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雄起澳洲> 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府(七)議會制度

第五百一十七章 王府(七)議會制度

  在地大物博的大清國,人口突破一百萬的城市,是一個都沒有。就是最緊要的京師,也只有六七十萬人。


  而這大明的新山城,還算不上什麼緊要的地方。卻有一百多萬人口,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也是豐紳殷德是外來者,所以不知道,這新山城的人口暴漲,其實是近兩年的事情。一個因中南半島,內戰連連。造成大批暹羅人、緬甸人、馬來人,湧入大明。


  這新山作為前哨,自然接納了更多移民。


  另一個是新山城的人口政策,相比大明本土,更加寬鬆。尤其是那兩個月的無籍居留權,讓很多偷·渡來的百姓,都避免了,即刻被驅逐、被收監的命運。


  並且得益於南洋十字路口,聯通東西的區位優勢,新山的經濟發展,就像坐火箭似的,蹭蹭蹭的往上漲。需要的人力,也是水漲船高。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剛來新山的移民,就很容易被移民司接納,然後經過短暫的培訓,獲得就業崗位。


  不僅賺取了一定的生活資金,還能在新山,安定下來。


  只是因移民新政的規定:沒有一定的年限和居留資格,外來移民,是不能獲得大明國籍考試的資格。所以新山城的百萬人口,有近半是沒有大明國籍。


  並且這些沒入籍的移民中,還有一部分比例很大的商人。


  對新山這座擁有重要區位優勢,又極為年輕的新城市來說。這些外來的商人,比那些普通移民,更加重要。


  因為這些商人,大多是來自亞歐兩洲。分散到特定的地域,就是西歐的英國、法國,西亞的波斯、土耳其,南亞的印度,東南亞的緬甸、暹羅、真臘、越南等國。


  他們在自己的母國內,都算是有錢的主兒。不僅掌握了豐厚的經濟資源,還有一定的人脈和關係網。


  單論社會層面的影響力,也是數一數二的。


  來到大明后,他們的家產,也都跟著轉移進來。算是無形中,為大明帶來了巨額財富。


  並且因大明大力扶持民間手工業和輕工業,使得這些商人,又從本國,招攬來一大批手藝精湛的工匠。在保證他們生意興隆的同時,也讓大明,獲得了某種技術上的提升。


  商品的競爭力,也更加明顯。


  像有名的波斯地毯,就因大量波斯商人將製造技藝帶到大明,成功的實現本土生產。並受大明工業革新、科技進步的影響,技藝上,更加高超。


  再因大明集約化、流水線似的工業生產模式,使得波斯地毯的成本,更加低廉。商人獲得的利潤,也翻了數倍。


  要知道,商人都是逐利的!

  眼見自己的財源,能更上一層樓。自然更加青睞大明,移居大明。社會分工,也因此更加細化。大明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也跟著進入了快車道。


  趁著這陣東風,新山城,也極力推行重商主義。在社會層面,提高商人的地位。並在政治上,給予一定的話語權。


  比如正在醞釀的,新山市市民議會制度。


  這是面向所有在新山城入籍,擁有個人資產一百萬華元以上,年繳納賦稅不低於十萬華元的城民開放的。總人數,控制在兩百人以內。


  如果超出限制,則由高到低,進行篩選。一般是進行評分制,由資產的百分之三十、賦稅的百分之五十、年限的百分之二十來構成總分。


  對於犯有重大治·安案件、重大 ***** 的商人,則是終身剝奪議員資格。


  在西歐,這樣的議會制度,已在英國、法國普及開來。所以來自英法兩國的商人,對於新山城的議會制度,是非常擁護的。那些大清、暹羅、緬甸、印度、越南等國的商人,雖沒聽過說。但聽到自己能在政事上,有所作為,也都很歡心鼓舞。


  畢竟這種議會制度,就是為他們這些商人而設的。一般人,也沒這個資格。


  雖然成為議員,並不能直接決定新山城的施政方針。但是通過這個議會,議員們可以提出自己對新山城未來的施政建議。然後進行表決,讓部分票數高的施政建議,有機會進入新山市長的視線。


  在不違反大明憲法的情況下,市長可以通過某些施政建議,讓其成為現實。就算沒通過,也要給予一定的解釋。


  如果議員不服,可以繼續通過議會,進行辯解。在三次未達成一致的情況下,議會可以申請,讓更高一級的鎮長介入。


  至此,無論鎮長同意與否,這件事都會告一段落。


  豐紳殷德初次聽到這種新穎的制度,很有些不解。因為讓滿身銅臭的商人,議論國家大事,實在有傷國體。並且商人重利輕義,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很難在國家層面,做出相對理智的決策。


  所以他暗暗思索,大明高層,就任由這新山市長的膽大妄為么?

  假若他知道,這件事就是由南洋海外領領長南峰一手推動的,就不會覺得新山市長是膽大妄為了。


  因為南洋海外領最大的掌權者,就是政務部長南峰。身為內閣決策層的一員,在南洋的地界上,是沒有哪個的話語權,能高過南峰。他推行的決策,自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執行。


  也是在南峰看來,大明的政體,早晚會向議會制度轉變。


  畢竟大搞一言堂,對國家的未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若是碰上比較有作為的決策者,倒也沒什麼。但是依照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有作為的決策者,往往是少數。


  那麼,就只能未雨綢繆,將相關行政制度,改良到最好。


  所以這議會制度,就自然而然的成了首選。


  當然,為了避免議會成為議員們爭權奪利,互相攻殲的地方。很多配套措施,也要同步實行。


  不過現階段,議會制度還不適宜在大明高層推行。因此南峰就想用新山做試點,看看效果如何。


  這樣的話,也能通過實踐,加深對議會制度的了解。避免日後,問題重重。


  (又是一輪雙倍月票大戰,希望喜歡本書的書友們,能多投票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