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雄起澳洲>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人口之策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人口之策

  其中椰城市的轄區,就是從前的東爪哇鎮。只不過椰城之前,是南洋海外領的首府。所以考慮到它的行·政職能,就將其劃為單列市。東爪哇鎮的治所,也就設在了巽他海峽邊的西冷市。


  這是後世印尼萬丹省的治所,經濟還算髮達。不過在當代,是不及後世的百分之一。


  如今爪哇島已成為單列省,南洋海外領的治所,也遷到了新山。所以椰城市,也就沒單列市的必要。於是從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發展來看,椰城市就取代了西冷。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椰城最終,仍會被單列出來。因為椰城不僅是東爪哇的治所,更是整個爪哇省的治所。在行·政職能上,會有所重疊。


  只是當下,爪哇的人口不多,發展有限。所以要承擔的行·政職能,要處理的事務,並不多。所以為了減少行·政資源的浪費,大明就暫時讓椰城多承擔一點。


  而三寶壟,一直都是西爪哇鎮的治所,現在也只是改了個稱呼而已。但在爪哇島被單列成省的時候,三寶壟的市長馬哈茂德,還和椰城市的市長,就爪哇省的治所,積極的爭論過。


  在他看來,三寶壟靠近大明本土,農業發展,也還不錯。所以成為一省首府,是最好不過。


  可惜椰城市的歷史以及地理優勢,是三寶壟無法取代的。以致爭論到最後,一省首府,仍然落到椰城手中。


  聽說馬哈茂德,還氣得和椰城市的市長大吵了一架。不過這是不相干的閑話,暫且不提。


  且說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爪哇島的經濟,一直都沒有起色。


  當然,這不是爪哇當地的行政長官不行,而是受限於人口。畢竟大明對南洋,實行的是人口置換政策。而從前的爪哇,是南洋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島。


  但這麼些年,人口置換政策一直沒停。島上的人口,也一直是『出多進少』。並且考慮到爪哇島的建國歷史較早,傳承也久遠。再加上當地人不同於其它島上的原始土著人,有一定的族群意識。


  所以人口置換政策,在當地推行得最為徹底。只一年半,島上住在城鎮的土著人,就被清空得七七八八。又三年,成規模的鄉社,也全被清空。到了現在,除了較為偏遠,較為隱蔽的村社或部落,還未被發現外。其它地方,都盡數人走屋空。


  這裡面,反抗是少不了。但大明,從沒想過,要聽土著人的意見。所以他們的反抗,換來的只有屠刀。這就好比後世的『鬼·子·進·村』!雖沒達到燒·殺·搶·掠的地步,但人是要帶走的,村是要清空的。東西嘛,自然是要拿的。


  不然留著,也是浪費!這和大明倡導的『勤勞節儉』,可是大大的不符。因此為了遵守大明的倡導,只能義不容辭的拿了。


  很多年後,一些捕風捉影、不嫌事大的報社,就從少數活著的爪哇土著,以及負責清空爪哇的士兵那裡,得知了移民時的內幕。為此,大肆報道出來,並藉此指責人民軍的作·風問題。


  在民間,引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


  倍感壓力山大的國防部,甚至不得不請人,出來發表聲明。說是時間太過久遠,又沒有相應的文件資料,因此並不認可報道的真實性。甚至倒打一耙,直接將該報社和記者,一起告上了法庭。


  最後,法庭以證據不足為由,罰了該報社的款,並讓該記者,登報道歉。


  這事,才總算告一段落。


  不過這都是后話了!


  為了更有效的統治爪哇島,大明還將島上幾個小國的國王,給槍決了。算是從法理上,絕了爪哇復·國的可能性。


  一些帶有本地特色的廟宇、建築,也一併拆除了。像穆·斯·林·教堂、國王的宮殿,就全被大明夷為平地。儘管這些都耗費了人力、物力,但為了抹去當地的文化印記,就不能猶豫不定了。


  除此以外,書籍、服飾、圖畫等帶有族群特色的物質載體,也遭到一致禁止和焚·燒。雖然還免不了少許遺存,但在市面上,是很難找到和爪哇文化有關的東西了。


  就是爪哇的歷史,也被大明一併抹除。教育部出的國史與世界史,就只簡單的說爪哇從始至終,都受封·建·政·權以及外來殖民勢力的統治與壓·迫。


  後來還是大明,讓爪哇人過上了當家做主的生活。至於什麼人口置換,本地爪哇人被清空,自然是不會提的。


  久而久之,那些生活在爪哇島上的新移民,以及被遷到大明各地的爪哇人後代,都會根深蒂固的認為,這些歷史,才是屬於爪哇的真歷史。


  這一招,還是跟後世沙俄和日本學的。一個詞概括,就是『文化滅·絕』。


  好比大明一直在澳洲推行的同·化政策,讓澳洲土著,從文化上、精神上,成為徹頭徹尾的漢人。經過這麼些年的發展,不說那些成年土著對大明有多忠心,就說他們身上穿的漢服、口裡說的漢話,就可以看出,同·化政策有多成功。


  甚至『澳·洲·土·著』四個字,也成了他們棄之如敝屣的辭彙。要是誰在他們跟前說,掄拳頭拚命,是少不了的。


  當然,這還不夠!因為從大明建國到現在,也只有七年時間。最年輕的一代,還沒有完全成長起來。他們不融入大明社會,不發揮應有的作用。


  就算不得圓滿!


  這是文化上的。血脈上,澳洲土著要不斷的和漢人、白人、以及南洋土著通婚。這最主要的,還是漢人通婚。積年累月,他們的身份認同,也就越發像大明靠近。


  像當下,大明的民政司,就十分鼓勵各不同族群通婚。美其名曰促進社會和諧,實際就是混淆他們的身份認同。


  只是這是要時間的!


  畢竟一代人的成長,總要個十年或是二十年。而血脈同化,最少要三五代人。所以說起來,同化之策,還是任重而道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