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回 武郡王南歸(一)
感謝魔法師十二的月票支持,謝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安王從京中出發不到一月,便從東南邊兒傳來大捷的消息,說是已經收復了所有失地。然倭寇狡詐,見勢不妙燒毀村鎮已逃往了海里,臣有負聖望未能全殲寇賊。
南安郡王還上表道:沿海百姓疾苦,缺衣少食且無家可歸,急需朝廷撥款派糧,以資耕種重建家園。
安南郡王的奏表,看得皇帝是龍心大怒,一連摔了御書房內好幾副茶盞。蘇公公見此急忙寬慰道:「聖上息怒,……」
不待蘇公公說完,皇帝便憤怒地打斷他,聲音低沉地問道:「息怒?你讓朕如何息怒!那些海寇燒我村鎮,殺我百姓,掠奪物資!朕派兵前往,南安不說殲滅海寇,竟然只顧著上表功績,要求物資!他有什麼功績?!海寇是他趕跑的嗎?」
蘇公公低頭站在一旁,此時並不敢再隨意接話,卻聽皇帝繼續忿忿道:「撥款派糧!?他這是打的什麼主意,以為朕不知道嗎?哼!」說著皇帝一拳重重地擊在了金絲楠木的御案上。
蘇公公眼珠一轉,小心翼翼的試探道:「莫不如遣了武郡王回封地?」蘇公公話音剛落,皇帝便猛地抬起頭來,眼睛都明亮了兩分!
皇帝心道: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當初老親王將他召回,說是為了鴻錦定親,可說到底不過是怕他攪入奪嫡,如今卻沒了這顧慮。再說武郡王封地就在東南,派他回去才是正好的。想到這裡,皇帝便立即讓蘇公公,親自前去宣召武郡王進宮。
說來也巧,武郡王得知東南不寧,正欲進宮請旨返回封地,快到宮門時便遇上了前去宣召的蘇公公,遂與蘇公公一塊兒進宮。路上得知皇帝有意讓他返回封地,心中不由大喜!
這兩年武郡王被拘在京城中,整日里無所事事,若不是還有鴻錦定親成親的事兒,可以忙,武郡王都覺得自己身上快發霉了。如今聽說東南出事兒,他如何還能安分地呆在京城?
見到皇帝時,武郡王請安后,便搶先開口道:「臣聽聞東南兩鎮十七村,遭遇海寇襲擊,臣請旨返回駐地,鎮守東南!」
皇帝叫蘇公公去傳召武郡王,自然是打算用他,但皇帝也沒想到,武郡王會比自己想象的還急切,不由搖頭笑道:「起來吧。」隨後令蘇公公親自上了茶,才在武郡王滿是期待的目光下,談起正事兒。
皇帝想做的事兒,可不僅僅是賑濟沿海難民。更想趁此時機建立水軍,然,這支軍隊交到南安手中,皇帝是不放心的。
皇帝之所以大發雷霆,並不僅僅因為南安郡王不詳不實的奏表,更因為就在前幾日,久居大明宮,自皇帝登基后便再也沒過問過朝政的太上皇,竟因追繳欠款之事,出面斥責了皇帝,說他不僅不顧惜老臣,還有意打壓。就差說他不孝了!
如此大頂帽子扣下來,再次追繳欠款的事兒,便被壓了下來。皇帝心中怎能不氣?但也不能對著太上皇發怒不是?正好南安郡王的奏表給了皇帝一個發怒的機會和借口。
而此時,皇帝與武郡王說起正事兒,倒是沒了那股子怒氣。反而淡淡地笑道:「好在欠款的各家各府,多少都還了些,匯總統計了一下,倒是追回了不少。」說到這裡,皇帝見武郡王並高興之色,不由問道:「這不值得高興?」
武郡王想了想道:「高興自然是高興的,但這些銀子聖上打算如何使用?難道當真打算賑濟東南?」
見皇帝一挑眉並不說話,武郡王斟酌片刻躬身回道:「啟稟聖上,並非臣冷血無情,不顧念百姓,然海寇掃蕩之後的那兩鎮十七村,據報是人畜不留。這銀子,」武郡王想了想終是說道:「聖上可莫要受了蒙蔽才好!」
皇帝見此笑道:「朕打算命你秘密返回東南,帶著這些銀子,為天/朝,也為朕,訓練出一批真正能上戰場的水軍!此事定要保密。你可明白?」
武郡王也不是傻得,自然明白皇帝說的秘密二字,其實就是瞞著南安郡王。可訓練軍隊絕非易事,更不是三五萬兩或者三五十萬兩就能成的,而且既然是水軍,那必然是需要建船隊的,那就更是一筆龐大的數字。
遂武郡王聽皇帝如此說,卻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高興,或者興奮的神情,反而是皺起眉頭,憂心忡忡地道:「臣的封地就在東南,要避開耳目返回封地只要聖上的旨意,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只是這水軍,」
武郡王望著皇帝小心的道:「新建一支水軍可不是小數目啊,這銀兩從何而來?追繳回的欠款,應該也不夠吧?」
皇帝盯著武郡王看了半晌,忽地點頭笑道:「不算追繳的欠款,光此次大臣宗親的捐款便有一百多萬兩。加上追回的欠銀,二三百萬兩倒是有的。」
