桌上的薛濤箋正是川蜀行省新年的貢品,一等一的唐代原紙,能夠收羅到這幾十張,顯然也已經費了不少功夫,葉應武平日里只是擺在這裡並不捨得用。看到惠娘毫不猶豫的連著用了兩張,甚至還隨手打算把其中一張扔掉,葉應武頓時一陣心驚肉跳,急忙翻身下床走上前,將自己的外衣披在惠娘單薄的嬌軀上:

  「惠娘這兩張字,一張楷書,一張狂草,都堪稱精品。夫君這就讓人裱起來掛在床頭,不知道惠娘以為如何?」葉應武將兩張紙拿過來仔細端詳。


  「小氣鬼。」惠娘瞥了他一眼,唇角帶著笑容。


  所謂伊人,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皆有風情萬種。葉應武看得心曠神怡,不由自主的放下薛濤箋,伸手環住惠娘的小蠻腰。一股詩書清香從她的每一縷秀髮、每一寸肌膚當中釋放出來,沁人心脾。


  難怪趙雲舒和趙雲微這兩個可憐孩子的爹能夠在後宮當中廝混十年,想想以惠娘的姿容能夠佔據昭儀之位,其餘的後宮嬪妃顯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要是換做葉應武,恐怕也真的有可能就此沉淪下去。


  「不過夫君,妾身怎麼總感覺這首詞有些面熟,是不是誰寫過?可是妾身雖然才疏學淺,卻自問熟讀唐詩宋詞,對此卻又毫無印象······」惠娘靠在葉應武懷裡,輕聲說道。


  葉應武沉默了片刻,搖了搖頭說道:「肯定是你看到過類似的詩詞太多了,某這一首泯然眾人矣,自然也就給你似曾相識的感覺。」


  「沒有,夫君這一首《滿江紅》,說的似乎是楊貴妃和唐明皇,但是看了下闋又不像,因為楊貴妃顯然不會做心懷家國之嘆息。更像是哀嘆百年之前靖康之難······」


  葉應武更將惠娘向懷裡擁緊:「不要在意某說的是誰,只要明白,安史之亂也好,靖康之難也罷,只要某還在一天,這大明還巍巍然佇立於此世間,那麼這樣的悲涼與恥辱,什麼時候都不會出現。有的只是『暈潮蓮臉君王側』。」


  「什麼讓你一說都感覺怪怪的。」惠娘狠狠的跺了葉應武一腳。(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