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鈕鈷祿·豐紳殷德(四)濟州島的商業
解決完契約工的後顧之憂、成立商行后,下一步,就是引進商業化的管理模式。
畢竟無商不活!
要開放濟州島,就必須振興商業。
恰好濟州島,又處在日本、朝鮮、清國之間的關鍵節點。在先天上,就佔據了地利之優。只是清國因嚴厲的海禁,所以濟州島,基本不可能迎來清國商人。
雖然和清國一樣,日本和朝鮮,也有比較嚴格的海禁。不過在金煞海盜團的輪番騷·擾,以及大明艦隊的恐·嚇下,都被逼無奈的,開放海關。
至於清國,因體量太大的原因,還不好用武力逼迫。
所以濟州的貿易對象,主要局限於日本和朝鮮身上。
不過,濟州島還有一個可以依靠的勢力——大明。
因為大明的商貨非常物美價廉,品種也豐富多樣。無論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大明都可以生產並提供。
所以用其打開日本和朝鮮的市場,是十分方便的。再憑著金煞海盜團和大明的關係,購來的商貨,無論是價格還是數量上,都不會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著。
因此可預見的是,濟州島的轉口貿易,一定十分熱·火。
事實上,鄭一的預料沒錯。
由於受金煞海盜團在日本和朝鮮的赫赫威名影響,來自濟州島的商船,基本都是關稅全免。而大明,也需要進一步打開日本和朝鮮的商品市場,所以對售往濟州島的商貨,都進行了比例不等的關稅補貼。
使得極短的時間,濟州島就從一個荒涼的火山島,變成輻射東北亞的商業大島。
並且借著地利的優勢,濟州島的金煞海盜團,還將大明商貨,大肆輸入清國的山東、直隸、東北等地。
到底是清國的京師重地,有錢人是一抓一大把。那些大明賣不動的高端奢·侈品,都能成為清國權貴的香餑餑。若不是海禁的影響,貿易只能局限於見不得光的地下。
估計明貨的銷售量,肯定成倍暴增。
當然,貿易從來都是和政·治相聯繫的!大明不僅光想著賺錢,還想在東北亞,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那些大明商貨,就是最好的砝碼。
所以就連沙俄貧窮、苦·寒的遠東地區,大明都沒放過。不少大明商貨的產品介紹上,也都印刷著簡短的大明歌頌語。有的還編成歌謠,便於傳唱。
也是大明現在,實在是鞭長莫及。否則自己,絕對動胳膊上陣的。
儘管在陸路上,通過越南、南掌、緬甸等國的邊界,打開了通往清國的貿易通道。但是清國的內陸太過廣大,以明貨的輻射面積,最遠也只能到達長江一線。
以致廣大的長江以北,都還處在大明的輻射之外。
現在金煞海盜團能幫著大明,提高在長江以北的影響力。大明是高興都來不及,所以對其要求,也是儘力滿足。大明的商業司,也都以國內同步的價格,將貨物賣給金煞海盜團。
濟州島的轉口貿易,也就越發紅火。
本來濟州島上,只有濟州城一地,還稍稍有點人氣。但是自從引入商業化的管理模式后,島上的商業規模,就像巨無霸一樣,保持超高速增長。
商業活動,也不再僅限於濟州城牆之內。
像修葺一新的濟州碼頭,就成為新的商業中心。因為沒有城牆隔著,商鋪都綿延到了濟州城外。
並且在濟州島的南面--西歸浦村。因靠近日本的緣故,自發形成一個商業集市。讓商業活動,擴散到濟州南北。
這日新月異的改變,讓那些本來頗有微詞的部分海盜們,都啞口無言。畢竟漢人,骨子裡就喜歡熱鬧!
眼看著從前的荒島,變成這樣一個商業繁盛的富貴之島。海盜們,自然沒理由不喜歡。特別是那些新建的戲院、酒樓,讓他們多了許多消遣的去處。
尤其是一座座胭脂粉黛的ji院,讓他們更是流連忘返。雖然在未開放濟州島之前,他們也是要女人就有女人。
但是和ji院那些花枝招展的ji子們相比,搶來的婆娘,就顯得非常無趣。畢竟ji子們為了賺取更多的銀子,個個都學了一到兩門不俗的才藝,什麼談琴說唱,都是信手拈來。
並且模樣打扮,都基本保持大明時·尚教母的水準。個個長得,最次也是中上之資。
更何況,ji院為了充分顯示自己的特色,都招攬了不少各式膚色的美女。有黑得像炭一樣的非洲人,也有白的像白瓷一樣的歐洲女。
這新奇的樣式,讓海盜們都興起了獵奇的趣味兒。
那些日本和朝鮮商人,也都被濟州島的新奇玩意兒吸引。
有的還在濟州島置辦產業,無形中推高了濟州島的地價。弄得不少契約工,都沒地落腳。不僅有礙於濟州島的形象,還造成極大的治安隱·患。
所以鄭一不得不請示王春風,特意在濟州城外,建造一座規模龐大的安置房。好讓那些契·約工,都有個落腳的地方。
當然,房·租還是要的!
不然那些契約工,都不知道感恩。
此時豐紳殷德坐在新式馬車裡,眼裡顯出掩飾不住的震撼。身體有些不適的固侖和孝公主,則病怏怏的,依靠在車壁內側。
得益於乾隆帝的寵愛,固侖和孝公主的性子,比較灑·脫活·潑。所以也不像大家閨秀一樣,相對內斂安靜。就掀開一半的車簾,打量著窗外的一切。
和清國相比,濟州島獨特的商業環境,極大的勾起了公主的興趣。尤其是街上男女的行頭,讓她十分意外。
像女子,就普遍把頭髮別在腦後。並用一個花花綠綠的夾子,將其並在一起。一些裝飾性的發簪、步搖、插花,則少之又少。初時她還以為是島上的人比較窮苦,但看到幾個面容精緻,跟著大批下人的貴婦,也是這樣打扮時,才知道這可能是島上的一種習慣。
男子的話,則大多把頭髮剪得極短。除了少數穿著日本和朝鮮服飾的商人,會帶著高高的帽子外。本地的男子,都基本不帶帽子。
身上穿的衣服,也和清國不同。上身是露出臂膀的短衫,普遍縫著五個扣子。下身則是齊膝的短褲,比較寬大。腳上穿的是一種類似日本商人的木屐,但底板很薄,重量也較輕。走起路來,也不會發出沉重的聲響。
女人的話,衣裳雖然沒有男子那麼露骨。但是上半身,也大多穿著露出手肘的短衫。腰部,也比較窄。胸·前的凸起,則十分高聳的堅挺著。
儘管有衣料隔著,但看起來,還是比較明顯。
下半身,則是閉合的長裙。但只到腳踝,露出一雙穿著白襪黑鞋的袖珍小腳。
這樣露骨的穿著,在清國是要被浸豬·籠的。
就是她一國公主,也不敢這樣穿出來。
但島上的男女,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在街市上行走,也都習以為常。只有那些剛來的日本和朝鮮商人,才好奇的指指點點。
雖然她心下對這些人的裝束很不以然,但是她的好奇心,卻是越發重了。同時對相公口中的大明,也升起一陣探究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