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雄起澳洲> 第二百三十二章 緬甸烽火(五)--戰略眼光

第二百三十二章 緬甸烽火(五)--戰略眼光

  此時新山市,廖青正坐在南峰的辦公室中,語氣輕快的向南峰、劉衛國彙報緬甸的最新戰況。


  當說到緬甸形勢危急時,廖青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


  南峰聽著,也收起恬淡的笑容。雖然緬甸遭了報應,讓他心裡舒坦了很多。但過分削弱緬甸,確實於大明不利。所以他覺得現在是時候見好就收,拿出實際行動,施壓暹羅,解開緬甸的內外困局。


  但旁聽的劉衛國,卻有不同的意見。


  只見他盯著牆壁上的世界地圖,將焦點,都放在緬甸那塊區域上。用略帶遲疑的語氣道:「我在想,有沒有可能移花接木,將越南之策搬到緬甸。」。


  也是反緬勢力和暹羅大軍的進展太快了,出乎了他的預料。所以他根據慣有的戰略眼光,重新評判緬甸的形勢。然後萌發了趁緬甸朝廷衰微之際,掌控緬甸的想法。


  時移勢也!


  南峰和廖青聽到這話,並不覺得驚奇。因為他們也有過這種想法。只是仔細一想,他們又因種種原因,否決了這個想法。


  畢竟緬甸和越南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首先就是地理位置。越南和英屬印度殖民地隔得遠,有個風吹草動,沒那麼容易引起英國的注意。且當初大明插手越南,是在英國和西班牙都沒有防備的時候。有一定的突然性!

  以致後來英國和西班牙反應過來時,只能瞪眼看著,沒有任何辦法。


  但緬甸不同!它和英國的殖民地隔得很近,稍有動靜,就會引起英國的注意。且按照戰略眼光來看,英國肅清印度后,矛頭絕對會東移,指向緬甸。因為這個時代,清國是無可爭議的經濟大國。所有想做生意的國家,都不會放過清國這個市場。像現在,英國就一直偷偷往清國輸送鴉片,賺取豐厚的利潤。


  只是大明的存在,嚴重阻斷了它前往清國的海上商路,致使輸往清國的鴉片量,大跌了八九成。所獲得的利潤,也變得微不足道起來。


  所以從地理位置考慮,英國是絕不會放過緬甸這個和清國接壤的陸上大國。否則在後世,也不會有三次英緬之戰,吞·並緬甸了。


  因此大明若是間接掌控緬甸的話,一定會刺激英國的神·經,引起強烈的警惕與反擊。


  說不定,還會提前點燃明英戰火。讓無可避免的南洋之戰,在緬甸打響。


  這種結果,大明當然是不允許發生的!


  一來是大明還沒準備妥當,二來是大明要讓緬甸替自己承受一部分英國的火力,不可能讓緬甸這把尖刀,就這麼爛成一堆廢·鐵。


  第二個不同之處是局勢。


  大明掌控越南時,可是極有耐心的等到阮福映統一越南,天下安定。然後才送阮福映歸西,扶持他兒子上位。


  可緬甸現在內憂外患,緬王孟雲如果在這個時候,突然沒了。那貢榜王朝內部,極有可能變成一盤散沙。畢竟貢榜王朝的緬王上位史,就是一部手足相·殘史。比如孟雲,就是殺了前任緬王,弒君上位的。且他做的比歷任緬王都狠。一登上王位,就殺盡所有可能登上王位的親兄手足。


  致使皇室一族,幾乎沒有男丁。不然他也不會對兒子的死,那麼耿耿於懷了。


  所以大明若想緬甸還能發揮作用,就絕不會讓孟雲在這個時候發生意外。畢竟四分五裂的緬甸,只是一頭任人宰割的羔羊。


  第三個不同之處是平衡!


  當初大明插手越南,是想將其變成北上東亞的海陸大通道,從而打破西班牙的封鎖。在定位上,就沒指望內戰剛平的越南,會有多麼強的國力。也更沒想它幫助大明,抵消西班牙的鋒芒。


  但緬甸就不同!


  一開始,就被大明定位成抵禦英國的尖刀。和暹羅一東一西,從兩個方向,給英國製造麻煩。


  如今暹緬之間爆發戰爭。


  假若緬甸敗得一塌糊塗,一蹶不振的話。那暹羅絕對會實力大增,信心大漲。那對大明的敬服之心,就會有所消減。這顯然是大明不想看到的事情。


  即使大明支持了阿拉干、曼妮普爾邦、阿薩姆邦反·叛緬甸,以及暹羅反攻緬甸。也只是給緬甸一個教訓,而不是真的要打垮緬甸。


  這和馬戈爾尼所認為的一樣。


  所以緬甸這個對手,必須存在。也好讓暹羅警醒著,對大明時刻保持著敬服之心。否則飄起來了,就成了大明麻煩,反傷了大明。


  僅這三點,就把劉衛國的想法,給徹底的否決了。


  只是對於南峰他們的解釋,劉衛國並未聽進心裡。熄滅手中的煙頭,站起身來。徑直走到牆壁上的世界地圖邊,指著緬甸這塊地方道:「緬甸西至印度次大陸,東至中南半島內陸。北至清國西藏、雲南,南臨孟加拉灣、安達曼海。


  用專業術語說,就是十字路口,戰略位置十分險要。


  如果我們掌控它的話,不但打破了英國在印度洋對大明的封鎖,而且還能以此為跳板,進攻印度。


  以英國那些資本家愛財如命、守財奴的性子,是絕不允許印度殖民地出現危機。那樣的話,大明和英國在馬來半島的明爭暗鬥,就極有可能轉移到印度上來。


  這成了戰場,損失最大的,必定是印度。也就變相的,等同於英國。」。


  這就好比圍魏救趙!用印度,轉移了大明和英國鬥爭的焦點。


  算是一種跳脫南洋之外,禍水東引的戰術!

  就像後世南·海問題,東海解決的思路一樣。日本在南·海不斷指手畫腳,引得中·國將視線轉移到有領土紛爭的東海。讓日本不得不回援,顧全自己,使之停止對南·海的干涉。


  劉衛國的想法,就如出一轍。


  將印度,變成南洋紛爭的突破口。讓英國人的精力與視線,都轉回印度。那樣的話,不僅會讓英國措手不及,還會讓主戰場,避開南洋。從而避免了大明的南洋海外領出現大的損失。


  (感謝黃薯的推薦票,也謝謝你的持續支持!)(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