皇帝見武郡王張嘴欲要說什麼,忙抬手阻了他接著道:「當然,二三百萬兩對於新建一支水軍是不夠的,但先期省著點應該也差不了多少。此次回去,你便先組織人手,將人給我訓練出來,至於船隊,朕再想法子。」
武郡王望著皇帝皺眉道:「不說其他,單說這二三百萬兩如何運回去也是問題,臣獨自返回,想要避開耳目容易,押運著這二三百萬兩一同返回,怕是誰也瞞不過吧?」
對此皇帝一時也沒想出什麼好法子,皺眉想了想,又命人召來黃季雲。黃季雲得知皇帝的計劃,皺眉沉思片刻后,試探著道:「何必要隱人耳目呢?武郡王大可光明正大回去。」此言一出,皇帝略感興趣地問道:「季雲有何想法不如說來聽聽。」
黃季雲低頭整理了一番思緒,才開口道:「東南沿海出事兒,雖說,聖上遣了南安郡王前去,然東南乃武郡王封地,若武郡王當朝提出返回封地,想來便是聖上也不好阻攔。」
說到這裡黃季雲眼冒精光的抬頭看向皇帝,又看了看武郡王才笑道:「防人之心不可無,聖上要求留下武郡王妃及世子,想來也是人之常情。」
黃季雲見武郡王臉色微變,則繼續說道:「如此一來,武郡王即便返回東南,想來心中也多有不滿。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武郡王在東南將成為拉攏對象,而非防備對象。如此武郡王大可正大光明的回去。」
皇帝一挑眉似乎有些明白黃季雲的意思了,武郡王則是皺眉問道:「這秘密回去,還是光明正大的回去,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要如何將那二三百萬兩銀子帶回去。」
黃季雲顯然沒想到,自己說的這般明白了,武郡王竟還會如此說,不由得有些茫然的看向皇帝,皇帝對此也是苦笑不已,這武郡王,在戰場上是把好手,可對於這朝堂上的彎彎繞繞倒真是讓人有些無語。
皇帝想了想,對黃季雲有些無奈地笑道:「還請季雲說個明白才好。」黃季雲看了看武郡王,笑道:「這郡王返回封地,帶著些行禮跟親衛不是很正常的嗎?」
武郡王一聽,倒是立刻明白了過來,對黃季雲笑道:「大學士的意思,是讓我乘船返回封地?」黃季雲點頭道:「如此數目的銀兩,微臣想來除了船隻運載,怕是別的都瞞不住人。」
皇帝見武郡王滿臉紅光,眼中儘是興奮之色,不由得叮囑道:「此事事關重大,武郡王當小心為之。」武郡王自然是滿口應下,皇帝卻越發的擔憂起來,不由說道:「此事你可去城外與你那義女商議,或許她能給你出點主意也不一定。」
說完皇帝自己也愣了一下,這些個軍國大事,怎地就想起那小丫頭了呢?抬頭見武郡王也是不可思議的望著自己。
皇帝正欲改口,黃季雲卻開口笑道:「聖上倒是越發的物盡其用了。不說別的,若武郡王此次回去,主要目的乃是訓練軍士,說不定玉兒倒真能出些主意。」
武郡王還是第一次聽除了王妃與婉瑜之外的人提起黛玉,雖說是自己的義女,也不過是名義而已。再者在武郡王看來,即便黃季雲是黛玉的老師,黛玉也不過是一介女子罷了。此時見皇帝與黃季雲的神色,卻不似自己想的那般,不由越發好奇。
黛玉之事在皇帝面前也隱瞞不了,隱瞞也毫無意義,想來黛玉身邊兒早有皇帝安排的人在監視保護,否則他也不會放心黛玉一人住在城外。再者既然皇帝能對黛玉許諾暢所欲言,想來對黛玉是很欣賞喜歡的。
想到皇帝對黛玉的喜歡,黃季雲立即抬頭看了皇帝一眼,心中不知為何,覺得黛玉的親事還是早些定下的好。
皇帝見黃季雲抬眼打量自己,像是忽然間不認識自己似得,不僅僅是感到詫異,更是覺得那眼神很是詭異。但黃季雲只看了一眼,便急忙低下了頭,皇帝也不確定是不是自己看錯了。
既然黛玉的事兒瞞不了皇帝,那武郡王也就不必瞞著,一則武郡王是皇帝的人,二則黛玉好歹名義上是武郡王的女兒,即便只是個義女。
黃季雲遂笑道:「想必聖上也知道林家書院的事兒,那裡的孩子,聽說是個個身強體健,如今更是不僅僅學習耕種狩獵,更是人人都要學習鳧水,也就是游泳。很是想出了些法子來增強這些孩子們的身體。」
黃季雲所說的這些,皇帝自然是知道的,然武郡王倒是頭次聽說,不由得很感興趣的笑道:「那這還是書院嗎?」
黃季雲卻是略感驕傲地笑道:「武郡王不知,這書院當然是書院,雖每日只上半日課程,但每當大比之年,書院學子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且從未聽說病倒在貢院內的事兒呢。」
黃季雲此話一出,武郡王也是略感驚訝,雖說他走的是武將的路子,且是宗親出身,並不需要參加科考,然,科考之嚴厲,之艱難,他還是清楚的。每此大比之年,有多少考生是因病不能取得佳績,甚至中途而廢抱憾而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