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雄起澳洲> 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

第二百七十五章 柔佛之變(八)--難民陳情

  這樣想著,南峰臉上的愜意之色,也淡了下去。


  而圍觀的難民,看到平時囂·張跋·扈、趾高氣昂的工作人員被打后,紛紛出聲叫好。有的還學著大明的習慣,激動得鼓起掌來。


  當有人被甩到人群中間時,圍觀的難民,立即手腳齊上,一頓胖揍。那咬牙切齒的神情,顯然心底極恨。下手起來,也沒個輕重。等難民打完,不死也殘。


  南峰看著,也沒喊難民住手。因為若不是這些人做了非常傷天害理、人神共憤的事情,難民們,也不會爆發這麼大的怨氣。所以他轉過身來,看著躺倒在地的王符柏,臉色變得很冷很冷。


  畢竟這些人是替大明工作,代表的是大明的整體形象。可現在這樣引發民·怨,實在有損大明的臉面。


  迎上南峰的目光,王符柏也害怕起來。


  因為他實在沒想到,南峰等人,個個都那麼能打。足足二十三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分分鐘****趴下。


  要知道,這可是他抱最大希望的救星啊!如今像紙糊的一樣,沒用到了極點。


  越往下想,神色也越發晦暗。身子,也忍不住顫抖起來。那滿身的肥肉,跟著一盪一盪,擠出不少壓在身下的積水。


  正是這時,場上突然響起砰砰砰的槍聲。南峰抬頭一看,便見難民慌慌張張的讓開通道,大批背著火槍的大明士兵,立即步履匆匆的沖了進來。


  話不多說,就將南峰他們圍成一圈。許多難民,立即四散奔逃,害怕遭了無妄之災。以致一轉眼,場上就冷清下來。


  當幾個揍得不成人形,出氣多,進氣少的工作人員,從難民群中顯露出來后,一個腰背挺直的軍官,手持硝煙還未散盡的攜帶型火槍,神情嚴肅的走了進來。


  這是負責難民營安保的總頭頭,從他肩膀上一杠一星的標誌來看,級別應該是少尉。在大明,只有少尉以上的軍官,才會分發最新研製的攜帶型火槍。


  事實上,這就是十九世紀的轉輪槍。它不同於十六世紀的火繩式左輪扳手槍,也不同於後來的遂髮式轉輪手槍。而是擁有底·火撞擊式槍機和螺旋線膛槍管的新式左輪槍,內置七個彈巢,使用的也是錐形彈頭殼彈。


  只要扣動扳機,就可聯動完成轉輪待擊發兩步動作。具有尺寸小,重量輕,結構緊湊,功能完善等優點,尤其是防『瞎火』,實用價值極高。


  若是按照原歷史,世界上第一支實用性很高的轉輪手槍,應該是由美國人塞繆爾.柯爾特在1835發明。也因此,柯爾特被譽為『左輪手槍之父』。但有大明這個改變歷史軌跡的異數在,左輪手槍,就被提前問世。


  等柯爾特1814年在美國康迪格涅州出生,左輪火槍,估計已在世界各地普及開來。


  不過大明也是花了不少時間,費了不少心力,才將左輪手槍,從圖紙變成現實。但因左輪手槍偏向民用,並不適合戰場上的正面性進攻。所以大明並沒大規模量產,也沒大規模普及軍隊。


  只是給少數軍官、行政高官以及高級安保人員配置,既用來防身,也象徵著身份。


  平時少尉只負責鐵絲網周邊區域,為的是防止難民出逃。營內的事情,則基本由王符柏這些管事的工作人員負責。


  要不是這裡動靜太大,又有大量難民聚集,他也不會帶著士兵,深入難民營。


  此刻為南峰安全負責的守衛們,看到自己被大批舉著火槍的士兵包圍,一點都不慌張。並無視士兵的警告,彎下腰身,往地上的傷員身上擦了擦手上的血跡。


  沒得到少尉的命令,士兵們也不敢開槍。便神情戒備的盯著守衛們,只要一個令下,就扣動扳機。


  對此,守衛們像是毫無察覺。若無其事的抹乾凈后,氣定神閑的拔出腰間的左輪手槍。


  只要是軍隊的人,一般都清楚左輪手槍的意義。因此舉槍的士兵們,臉上都顯出遲疑、震驚等複雜之色。於是紛紛看向少尉,讓他拿個主意。


  由於場上非常安靜,所以那些傷者的痛呼聲、哀嚎聲,被放大了數倍。少尉又朝天開了一槍,那些躺在地上的傷者,才嚇得閉上嘴巴,不敢吭聲。


  守衛們卻一點都沒嚇到。大搖大擺的來到南峰身邊,舉起手槍,將南峰護在中間。


  正躺倒在地,艱難掙扎的王符柏,根本不知道左輪手槍的意義。畢竟他爹就是個鄉長,還沒那個資格配槍。所以沖著少尉大喊道:「劉少尉,快!快!快抓住這些刁·民!他們不僅不服管教,還毆打於我。實在罪不可恕!」。


  他還以為自己又抓住了根救命稻草,因此說完話后,還向南峰做出得意的表情。只是配著腫脹的大臉,滑稽至極。


  那少尉聞言,卻什麼話都沒說。挺直腰板,面色嚴肅的向南峰走來。


  卻不成想,一些躲起來的難民,突然在這時候,沖了出來。二話不說,就在少尉跟前跪下。其他難民,也跟著下跪。於是呼啦啦的,場上跪倒了一大片。


  這種情況,也出乎了南峰的意料。因為他想不通,這些難民為何要這樣幫自己。


  便見一個頭髮花白,上了年紀的老者言辭懇切的請求道:「將軍啊!請你可憐可憐我們吧!實在是這些管事欺人太甚,不然我們也不會憤然反抗啊。」。


  這老者的大明話說得不錯,再配合動情的面容,很容易引起旁人的惻隱之心。其它難民,也都跟著出聲。有替南峰他們求情的,也有指責管事橫行霸道的。


  一時間,眾口鑠金,群情激憤。


  原是難民們將南峰他們,當成了自己人。剛才那番胖揍,又大快人心。便以為南峰他們是替自己人出頭,所以生出同病相憐,兔死狐悲之心,主動站出來求情。


  一臉戒備的士兵們,看到難民們這樣激動,也不知如何是好。而那王符柏還不死心,猶要爭辯。但他一個人的聲音太小,即使嗓門奇大,也蓋不住難民們的心聲。(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