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蘭芳戰火(十一) 文化認同
同一時刻,蘭芳國第二任都統江戊伯,正帶著大批蘭芳高層,神情嚴肅的站在城頭,觀望著遠道而來的明軍。
說實話,他對明蘭交戰的結局,很不看好。畢竟在幾年前,大明就用堅硬的鐵船,犀利的火炮,讓蘭芳看到了什麼叫差距。
如今蘭芳雖經過徐徐發展,已不是從前的蘭芳,但大明,也不是從前的大明。再交戰,孰強孰弱,也一眼看得出來。
否則蘭芳的國土,也不會淪·陷得如此迅速。在大明面前,也不至於這麼軟弱無力。儘管這裡面,有很多地方是蘭芳主動棄守。但還不是大明太強,不然何至一槍未放,就將國土白白送給大明。
現在守著這東萬律,也只是困獸猶鬥罷了。
不過灰心歸灰心,該有鬥志他還是有的。因為蘭芳,到底不是孤軍奮戰。那英國埋伏在蘭芳的眼線,就特意表明身份,承諾大英帝國,會幫助蘭芳。
只是時間有點長!讓蘭芳,先靠自身實力,堅持半個月。然後英國援軍,渡船而來,以解蘭芳之圍。
好在東萬律人口不多,糧草也還充足。又靠著河道,取水也方便。只要大明不攻進萬律城,待上半個月,還是能做到的。
可看到明軍旌旗招展,軍容威嚴時,江戊伯對堅持半個月的信心,產生了動搖。
一旁的英國眼線吳德,看出了江戊伯的擔心,連忙安慰道:「江都統放心,這大明的優勢,都在海上。如今深入內陸,沒了鐵船大炮,自然沒傳聞中的那麼強悍。」。都是大明的軍艦太威武了,這時代,又以航海著稱。以致吳德以為,明軍到了陸上,就成了病貓。
江戊伯聽著,神色猶豫道:「可-可-」,語氣中,透著濃重的擔心。吳德跟著勸道:「江都統,你就別可是了。無論如何,我們大英帝國,都會保下蘭芳的。」。不過他心裡清楚,就算英國援軍來了,也趕不到蘭芳。因為半個月太短了,且援軍還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外的第一道關卡--安達曼群島。
那裡駐守的大明海軍,顯然不會讓英國援軍輕輕鬆鬆的進入馬六甲海峽。
即使走了洪荒大運,滿天過海的渡過安達曼群島,或是打敗了當地大明駐軍,還要經過第二道關卡--大明的新山鎮。以其扼守馬六甲海峽咽喉的地理位置,肯定會給經過的英國援軍,帶來麻煩。
之後再趕到蘭芳,一個月的時間,是絕對會耽擱的。
而那時,蘭芳還存不存在,則是個未知數。
只是他不能說出來!不然本就沒鬥志的蘭芳守軍,更不可能擋住大明的刀鋒,吸引大明的注意力。
他的心思,江戊伯是不能懂了。
但他說的話,卻讓江戊伯沒來由的,生出嫌惡之心。
因為他明明是個黃膚黑髮的天·朝人,卻偏偏跟那紅髮藍眼睛的西夷攪在一起。還摒棄天·朝上·國的身份,自稱夷人,實在為自認為『天·朝』人的江戊伯所不齒。
難怪名字叫『吳德』,真是名副其實的『無德』。
事實上,若不是和大明敵對,又需要英夷施以援手,江戊伯才懶得理會這背棄祖宗的敗類。
這種心理,也不只在他身上體現。周邊的蘭芳人,也都不自覺的流露出鄙·夷的神情。
畢竟天·朝是歷史悠久的古國,也是一直保持著超然地位的軍事、政·治、文化強國。多少邊遠小國,都將『天·朝上國』奉為貢主,仰仗其鼻息。
使得千百年來,天·朝人,漸漸養成了瞧不起周遭小國的習慣。
且現在是十八世紀末期,距離第一個標誌性、恥·辱性的中英鴉片戰爭,還有四十多年。後面一系列的喪·權·辱·國條約,也還隔著百八十年。
所以『天·朝上·國』的地位,也還保留著。
即使蘭芳國小民貧,但建國者們,都是從『天·朝』來的,也是實打實的『天·朝』人,心裡自然而然,對別的國家,有一種優越感。
雖說現在,『天·朝』不是漢人的天下,他們也不喜歡滿清。但必須承認的是,滿清繼承了『天·朝』的衣缽。因此這並不妨礙他們對『天朝』的認同。
以致他們對外介紹時,總是先自稱『天·朝』人,再是蘭芳人。這種源自骨子裡的優越感,是很難抹掉的。
而大明,雖是漢人掌權的國家,但國民,來自五湖四海,太過複雜。就算舉國暢行漢人的語言文字,但那口音聽著,漢字看著,總覺得彆扭。並且大明發源於海外蠻·荒之地,和中原故國相隔萬里。
以致他們打心眼裡,不認同大明是血統純正的『天·朝上·國』。也是大明是現代人塑造的大明,和這時代的,產生了文化斷層。很多細小的文化習俗,待人禮節,都與當下的中原故國,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再加上融合五湖四海的移民,對大明文化習俗,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比如大明族群最多的澳洲土著人,在被漢人同·化的時,也反同化著漢人。久而久之,二者就會融合成一個有別於中原故國的文化族群。
再細分,會發現大明各地的移民群體,在融·合過程中,都自發產生了特性鮮明的地方文化。像本土與海外省,就有較為明顯的差別。
正是這種文化上的差異,讓自認『天·朝』人的蘭芳高層,自始至終,都無法認同大明。
所以現在反抗大明,聯合西夷對付大明,他們也不覺得有任何不對。說到底,還是大明崛起得太快,建國的時間太短,讓周邊的國家,還沒產生相應的地位認同。
那些對大明朝貢的國家,也從沒把大明和大清放在等同的位置。這不是大明沒大清強大,而是大明缺少文化底蘊。很多移居大明的漢人,一開始,也都沖著更好的生活而去,帶有很大的功利性。
他們心裡,也只把大明當作一個比較強大的海上大國,並沒有那種對母國自發性,油然而生的親近感。
顯然,只要大明一天不入主中原,就一天得不到這種文化上的認同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