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諸方和談(二)再回新山
儘管事實上,這些戰爭,基本都是大明挑起來的。且從大明的利益出發,也不希望各方真的展開和談。但自英明簽署了《巴黎和約》后,英方就一再敦促大明,停止對印度的武·裝干·涉。
所以拖到現在,大明才真的拿出實際行動。邀請各方,來大明和談。
這些內幕,王教官自然不知曉。因此他心裡,還一直感嘆大明的仁義。楊警官看著,又吸了口捲煙,不放心的警告道:「老王啊!上面對這事比較重視。所以你千萬別跟人瞎·說,知道嗎?」。
教官立即像小雞啄米似的,點了點頭。然後也不耽擱,向移民招了招手,就將他們領到警察們的警戒線之外。
此時很多圍觀的百姓,看到警察們弄出這麼大的陣仗,交頭接耳的揣測了起來。
「我說,是不是要緝·私啊?不然怎麼來了這麼多警察。」,一個常年在海上飄的商賈,神色凝重的猜測道。因大明在關稅上,比較完備。很多貨物,運進來都要收取不同比例的關稅。所以不少商人,就冒著走·私的風險,將貨物偷偷運進大明。
而新山市作為馬六甲海峽的第一大港口,每天的商貨吞吐量,十分驚人。無論是印度洋-太平洋的東西航線,還是清國-大明的南北航線,都要在這地方停靠。
所以新山的走私案件,一直層出不窮。今天這樣的陣仗,商賈們也見過不少。使得他們第一反應,就是緝·私。
不過一個來自葡萄牙的貨商,則憂心忡忡的想著,會不會是因為鴉·片。這是由於大明全境,都禁止銷售鴉·片。所以執·法部門,對鴉片的稽·查力度很嚴。
曾經不少商人,就因鴉片,被判了勞改。且這還是不分國·別的!
也有糧商,想著是不是糧食的緣故。畢竟大明從建國以來,就禁止糧食外售。尤其是物資緊缺以後,對糧食的禁令更嚴。一旦抓到,極有可能是無限期勞改。
於是當下,旁觀者們心思各異。一雙眼睛,也一直不肯從港口挪開。
就這樣,大概等了一炷香的時間。遠處的碼頭,慢慢出現幾艘豎著五星紅·旗的牽引船。不少穿著黃馬甲的海警站在船頭,揮舞著小旗幟,引導著船隻進港。
負責警戒的警察們,立時神情一震。楊警官,則帶著幾名副手,向岸邊走去。
起先還瞧不真切,等近了,才發現牽引船後面,正慢慢跟著一艘兩千噸以上,噴著黑煙,飄著米字旗的鋼鐵巨艦。
岸上立時傳來一片驚呼,想來是沒料到,來客竟然是英國的戰艦。
要知道,自明英爆發戰爭后,新山市,就再沒出現一艘英國商船。即使如今戰爭結束了,新山市依然沒出現英國商船的身影。至於英國艦艇,那更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了。
而現在,英國艦艇意料之外的出現在這裡,實在引人深思。圍觀的百姓,也在短暫的靜默后,嘰嘰喳喳的討論開來。
只是和岸上的喧囂相比,鋼鐵巨艦上的英國人,卻顯得比較沉默。特別是站在船頭的馬戈爾尼,抿著嘴唇,神色複雜至極。這也難怪!自明英爆發戰爭后,他第一時間,就被大明俘虜。當時他的心情,不是沉重,而是輕鬆。
儘管他不想承認!但他心底,確實是這樣想的。
因為在柔佛內亂不久,大明就以雷霆之勢,橫掃柔佛。跟著蠻不講理的,進入英國的控制區。起先他還想派人交涉,可是大明,卻以極其可笑的理由,將馬六甲城團團包圍。
從那以後,馬六甲就真真切切的,成了一座孤城。雖然出海口,就在馬六甲的邊上。但不斷游戈的大明戰艦,讓一艘船都逃不出去。和外界的聯繫,也就此斷絕。
由於馬六甲城並不大,本地的馬六甲人,也早就逃得七七八八。再加上受戰事的影響,馬六甲城也沒儲存多少物資。所以封鎖沒多久,馬六甲城就出現糧食緊張,物資短缺的困境。
一開始,馬六甲的英國人,還能從大明守軍那裡,換來些許物資。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大明守軍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城內值錢的東西,也越來越少。
他不是沒想過,組織人手,突破大明的包圍。甚至還付諸實踐,在一個月夜風高的夜晚,偷偷乘船出海。可惜卑鄙的大明人,竟然偷偷摸摸的,在馬六甲河的河口,布下了橫江鐵索。
並且河面上,還首尾相連著一大串商船。這還沒完!商船上,還掛了滿滿當當的鈴鐺!
結果他們一頭撞上去,就叮噹聲不止。監視的大明守軍,也第一時間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在拚死抵抗的情況下,護送他的士兵,全都被大明守軍擊·斃。
只將他,灰頭土臉的送回馬六甲城。
但城內的糧食危機,越演越烈。就是牆角的老鼠,都成了城裡人爭相搶奪的口糧。不甘心的他,又接連組織了幾次反撲。但無一例外的,都被打退。他也趁著混亂,幾次三番的想逃離馬六甲城。
可上帝並不保佑他!次次都被大明守軍捉了回來。
就在城裡陸續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他也餓得頭暈眼花的困境下,大明守軍,突然接受了他們的投降。也是那時,他終於成了大明的俘虜,吃上了久違的麵包。
和死亡,也失之交臂。
所以後來想想,他的心裡只有一陣慶幸,一些輕鬆,少許愜意。至於沉重,一星半點都沒有。
作為一個以大英帝國的利益為重,效忠英王的大英帝國子民,這樣的心態,是極其可·恥的。何況他還是貴族,有著相對較高的地位。怎能沒有半點羞·恥心呢?!
因此成為俘虜的日子裡,他總是悔恨交加。精神上,承受了很大的折·磨。直到明英戰爭結束,他被允許離開大明后。心靈上的痛苦,才緩和了些許。
但這次他被委以重任,成為英國和各土邦談判的代表,再回大明。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也再次讓他心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